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小晶
[摘? 要] 用心選取合適的教學節(jié)奏,多點兒耐心等待,獲得老師信任的A班學生,也會勇敢地展示自我. A班每個學生的個體能量是微弱的,但通過交流互助,學會“抱團取暖”,是可以突破原有困境的.
[關(guān)鍵詞] 公開課;學困生;分層;教學理念
2017年4月13日上午,筆者來到南通市躍龍中學,參加該校承辦的長三角分層遞進教學聯(lián)盟、南通市分層走班課改聯(lián)盟教學研討活動. 此次活動由上海市分層遞進教學研究所指導(dǎo),南通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和南通市崇川區(qū)教育體育局主辦,來自上海、江蘇、浙江、江西等地的十幾所學校的教師代表及教育部門的領(lǐng)導(dǎo)齊聚躍龍中學,分享過往的教改得失,暢談教改的美好愿景. 筆者也帶著與本校數(shù)學組同仁合作討論的一節(jié)數(shù)學課“三角形的邊”來到躍龍中學,借其初一年級的一個A班(各班數(shù)學學困生集中的班)進行執(zhí)教,展示我校在分層走班后對A班學生的教學理念:付出愛心與耐心,鼓舞學生的自信心;落實小步與慢走,導(dǎo)入合適的發(fā)展區(qū).
一次無異于平常四十五分鐘的教學時間過后,筆者發(fā)現(xiàn):只要格外用心地選取合適的教學節(jié)奏,多點兒耐心等待,少了對比壓力又獲得老師信任的A班學生,最終也會從幕后走到臺前,勇敢地展示自我. 筆者還發(fā)現(xiàn):也許A班的每個學生,個體能量看起來都是微弱的,但若能恰當?shù)亟M織他們在學習上交流互助,學會“抱團取暖”,是可以一起突破原有的困境的. 這次執(zhí)教經(jīng)歷的確令筆者感動和難忘,在這里且選其間幾處教學片段,逐一談?wù)剛€人的教學感想.
無心插柳篇
【教學片段】
師:現(xiàn)在我們發(fā)現(xiàn)三角形里含有已學過的“角”“線段”這些圖形,我們也知道“角”“線段”都可以用字母標記出來,那三角形也可以用字母標記出來嗎?
生:能?。ó惪谕暤兀?/p>
師:(盡管心里還稍存懷疑,但面上仍不露聲色)行,既然都如此自信滿滿,那老師就交給大家自己解決吧. 打開所發(fā)講義的左半頁,自己閱讀上面的材料,看能不能找到答案完成剛才畫圖框旁邊的操作填空題. 我等你們的好消息,開始吧!
學生們各自安靜地閱讀,有的還結(jié)合著右半頁畫圖框旁邊所給的題有目的地在閱讀填寫,教師同時進行著巡視,對個別學生面授閱讀方法. 大約兩分鐘后,依稀發(fā)現(xiàn)各組約有1~2人已完成.
師:已完成的同學一要注意再檢查自己的填寫是否有誤,二要幫著看看同一組里是否有同學填寫有困難,若有就幫幫他們.
教師開始有意收集有典型錯誤,又輕重有別,錯情有別的兩份案例帶至講臺進行投影.
教師按照先重后輕的順序進行投影展示,指名學生進行點評,再按照學生指出的問題和修改意見在投影照片上標記修改,最后要求在座的全體同學按照最后修正的那份進行逐一對照,有錯糾錯.
【反思】 原本想著面對自學能力有限的A班學生,不打算完全放手讓他們自學,計劃采取由老師帶領(lǐng)閱讀的半自學方式完成,誰曾想教師剛開口進行了過渡提問(見上面片段中的第一句),本沒有要求學生做出任何回應(yīng),卻被全班同學迅速接過話茬響亮答復(fù):能!筆者瞬間閃過一個念頭:一向習慣于被動學習的不自信的這么一群人,忽然表現(xiàn)得如此主動自信,這是難能可貴的,一定要試著給他們一次自主學習的機會,于是就有了片段中接下來發(fā)生的過程. 盡管是一次時間較短,容量較小的閱讀經(jīng)歷,但一定也讓不少人有了自學成功的體驗. 盡管自學成果最終匯報出來還是包含些許瑕疵的,但至少也培養(yǎng)了他們言出必果的責任感和大膽往前沖的探索勇氣,這比傳授任何具體知識都有價值.
有心栽花篇
【教學片段】
師:我們已知三角形肯定是由三條線段圍成的,那是不是只要給三條線段,就一定能圍成三角形呢?
生:(有個別學生發(fā)出了懷疑的聲音)不是吧.
師:那我這里有兩組磁力棒,每組三根,請兩個小組的代表來擺擺看.
兩個小組的同學在操作,班上其余同學有秩序地進行圍觀,一定的操作時間后.
師:兩個小組擺成了嗎?
生1:(邊說邊舉高了手里的小白板)我們擺成了.
生2:(用手扶著小白板,情緒似乎不高)我們沒擺成.
師:一組同學很輕松地就用三根小棒圍成了一個三角形,另一組同學最后說圍不出三角形,這當中有什么奧秘呢?我們接下來做個觀察.
師:(指著幻燈片上的問題口述提問)任意畫一個△ABC,從點B出發(fā),沿三角形的邊到點C,有幾條線路可以選擇?
生3:有兩條線路.
師:請看著圖上報出兩條線路的名字來.
生3:一條是BAC,一條是BC.
師:那哪條線路更短呢?
生3:BC更短.
師:你的意思是線路AB+AC與線路BC相比,大小關(guān)系如何?(師幻燈片上展示:AB+AC,BC)
生3:AB+AC>BC.
師:誰能找到學過的一句話幫助說明在點B和點C之間,一定是BC更短嗎?
生4:兩點之間,垂線段更短.
生5:(忍不住搶答)不對,是兩點之間,線段最短.
師:那類似的,拿AC+BC與AB比呢?(同上幻燈片上展示)
生6:AC+BC>AB.
師:那AB+BC與AC比呢?(同上幻燈片上展示)
生6:還是大于.
師:結(jié)合這些關(guān)系式,你能用文字語言說明△ABC的三邊之間有什么關(guān)系嗎?
生7:三角形的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
師:現(xiàn)在有人能解釋剛才那三根小棒為什么圍不出三角形了嗎?(師邊托起之前的那塊小白板邊提問)
生8:因為有兩根小棒的長度和小于第三根.
師:你說的是哪兩根?
生8:較短的兩根的和小于第三根.
教師立即將較短的兩根拼接成一根,并與第三根一端對齊擺放,讓全體同學觀察證實,并小結(jié):由此我們就知道了,三角形肯定是由三條線段圍成的,但并不是任意給三條線段都能組成三角形.
【反思】? 這個教學片段是筆者為探究獲得本課的重點知識——三角形的三邊關(guān)系而特意設(shè)置的,片段的開始添加了用三根小棒圍三角形的引入實驗,成功調(diào)動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而且有心安排了兩個截然相反的操作結(jié)果形成對比,正是希望從直觀中自然生出的疑問激起學生一探究竟的強烈欲望,個人認為這要比原教材上直接切入觀察三角形的三邊關(guān)系更易催生學習的驅(qū)動力,也更容易保持住學困生的學習興趣. 而且,最后順水推舟引發(fā)的追問“你說的是哪兩根”以及學生意料之中的描述“較短的兩根”恰巧也能給下一環(huán)節(jié)中發(fā)現(xiàn)判斷三條線段能否組成三角形的簡便推理方法埋下伏筆. 事實上在下一環(huán)節(jié)的教學過程中,的確有學生開始時就直接選取較短的兩條線段求和,與第三條線段相比,順利地做出了所給三條線段能否圍成三角形的正確判斷,非常令其余同學信服,也為教學組織者在幾種預(yù)設(shè)方案中,自動選擇了一條突破難點的捷徑. 如今想來,此環(huán)節(jié)開始時插入一個動手操作,絕不是畫蛇添足之舉,而是起著一舉多得的獨特作用.
靜待花開篇
【教學片段】
師:剛才的判斷方法你們學會了嗎?
生:會了. (有些弱弱地,也不特別整齊地回答)
師:老師看出來了,有部分人有點猶豫. 老師突然想來個不一樣的比賽,不挑這會兒會的同學比,而是請小組中現(xiàn)在會的同學當師傅,還有點不明白的同學當徒弟,老師給時間讓師傅教徒弟,過一會兒,請各小組派出徒弟代表到前面來講解,看哪個小組是既會思考,又能團結(jié)協(xié)作的大贏家.
學生們同意后就開始了小組合作學習. 一番熱烈的討論交流之后,幾個小組代表按照約定依次站到前面來展示講解,結(jié)果相當理想,每個小組都出色圓滿地完成了講解任務(wù).
【反思】?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當筆者捕捉到并不是所有人都吃透簡單判斷方法時,沒有立即請每組能力較強的學生來表演,而是選擇了等待暫時落伍的同學取得進步,筆者執(zhí)教這堂課不是以成全容量大為目的,更不是一味以趕進度為宗旨,必須要提供機會讓基礎(chǔ)薄弱的學生能得到幫助. 更何況普及這樣最低要求的基本知識技能,極有可能就是幫助學困生克服惰性,突破自我,重拾信心的絕佳契機.
自打此次執(zhí)教A班學生的公開課后,筆者就從心底涌出了這樣的想法:其實我們不必苛求每個孩子在學習的道路上都以相同的速度奔跑,每個孩子都有屬于他獨有的成長軌跡和學習方式. 就像前段時間在微信朋友圈流傳很火的一段話所表達的那樣:每個孩子都是一顆花的種子,只不過每個人的花期不同. 有的花,一開始就會很燦爛地綻放,有的花,需要漫長的等待. 不要看著別人怒放了,自己的那顆還沒動靜就著急,相信是花,就都有自己的花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