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姝
摘要:對分課堂是國內學者張學新教授新近提出的一種新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吸收了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優(yōu)點,并在此基礎上實現(xiàn)了創(chuàng)新。對分課堂分為三個階段:講授、內化吸收和討論。將對分課堂應用于初中英語課堂的教學,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增強學生的參與能力。
關鍵詞:中學英語 對分課堂 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7)23-0124-01
一、“對分課堂”提出
“對分課堂”是針對高校課堂缺課率高、學生玩手機、看電腦、不認真聽課、學生動機性下降等現(xiàn)象提出的一種新的教學模式?!皩Ψ终n堂”結合傳統(tǒng)課堂與討論式課堂各自的優(yōu)勢,進行取舍折中,提出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它把課堂分為三個過程,分別為講授(presentation)、內化和吸收(assimilation)、討論(discussion),也可簡稱為PAD課堂。對分課堂的核心特點就是將內化和吸收過程安排在課后,本堂課討論上堂課的內容,稱為“隔堂討論”。筆者在看了對分課堂的理論和視頻后,初一后半學期嘗試運用了對分。
二、對分課堂實踐
筆者于2016年在一所中學里擔任初一英語老師,看過張教授的視頻之后,開始嘗試實行對分課堂。該班學生44人,每周上課六次,每次45分鐘。該班學生是整個年級里學生基礎最差的班級,大多數(shù)學生小學都沒學過英語。
(1)教學組織安排。首先向學生介紹對分課堂的教學模式,根據(jù)學生的成績、能力和性格特點等,把全班分為11個小組,每小組4人。初一英語人教版一共有9個單元,每個單元有四個模塊,包括聽說、閱讀、寫作。以初一下人教版《Why do you like pandas》為例。
(2)教學實施。教師首先向學生展示動物的沙畫,并向學生提出相應的問題,引發(fā)學生思考,進入課堂主題。接下來向學生呈現(xiàn)本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重難點內容,如這一單元的單詞和重點句型,并且講解這一節(jié)課的重難點內容。之后幻燈片上展示學生討論,討論這一節(jié)課的重要句型,互相交流,互相討論,互相啟發(fā),共同掌握重點,突破難點。討論后小組分別領到一個任務,這些任務是圍繞這一節(jié)的重難點設計的。討論環(huán)節(jié)時,教師不斷走動,給予幫助和指導。
最后是展示環(huán)節(jié),每個組派組長展示所完成的情況,并提出組內沒有解決的問題,讓其他組幫忙解決。比如有些句型不會的,動詞變形等問題。最后老師進行簡單總結。
三、對分課堂的效果
對分課堂與傳統(tǒng)的講授式教學相比,其優(yōu)點在于:
(1)討論更加積極,參與性更強。傳統(tǒng)的講授法是老師占主導地位,學生占次要地位,之前學生都是啞巴英語,不愿意發(fā)言,對分課堂實施后,討論更加積極,在討論中不僅能參與小組討論,而且還能提出自己的問題。大家踴躍提問,參與討論,并且能夠回答,說明學生通過大腦思考了,體現(xiàn)了學生主動學習。
(2)評價更加多樣化。傳統(tǒng)的評價都是注重結果性評價,對分課堂更注重過程性評價,把學生平時的學習過程、學生參與與學習效果及時作出評價。還可以利用成長記錄袋、評價量表對學生進行過程性評價,使評價變得更科學合理。
(3)教師角色多樣化。傳統(tǒng)的教學中,教師只是扮演“講授者”這一角色,在對分課堂中,教師還應扮演“引導者”和“幫助者”,引導學生學習當天所講授的內容,幫助學生解題、答疑。對分課堂對老師提出了更大的挑戰(zhàn),它把課堂時間交還給了學生,這要求老師對教學大綱進行重新制定,修改課件,簡化內容結構,突出重難點。既要在較短的時間內幫助學生熟悉章節(jié)內容,又要讓學生理解章節(jié)的重難點。對于討論這一環(huán)節(jié),教師應扮演“參與者”和“評價者”角色,討論結束后,教師還應進行總結、評價,并對課后作業(yè)的完成情況作出評價,及時反饋給學生,學生根據(jù)老師的反饋,再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調整。
不同的環(huán)節(jié),老師承擔的角色不同,在這種教學模式中,老師的多角色的轉換,并沒有削弱自身在學生中的地位,而是要讓自身回歸到引導者的地位。雖然老師的上課時間縮短了,但是對老師的素質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學生角色多樣化。任何事物都是普遍聯(lián)系的,教師角色的多樣化,必然會引起學生角色的多樣化。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學生只是單純的接受者,但是在這一模式中,學生由被動轉為主動,學生的“學”能夠通過內化吸收,為自己所用。這樣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以及獨立思考能力得到提升。在討論環(huán)節(jié)中,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是課堂的主導者,學生各抒己見,充分表達自己的看法和觀點。學生在與同伴的交流中,能夠解決知識的疑惑,進而獲得知識。
學生從“被動”到“主動”,調動了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能夠主動追求知識,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四、結語
這半年的對分課堂的實踐,使老師和學生都感覺受益匪淺,學生的學習能力提高了,學習興趣也增加了。對分課堂是基于心理學原理構建的教學模式,通過師生在教學過程中分享權利、共擔責任,促進學生的主動學習,注重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實現(xiàn)全面、健康的個性發(fā)展。但是筆者也是初次嘗試對分課堂,經(jīng)驗不足,還需要不斷完善。
責任編輯:楊國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