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琳
摘 要 德國FH代表著應用技術領域的最高教育水平。它擁有非常規(guī)范的教育管理模式,是世界各國應用技術教育學習的榜樣。行為導向教學法是德國FH教育中使用最普遍的方法,它作為橋梁良好地連接了專業(yè)知識教育和應用技術實踐。我國應用技術教育在進行教學方法改革時必須解決如下問題:(1)改變傳統(tǒng)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中心。(2)完善教育科學內容體系。(3)注重培養(yǎng)應用技術教育教師專業(yè)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4)提高教師的職業(yè)能力。
關鍵詞 德國FH 行為導向教學法 啟示
中圖分類號:G649.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7.10.005
FH Behavior oriented Teaching Method in Germany and
Its Enlightenment
YAO Lin
(Institute of Higher Education, Xuchang University, Xuchang, Henan 461000)
Abstract The German FH represents the highest educational level in the field of applied technology. It has a very standardized educational management model and is an example for all countries in the world to apply technical education. Behavior oriented teaching method is the most common method used in German FH education. It serves as a bridge to connect professional knowledge education and application technology practice. When applying the technical education in China, the following problems must be solved: (1) changing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l and taking students as the center. (2) improve the content system of education science. (3) pay great attention to the training of applied technical education and the training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 practice ability. (4) improving the professional ability of teachers.
Keywords German FH; action oriented teaching method; enlightenment
德國的FH(Fachhoch Schule),我們稱其為高等專業(yè)學校,其主要目的是培養(yǎng)技術、工商業(yè)和金融、社會和制造等方面的應用型人才,被譽為促進德國經濟增長的重要武器,在全球范圍內,德國FH代表著應用技術領域的最高教育水平。它擁有非常規(guī)范的教育管理模式,成功培養(yǎng)出了一大批杰出優(yōu)秀的專業(yè)技術人員,聲名遠播,是世界各國應用技術教育學習的榜樣。
行為導向教學法是德國FH教育中使用最普遍的方法,它作為橋梁良好地連接了專業(yè)知識教育和應用技術實踐。目前這種方法在德國FH教育中產生了非常好的效果,起到很重要的作用。通過實施這種教學法,學生更為主動,思考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得到顯著提高。
1 行動導向教學法的內涵
行動導向教學法主要是為讓學生明白“學會學習”的重要性,讓學生明白應用技術教學改革不僅僅只集中在“教法”方面,而應更多集中在“學法”改革上,學習與發(fā)展是明確相關的。行動導向教學法較好地表達了“以學為本,因學施教”的教育準則。傳統(tǒng)教學較容易實現的是讓學生“學知識”,而較難達到的是讓學生“學會學習”,而且還應該是“學會工作,學會處理問題,學會為人處世”。行動導向教學不僅是一種教育方式,更是一種優(yōu)越的教學理念。在滿足制度和組織的教育要求下,創(chuàng)造設計更多的自由空間。行動導向教學給學生提供獨特的“環(huán)境”或稱“情境”,讓學生能夠在獨特學習環(huán)境中更好地學習,使每個學習者都能發(fā)揮最大潛能,施展其獨特個性能力。行動導向教學的中心不再是老師,而是學生。從某種程度上講,學習者掌控了自己的學習方式,主動組織教學過程并進行思考。其優(yōu)勢是其目的性強,教學效率高。
2 行動導向教學法原則
領域學習原則是行動導向教學法最重要的原則之一,具體是指按照規(guī)則,將與行為活動相關的知識與活動較好地結合為一個整體的學習領域,讓學生通過活動進行學習。即結合教學方案設定某一活動領域,把各傳統(tǒng)學科中所涉及的理論知識(包括基礎知識,專業(yè)知識,專業(yè)課和實習課)都包含起來組成學習領域,讓學生系統(tǒng)完整地學習,這樣實現了學習高速高效,學生也更容易將知識內化為能力。一個學習領域具有明確的學習目標,系統(tǒng)完善的學習內容,并增添了有利的學習實踐。
3 行動導向教學目標
在教學中,以前關注的重點在學生專業(yè)能力的培養(yǎng)上,運用行動導向教學法后,教師對職業(yè)行動能力重新進行了思考和定位,有了更加明確的認識。在教學中,方法能力能通過行動導向和項目教學的訓練得到促進,能夠促使學生認識工作結構,找到運用與評價問題的解決方法和策略方法,獨立地運用已有的知識完成特定的工作任務。學生在校期間不可能學到全部的知識,因此,教師不僅僅以知識傳授作為教學目標,而是在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當學生具備了專業(yè)能力的同時,更具備了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才具備了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能力。endprint
4 行動導向教學法常用的具體教學方法
4.1 項目教學方法
主要目的是給學習者提供更多機會去獨立組織自己學習,并能夠具有一定的教學能力。這個指導過程其實是一個提高學校教育者組織能力和增強其責任心的過程。這種培訓方法有利于學習者更快地進入課程學習,而且能提高他們預判思考的能力。在項目教學法中,學生負責項目的整個進程,包括項目創(chuàng)意、設計方案的選擇、項目的執(zhí)行及最終的評定。學生經過項目教學,掌握各環(huán)節(jié)的相關知識和處理問題能力,學會自覺獨立地思考學習項目。
4.2 案例研究
“案例”的英文單詞是“case”,也可以翻譯為“事例、方案、實例”等。在案例教學中,現實中的案例作為教學材料,這種教學方法不同于其他教學方法的原因在于其特殊性,它要求對案例內容非常了解。案例教學的最大特色是將一個個案例當作教料,案例都是真實存在發(fā)生的,并且是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事件,而不是課本上一些真實性未知的內容。它能夠將學生帶入到實際案例中,產生真實的感受和實踐。案例教學通常設置多種互動形式,有時為小組討論,有時為師生互動。
4.3 角色扮演
“角色”一詞是指演員在影視作品中按照劇本要求扮演的特定人物。1935年,美國社會學家喬治米德最早發(fā)現“角色”這一詞匯能夠較好地應用到社會科學中,后來逐漸形成角色理論,它是指教師按照教學要求設定一個真實的、與價值相關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對其中出現的問題進行相應分析,并且讓他們選擇人物角色進行扮演,親自感受采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從而使學生在各種價值沖突中做出決定,并樹立良好的價值觀念,養(yǎng)成規(guī)范社會行為的教學方法。
4.4 模擬
模擬教學是讓學生在進行社會實踐模仿中學習的教學方式?,F在在計算機相關軟件上就能實現模擬教學,軟件把所要學習的理論知識和有效模型結合起來,學生通過觀察和操作模型進行認識,可以更好地掌握基本知識和技能。模擬教學主要包括六個方面:(1)作為模擬主體的學生;(2)作為模擬指導者的教師;(3)模擬對象;(4)模擬目的;(5)模擬活動;(6)模擬效果。
4.5 引導文教學法
又稱為引導課文教學法,教師在上課前先要準備好引導性文字,然后通過引導性文字指引學習者處理實際問題。1970年以后,引導文教學法漸漸開始結合行動實踐和加入相關學術研究,不斷得到了完善。通過引導文教學法實現學生對實際任務情況的了解,并理解相關的引導問題。引導問題的指示能讓學習者在特殊情況下獨立處理復雜問題,同時學習者通過感受教學提供的媒介和對引導問題的理解,發(fā)現并學習應對任務的知識和方法。
4.6 實驗教學法
實驗是通過我們的正確操作獲得數據和信息的過程,它是驗證假設的探索過程。實驗是在一個或多個獨立的變量發(fā)生變化后,觀測探索所產生的效果,或更換整個實驗的操作方式觀察實驗形成的效果。
5 目前我國行動導向教學法的發(fā)展及其存在的問題
(1)專業(yè)課程涉及的內容不完善。課程內容只是針對某一領域或者某一方面的專門理論知識,不注重跨學科知識的歸納以及學科知識之間的融合。
(2)專業(yè)學科課程內容通常只重視學術性,忽略了職業(yè)性特點。有時盲目抄襲綜合性大學的教學內容,失去與具體職業(yè)的聯(lián)系。這就導致了教師產生錯誤的認識,對職業(yè)的具體要求不能完整理解?,F在我們的教育漸漸形成一種模式,各專業(yè)課程的學習時間越來越長,課程內容也變得越來越深,這就使得應用技術型高校的學生只關注學術性知識的掌握,而忽略了應用技能的培養(yǎng)。
6 德國FH的行動導向教學法對我國的啟示
目前,我國政府正積極采取眾多措施對教學方法進行改革,致力于提高我國高等教育教學質量,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創(chuàng)新思維和應用技能,這也正是我國應用技術教育所要實現的基本目標。我國應用技術教育剛剛起步,教學方法和其他環(huán)節(jié)都還在探索之中,所以,要實現教學方法的改革就必須首先解決存在的諸多實際問題。
(1)改變傳統(tǒng)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中心。行動導向教學法在教學過程中改變過去學生被動聽課、被動學習的狀況,引導學生主動去學習,主動去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學生學習的過程中遵循教師提供的學習途徑,在教師的引導下完成相應的學習任務。教師從傳統(tǒng)執(zhí)教者的身份轉變?yōu)橐粋€引導者或者陪同者。
(2)完善教育科學內容體系。德國在進行FH師資培養(yǎng)中,除了要學習基本的專業(yè)知識之外,還要積極學習教育類課程,這部分課程約占比25%~35%,而且教學內容涉及面相當廣泛,包括應用技術教育學、課程合理安排方法、專業(yè)教學法、職業(yè)學習規(guī)劃、職業(yè)教學活動的規(guī)劃和實施以及學校管理模式等等。與德國相比,我國應用技術師資培養(yǎng)存在很多不足,比如教育類課程較少,內容不夠全面,安排不夠系統(tǒng),不能滿足教師專業(yè)化的條件,教育科學課程體系需要進一步完善。
(3)注重培養(yǎng)應用技術教育教師專業(yè)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在德國,FH的專業(yè)課教師大部分是在工廠待過幾年的師傅和技術員,他們已經通過實踐獲得了豐富的專業(yè)技能和技術經驗。同國外相比,我國應用技術教育師資主要是把理論與實踐結合學習的“雙師型”教師,在專業(yè)實踐能力方面可能就不是那么優(yōu)秀,而且他們并未意識到企業(yè)實踐在教學中的關鍵價值,專業(yè)實踐體系還有待提高。
(4)提高教師的職業(yè)能力。我國應該不斷加強行動導向教學法的培訓,未來的應用技術教師只有更好地將實踐能力培養(yǎng)運用到有效的教學方法中,才能提高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的接受能力,因此需要不斷完善行動導向教學法的教學框架。應用技術教師的培養(yǎng)必須非常規(guī)范,應具備良好的專業(yè)教學能力。而如何在教學中增加教學實踐的比例,如何實現教學實踐內容的完善,如何提高他們接受專業(yè)教學的能力是專業(yè)教學法培訓的主要改革方向。
參考文獻
[1] 路君.德國高等職業(yè)教育的專業(yè)課程設置[D].東北師范大學,2008.
[2] 吳文侃.當代國外教學論流派[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1.
[3] 吳啟迪.本科院校如何辦好高等技術教育[J].中國高等教育,2001(8).
[4] 董大奎.構建技術應用型本科教育[J].教育發(fā)展研究,2004(2).
[5] 王德華.德國職業(yè)教育行動導向教學法的微觀考證[J].職業(yè)技術教育,2010(2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