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清+張學敏
一、傳統(tǒng)歷史試題分析技術及其優(yōu)缺點
先來看一個傳統(tǒng)意義上的歷史試題分析實例。
(2015年高考江蘇卷第6題)某學者說:“農民造反者……長歌涌入金陵,開始建造人間小天堂,曾是他們的喜劇;天京陷落……則是他們的悲劇?!薄八麄儭睆摹跋矂 弊呦颉氨瘎 钡母驹蚴?/p>
A.定都天京的戰(zhàn)略失誤 B.“人間小天堂”的腐朽享樂
C.絕對平均的社會綱領 D.“農民造反者”的社會角色
本題考查太平天國運動的失敗,造成太平天國從“喜劇”走向“悲劇”的原因很多,本題考查的是根本原因,A、B、C三選項是原因,但都是由D選項決定和衍生出來的,故正確答案是D選項。
通過上面這個例子,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傳統(tǒng)歷史試題分析的話語方式是這樣的:本題考查了XXX知識點,旨在考查學生XXX能力,之所以選某答案的原因是XXX,其他答案的問題在于XXX。
傳統(tǒng)歷史試題分析技術有以下優(yōu)缺點。
優(yōu)點:破除了材料的迷障,鮮明地指出了試題所考查的是書上的哪個知識點,并對這個知識點進行了拓展性的解釋,有助于深化人的歷史理解。
缺點:無論是講“考了什么知識點,考了何種能力,難度多少,區(qū)分度怎么樣”,這些都屬于從結果層面來對試題展開分析,缺乏對試題生成的研究。
二、材料來源回溯技術
所謂材料來源回溯技術,就是指利用百度、讀秀等搜索引擎和數(shù)據(jù)庫,通過對材料中關鍵詞的檢索,確定試題材料的出處,進而研究命題者是如何對材料進行加工將其變成試題的。
材料來源回溯技術有何意義呢?
首先,從史源學的角度來說,史源學的要義是追尋史學論著的史料來源,檢驗立論的依據(jù),考證其中的訛誤。通過對試題材料來源的追溯,一方面能滿足自己追根究底一探究竟的好奇心,另一方面,通過對材料原文的檢核,可起到正本起源的作用,消除很多因試題材料文字脫訛而引發(fā)的爭議。
其次,從備考的角度來說,通過材料來源回溯技術,可以大體知道命題者在出題時比較喜歡關注哪些學術著作。而且通過對從材料到試題這一過程的研究分析,可以揣摩命題者出題時的視角和切入口。
最后,從教學的角度來說,材料來源回溯技術還可以提示一線教師平常可以關注哪些專業(yè)書籍,以便為教學及時地儲備積累相應的材料。
三、試題本相識別技術
試題本相識別技術最早是束鵬芳老師提出來的。束老師化用了修訂的布魯姆教學目標分類學中的有關理論框架,將歷史學習拆分為歷史知識的學習和歷史理智能力的提高兩大部分。試題本相識別技術的要義就在于說清一道試題一開始呈現(xiàn)的是怎樣的知識,又是如何借助歷史理智能力的騰挪一步步實現(xiàn)知識譜系的展開的。
我們這里用試題本相識別技術對一開始的例子再進行一次分析:題目材料呈現(xiàn)的是對某次農民起義從喜劇到悲劇的簡要描述,這屬于具體史實的知識。所要考查的是指出這次農民起義為什么會從喜劇到悲劇的論斷性知識。這其中首先需要考生依據(jù)“涌入金陵”“天京陷落”等關鍵詞運用轉化能力將材料所給的具體史實知識轉化為“太平天國運動”這一歷史概念,再結合所學運用因果分析的能力,正確選出太平天國運動失敗的根本原因。
那么,試題本相識別技術給我們怎樣的啟示呢?
首先,試題本相識別技術是針對傳統(tǒng)試題分析沒有有效闡明一道試題到底考查了什么類型的知識、何種層級的能力、能力騰挪的過程痕跡又怎樣這一問題而提出的。它本身是對傳統(tǒng)歷史試題分析中用歷史知識的細語消解試題內在理論分析的一種糾正;是對傳統(tǒng)歷史試題分析中“調動和運用歷史知識、獲取和解讀材料信息、敘述和闡釋歷史事物、論證和探討歷史問題”能級描述的一種細化。
其次,在備考指導這個層面上,試題本相識別技術還進一步提示我們在備考時既要關注學生基本知識的落實情況,也要關注學生歷史理智能力的提升。我們應去研究該如何指導學生將每一種歷史理智能力的要求熟稔于心從而對相關試題做到應對自如。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試題本相識別技術化用了經(jīng)由安德森修訂的布魯姆目標分類體系,因而不可避免地帶上了其中的一些問題。比如,這一體系在指導思想上是理論性的(比如把目標分為理解、分析、評價等諸層次),但是用以對目標進行描述的語言卻是經(jīng)驗性的,這就容易導致理論與實際操作上的脫節(jié),在實際操作中有時很難對某道題涉及的能力要求進行精確的歸類。因此,試題本相識別技術還有再進一步優(yōu)化提升的必要。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