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佩君
摘要:語文教材中,許多文章文意兼美,語言精練,其中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提問”是最為關鍵的:需要教師找出能誘發(fā)學生思維興奮點、提升點的提問方式,問到學生們的心竅上,使得思考不再成為學生精神上的負擔,而是身心的歡樂和享受,思維在愉悅的課堂中馳騁。其中留下“言有盡而意無窮”的留白之處。因為“空缺”,所以成了“思考難點”,但反之,因為“空缺”,所以有了“思考空間”。學生思維開放要求學生思考視角有廣度,可以從多個維度思考,或者是從一個維度的多個方面思考。巧用留白,適當?shù)剡M行聯(lián)想式提問,可以充分挖掘留白的育人價值,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此文從“曲問”闡述并論證了語文課堂教學的提問藝術,從而更好利于學習效果,提升師生教學相長的語文素養(yǎng)。
關鍵詞:語文;課堂教學;曲問;學生;思維
一、 曲問的界定
“曲問”采用比較新的說法,從新的角度巧妙切入,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他們進行積極的思維活動,放慢過程。
二、 促進學生思維開放的曲問策略
(一) 聯(lián)想式提問,拓寬學生思維空間
語文教材中,許多文章文意兼美,語言精練,其中留下“言有盡而意無窮”的留白之處。因為“空缺”,所以成了“思考難點”,但反之,因為“空缺”,所以有了“思考空間”。學生思維開放要求學生思考視角有廣度,可以從多個維度思考,或者是從一個維度的多個方面思考。巧用留白,適當?shù)剡M行聯(lián)想式提問,可以充分挖掘留白的育人價值,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在蘇教版五年級下《二泉映月》一文中,認識阿炳的人物形象是教學的重點。人物本身距學生較遠,而且,語言文字跳躍,多聚焦于他的外貌、心理活動描寫。這樣認識人物較困難。第一種問法,學生經(jīng)過思考后也基本能說出答案“坎坷”,但課堂氣氛比較平淡,學生似乎在配和老師完成必須完成的課堂人物,缺少體會人物形象應有的意趣美。聯(lián)想時如同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結合文章中外貌和心理描寫的語句,想象情境下的生活狀態(tài)。人人都能回答,人人都想回答,人人爭著回答。“水本無華,相蕩成漣漪;石本無火,相擊而生靈光?!彼季S在聯(lián)想中迸發(fā)出了火花,認識在聯(lián)想中得到了提升,一些不合理的想象在交流中得到了改善。對阿炳坎坷人生的認識水到渠成,聯(lián)想式曲問的效果在這個案例中充分體現(xiàn)出來。
(二) 插播式提問,搭建學生思考階梯
為了促進學生思維的發(fā)展,我們精心設計開放性的大問題,但是在課堂上常常會遇到這樣的尷尬,學生面對提問時卻“啟而不發(fā)”,或對某一問題的思考只是淺嘗輒止,出現(xiàn)課堂中無奈的斷片,這樣的斷片往往讓我們手足無措,著急用自己的語言替代學生的回答,草草收場。
其實,當教師提出啟發(fā)性的問題后,學生因為思維不到位,沒有從內(nèi)容轉化到語言特點上來,或者是沒有捕捉語言特點的敏銳性,才出現(xiàn)了迷茫的沉默。但是這位老師沒有心急,在給予學生更多獨立思考的時間仍然沒有效果的情況下,這時,把學生遇到的困難暫時擱置一下,抓住學生關注較多的一段,插入下一個問題:“語句的長短上有什么區(qū)別?”請學生思考。這個簡單的問題幫助學生打開了思維的窗戶,帶著個問題解決后,回到原來的主問題上,運用思維的遷移,以點帶面地擴展,讓學生繼續(xù)思考,讓學生的思維發(fā)展逐步擴展。
插播式提問如迂回戰(zhàn)術,常常有四兩撥千斤的功效,讓思考轉個彎,問在此而意在彼,使學生渡過思維的瓶頸,順利地向更深處發(fā)展。
(三) 逆向式提問,打破學生思維定式
逆向提問指從相反的方面提出假設。常規(guī)的提問往往是順應大腦思維順序的,如“作者為什么會這樣寫呢?”而逆向提問則是:“不這樣寫行不行?”這種問法更容易設置思維矛盾沖突,刺激性更強。一般教學中教師都正面引導學生學習作者表達好的地方,而薛老師又反其道而行之,讓學生質疑文章,多么棒的一次逆向提問,學生的思考興趣一下子被調(diào)動起來,根據(jù)課堂的收獲再次審視文章,表達自己的觀點,更在質疑中學會不唯書的思維品質。
思維固話是課堂封閉的主要原因,而逆向式提問那么出其不意,在新的矛盾中重新思考,在質疑自己、質疑老師、質疑書本的過程中,一次次打破思維壁壘,讓思維的路徑更加豐富。思維深度一次又一次被推向新臺階。
(四) 比較式提問,引導學生拓展思路
我們在小學中高年級大膽嘗試了比較式提問,比較式提問比前面的提問方式更開放,乍一看與具體的教學重難點相離甚遠,但要求教師對教學重難點更加清晰,將重點的點撥無痕地滲透于學生的主動發(fā)現(xiàn)、探究之中。在六年級的《夾竹桃》和《廣玉蘭》比較閱讀過程中,比較式提問指向“狀物類抒情散文的抒情方式”,讓學生在比較體會到“詠物抒情”常用寫作手法,和側面烘托、總分總的不同謀篇方式。這樣的嘗試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閱讀盡可能多的篇目,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從廣而深的角度理解文本,找到文本的共性和個性。學生逐步成為課堂思維的主體,主動挖掘閱讀中的重難點。學生逐步成為討論的主角,學生從不知從何下手逐步發(fā)展到有合理的比較策略,有創(chuàng)新的比較視角,思維越來越開闊,表達從一句話增長為有依有據(jù)的一段甚至是幾段話。滔滔不絕正是內(nèi)在思維活躍的重要表現(xiàn)。學生對事物進行由表及里的深入分析,由此及比的分析歸納,然后再加以概括抽象,達到對事物規(guī)律性的認識,思維逐步從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提升,提高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
曲問,需要教師找出能誘發(fā)學生思維興奮點、提升點的提問方式,問到學生們的心竅上,使得思考不再成為學生精神上的負擔,而是身心的歡樂和享受,思維愉悅地在課堂中馳騁。
參考文獻:
[1]韓晉寧.《教育學心理學綱要》.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2]《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2011)版》.人民教育出版社.
[3]杜威.《思維與教學》.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