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德宏 賀政剛
(云南師范大學數(shù)學學院 650092)
在中學數(shù)學解題教學中,教師往往只是講了一道題的多種解法,而對為什么可以這樣解(解法的依據(jù)),以及解法的數(shù)學本質往往揭示得不夠,呈現(xiàn)出課堂解題教學熱熱鬧鬧、方法多樣的表象.但這樣的解題教學事實上卻是低效甚至無效的,本質上也是有害學生學習的.本文以一個問題(已知一條二次曲線,求一次式的最值)的三種典型解法為例,談談數(shù)學解題教學中如何揭示解法的數(shù)學本質,從而改進數(shù)學解題教學.
問題已知x2+y2-xy=3,求2x+y的最大值.
分析由于條件是一個二次式,很難把這個二次式直接代入目標式.于是大體有兩種思路:一是令2x+y=t,把該一次式反向代回條件消y,得到關于x的二次方程,進而用判別式法求t的最大值;二是改變看問題的角度,想辦法轉化條件,使之可以正向代入目標式子中,以達到消元的目的,進而解決問題.正向代入又有兩種思路:一是借助余弦定理;二是借助坐標變換.
由正弦定理
于是
2a+b=2·2sinA+2sinB
評析由于條件是一個二次式,很難把這個二次式直接代入目標式子.于是根據(jù)條件的結構,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余弦定理,把一個一般的代數(shù)問題轉化為解三角形問題.接下來使用正弦定理,把條件“直接正向”代入目標式子,達到了消元的目的,最后解決問題.
對于解法1,學生一方面感受到了知識間縱橫聯(lián)系之美,方法之妙外,也許還會有一些疑慮和顧忌:還有沒有其他情形?這樣解會不會用特殊代替了一般?
變式不妨把問題改為已知x2+y2-xy=3,求y-x的最大值.
仍然沿用解法1的解法,則
y-x=b-a
=2sinB-2sinA
事實上,用解法1來解本類問題有很多的局限,比如,為了使用余弦定理,條件就必須是二次齊次式等于常數(shù)的形式,即形如mx2+ny2+pxy=q的式子.
解法2(判別式法)令2x+y=t,
消y得7x2-5tx+t2-3=0
①
因為①式是關于x的二次方程,并且有實數(shù)解.
所以Δ=(-5t)2-4×7×(t2-3)≥0,
評析直接把條件正向代入目標式子很困難,這里逆向思維為之,令2x+y=t后,把目標反向代入條件消y,得到關于x的二次方程,進而用判別式法求t的最大值.
上述思考看起來很有道理,但事實上果真如此嗎?答案是否定的,解法2是完全正確的.
我們不妨從解析幾何的角度進行分析:
在平面直角坐標系xOy中,2x+y=t為一組平行直線,記為l;x2+y2-xy=3為一條圓錐曲線,記為τ.由解析幾何的知識知l與τ有交點的充要條件為方程①有實數(shù)解,進而等價于Δ≥0,且此時交點的橫坐標x一定在自然定義域D上.所以,上述思考中的檢驗是多余的,也就是說今后在已知二次曲線,求一次式的最值時,只需用Δ≥0解出即可,并不需要檢驗.
另一類易犯的錯誤如果教師在解法2的教學過程中,不說清楚為什么不需要考慮x的限制條件的本質原因,那么這又會帶來另一類錯誤,即無視x的取值范圍,比如我們對題目進行一點改變:已知x2+y2-xy=3,且-1≤x≤1,求2x+y的最大值.
令f(x)=7x2-5tx+t2-3,則問題轉化為f(x)在[-1,1]有解,求t最大值.
解得-4≤t≤4,故t的最大值為4,即2x+y的最大值為4.
所以教師在解法2的教學過程中,應對x的取值范圍的作用進行深入揭示,并概括出結論:當二次曲線的x的范圍為自然定義域時,我們可以直接用Δ≥0求出t的范圍;當二次曲線的x的范圍不是自然定義域時,在設出t后,通常要用二次方程根的分布加以解決.
解法3(坐標變換+三角換元)令
②
的最大值.
評析問題中的二次曲線含交叉乘積項,而通過坐標變換②,使得交叉項消失了,接下來就可以利用三角換元法快速得到答案,解法不得不說是很精彩的.但這樣的解題教學,除了讓學生感到數(shù)學是從天而降的,神奇、難學和不解外;除了讓學生對教師能想出這樣的解法而感到膜拜外,并沒有任何教學價值.為什么可以這樣換元?一定要這樣換元嗎?學生一點也不清晰,從而對這類問題的解題能力沒有任何提升.
實際上解法3的背景是幾何變換中的轉軸變換.
我們知道ax2+bxy+cy2+dx+ey+f=0(a、b、c不同時為0)是平面xOy上的一條二次曲線.當b≠0時,總可以通過轉軸變換
③
將原坐標系xOy逆時針旋轉角θ后得到新坐標系x′Oy′,從而消除交叉項.
將③式代入方程ax2+bxy+cy2+dx+ey+f=0,得到原二次曲線在新坐標系下的方程為F(x′,y′)=0,F(x′,y′)為關于x′,y′的二元二次多項式.其交叉項為
[(c-a)sin 2θ+bcos 2θ]x′y′.
令(c-a)sin 2θ+bcos 2θ=0,
④
選取滿足④式的θ就能通過旋轉變換③,使得交叉項消失.得
F(x′,y′)=a′x′2+c′y′2+d′x′+e′y′+f′=0
⑤
此時,通常a′,c′不能同時為0,否則就不能成為題目中的二次曲線了.
(1)若a′、c′均不為0,就可以對⑤式中的x′項、y′項分別配方,化成橢圓或雙曲線型a′(x′+p)2+c′(y′+q)2=r′的形式,接下來就能用三角換元解決問題;
(2)若a′、c′中有一個為0,不妨設a′=0,c′≠0,就可以對⑤式中的y′項配方,化成c′(y′+q)2+d′x′+r′=0的形式.當d′≠0,則為拋物線型,接下來就可以直接把條件中的x′解出來,正向代入目標式子求解;當d′=0,化成c′(y′+q)2+r′=0的形式,題目通常不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因為此時就無法求目標一次式的最大值了.
事實上,對于二次曲線,經過旋轉變換得到⑤式,接下來再作一個坐標系的平移變換,也就是通過配平方后換元,則最終可以把二次曲線化成下列三種情形:λ1x2+λ2y2=λ3(橢圓型或雙曲線型);λ1y2+λ2x=0(拋物線型);λ1y2+λ2=0(直線型).
總結在數(shù)學解題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有在自己理解通透的前提下,才能更好地啟發(fā)學生弄清楚解法的來龍去脈,并提煉數(shù)學思想方法,突出數(shù)學本質.也只有這樣的解題教學,才能確實提升學生的數(shù)學解題能力.反之,則會使學生一知半解,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這樣的教學是非常有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