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嘉怡
【摘要】《文化滄浪宜人居》一文作為一篇介紹型的文章,可以說有兩個目的,一是傳遞文化環(huán)境的重要性,二是向讀者介紹滄浪區(qū)。實踐證明,紐馬克的翻譯理論對《文化滄浪宜人居》一文的英譯有著指導性的作用,能夠使譯文讀者獲得對等的信息量并理解原文所希望傳達的深刻含義。
【關鍵詞】《文化滄浪宜人居》 紐馬克翻譯理論 翻譯技巧
一、紐馬克翻譯理論
英國翻譯理論家皮特?紐馬克系統(tǒng)地、理性地思考了翻譯所涉及的種種問題,對翻譯理論和翻譯教學發(fā)表了其獨特的看法。紐馬克指出,譯者應針對不同的文本類型采用不同的翻譯方法——語義翻譯或者交際翻譯。語義翻譯重視在目的語語言結構和語義許可范圍內,把原文作者在原文中表達的意思較為準確的再現(xiàn)出來,該種翻譯方法所側重的是原文的形式和原作者的原意。而交際翻譯則強調對譯文讀者產生的效果要接近于原作對原文讀者產生的效果,該種翻譯方法更側重于目標語與信息的傳遞。
二、《文化滄浪宜人居》文本分析
《文化滄浪宜人居》一文就其內容而言,可以大致分為兩個部分,前兩段主要點明本文的主旨,即說明文化環(huán)境的重要性,而文章的后半部分則似是以蘇州滄浪區(qū)為例,以介紹滄浪區(qū)的文化環(huán)境以及其不可比擬的文化底蘊來為前文提出的主旨佐證。這篇文章的主導功能是信息功能,但同時也兼有呼吁功能,注重信息傳遞的效果。文章中含有很多中國文化特色的信息,那么,需要譯者充分揣摩譯者讀者的文化心理和審美習慣,在傳遞信息和效果的同時,保留語言文化差異,使譯文通順、流暢,達到應有的交際效果。
三、紐馬克翻譯理論在《文化滄浪宜人居》英譯中的運用
紐馬克認為在同一文本中,沒有絕對的語義翻譯和交際翻譯,二者是相輔相成、互相補充的。根據(jù)《文化滄浪宜人居》一文的特征,其翻譯應采取交際翻譯為主語義翻譯為輔的翻譯策略。
1.交際翻譯為主。
(1)衣、食、住、行是人生的四大元素,這四大元素雖然可以分開表述,但對于一個人來說,卻是不可分割的渾然一體。你不能居而無食,也不能行而無衣;你不能住而不行,也不能行而不歸。
后句是對前句的一個進一步的解釋說明,也就是說,這兩句其實表達的同一個意思,即“對人而言,衣食住行缺一不可”。另外,需要注意的是,這兩個是位于文章的開頭部分。那么,如果按原文語序結構進行翻譯,則略顯重復冗雜。因而譯者在處理這兩句時,選擇將兩句進行了融合,譯文如下:
Clothes, food, shelter and transportation are the four basic necessities of life. Though these four elements can be described separately, people cannot live without one of them.
(2)住,不僅僅是房子,還應當包括房子所在地的環(huán)境;包括樹木花草,陽光、空氣和河流;包括交通、購物、休閑、娛樂、人際交往等等在內……
此處,由于中文的行文習慣,并未突出這三個分句間的邏輯關系。譯者認為,后兩個分句是對第一分句的詳細補充。其次,后兩個分句也隱含了對第一個分句中環(huán)境的分類,大致可以分為自然因素和非自然因素或者是人文因素。因而譯者在處理這一句時,進行了一定的增譯以增強句子的邏輯關系:
When it comes to shelter, it refers to not only house but also the environment around the building. The environment includes the natural elements, such as plants, sunshine, air and rivers, and the non-natural elements, like traffic, shopping, entertainment and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2.語義翻譯為輔。例:你過滄浪亭時會想起蘇子美,入文廟時會緬懷范仲淹,也可能會想起點評《水滸傳》的金圣嘆和那著名的哭廟案。
They may think of Su Zimei when walking through the Canlang Pavilion, recall Fan Zhongyan when getting into the Confucian Temple, and they may also remind of Jin Shengtan who made comments on the Water Margin and the famous “weeping in temple” case.
在中英語言結構相似的情況下,根據(jù)紐馬克的語義翻譯,應盡量還原原文的修辭等。因而,譯文采用了與原文相同的排比結構,使之更富有音韻美。
四、結語
紐馬克的翻譯理論對《文化滄浪宜人居》一文的英譯有著指導性的作用。文本類型理論不僅是譯者選擇翻譯策略的前提和依據(jù),而且也是評判譯文質量如何的標準。在本文的翻譯中,譯者要側重于讀者與譯文,準確傳達文中的信息和文化底蘊,傳達文章的主旨。在翻譯過程中,譯者應該突出文本的宏觀層次和微觀層次的整體效應,恰當把握信息的增益或刪略。
參考文獻:
[1]Newmark,Peter.(2001).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明丹,陳彧.從紐馬克翻譯理論角度看導游詞英譯[J].海外英語,2013(2):155-156.
[3]王方路.國內實用文體翻譯研究綜述[J].西安外國語學院學報,2006(1):27-3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