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莉梅
小學生班級權力對其攻擊性的影響研究
燕莉梅
本文旨在研究小學生的權力(即是否擔任班干部)對小學生攻擊性行為的影響,為小學生的個性發(fā)展級班級制度管理提供一定的依據(jù)。研究于四川省成都市草堂小學西區(qū)學校選取4年級和6年級共100名小學生進行匿名問卷調查。采用BPAQ攻擊性行為量表進行調查分析,探討小學生是否擔任班干部與攻擊性行為大小的關系并進行相關分析。100份問卷中有效問卷為82份,有效率82%。可見小學生的班級權力對其攻擊性有一定的影響。
攻擊性行為 小學生 班級權力
攻擊性行為(Aggression)是指基于敵意、憎恨及不滿等情緒,對他人、自身或其他目標所采取的破壞性行為,包括言語攻擊、身體攻擊。盡管關于青少年以及幼兒兒童的攻擊性行為現(xiàn)象早在20世紀初就受到了全世界各國心理學學者的高度重視,但是就有關于學校情景模式下的兒童攻擊性行為的相關問題的系統(tǒng)性研究探討一直到20世紀70年代初才開始慢慢進入到人們的視野,研究結果存留了大量的局限性,不具有高信效度?;诖?,本研究從小學生是否有一定的權力的角度研究攻擊性。探究小學生班級權力與攻擊性之間的關系,為學校有針對性的進行班級制度管理提供有力的依據(jù)和借鑒。
采取整群抽樣的方式選取草堂小學西區(qū)學校4、6年級的學生,以班級為單位進行測試,共發(fā)放問卷100份,回收的有效問卷為82份,有效率達到82%。其中擔任班干部的小學生共28人,沒有擔任班干部的小學生共54人;男生45人,女生37人,平均年齡為10.98。
BPA Q 攻 擊 問 卷 采 用 A rnold H-Buss &M ark Perry(1992)編制的攻擊性問卷。該問卷總共由29個小問題組成,采用五級評分制。該問卷的A lpha系數(shù)為0.8377,內部一致性系數(shù)為0.55~0.94。
BPAQ調查問卷在各班老師的協(xié)助下,由熟悉整個施測過程及注意事項的心理學專業(yè)學生當場施測、回收。收回的數(shù)據(jù)用excel進行統(tǒng)計,再將所得數(shù)據(jù)用spss17.0統(tǒng)計軟件進行分析,使用描述性統(tǒng)計分析、t檢驗、相關性分析以及線性回歸進行分析。
本次研究采用描述統(tǒng)計分析方法,得出BPAQ攻擊性行為量表中各因子(即身體攻擊、言語攻擊、敵意)以及總分的具體得分情況,結果見表1。
表1 BPAQ中各因子及總共得分情況
由表1可以看出,小學生在身體攻擊因子上的得分為16.62±5.36分,其中最小值為5分,最大值為27分;在言語攻擊因子上的得分為13.72±3.89分,其中最小值為5分,最大值為22分;在憤怒因子上的得分為10±5.36分,其中最小值為1分,最大值為26分;在敵意因子上的得分為23.18±6.16分,其中最小值為8分,最大值為40分;總分得分為63.52±15.97分,其中最小值為22分,最大值為100分。
以小學生是否擔任班干部(有擔任班干部和沒有擔任班干部兩種處理水平),以BPAQ攻擊性行為量表中的各個因子(即身體攻擊、言語攻擊、憤怒、敵意4個因子)得分以及總分為因變量,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見表2。
表2 是否擔任班干部的小學生的攻擊性行為均值比
結果顯示,擔任了班干部的小學生在BPAQ攻擊性量表中的各個因子上的得分均高于沒有擔任班干部的小學生,但只有在身體攻擊這一因子上的得分差異顯著:而在言語攻擊、憤怒、敵意因子得分及攻擊性總分均不顯著。
以小學生的性別為自變量,以BPAQ攻擊性行為量表中的各個因子(即身體攻擊、言語攻擊、憤怒、敵意4個因子)得分及總分為因變量,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見表3。
表3 小學生攻擊性行為的性別差異比較
結果顯示,總體來說,男生與女生在攻擊性行為中,男生的得分除了憤怒因子外,其它因子均值高于女生。其中身體攻擊因子最為明顯,憤怒因子和敵意因子相對來說差異較小。且在憤怒因子上,女生均分高于男生。就結果來看,男生與女生在攻擊性行為的所有因子上的得分皆無顯著差異,統(tǒng)計效果不顯著。
以小學生的年級為自變量(有4年級和6年級兩個處理水平),以BPAQ攻擊性行為量表中的各個因子(即身體攻擊、言語攻擊、憤怒、敵意4個因子)得分以及總分為因變量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見表4。
表4 小學生攻擊性行為的年級差異比較
結果顯示,4年級的學生在所有因子得分以及總分上都比6年級的學生高,但在所有因子上表現(xiàn)出的4年級與6年級的學生在攻擊性行為上差異都不顯著。
在身體攻擊因子上,擔任班干部的小學生的攻擊性顯著高于未擔任班干部的小學生(P<0.05),但是其它的因子和總分差異均不顯著。由于學校有嚴格的規(guī)章制度,言語攻擊引起學校和老師的積極關注,且會受到相應的懲罰,因此言語攻擊也很少表現(xiàn)出來。除身體攻擊因子之外,其它因子沒有表現(xiàn)差異顯著,這有可能是因為樣本量小。但普遍表現(xiàn)出擔任班干部的小學生比未擔任班干部的小學生表現(xiàn)更多的攻擊性行為,仍然應該引起學校和老師的重視,調整班干部制度,實行更加合理的班干部輪換制度,使每個學生都有擔任班干部的機會,平衡發(fā)展每個學生在各方面的能力,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個體,促進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有助于減少其侵犯性行為,適當發(fā)展親社會行為,成為健康的孩子。
小學生的攻擊性行為在性別上的差異不顯著,但是男生在身體攻擊、言語攻擊、敵意上的得分以及總分均高于女生。男性的攻擊性往往多于女性,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幾乎所有年齡階段以及許多動物種系里,都存在這種差別。男孩參與更多的沖突,實施強度更大的攻擊,他們特別傾向于使用身體攻擊,同時言語攻擊也多于女孩,工具或敵意性攻擊也都超過女生。但是在本次研究中,男生與女生的以并不顯著,并且在憤怒因子上女生的得分反而高于男生。究其原因,有可能是因為調查所選取的樣本太少,而且比較局限,只選取了一所小學,因此樣本的代表性不是很好。
小學生在年級上的差異不顯著,但是4年級的學生在每一因子上的得分均比6年級的學生高。青少年及幼年兒童受到攻擊的比例總體上與年齡的增長成負相關,更高年級的小學生更加擅于管理自己的情緒,懂得利用其它方式而不是使用攻擊性行為來達到自己的目的。但本次研究差異不顯著可能是因為樣本量小,代表性不強,選擇樣本存在一定的偏差?;蛘哂锌赡茏宰兞康乃酱嬖趩栴},年級相差太小,不能充分顯示出差異。
本次研究調查了小學4年級和6年級學生的攻擊性行為的基本情況,以及小學生是否擔任班干部對其攻擊性行為的影響,根據(jù)調查的結果,結論如下:
第一,在小學高年級中,是否擔任班干部對學生的身體攻擊的影響顯著,但是對其他幾個因子不顯著。
第二,在小學高年級中,男生和女生在攻擊性行為上不存在顯著差異,但男生的各因子得分均高于女生,且高于平均水平。
第三,小學生的攻擊性行為年級差異不顯著。
第四,小學高年級學生的攻擊性行為呈下降趨勢。
在本次研究中,所選被試均為四川省成都市草堂小學西區(qū)學校小學的學生,在進一步的研究中應該擴大取樣的范圍,力求能夠更具有代表性地說明小學生的攻擊性問題。而且本次研究對于小學生攻擊性問題的影響因素分析也局限于是否擔任班干部這一個因素上,在以后的研究中可以結合家庭教養(yǎng)方式、學校管理模式等因素分析小學生攻擊性行為的影響因素。
[1]沈鑒清,吳惠娟,陳紅衛(wèi).兒童攻擊性行為與養(yǎng)育方式、家庭環(huán)境和自我意識的相關研究[J].中國行為醫(yī)學科學,2006,15(8):744~745.
[2]吳志鵬.探索小學生攻擊性行為背后的秘密[J].教育界,2013(17).
[3]嚴兵.小學生攻擊性行為的形成及“治療”[J].江??v橫,2005(3).
[4]方堅榮,龐欣.小學生攻擊性行為探因及矯治[J].現(xiàn)代中小學教育,2006(11).
[5]趙建華.小學生攻擊性行為的心理分析及對策研究[J].心理科學雜志,2005(4).
[6]Hay,D.E.,Ross,H.S.The social nature of early conflict[J].Child Development,1982(53):105~113.
武漢體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