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群霞,王璇
摘要: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探索新型教學方式,摒棄傳統(tǒng)教學方式,勢在必行。案例教學法作為互助式的新型教學方法,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熱情、參與度與主動性,培養(yǎng)具有較強技能的創(chuàng)新型人才,還能對教師的教學水平、科研能力有很大的促進作用。本文以案例教學法在質量管理課程中的應用為例,闡述案例教學的原因、實施步驟及需要注意的問題。
關鍵詞:課程改革;案例教學法;質量管理
中圖分類號:G642.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7)48-0157-02
一、引言
案例教學法起源已久,在醫(yī)學和法律界以各種方式使用了較長一段時間后,才逐漸擴展到其他領域,如管理和商業(yè)教育,并對其的發(fā)展產生較大的影響。哈佛商學院將案例教學法定義為:一種教師與學生共同參與,教師運用生活實際中的案例,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對管理案例進行討論的教學方法[1]。案例教學法作為互助式的新型教學方法,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熱情、參與度與主動性,培養(yǎng)具有較強技能的創(chuàng)新型人才,而且對教師的教學水平、科研能力也有很大的促進作用[2]。質量管理課程具有的實踐性和應用性等特點,決定了教師要將豐富的案例融入課堂教學,使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本知識,日后熟練地將課堂知識應用到日常問題中。案例教學法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理論、方法和技能,保障經管類相關課程的教學質量。
二、實施案例教學的原因
科技的進步,人才的需要,使得傳統(tǒng)教學方法無法滿足課堂教學的基本需求。而互動式的案例教學法,則在質量管理的課程教學中顯示出其獨特的優(yōu)勢。作為新型的、開放式的教學方式,案例教學法對師生有著重要意義。
1.案例教學法對教師的綜合能力、教研水平,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為了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師應摒棄陳舊、呆板的案例,緊跟國內形勢,密切關注質量管理相關研究的前沿領域,力求為學生提供最先進和生動的案例[3]。關注質量管理理論前沿,無疑對教師日常教學水平的提升及科研工作的開展大有裨益。此外,可將自己在科研工作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問題編寫成案例。因為此時教師對案例有直觀、深刻的理解,編寫的案例更能給予學生充分地指導。綜上所述,課堂中應用案例教學法,與教師的教科研水平是相輔相成的。
2.案例教學法對學生掌握質量管理課程基礎理論知識、聯系理論知識思考問題、積累日后工作中解決實際問題的經驗與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它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調動課堂氛圍,培養(yǎng)他們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質量管理人才,不能只是純粹進行課本理論的堆砌,要在課堂教學中引入豐富的案例,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主動性,使學生成為課堂的真正主角。生動的案例,可以引導學生根據具體實際問題,結合課本理論知識,查閱資料,進行思考討論后,分析歸納出多種解決案例問題的方法。經過多次訓練后,學生將逐漸體會到學習的樂趣,明確為什么學、學什么,變被動接受為主動學習[4]。②強化理論知識,聯系理論與實際,提高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傳統(tǒng)的教學法是以教師和課本為中心,從概念到概念,從教材到教材,導致概念與實踐的脫節(jié)。案例教學法關注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通過將現實問題凝練出的案例融入課堂,讓學生對知識從孤立、膚淺的抽象認識上升到理論聯系實際,學會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同時,豐富的案例教學法,為學生展示了一個個形象且逼真的現實情境,縮短了理論課堂與實際生活的距離,為學生提供了在課堂上接觸并解決實際問題的機會。③學會溝通和合作,提高語言表達能力。質量管理案例的討論過程,是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思維的碰撞過程。每個人對案例的思考角度、理解深度不同,對方案的見解也會不盡相同。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學會如何交流、溝通,如何尊重他人并說服他人接受自己的看法。在分析的過程中,教師要通過適時的引導、精簡的評論,參與學生的分析與討論,促進師生之間的友誼與合作學習。
三、案例教學的準備及實施
1.教師的準備。教師在課前做好充分準備,是一次成功案例教學的基礎。具體來講,教師需要在授課前落實好如下幾個方面的工作:①明確教學目標,打破傳統(tǒng)教育觀念的束縛。在新形勢下,明確制定符合時代需求的教學目標與任務,只有目標明確后,教師才能確定符合教學目標的案例主題,實施教學活動。同時,結合教學任務與進度、課程進度,在進行案例教學內容的設計時,處理好案例教學和理論教學所占的比重。②精選案例。選擇適當的案例,是案例教學的前提和基礎[5]。教師應根據教授對象接受知識的水平及興趣點,收集、選擇貼近學生日常生活的教學案例。生活中的質量管理案例非常多,教師不僅要熟練應用互聯網、報刊搜索或從實踐中總結案例,也要注意案例的適用性,這就要求教師的選擇既具廣泛性又具有針對性和適應性。
2.學生的準備。教師可以把案例內容提前布置下去,讓學生在授課前認真閱讀案例,自行查閱相關圖書資料,進行簡單的思考、討論,對案例信息進行整合篩選。教師可以告知學生問題,或促使學生從決策者的角度自行提出問題,列出相應的解決方法。
3.課堂實施階段。課堂初期教學中,由于學生對概念掌握得不全面,不接受復雜的案例,此時簡短、形象的案例,更易于被學生所理解。例如,在講解全程質量管理時,可以通過“扁鵲論醫(yī)”來講解事前、事中、事后控制的優(yōu)缺點,用學生熟知的小故事編寫成的案例,不僅可以增加學生的興趣,也能讓他們對知識了解得更加透徹,記憶更加牢固性。課堂教學進行到一半以后,學生已經掌握了質量管理的基本理論,對問題的解決方法與流程有了初步的了解,此時可引入較完整、復雜、綜合的案例[6]。例如,在全面質量管理一節(jié)中,可引入上海通用汽車的案例,介紹公司的歷史背景及改革歷程,引導學生總結全面質量管理的核心特征。還可以加入具體的數據,建立模型,對公司的質量管理問題進行量化。endprint
4.課后整理階段。每進行完一次案例教學課后,教師不僅要讓學生及時地總結所學內容,也要對案例的分析結果進行整理。對于由自身實踐經歷總結出的案例,在課堂上與學生進行討論是對自己實踐中遇到問題的深入,教師要總結汲取學生發(fā)表的有利意見或解決方法,形成、完善自己的案例庫,提高教學水平與科研能力。
四、案例教學法運用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案例教學法確實改變了傳統(tǒng)教學方法呆板、單一,課程氣氛沉悶等缺點,但若不加區(qū)分地一味應用案例法,勢必會帶來一些弊端。
1.雖然案例教學法能在質量管理課程的教學中加以運用,但這并不意味著所有的質量管理課堂要應用案例教學。案例的講解,要建立在學生具備一定理論概念的基礎之上,列舉的案例要對應課本相應內容,不能為單純講解案例而實施案例教學法。
2.案例教學法的核心是案例材料,許多教師習慣于直接從案例庫中照搬經典案例。雖然典型案例具有較強的教學意義,但隨著時代的進步,經典案例的許多內容已經不符合當下的需求。教師應根據所授課程的教材,結合相關領域研究的最新進展,編寫適合學生學習的案例庫。
3.案例教學前,教師要對自己教授學生的水平進行評估。如果學生基礎薄弱,思維能力較差,盲目套用案例教學,不會取得顯著的效果。
案例教學法是一種注重能力與培養(yǎng)創(chuàng)新人才的新型教學方式。要在質量管理課程中用好案例教學法,教師必須引導學生成為案例討論的主動參與者。通過教學實踐中師生的反復討論和思維碰撞,及時收集、反饋教學信息,才能讓這種雙向交流的教學方法,創(chuàng)造出積極、高效的課堂。
參考文獻:
[1]鄭金洲.案例教學指南[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2]Merseth K K.Case in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M].New York:Addison Wesley Publisher,1997.
[3]張麗梅.案例教學法的研究與教學實踐[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06,(3).
[4]王青梅,趙革.國內外案例教學法研究綜述[J].寧波大學學報,2009,(3).
[5]王衛(wèi)威,徐新文:提高質量管理課程教學質量方法探討[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3,(4).
[6]王曉燕.案例教學法在管理類本科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武漢科技大學學報,2007,(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