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開順
【摘 要】聾兒數學教育中應用題教學的重要性,如何對聾兒進行應用題的教學。
【關鍵詞】聾兒;數學教育;應用題
縱觀全省聾校使用的數學教材,有的選用普通小學教材,有的選用聾兒專用教材,莫衷一是。加之聾校數學教學評價系統(tǒng)和方式都不夠完善,這樣一來就造成了聾校數學教師在選擇聾兒數學課程,組織教學活動中對教學內容擁有較大的自由裁量權。其中對應用題的教學表現為兩個突出問題。一是應用題在聾兒教學中重不重要的問題。二是該怎樣對聾兒進行應用題的教學問題。不少聾校數學老師認為應將教材中部分或者大部分應用題移除聾校數學教學內容,其理由有二,一是教材中應用題的數量多,受學生身心缺陷的限制,如果全部教學,學生很難完成學習任務,更不能達到為學生減負的目的。二是認為在聾兒數學教育中應把數學作為一種生活技能來培訓,畢竟多數聾孩子是為了更好地生活而學習數學,所以數學教育的重點應放在培養(yǎng)聾生的生活技能和積累生活經驗上,在教學中就表現為結合生活經驗和各個知識點反復加強運算能力的訓練。
那么,在聾兒數學教育中應用題的教學還是不是教學重點呢?我認為是重點,而且還應是重中之重的教學內容。究其原因有以下幾點:
首先,新《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數學教育應讓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聾兒由于沒有聽力,他們喪失了聽覺這個接受信息的重要途徑,在他們腦海中形成的信息往往是事物的一個方面或者是事物變化的一個片段,這種信息的片面性導致他們思維中的分析綜合能力差,在學習數學時表現為很難在數字信息和其它信息之間建立起關系。另外,多數聾兒學校實行寄宿制制封閉式的管理,這也使得他們接觸社會生活信息量少,經歷生活中如購買東西等這樣的數學生活情景很少。長期以往,造成聾生一方面沒有要解決的現實問題而缺少主動學習的動機,另一方面學到的知識又找不到實際的地方應用,由于知識和技能缺少必要的訓練和鞏固,最后很快便忘記了。學生掌握數學知識,不能依賴死記硬背,而應以理解為基礎,并在知識的應用中不斷鞏固和深化。新《數學課程標準》也要求為了幫助學生真正理解數學知識,教師應注重數學知識與學生生活經驗的聯系、與學生學科知識的聯系,組織學生開展實驗、操作、嘗試等活動,引導學生進行觀察、分析,抽象概括,運用知識進行判斷。這就從客觀上要求聾兒數學教師在選擇數學課程和組織數學教學時應該用一些應用題再現生活情景,激發(fā)聾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形象地感知數學信息,使其體驗到學習數學需要實踐練習,生活也離不開數學方法。由于應用題構建了一個簡單的情景框架,它讓需要解決的問題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把問題變得具體化了,而這正是聾生學習數學所需要的。
其次,新的《數學課程標準》還指出學生的學習活動應讓學生經歷并體驗探索知識的過程。這說明數學知識的學習有著豐富內容,是形成數學思想的過程。應用題的學習更能體現這個過程,它有利于學生數學知識的獲得并鍛煉其思維,進而使智力得以提高。引導學生學習應用題,正好為學生的這種思維活動提供了很好的機會,它通過再現社會生活的某一個情景成為蘊含知識和思想的載體,同時讓各個知識點之間通過情景建立起了數學關系。教師可以更好地引導學生認識數學信息,組織學生分析數學信息,弄清各個數量之間的關系,參與探索解決問題和學習新知識的整個過程,最后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知識和掌握技能。這樣就讓學生認識到數學知識與生活的密不可分,體會到數學是一種解決問題的思想方法。
那么,我們又如何更好地對聾兒進行應用題的教學呢?
首先應將情景教學貫穿于引導學生探索知識的學習過程之中。情景教學有利于聾學生直觀形象地弄清楚應用題中需要解決的問題和各個數學信息之間的關系。在情景教學之中,通過情景中的圖片,動畫,對話的演示,讓他們接受數學信息,經歷產生數學問題的過程,運用信息之間的變化分析問題,最終用信息的轉變(運算)解決問題。在具體教學之中可以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制作多媒體課件,當然也包括制作各種教具和學具或者是生活中的實物演示建立情景,還可以用簡單的情景劇來創(chuàng)設情景,引導學生參與角色,幫助認清題目中的信息并理解這些信息之間的關系,最后找到數學方法解決問題。
其次,充分利用綜合實踐課培養(yǎng)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興趣。新《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綜合與實踐”是積累數學活動經驗的重要載體。在經歷具體的“綜合與實踐”問題的過程中,引導學生體驗如何發(fā)現問題,如何選擇適合自己完成的問題,如何把實際問題變成數學問題,如何設計解決問題的方案,如何選擇合作的伙伴,如何有效地呈現實踐的成果,讓別人體會自己成果的價值。通過這樣的教學活動,學生會逐步積累運用數學解決問題的經驗。前面也述及聾生生活中的數學信息少,實踐運用數學知識的機會不多,學會的知識長期得不到實踐運用,就很難成為解決問題的知識和技能。這就要求我們從客觀現實中給聾生創(chuàng)造一些解決問題的機會,如在綜合實踐課中教師可以組織高年級的學生帶著數學問題去超市購物。當然,這里的數學問題需要教師根據各教學時段的數學課程精心設計,將要用到的知識講解透徹,并在活動中做出適當的引導,切忌盲目活動。也可以在校園里設立自助購物屋,讓低年級的學生在老師的引導和監(jiān)督之下獨立完成購物活動。這些活動能把教材中的應用題轉換為現實生活中類似的問題幫助學生積累解決問題的實踐經驗并通過運用鞏固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同時也讓學生體會到數學來源于生活并運用于生活。
最后,應在聾兒自己的生活實踐活動之中挖掘和開發(fā)適宜的數學課程資源。新《數學課程標準》要求教師能根據所教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貼切的教學素材和教學流程。應用題就是運用知識解決問題,這些問題源于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聾兒在學校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的,這就是我們挖掘課程資源的寶藏。誠然,將教材中各個應用題都轉化為聾兒現實生活中的問題是不可能的,也沒有這樣的必要。但將每個教學知識點融入學生的生活,開發(fā)出類似于教材中的應用題的題目是能夠做到的。他們通過解決這些問題反過來促進了解決其他問題的能力并積累經驗,并且這與聾兒為生活和發(fā)展而學習的目標是統(tǒng)一的。
參考文獻:
[1]《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
[2]《全日制聾校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