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音樂課堂上“追問”技巧的運用

2017-12-16 22:31:00陳菊花
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 2017年17期
關鍵詞:音樂課堂技巧

陳菊花

【摘要】“追問”是為了使學生弄懂弄通某一內(nèi)容或某一問題,在一問之后再次甚至多次提問,直到學生能正確解答為止的一種提問方式。也是音樂課堂中最常見的師生交流方式。課堂上追問的設計必定要圍繞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來進行,并且要兼顧追問的啟發(fā)性和對學生興趣的引導,是否能促進師生課堂上的互動等問題;設計追問時要注意提問切入的點要小,針對不同基礎層次的學生面要廣,并且問點準確、問法多樣等;提出追問的時機要恰到好處,在意外處追問、在錯誤處追問、在知識易混淆處追問、在情感平淡處追問等等。

【關鍵詞】音樂課堂;追問;技巧

【中圖分類號】G633.95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17-0212-03

許多優(yōu)質(zhì)課課堂教學實例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追問”是課堂提問中很重要的組成部分。追問,顧名思義是追根究底地問?!督逃椒ㄅc藝術全書》是這樣給追問下定義的:追問,是為了使學生弄懂弄通某一內(nèi)容或某一問題,在一問之后有針對性地再次提問,窮追不舍,直到學生能正確解答為止。

課堂上教與學是師生雙邊的活動,是通過教師不斷提出問題、師生共同分析問題、探討問題、解決問題來引領課堂教學的。而“追問”則是推進課堂教學進程中必不可少的提問方式。在一些不理想的課堂案例中,我們會發(fā)現(xiàn)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少有追問、無效追問、忽略追問等現(xiàn)象,以導致課堂環(huán)節(jié)教學不緊湊,學生思考問題不深入等現(xiàn)象。在音樂課堂教學中,讓追問促使課堂教學更為有效,筆者做如下思考:

一、明確追問的目的——為什么問

課堂教學設計要圍繞教學目標來進行。追問的設計也一樣需要事先對追問的最終要達到的效果和目標有明確的預想,同時還要具有啟發(fā)性,在追問的過程中能開拓學生的思維,激發(fā)學生對學習的興趣等等。

1.實現(xiàn)教學目標我們常說,教學目標是一切教學活動的出發(fā)點和最終歸宿。因此,在音樂教學中,教師的“追問”必須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緊緊圍繞教學目標來進行。追問是實現(xiàn)教學目的的手段,具有針對性和探索、啟發(fā)性的追問能正確引領學生思考方向。比如,在一些具有較強的民族特征的音樂聽賞教學中,有些教師習慣就該民族的生活習俗、歷史文化等向?qū)W生提出諸多問題,卻不能將諸類問題與當?shù)氐囊魳肺幕卣飨嗦?lián)系,使得追問不僅缺乏音樂性,偏離甚至背離教學內(nèi)容與教學目的。這樣的追問就變得低效甚至無效。

2.啟發(fā)學生思維二千五百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安粦嵅粏ⅰ本褪侵浮爱攲W生還沒有搞通問題時,教師要給予適時指導,幫助學生開啟思路”。在音樂教學中,通常學生對作品的理解有自己的想法,但卻可能過于簡單或膚淺,通過教師“二度提問”的啟發(fā)與深入,能夠調(diào)動起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在人教版第十三冊《牧馬之歌》授課中,當學生唱到最后部分時,我是這樣和學生對話的:

師:“同學們,這部分音樂的速度發(fā)生了什么樣的變化?”

生:““跟前面相比,音樂的速度放慢了?!?/p>

師:“音樂到這兒為什么忽然放慢了速度呢?

(此時教室很靜,同學們認真地思索著,似乎一下子找不到合適的答案)

師:“我們再聽聽。”(老師放輕語調(diào),暗示著月夜的到來)

(聆聽完該段,學生紛紛舉手)

生1:“夜晚是安靜的,如果用快節(jié)奏的音樂顯得非常喧鬧,不合適?!?/p>

生2:“草原露出月牙,萬籟寂靜,音樂應該輕而柔?!?/p>

……

學生在老師的不斷追問下,逐步理解了音樂的含義。

3.激發(fā)學習興趣布魯納認為“最好的學習動機莫過于學生對所學學科本身具有內(nèi)在的興趣”。因此,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音樂教學中,教師單調(diào)、乏味、淺顯的追問都會影響學生對音樂作品的探索、求知的欲望。教師精心設計巧妙的課堂追問,讓學生在饒有興致的問題中不斷探索與發(fā)現(xiàn)新知識。

安徽吳思源教師在執(zhí)教《野蜂過飛舞》時有這樣的一個追問過程:

師:“這首樂曲到底表現(xiàn)了什么呢?聽完以后,請你說出來或表演出來,好嗎?”(學生閉上眼睛聽音樂。)

生1:“聽到了小蜜蜂的叫聲”

生2:“聽到了蚊子在前面飛來飛去?!?/p>

生3表示反對,說:“是蒼蠅?!?/p>

師:“你為什么覺得是蒼蠅呢?”

生3:“音樂里有嗡嗡聲?!?/p>

師(對同學們的想象都給予了鼓勵)接著問:“如果讓你選出一種動物并給樂曲選擇一個名字,你會選擇誰呢?”

生3:“《討厭的蒼蠅》”

生4:“《快樂的小蜜蜂》”

……

(結果許多學生都選擇了蜜蜂和蒼蠅)

師又問:“你們感覺哪種小動物的飛行更靈活更有跳躍性?”(同時教師引導學生聆聽小提琴的撥弦聲)

連續(xù)的追問激發(fā)了學生對音樂的想象,讓學生在饒有興致的學習中不知不覺地逐步加深了對音樂作品的理解。

4.促進師生互動法國教育家保羅·弗萊雷說過:“沒有對話,就沒有交流,也就沒有真正的教育。課堂應該是對話的課堂。”有資料顯示,課堂教學中有多達80%的時間是被用于師生問與答,并且更多時間是為了使學生弄懂某一問題,一而再再而三地進行追問。因此,課堂上更多地運用追問等教學手段,讓追問成為師生互動的平臺,在互動中完成教學目標。

二、講究追問的技巧——怎么問

追問是教師在組織、引領和實施教學的過程中不可或缺的教學行為。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根據(jù)學生問答、討論等學習活動的情況,實施追問策略,對學生思維行為作即時的點撥和有效的控制,更好地促進學生的發(fā)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追問的作用如此重大,它的設計需要精益求精、講究技巧。

1.問點小當教師向?qū)W生提問時,可以把一個較大較難的問題分解成若干個有梯度的小問題讓學生來一一解決。如廣東省深圳市北環(huán)中學的名師劉宏偉老師在執(zhí)教《苗嶺的早晨》一課時,為了幫助學生了解苗族飛歌的主要特點,教學中沒有開門見山地提出“苗族飛歌有哪些特點?”之類泛而廣的問題,而是幫助學生從作品中尋找并解決飛歌的“骨干音”、“色彩音”等許多若干細節(jié)的問題,從而達到探索飛歌特征的教學目的。

2.問面廣根據(jù)各個層次的學生需求,教學中可以將若干問題分層次向?qū)W生提問,適時追問。這樣可以使學習程度不同的學生廣泛的參與到問題當中。提高了全體同學的思維能力。劉宏偉老師執(zhí)教的《苗嶺的早晨》一堂課中,向?qū)W生發(fā)問近50次,其中多數(shù)是連續(xù)流暢的追問,環(huán)環(huán)相扣、層層深入的追問使得該堂課中學生參與率極高,體現(xiàn)了教學活動中以學生為主體,面向全體學生的課程理念。

3.問點準教學過程中的追問最終目的是為了教學目的的落實。因此,課堂一切追問需圍繞著課堂教學目的及教學重、難點展開?!皢桙c準”才能清楚而準確地為學生指明學習方向,幫助其掌握學習方法。上海市新楊中學的趙燕老師曾提到她在自己的公開課《春江花月夜》中,為了幫助學生更深入地理解、感受樂曲旋流起伏的變化營造出樂曲的美感,在欣賞吟唱主題旋律的同時,教師采用了層層剝筍的遞進式追問:

①這段樂曲分幾個樂句?

②其中旋律起伏最大的是哪一樂句?

③高音出現(xiàn)最多的是哪一樂句?

④節(jié)奏最密集的是哪一樂句?所以第三句帶給我們的感受是什么?

⑤老師再給出兩個力度記號,你們認識它們嗎?

⑥你們認為在第三樂句中如何添加這兩個力度記號比較合適呢?為什么?

一連串的問題,一條思路線牽引著學生對課堂教學內(nèi)容的關注,引導學生的朝著如何理解音樂、體驗音樂的方向一步步行進,從而獲得優(yōu)質(zhì)的課堂教學效果。

4.問法多追問的方法各種各樣,總結許多教師的課堂教學經(jīng)驗,常用到的追問方式有:

(1)跟蹤式追問,即教師提出一個小問題,學生回答后,教師再連續(xù)追問幾個小問題。如劉宏偉老師在執(zhí)教《苗嶺的早晨》一課中的一段師生對話:

劉:“聽出什么樂器嗎?”

生:“小提琴?!?/p>

劉:“小提琴的聲音有什么特點?”

生:“有高有低。”

劉:“是粗弦聲音高還是細弦聲音高?”

生:“細弦聲音高?!?/p>

……

根據(jù)學生回答的問題,不斷提出新的問題,引領學生逐步完成教學目標。

(2)因果式追問,即反饋學生思維過程的追問,如發(fā)問“聽完后,為什么會有這種感受?”這類追問。它的優(yōu)點在于從追問“為什么?”來展現(xiàn)學生思維的過程與方法,也是我們教學中比較常用的追問方法。

(3)逆向追問,即反向追問,能夠引導學生針對某一具體問題進行多角度多層面的分析與研究,培養(yǎng)學生的反思能力。

(4)發(fā)散式追問,即在教學案例中,教師向?qū)W生詢問“還有嗎?”之類的發(fā)問,它能激發(fā)學生的求異、創(chuàng)新思維。但是,要用得恰到好處,反之,會低效。

通過仔細觀察許多優(yōu)秀課例,不難看出,教師根據(jù)不同的教學內(nèi)容采用恰到好處的追問方式能使得課堂氣氛活躍、激發(fā)學生思維活躍。通常教師在一堂課中可以采用多種追問方式,無論采用何種追問方式,都要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目標的需要而定。

三、把握追問時機——何時問

設計追問的時候需要教師把握最好的時機,時機把握得恰到好處,可以不留痕跡、順理成章且事半功倍地讓學生理解教學中的問題,完成教學目標。

1.在意外處追問追問具有可預設性與不可預設性。師生間問與答可以按照教師備課設計按部就班,順理成章。但由于教學過程是動態(tài)的、開放的,因此,教師恰當?shù)刈プ栴}生成的時機和資源即時追問,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成信息來更大程度地發(fā)揮不同時機中追問的有效性。

我在給同學們欣賞作品《伏爾加船夫曲》時,當由遠而近的歌聲逐漸響起,許多學生便開始偷笑。沉重的音樂卻忽然間使課堂氛圍使得變得有些異常,很不協(xié)調(diào)。直到歌聲接近尾聲,學生心情似乎才逐漸恢復平靜。這是我始料不及的,于是便有了以下的師生對話:

師:“很多同學邊聽邊偷笑,為什么這么沉重的音樂卻讓我們變得有些開心,能告訴老師嗎?”學生見我口氣輕松,便開始暢所欲言。

“演唱者的聲音聽起來好怪,非常好笑!”這位學生道出了大家的心聲,大家都笑開了。(我能理解,許多學生原來少有在音樂中聆聽過這類音色)

“哦?老師非常想知道這聲音‘怪在哪兒?”我微笑著期待他能繼續(xù)回答我的問題。

“哎喲嗬,哎喲嗬”這位大膽的男生用自己的嗓子模仿著男低音的演唱,同學們又是哄堂大笑。

“你模仿得很像!”我贊賞他道,并繼續(xù)發(fā)問:“有誰能夠描述這種聲音特點嗎?你們再仔細聽聽?”

于是,我又重復播放了著名的男低音歌唱家夏里亞賓演唱的《伏爾加船夫曲》片段,這次聆聽過程中,同學們非常的安靜,并在聽完后紛紛表達了自己對男低音音色的認識與看法……

我乘機追問下去:“盡管這是我們首次欣賞男低音的演唱,同學們卻能很快認識男低音音色特點。思考一下:作品為什么不用男高音來演繹呢?”

生:“高音太明亮,更適合表達熱情洋溢的作品?!?/p>

生:“纖夫們命運悲苦,男低音深沉、憂郁、厚實的聲音特征更適合表達沙俄統(tǒng)治下纖夫們悲慘的命運?!?/p>

……

此時的課堂再也沒有同學對男低音音色的竊笑聲,僅有充滿著對作品《伏爾加船夫》的理解及對音樂的敬意。

在以上案例中,課堂上出現(xiàn)了備課中未及的事件。如果教師全然不顧學生課堂生成的即時信息,直接按照原有備課計劃去分析音樂要素等等,學生必然會心不在焉。反之,教師能充分利用時機,以追問的形式對學生進行有利的引導,使課堂教學秩序得到保障,教學任務順利落實。

2.在錯誤處追問歌曲學習過程中,常常遇到學生唱錯樂譜的時候,如果刻意直接去糾正,只能是音樂素養(yǎng)較好的少數(shù)學生能夠掌握。相比而言,多數(shù)學生對音樂情感的理解比對音樂知識的掌握更容易接受和領悟。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層層追問使學生能夠理解作品,直至升華情感,從而掌握音樂知識與技能。

筆者在執(zhí)教人教版第十三冊作品《七子之歌——澳門》時,作品的第一樂段的第二樂句“112353|2035—|”,學生通常在歌譜練習中能準確無誤的演唱,但在填詞時多數(shù)同學容易唱成“112353|2·35—|”,忽視了休止符的作用。

師:“同學們,這句聽老師唱兩遍,聽完說說這兩遍有區(qū)別嗎?”(教師對學生錯誤唱法及原作分別進行范唱。)

生:“不一樣,一句有停頓,一句連貫?!?/p>

師:“那表達的情感又是否相同?”提問之后,教師帶著學生分別用不同的方法演唱并讓學生體會。

學生齊聲說:“不同。”這是同學們唱后很果斷的結論。

師:“哪句情感表達方式更容易打動你?”

生:“后句”

師:“為什么?”

生:“后句更加強調(diào)了‘母親這一充滿感情的稱謂?!?/p>

生:“后句更能體現(xiàn)對母親的離別很久很久?!?/p>

生:“前句唱顯得情感平淡,難以表達對母親深深的思念之情?!?/p>

……

師:“說得非常好!之前,我們學唱時忽略了一個很重要的情感符號,是什么?”

生:“休止符。”

師:“非常好,這便是我們常說的‘此時無聲勝有聲?!?/p>

通過師生對話的學習方式,學生理解并接受了原作中的休止符的表達意圖,學習過程中提高了學習的主動性,產(chǎn)生了愉悅感,學習效果也隨之提高。

3.在知識易混淆處追問當學生對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等產(chǎn)生混淆不清時,教師直接為學生糾錯,卻并不易于學生掌握。假如教師利用該時機進行有效追問不僅可以及時調(diào)整學生的思路,還能加深學生學習的印象,起到鞏固知識的作用。

教師:同學們聽出這首作品是什么樂器演奏嗎?(教師播放古曲《流水》)

學生不假思索地回答:古箏。

(假如教師在此時直接告訴同學們該作品是古琴彈奏,會錯失幫助同學們鞏固對古箏與古琴音色分辨的良機。于是筆者采用連續(xù)的追問加強學生對舊知識的復習)

教師:理由是什么?

學生:古箏是民族彈撥樂器。這首一聽就是。(學生振振有辭,并以此理由做出了一個簡單、錯誤的判斷)

教師:我國的彈撥樂器種類豐富,我們再來聽首?(教師播放古箏音樂片段)

教師:同學們,還記得這首作品嗎?

學生異口同聲:《漁舟唱晚》(人教版第十六冊第三單元《瑰麗的電聲》中欣賞過該作品)

教師:這里是什么樂器演奏的?

學生肯定的說:古箏演奏。

教師:跟前面這首音色做個對比,它們一樣?(教師再次播放古琴區(qū)《流水》片段)

學生紛紛搖頭表示它們的音色有所不同。

教師:有何不同?

接著學生開始把古箏與古琴的音色特征做了一個比較完整的對比……

以上案例中教師及時調(diào)整了教學方法,根據(jù)學生已有的知識及時的追問,用對比新、舊知識的學習方法排除了學生的疑惑。

4.在情感平淡處追問

陜北民歌《黃河水手歌》以山歌風格來表現(xiàn)黃河船工在艱苦的生活環(huán)境中依然自積極樂觀的性格。但是如今的中學生難以體會該作品中所飽含的豐富情感。因此,讓學生了解音樂中多具有的山歌風格的同時,還需要學生能夠體驗音樂中豐富的情感內(nèi)涵。

師:(教師播放《黃河水手歌》的原生態(tài)版本之后問):“你們聽到怎樣的歌聲?”

生:“高亢……”

生:“自由地……”

師:“我們生活在江南水鄉(xiāng),但你們是否曾聽到過船公這樣的歌聲?”

學生們表示從未聽過

師:“這樣的歌聲能讓你感受到黃河船公們怎樣的生活情形?”

生:“黃河彎多水急,船公們必須很吃力的搖船……”

師:“從哪聽出?”

生:“歌聲聽起來高亢,像喊歌?!?/p>

生:“音調(diào)拖得很長,很費勁”

……

師:“船公是否因為生活的艱辛而沮喪消沉?”

生:“不是的,他們非常自豪而樂觀?!?/p>

師:“怎么聽出來?”

生:“他們的歌聲悠然自得、自由自在?!?/p>

生:“歌聲自豪而舒暢?!?/p>

……

以上對話中,通過教師層層追問,讓學生深刻體會到黃河船工們在艱辛的生活中依然保持樂觀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使學生在樸實的音樂中產(chǎn)生內(nèi)心的共鳴,理解并升華內(nèi)心的情感。

另外,設計追問的時候還有許多需要我們注意的問題:由于追問的即時性較強,教師提問容易隨意性大,各問題間是否連貫流暢;教師要避免連珠炮似的追問,導致師生碎問碎答等現(xiàn)象都會導致課堂教學低效;同時,教師在課堂追問過程中,要給予學生一定考慮問題的時間;在學生不能回答時,教師可以降低問題難度或請同學幫助等方式來保護學生探索問題的信心;教師在設計追問過程中還要注意問題深入淺出、循序漸進、科學合理等等??偠灾?,把握教學追問中的有效技巧與時機,需要教師有敏捷的思維、廣博的學識、深厚的專業(yè)功底以及對學生認知水平的關注和了解等,這些都需要我們音樂教師不斷提高素質(zhì)修養(yǎng)和責任。

注釋

①摘自《中國音樂教育》2009年第十期第54頁至55頁。

②摘自《中小學音樂教育》2011年10月第八頁趙燕老師執(zhí)筆的《對音樂欣賞教學中有效提問的再思考》。

③摘自《中國音樂教育》2009年10月第二十六頁劉宏偉老師執(zhí)筆《苗嶺的早晨》教學課例實錄。

參考文獻

[1]《音樂課程標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年1月第一版.

[2]《教育方法與藝術全書》高長梅白昆榮主編中國物資出版社1998年2月出版.

[3]《中國音樂教育》2009年第十期人民音樂出版社.

[4]《中小學音樂教育》2011年第十期《中小學音樂教育》雜志社出版.

猜你喜歡
音樂課堂技巧
肉兔短期增肥有技巧
網(wǎng)上點外賣的7個技巧
中老年保健(2021年4期)2021-08-22 07:10:02
開好家長會的幾點技巧
甘肅教育(2020年12期)2020-04-13 06:24:46
指正要有技巧
4個技巧快速消除頭上的飛發(fā)
提問的技巧
巧用動畫歌曲優(yōu)化音樂課堂
變化多端 其樂無窮——讓音樂課堂“活”起來
小學音樂課堂中音舞結合教學措施的分析
巧用語言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
東方教育(2016年17期)2016-11-23 10:11:33
临西县| 松潘县| 邵阳县| 屏东市| 靖远县| 汾西县| 视频| 红河县| 衡阳县| 黄大仙区| 鹤峰县| 阜新市| 剑河县| 交城县| 烟台市| 西吉县| 望奎县| 五华县| 朝阳区| 南乐县| 前郭尔| 张家口市| 永城市| 开化县| 乾安县| 江源县| 全椒县| 白沙| 洞口县| 泰和县| 酉阳| 龙川县| 肇东市| 宜宾县| 安庆市| 普格县| 平定县| 乌兰察布市| 称多县| 汽车| 塔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