摘 要:隨著課堂教學改革的深入,有效組織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成為歷史教師關注和探究的話題。小組合作學習作為一種教學策略,它一方面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思考,主動探究。另一方面在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形成多緯交流與合作,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和學習能力,形成良好的歷史學習氛圍。本文依托歷史課堂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實踐,結合實際情況,探討了開展小組合作學習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有效合作,高效探索”的方法路徑。
關鍵詞:小組合作學習;課堂教學;自主探究;教學策略;評價機制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216(2017)09B-0084-02
伴隨著各地“自主、互助、展示、反饋”四步課改教學模式如火如荼地推廣,“先學后教、先練后講”課堂教學,“堂堂清”的教學策略也在熱火朝天地實施著。如何讓學生在歷史課程的學習中更富成效,成為擺在我們歷史老師面前的問題?!靶〗M合作學習”應時而生,在歷史課的教育教學實踐中發(fā)揮出了非同尋常的作用。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學習策略,它將全班的學生依照學習能力按比例分成若干學習小組,共同圍繞學習目標和學習任務,在教師的指導下,各個小組的成員與成員之間進行著互幫互助的學習,小組群體的合作發(fā)揮了極致作用,學生個體的積極進取精神得以實現,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性有效結合在一起。
一、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的現狀
俗語道:“以史為鏡可以知興衰”。初中歷史本來應是學生最喜歡和鐘愛的學科,可目前卻是事與愿違,初中歷史課堂教學在低谷中持續(xù)徘徊,教學的實效性狀況令人堪憂。一種依托“教為中心”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依然盛行,在課堂上,教師在滔滔不絕地講解,學生在機械地死記硬背,學生完全失去了自己的主張和想法。另一種則是完全“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往往會發(fā)生在一些年輕教師身上,這些教師為了適應課改的需求,更為拉近與學生的距離,在上課期間過分注重學生個體的主觀感受和課堂氣氛,由于缺乏必要的經驗,過分強調以學生為中心而忽視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的知識面本來就狹窄,而所學的知識又零碎分散,教師如果不能有效地引導學生形成綜合性的知識體系,教學內容就會偏離軌道,教學效果就會大打折扣。
二、歷史教學中小組合作的重要性
(一) 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性,提高學習的效率
小組合作是一種在學生獨立思考基礎上的互助學習,不同學生的學習效率和發(fā)展程度是不同的,特別是那些學習能力比較弱的同學,對學習缺乏信心,沒有學習興趣,獨立回答問題的能力薄弱。采取“小組合作學習”這個方式后,他們逐漸認識到“天生我才必有用”,在小組里你一言我一語,每個人都積極參與到討論當中。在爭論過程中,歷史問題的思路便會在別人的點化中慢慢明朗,問題的答案逐漸浮出水面。從而增強了這部分學生歷史學習的自信心,激發(fā)了他們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習效率,使課堂成為富有生機的高效課堂。
(二)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團體合作精神,增強集體榮譽感,提高學生的成就意識
小組合作學習突出了“集思廣益”的教學理念,在歷史事件的討論交流過程中,學生不僅僅是對自己負責,更對整個小組集體的榮譽負責。因此,每個學生都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學習,從而完成學習的任務。小組合作實質上是學生彼此之間相互幫扶、進行信息加工互換的過程,也是心理溝通和情感交流的過程。學生正處在自我意識形成和發(fā)展階段,他們的自我意識主要來自于他人對自己的看法和與他人進行比較、判斷的過程中慢慢形成的。所以小組合作中的學習任務的分擔與成果共享以及相互交流與相互評價,能使學生體驗到一種被他人接受、信任和認可的情感,提高了他們歷史學習過程中的成就和自豪感,進一步激發(fā)了他們刨根問底的渴求欲望,使得學生對歷史學習充滿熱情,為學生社會化程度的提高、自我意識的發(fā)展提供了歷史核心素養(yǎng)落地的充分條件。
(三) 小組合作學習在教學實踐中發(fā)揮著巨大作用
小組合作學習作為學習方式的重大改革,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已取得良好的歷史教學效果。使得教師在指導學生在異質的小組學習中彼此幫扶,共同盡職盡責地去完成既定的歷史探索任務,然后以該小組最后的總體表現來激勵個體學生的學習成果。它是有著明確分工的互助性學習,是一種合作與競爭相融合的雙效性學習。這種學習方式能充分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學生能有更多的自由時間活動和更多的機會相互交流,更重要的是,這種合作是以個體學生的需要為基礎,很大程度上保證了學生個體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這樣通過獨立思考,個體有了交流學習的需求,合作這種學習方式的有效性、價值作用,才落在了實處。
三、歷史教學中合作小組的操作展示
(一) 合理組建是小組合作交流的基礎
組織工作是開展有效的小組合作交流學習的前提。首先,根據班內學生的實際,按照“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有意識地將不同層次、不同類別的學生進行初步劃分,改變座位排列方式,按照學生的學習水平、智能情況、性格特點、操作能力等混合編組,使每一個小組都有帶頭人,小組成員是相對固定的,小組間綜合能力基本一樣。其次,確立好組長,發(fā)揮好組長的組織管理才能,督促指導組長組織好本組的操作、討論、總結、匯報等活動,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合作學習中都有展示自我的機會,不斷提高自信心和綜合能力。 同時各組組長還要就本組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與教師反饋交流溝通,以便尋求最佳解決方案。
(二) 巧設科學合理的問題,激發(fā)小組合作學習的興趣
在上課之前,教師要將課程內容整理成問題串,提前讓學生做好預習,通過初步的自讀讓他們獨立地找到這些問題的初始答案,若有障礙可以合作來完成。如以《鴉片戰(zhàn)爭》這一章為例,不妨設置如下的問題:
(1)英國為什么要向大清帝國走私鴉片?走私鴉片給清朝帶來什么危害?給中華民族帶來什么樣的后果?endprint
(2)這場戰(zhàn)爭的起因是否源于林則徐的禁煙?如果沒有林則徐的禁煙,這場戰(zhàn)爭可否避免?
(3)面對英國對中國的危害,清政府有怎樣的反應?
(4) 鴉片戰(zhàn)爭的結局如何?中國為何會淪為這樣的結局?
(5)怎樣理解中國開始從封建社會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6)你是如何評價林則徐的?
這樣利用問題串的提示功能組織學生開展有效學習,有助于學生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學生與學生以及學生與教師之間就會形成相互支持、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相互幫助、共同團結、共同進步的態(tài)勢,學生對歷史的興趣就會得到激發(fā),學習目的得以達成。
(三)精心編制導學案,進一步提升小組成員間合作交流的潛質
學生在已有歷史知識的基礎上,通過小組交流學習的方式,將所要學的內容進行分工、進一步分解,設計出適合的認知梯度、思考坡度和交流方式,用可循、能操作的歷史教學活動,通過安排形成適宜學生個體的導學案,再指導學生進行高效的交流與合作,規(guī)避個別學生在小組合作的流程中無所事事,甚至無處下手、無法討論。如我把《北伐戰(zhàn)爭》中所呈現的資料打破格局,進行綜合提煉和補充,把這一課內容設計成“投放合作目標——自我預習與檢測——交流與提高——歸納與總結——當堂檢測——學習感悟”六步模式的導學案,在上課前發(fā)給學生,把問題提前擺在了他們面前,學生自然就會有的放矢,學生潛在的求知欲被激活,需求答案的急切渴望就被學生提上了日程,學生合作與交流的狀態(tài)就會順理成章的得到了推進。歷史導學案成為了學生個體自主學習的“試金石”,討論探索的“點將臺”。
(四)運用科學的評價機制,讓個體通過學習收獲累累碩果
合理科學的評價和激勵機制是開展好小組合作交流的重要保證。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曾經說過:“教育的藝術不在于傳授,而在于激勵、喚醒與鼓舞”。小組合作交流所追求的境界是“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進步”。合理的評價體系必須在評價中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只有學生個體通過評價正確分析自己的進步與不足,才能明確努力的方向。只有注重了過程性評價,才能使學生建立起合作精神,增強自信心,獲得成就感。在操作中,一是重視學生個體評價與小組的集體評價的結合,這樣小組成員之間的互學互助、互補互促才會起到切實的作用;二是重視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的結合。教師一方面對小組學習成績進行評價,另一方面還需要對學習過程中學生個體間的合作方法與態(tài)度、參與狀態(tài)進行評價,關注學生即時的火花、交流合作中涌現的思路,對小組及個人交流中出現的獨辟蹊徑給予充分的肯定和合理的激勵甚至獎勵,使不同檔次的學生在小組互動中都實現學習目標,讓基礎薄弱的學生也獲得進步的歡悅。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如果經常讓學生感受到合作學習成功的喜悅,可以使他們深信自己的能量,這就會指引他們進取不止,甚至完成那些貌似復雜的認知和學習任務?!?/p>
四、小組交流合作中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一)合作學習之前要留給學生足夠的獨立思考的空間
合作學習是建立在學生個體合作需要的基礎之上的,在合作學習前留給學生充足的獨立思考空間,一方面能讓學生更深入地了解知識,更好地理解把握知識,提前有個準備;另一方面也培養(yǎng)了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提高了其學習的效率。尤其是在學生學習思維受到阻礙時,合作學習才更有價值、更有成效。
(二) 必須發(fā)揮教師在交流合作中點撥引領的角色作用
小組交流合作成功與否,與教師的參與和指導是分不開的。教師應充分發(fā)揮在小組合作中的作用。教師需要發(fā)揮主導性,如對教材內容提煉重點問題或適時進行操作練習,在充分尊重學生個體自主交流的前提下,教師也必須積極參與到組內的引導、討論、鼓勵、啟發(fā)、反饋中去,如果發(fā)現新的問題要協(xié)助組長進行解決,讓學生感受到生生之間、師生之間的平等合作,從而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使小組合作學習更有效。
(三)必須把學生個體的合作方式和習慣培養(yǎng)作為一項長效機制進行運作
讓學生在歷史問題的思考中逐漸學會傾聽,把個體思考與小組交流處理好,把踴躍發(fā)言與虛心聽取相協(xié)調,必須鼓勵組內所有的人積極參與,特別是讓那些不愛說話的孩子,讓那些學習成績差的孩子,在合作互助中進一步感受到有效參與和茅塞頓開的喜悅。
總之,小組合作交流學習是一種有效而又切實可行的學習方式,它給學生創(chuàng)造了機會,是構建高效課堂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教育工作者只有抓住機會,落實好小組合作交流,才能達到實質的促進個體的有效學習的目標。只有我們不斷地探索、實踐,“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才會日臻完善,不斷發(fā)展,從而更有效地提高歷史課堂教學的質量,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同時師生之間、生與生之間的誠實守信、競爭意識、團隊精神、共事能力及交往藝術等現代人的合作品質會得到長期的展示和提升,學生不斷得到發(fā)展,才會成長為適應現代社會發(fā)展的有用人才。
參考文獻:
[1]朱祥慧,高明.教師專業(yè)成長的幸福路徑探微:做最好的自己[M].北京:團結出版社,2016.
[2]朱祥慧,馬玲玲.教育路上,且行且思[M].北京:團結出版社,201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