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美國“平權法案”出臺背景及其影響探析

2018-01-13 13:45閆玉華
關鍵詞:民權平權族裔

閆玉華, 殷 倩

(山西大學 外國語學院, 山西 太原 030006)

二戰(zhàn)后, 贏得戰(zhàn)爭的美國躊躇滿志, 從20世紀40年代后期到50年代前期, 國內呈現(xiàn)出一片樂觀自信、 欣欣向榮的景象, 最為典型的是高速增長的私家車擁有量和高速公路建設以及城市郊區(qū)的蔓延。 但從20世紀50年代中期以來, 美國開始面臨國內外的種種挑戰(zhàn)。 民權問題, 尤其是黑人貧困和遭受種族歧視的問題日益突出, 這也成為了美國急需解決的首要難題。 民權運動此起彼伏, 社會矛盾日益激化, 對美國的平等、 自由、 公正等傳統(tǒng)價值觀提出了極大的挑戰(zhàn)。 同時, 正是民權運動的推動以及肯尼迪和約翰遜兩屆總統(tǒng)的共同努力, 促使“平權法案”應運而生。

1 “平權法案”的定義及研究背景

“平權法案”又稱為“肯定性行動” “積極行動政策”, 旨在幫助弱勢群體, 使他們擁有和其他群體均等的受高等教育的機會, 并試圖改善高等教育的公平問題。 國內外關于“平權法案”的研究多集中于研究“平權法案”的實施帶來的影響。 馬克·克萊柏克在《肯定性行動與多元化: 是結束的開始, 還是開始的結束?》一文中, 以格魯特案和格拉茨案為例, 用跨學科的研究方法來論述肯定性行動在司法上存在的爭議。 研究表明, 美國肯定性行動最終面臨的挑戰(zhàn), 即美國是否能有效地確保公民過上安全、 健康的生活, 不僅僅存在于教育方面, 而且還存在于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 華東師范大學曾一璇在其碩士論文《肯定性行動的合法性爭論: 贊成與反對》[1]中, 論述了三個不同時期公共辯論的雙方贊成與反對所運用的道德理據(jù)。 中國人民解放軍外國語學院李國霞的《美國肯定性行動: 歷史演變與爭論》[2]以及王巧萍的《美國肯定性行動大爭論》論文中, 都是運用社會學的方法, 以客觀的態(tài)度來闡釋和分析美國的肯定性行動計劃, 并對支持者與反對者的理由進行了羅列, 最終作者得出結論: “平權法案”需要進行不斷地修補。 本文將從歷史的角度對“平權法案”出臺的背景進行綜合全面的考察, 分析其出臺的緣由, 該研究既具有現(xiàn)實意義又具有理論意義。

首先, 美國是一個典型的移民國家, 由于歷史原因, 各族裔、 各階層的社會資源所占有比例相差甚大。 作為一個倡導公平的國家, 它出臺了“平權法案”以彌補少數(shù)族裔過去所遭受的不平等。 中國同樣是一個擁有少數(shù)民族、 貧困人群等弱勢群體的國家, 政府對他們也制定了一系列照顧性政策以促進公平教育。 研究“平權法案”的出臺背景一定程度上對我國少數(shù)民族政策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其次, 本文從歷史的角度對“平權法案”進行探究, 加深了我們對相關背景知識的了解; 通過研究各個總統(tǒng)執(zhí)政時期出臺的一系列政策, 探索它們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 反映出了美國民權問題的嚴重性以及需要解決的迫切性。 這對我們國內相關研究也是一個補充, 對國內存在的類似問題的解決可以起到一定的理論指導作用。

2 “平權法案”的起因

美國作為一個典型的由多族群組成的移民國家, 有著極其嚴重的種族問題。 盡管南北戰(zhàn)爭和《解放宣言》的發(fā)表賦予了黑人一定的地位, 但對他們的歧視仍存在于社會的各個方面。 二戰(zhàn)爆發(fā)后, 美國經濟有所提高, 但在就業(yè)、 分配方面黑人受到的歧視還普遍存在, 于是黑人紛紛起來反對就業(yè)中的種族歧視。 迫于當時的當務之急是如何贏得二戰(zhàn)的勝利, 因此, 國內的種族關系問題被擱置一邊。 當時, 羅斯??偨y(tǒng)發(fā)布了一系列行政命令來緩解或改善這種局面, 但這實質上并沒有提供法律上的可靠保障, 許多情況下矛盾反而激化, 這進一步刺激了民權運動的發(fā)生。 伴隨著民權運動愈演愈烈, 隨后的各屆政府紛紛出臺各種法令解決民權問題, 最終“平權法案”應運而生。

2.1 民權運動的推動: 從“羅莎的抗議”到“伯明翰的和平示威游行”

1954年, 美國最高法院作出“布朗案”*家住在堪薩斯州托皮卡的琳達·布朗每天都要搭車到離家很遠的黑人學校上學。 琳達·布朗嘗試取得離她家較近的薩姆納小學的入學許可,卻因為種族因素而遭到托皮卡教育局的回絕,因為薩姆納小學是一個只給白人小孩子讀的學校。 琳達的父親奧利弗·布朗與其他有著相同背景的家長對托皮卡教育局提起集體訴訟,要求校區(qū)停止種族隔離的政策,主張種族隔離的學校己經侵害了琳達·布朗。 他們的理由中指出,盡管教育當局設置了隔離但“平等”的學校,但是這些措施實際上的目的,是對黑人實施永久的次等待遇,只提供次等的設備與服務,以達成壓迫黑人的效果。的最后判決, 宣布“隔離但平等”原則在教育領域屬于違憲。 1955年12月, 阿拉巴馬州蒙哥馬利市實行公共汽車座位隔離制度, 即要求黑人與白人必須區(qū)別看待, 并強制要求黑人給白人讓座。 42歲的黑人羅莎是這一制度的受害者, 由于她在公共汽車上拒絕給白人讓座而被司機趕下車, 還遭到了警察的罰款、 逮捕。 這一行為不僅引起了羅莎的抗議, 而且引起了當?shù)睾谌说姆磳Γ?甚至在全國激起了一場民權運動的風暴。 這場風暴在馬丁·路德·金的帶領下, 以反對公共汽車座位隔離制度為目標持續(xù)了長達281天。 最終, 該運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廢除了巴士座位隔離制度, 現(xiàn)代民權運動開始了。

1963年4月, 由于伯明翰一直以來都實行種族隔離制度, 黑人領袖馬丁·路德·金決定在該地區(qū)進行和平示威游行, 這一行動引起了一系列的反擊, 首先, 是阿拉巴馬州州長華萊士下令鎮(zhèn)壓該行動; 其次, 馬丁· 路德·金的住所遭到了號稱種族主義的暴徒的轟炸。 面臨這種局勢, 美國總統(tǒng)肯尼迪派遣了聯(lián)邦部隊去平息, 至此, 民權運動達到了高潮。

因此, 我們可以說, 爭取自身權利不是一蹴而就的, 是要通過斗爭、 甚至流血來實現(xiàn)的。 從“羅莎的抗議”到“伯明翰的和平示威游行”, 這一次次運動推動了全美的民權運動, 日益高漲的民權運動逐漸考驗著美國的民主政治, 黑人群體在社會中的劣等地位能否改善根本上取決于他們的平等權利能否充分獲得。 實質上, 這不僅是對美國民主政治的一種諷刺, 而且是對美國社會穩(wěn)定性的一種挑戰(zhàn)。 國際上, 美蘇兩國陷入冷戰(zhàn), 民權運動在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支持下, 從內部削弱著美國。 在這種壓力之下, 美國總統(tǒng)不得不對此作出回應。

2.2 各屆政府的努力: 從肯尼迪到約翰遜

針對美國的內憂外患, 美國政府開始為消除美國人之間的歧視做出不懈的努力, 包括肯尼迪總統(tǒng)出臺的10925號行政命令和1964年的民權法案, 使得“平權法案”初具雛形; 約翰遜總統(tǒng)也出臺了11246號行政命令, 進一步推動了“平權法案”的出臺。 最終, “平權法案”在聯(lián)邦契約辦公室(OFCCP)的監(jiān)督推進下正式出臺。

2.2.1 10925號行政命令

20世紀50年代, 杜魯門總統(tǒng)提出了《公平施政綱領》*在內政上, 杜魯門頂著來自保守派的壓力, 提出了名為“公平施政”(Fair deal)的執(zhí)政綱領, 主要內容包括擴大社會保障覆蓋的范圍、 建立全民醫(yī)療保險、 提高法定最低工資、 建設低收入者保障住房等。旨在“擴大社會保障覆蓋的范圍, 建立全民醫(yī)療保險、 提高法定最低工資、 建設低收入者保障住房等”[3]206。 該綱領的實施受到了很大的阻力, 導致其實施不徹底, 但該綱領促進了國內公眾的覺醒, 喚醒了民眾對自由、 平等、 權利新要求的民權運動, 這為60年代肯尼迪的“新邊疆”計劃[4]奠定了基礎。

1961年1月20日, 肯尼迪正式宣誓就任美國第35任總統(tǒng)。 當時種族歧視仍然存在于美國社會的各個方面, 黑人很難有機會走上高級職位。 基于此, 肯尼迪在任職期間, 希望借助民權運動, 通過發(fā)布行政命令來改變美國種族歧視的局面。 其中, 他于1961年3月6日簽署了第10925號行政命令。

該命令建立了總統(tǒng)平等就業(yè)機會委員會, 消除政府內部以及相關企業(yè)中的就業(yè)歧視, 并要求與政府訂立合同的承包商, 不能以種族、 信仰、 膚色或民族血統(tǒng)而歧視任何雇員或求職者; 承包商應采取“平權法案”, 保證求職者的錄用與雇員的晉升不涉及他們的種族、 信仰、 膚色或民族血統(tǒng)。[5]101-113

該政令第一次將“平權法案”這個術語與種族聯(lián)系起來, 它建立的公平就業(yè)機會總統(tǒng)委員會是1964年“民權法案”中平等就業(yè)機會委員會的前身。 實際上, 該命令的發(fā)布在鼓勵著少數(shù)群體積極就業(yè)的同時, 也進一步減輕了對他們的歧視。 此外, 黑人反對種族歧視的呼聲愈演愈烈, 迫于壓力, 肯尼迪發(fā)布該政令, 這為他政績的提升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由于該行政命令只是一個法令, 沒有相應的法律基礎, 因此, 在實施過程中遇到了很多問題, 如經費不足的問題使得員工的工資沒法得到保障等, 這也推動了民權運動的發(fā)展。

2.2.2 1964年的“民權法案”

1963年, 面對伯明翰嚴重的民權危機, 全國各地的黑人紛紛支持伯明翰黑人的斗爭, 民權運動走向高潮。 為平息動亂, 肯尼迪總統(tǒng)發(fā)表演講, 希望國會可以立法, 以達到徹底消除種族歧視的目的, 并于1963年6月向國會提交民權議案, 要求放寬民權立法。 但不幸的是, 肯尼迪總統(tǒng)在德克薩斯州突然遇刺, 使得他的愿望沒能得以實現(xiàn), 立法失敗。 然而幸運的是, 隨后約翰遜總統(tǒng)的執(zhí)政使得那些曾經簽署的政令依舊奏效, 并沒有隨之失去效力, 肯尼迪作出的努力也沒有付之東流, 國會依舊會考慮“民權法案”。 終于, 在1964年7月, 國會通過了《1964年民權法案》:

“禁止賓館、 飯店、 劇院、 體育館和其他公共場合及公共設施拒絕非裔美國人; 禁止聯(lián)邦政府資金用于任何涉及種族歧視的活動; 司法部門必須接受廢除學校內種族隔離的訴訟案, 禁止在就業(yè)和工會政策中有種族歧視?!盵5]129

在具體內容上, 該法案涉及的范圍更廣, 這是對肯尼迪提案的進一步完善。 該法案不僅要求禁止對黑人的歧視, 而且還禁止對少數(shù)民族和婦女的歧視, 這在保障人權方面上取得了很大的進步, 在“民權法案”的歷史演進中起到了劃時代的意義, 為“平權法案”的最終出臺提供了法律依據(jù)。

2.2.3 11246號行政命令

1964年“民權法案”通過后, 民權運動達到了高潮。 然而, 這并不標志著民權運動的結束。

1965年8月11日, 洛杉磯瓦茨地區(qū)一名黑人由于酒后駕車被警察拘留毆打, 這一事件引起當?shù)睾谌饲八从械膭觼y。 在該動亂中, 黑人的不滿情緒難以控制, 直接發(fā)展為對警察的仇視, 矛盾愈演愈烈, 導致黑人與警察之間展開了槍戰(zhàn)。 在無法控制局面的情況下, 約翰遜總統(tǒng)發(fā)表了講話, 認為“我們目前必須打擊造成動亂的根本原因——不公正的環(huán)境”[6]。 直到8月16日, 這場動亂才得以平息。 9月24日, 約翰遜總統(tǒng)簽署了“平權法案”歷史上的關鍵性文件: 11246號行政命令, 又稱為《平等的就業(yè)機會》[7], 該政令宣布:

“美國政府的政策是在聯(lián)邦政府的雇傭行為中向所有合格者提供平等的就業(yè)機會, 在雇傭行為中禁止因為種族、 信仰、 膚色或民族而歧視。 在每一個聯(lián)邦政府的行政部門和機構中, 通過積極主動的、 持續(xù)的計劃, 推動公平就業(yè)機會的全面實現(xiàn)。”[7]

比起肯尼迪的10925號政令來說, 11246號政令沒有在名字上作出變更, 也沒有對什么是“平權法案”有一個明確的界定, 只是重申了肯尼迪在10925號政令中提到的“平權法案”:

“承包商應采取‘平權法案’, 保證求職者的錄用與雇員的晉升不涉及他們的種族、 信仰、 膚色或民族血統(tǒng)?!盵8]2-1011246號行政命令, 高度概括了過去提出的一系列行政命令, 從根本上來說, 11246號行政命令是過去所有法令的“替代方案”, 是“平權法案”最終出臺的助推器, 但“平權法案”的最終確立還需要聯(lián)邦契約辦公室的作用。

1968年, 聯(lián)邦契約辦公室宣稱承包商必須有一個“平權法案”履行計劃, 其中包括確定并分析少數(shù)族裔就業(yè)中固有的一些問題, 并要求制訂出能夠盡快實現(xiàn)完全、 平等就業(yè)機會的具體目標和時間表。 最后, 政府承包商必須報告各自職位的少數(shù)族裔人員數(shù)目。 這一切都由聯(lián)邦契約辦公室監(jiān)督執(zhí)行。

至此, “平權法案”作為美國一項國家政策, 旨在緩和、 消除在就業(yè)、 教育等領域的種族和性別歧視, 由聯(lián)邦政府推行實施, 成為了社會政策方面的準確名詞。

3 “平權法案”的影響

“平權法案”的出臺, 既是致力于糾正歷史上歧視現(xiàn)象、 緩解種族歧視的一項政策, 更是一項補償政策, 對過去黑人遭受的種族歧視作出補償, 給他們提供均等的機會, 其目的就是要改變少數(shù)族裔幾百年來受屈辱的社會、 經濟地位, 是少數(shù)族裔爭取平等權利的武器, 尤其體現(xiàn)在教育和就業(yè)上, 同時也促進美國社會公平、 穩(wěn)定地發(fā)展。 然而, 也正因為“平權法案”是一項補償政策, 在實施的過程中, 逐漸地演變成了對少數(shù)族裔的某些照顧和優(yōu)先, 這與美國遵循的價值觀相悖, 由此, 引發(fā)了一系列訴訟案件。 此外, “平權法案”的出臺是由總統(tǒng)通過一系列行政命令提出的, 相比法律而言, 它具有一定的可變性, 在后期的發(fā)展過程中, 對其也進行了一定程度上的修改和完善。

3.1 “平權法案”的積極影響

3.1.1 提高了少數(shù)族裔的經濟、 政治、 文化地位

“平權法案”的出臺, 給少數(shù)族裔、 婦女及其他弱勢群體帶來了很多積極正面的影響, 使得他們在政治、 經濟、 文化等方面獲得了相對公平的發(fā)展機會。

單平面及萬向椎弓根螺釘均可有效矯正Lenke 5型AIS患者冠狀位失平衡并保持腰椎前凸,使用單平面椎弓根螺釘可更加有效地矯正頂椎的旋轉畸形并維持其去旋轉效果,從而使患者術后獲得滿意的外觀,降低側凸的遠期復發(fā)率。

一項黑人就業(yè)收入分配的研究表明, 1972年家庭收入在高水平段(11 558美元以上)的黑人家庭占美國家庭總數(shù)的13%, 在中等水平段的家庭占美國家庭總數(shù)的26%。 而到了1976年, 所有黑人家庭中約有30%的家庭收入為15 000美元或更多一些, 但在1966年達到這個水平的只有2%。[9]這些數(shù)據(jù)反映了黑人經濟地位的提高。

在“平權法案”的推動下, 不少名落孫山的美國黑人跨進了大學校門, 接受知識的洗禮。 美國常青藤大學錄取的黑人學生人數(shù)百分比從1967年的2.3%增長至1976年的6.3%, 而其他著名大學錄取的黑人學生人數(shù)也從原來的1.7%增長至4.8%。 同時, 醫(yī)學院和法學院的黑人學生人數(shù)在1975年分別也上升至6.3%和4.5%。[10]許多少數(shù)族裔擺脫了“赤貧”的宿命, 成為了“上班族”, 也有機會成為奮斗有成的著名人士, 同時他們的政治地位也不斷提升。 例如: 愛德華·布魯克,美國黑人參議員, 他是內戰(zhàn)后重建時期以來第一個民選的黑人; 基辛格, 美國第一個由猶太人充當?shù)膰鴦涨洌?奧巴馬, 美國第一個由黑人充當?shù)目偨y(tǒng)。 他們是少數(shù)民族的代表, 更是美國的成功人士。

因此, “平權法案”在實現(xiàn)少數(shù)族裔學生高等教育入學機會公平、 提高少數(shù)族裔高等教育入學率、 增加少數(shù)族裔就業(yè)比例以及促進美國社會公平正義方面取得了很大的進步。

3.1.2 促進了美國社會的多樣化

20世紀80年代以來, 全球化和一體化浪潮席卷世界, 美國社會的政治、 經濟、 人口結構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 多元文化教育理論也隨之盛行。 美國一位著名的多元文化教育專家威廉·貝內特認為: “多元文化教育是一種建立在民主價值觀上的教育形式, 在一個文化多元的社會及一個彼此依存的世界體系中, 多元文化教育應當致力于在一個彼此依存的世界體系中培植起一種體現(xiàn)著多元文化主義的思想理論體系與實踐模式, 從而借此實現(xiàn)多元文化教育的終極理想——建立平等多元的現(xiàn)代民主社會?!?/p>

在當今多元文化的美國社會, 種族大融合是必然趨勢, 強調美國文化傳統(tǒng)的同一性和一致性的“熔爐論”已經不合時宜, 如何繁榮美國不同種族的多元文化, 構建“色拉拼盤式”的美國多元文化社會才是當今美國社會的使命。 “平權法案”的出臺是美國完成這一使命的有力武器, “平權法案”要求高等學校在錄取新生時對少數(shù)族裔(主要是黑人)給予優(yōu)待, 為少數(shù)族裔學生設立特別的招生計劃, 保證少數(shù)族裔學生的比例, 促進校園生活的多樣化, 學生可以接觸不同文化的陶冶, 與不同族群的學生進行溝通交流, 更好地認識不同群體間的文化差異, 以便更好地規(guī)范自己處理不同文化的行為模式, 促進學生個體的自我發(fā)展。 就社會而言, 通過學生的社會化, 更好地消除種族歧視, 促進社會各族群的文化和諧發(fā)展, 創(chuàng)造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

3.2 “平權法案”的消極影響

“反向歧視”是指基于族群與性別針對白人男性施加的歧視。 “平權法案”在其實施的50多年里, 出現(xiàn)爭論最多的就是有些反對者認為平權法案的實施, 在給予少數(shù)族裔優(yōu)待和照顧的同時造成了對白人的歧視, 由此引發(fā)了一系列訴訟案件, 如美國高等教育領域中加州的“貝克案”, 引起了人們的極大關注。

1978年, 白人學生阿蘭·貝克向加州大學戴維斯醫(yī)學院提出申請, 結果遭到拒絕, 原因卻是因為該校把16%的名額專門分配給了黑人等少數(shù)族裔, 而且他們的成績完全遜色于自己的。 因此, 他起訴加州大學戴維斯醫(yī)學院, 聲稱該校實行“反向歧視”政策, 剝奪了《憲法》第14條修正案給予他的平等權利。 最高法院最終判定加州大學的招生計劃違憲, 因為這違反了聯(lián)邦《憲法》第14條修正案的平等保護條款; 但法院同時也宣布, “平權法案”不一定違憲, 州立大學可以適當?shù)貙⒎N族和民族背景作為挑選學生的一個附加因素來考慮, 以達到學生群體的多樣化。

“平權法案”出臺的初衷是為了補償少數(shù)族裔尤其是黑人在過去所遭受的歧視, 但無形中卻給那些非少數(shù)族裔尤其是未歧視過少數(shù)族裔的非少數(shù)族裔帶來了不公, 這樣就違反了《獨立宣言》 《憲法》 《民權法》所保障的平等原則、 平等保護條款和反歧視的規(guī)定, 造成對白人的反向歧視, 雖然可以增進學校群體的多樣化, 卻不利于人才的選拔, 也有悖于美國平等公平的價值理念。

3.2.2 錯誤的優(yōu)待會造成錯誤分配

“平權法案”的提出是以種族為基礎的, 照顧優(yōu)待處于劣勢地位的少數(shù)族裔。 一方面, 在優(yōu)待黑人、 西班牙裔等少數(shù)族裔的同時, 很容易造成對白人的反向歧視, 致使發(fā)生一系列訴訟案件; 另一方面, 在受到優(yōu)待的族群內部, 不是所有的人都需要優(yōu)待, 錯誤的優(yōu)待會造成錯誤的分配。 例如: 在各種工作崗位上, 對于真正需要優(yōu)待的而且可以勝任工作能力的少數(shù)族裔來說, 無疑可以為他們增加工作機會, 提高經濟社會地位; 對于那些已經成為了社會中上層人士的少數(shù)族裔來說, 這樣的優(yōu)待是不需要的, 給他們分配一定的比例可能會造成資源的浪費; 而對于那些工作能力不足、 工作效率低的少數(shù)族裔來說, 這樣的優(yōu)待在為他們解決工作就業(yè)問題的同時增加了他們對該政策的依賴, 很可能助長他們的惰性, 這樣的話, 將不利于公司或企業(yè)人才的選拔、 不利于公司企業(yè)的發(fā)展。

4 “平權法案”對我國少數(shù)民族政策的借鑒意義

正如一塊硬幣有其兩面性一樣, “平權法案”的出臺有利也有弊。 正因為“平權法案”的出臺是由總統(tǒng)通過一系列行政命令而提出的, 相比法律而言, 它具有一定的可變性, 在后期的發(fā)展過程中, 難免會帶來消極的影響, 還需要對其進行一定程度上的修改和完善。 因此, 從整體上來講, “平權法案”提出平等對待黑人等少數(shù)族裔, 不能僅僅局限于在就業(yè)、 教育方面的平等, 而且要賦予他們優(yōu)先權, 優(yōu)先考慮他們, 這是美國民權運動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標志著民權方面終于取得了革命性的改變; “平權法案”的出臺促進了美國社會的多樣性, 促進了美國社會的公平、 穩(wěn)定的發(fā)展, 依舊是美國社會進步的一大標志。 通過對“平權法案”的出臺背景的探析, 可以深化我們對中國民族問題的理解, 在制定民族政策方面有許多借鑒意義。

4.1 促使“三駕馬車”密切配合, 完善少數(shù)民族政策保障機制

美國“平權法案”的出臺并取得一定程度上的進步, 與“三駕馬車”(立法、 行政和司法機關)的密切配合是分不開的。 1964年, 美國國會通過了《民權法案》, 為“平權法案”的實施提供了法律依據(jù); 1965年, 美國約翰遜總統(tǒng)頒布了11246號行政命令, 授權聯(lián)邦契約辦公室監(jiān)督執(zhí)行, 聯(lián)邦最高法院和地方法院也通過司法審查權對該行政命令的貫徹落實進行監(jiān)督保障。

在中國, 為了照顧教育落后的地區(qū), 實現(xiàn)教育公平, 教育部曾經制定了給少數(shù)民族加分的政策——《關于高等學校1950年度暑假招考新生的規(guī)定》, 直到近年來, 教育部規(guī)定, 對少數(shù)民族的考生, 尤其是邊疆、 牧區(qū)、 山區(qū)的少數(shù)民族, 可降低高考錄取分數(shù)線等等。 在“加分政策”實施過程中, 同樣會出現(xiàn)一些爭議。 例如: 2009年的“浙江航模高考加分事件”和“重慶高考狀元民族成分造假事件”。 這些事件爆發(fā)后, 各種議論之聲四起, 出現(xiàn)了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機, 甚至要求取消加分政策。

盡管中國和美國的政治體制不同, 并不存在司法審查制度, 但中國立法部門依舊可以借鑒美國法院的司法審查經驗, 在一些規(guī)范性文件涉及到基于身份的優(yōu)惠待遇時, 其手段一定要嚴格要求。 此外, 由于受教育權是中國公民的基本權利并受到憲法的保護, 中國立法機關要對各級統(tǒng)一考試的具體優(yōu)惠措施予以規(guī)范, 并加強對各個教育部門的實施情況予以監(jiān)督, 體現(xiàn)對社會公平和個人權利的關懷。

4.2 達成追求平等的社會共識, 推動少數(shù)民族政策有效實施

“平權法案”的正式出臺, 與美國追求平等的社會價值觀和黑人長期不斷的民權斗爭是分不開的。 美國向來是一個崇尚公平、 正義的國家, “平權法案”的出臺就是為了給予少數(shù)族裔、 婦女等處于社會劣勢地位的群體以特殊照顧, 實現(xiàn)國家提倡的平等的價值追求。 然而, “平權法案”得以出臺更重要的是黑人長期不懈的努力, 正是黑人民權運動把種族平等和社會公平的觀念引入到了社會中, 達成了一種社會共識, 正如民權運動的領袖馬丁·路德·金發(fā)表的《我有一個夢想》的演講, 推動著“平權法案”政策的出臺。 在黑人的帶領下, 其他少數(shù)種族也取得了部分權利, 目前, 美國公開的、 赤裸裸的歧視沒有了。

公平正義的精神一直是我們的美好追求, 中國出臺的針對少數(shù)民族的優(yōu)惠政策, 是中國特定歷史條件下的產物, 也是促進民族大團結、 實現(xiàn)社會公平的必然要求; 同樣, 中國提倡人人平等, 56個民族生活在一起, 應該互幫互助, 共同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 為了實現(xiàn)這個共同理想, 我們應該消除種族歧視, 將這種共同理想轉變成一種共同的價值追求, 達成一種社會共識。 此外, 中國也提倡在現(xiàn)有的法律法規(guī)框架內, 少數(shù)民族應該通過正當?shù)乃痉ㄍ緩剑?維護個體的合法權益。 因此, 少數(shù)民族也應該充分了解自己的合法權益, 當自身權利受到侵犯時, 應據(jù)理力爭, 通過正當?shù)乃痉ㄍ緩絹砭S護自身的權益。 只有這樣, 雙方才能更好地達成追求平等的社會共識, 從而實現(xiàn)社會公平。

5 結 語

“平權法案”作為一項國家政策, 它的出臺離不開特定的時代背景, 離不開民權運動的推動, 更是美國幾代總統(tǒng)共同努力、 不斷完善民權措施的結果, 它的存在有其合理的社會基礎。 當社會中存在階級差異、 存在不公平時, “平權法案”就有其存在的歷史合理性。 一旦社會階級差異縮小, “平權法案”則需做出調整, 甚至可能將不復存在, 但它追求公平正義的精神將永存。

[1] 曾一璇. 肯定性行動的合法性爭論: 贊成與反對[D]. 上海: 華東師范大學, 2010.

[2] 李國霞. 美國肯定性行動: 歷史演變與爭論[D]. 洛陽: 中國人民解放軍外國語學院, 2006.

[3] 王金虎, 候學華. 美國歷史[M]. 開封: 河南大學出版社, 2009.

[4] 何鴻飛. 試論肯尼迪的國內新邊疆計劃[J]. 世界歷史, 1985(6): 24-34.

[5] 王凡姝. “肯定性行動”美國族群政策的沿革與社會影響[M]. 北京: 社會科學文化出版社, 2015.

[6] 袁玉紅. 美國“積極行動”政策與實踐研究[D]. 北京: 中央民族大學, 2012.

[7] 張立平. 論肯定性行動[J]. 太平洋學報, 2001(3): 70-80.

[8] [美]特里·H·安德森. 美國平權運動史[M]. 啟蒙編譯所, 譯. 上海: 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2017.

[9] 鞠立斌. 對當代美國的“肯定性行動”與黑人的就業(yè)問題[D]. 呼和浩特: 內蒙古大學, 2007.

[10] 劉謙, 姚曼. 美國大學入學考試SAT的變遷——基于社會歷史與意識形態(tài)視角的分析[J]. 外國教育研究, 2015(9): 3-15.

猜你喜歡
民權平權族裔
《民權素》“素”義旨辨略
——兼論《民權素》創(chuàng)刊宗旨
“英國多族裔未來”理念:緣起、困境及其理論啟示
族裔性的空間建構:《拉羅斯》的敘事策略
國會議員、民權偶像約翰·劉易斯逝世,享年80歲
論美國非裔詩人C.S.吉斯科姆的“拖延”詩學及其族裔訴求
散居族裔的生存困境:淺析《磚巷》中的男性角色
中國古代民主性精華
張之洞的奇談怪論
项城市| 沐川县| 错那县| 开原市| 台东市| 宣威市| 溧阳市| 九龙坡区| 潜山县| 汝南县| 丰都县| 雅江县| 都江堰市| 湄潭县| 柳江县| 湖南省| 景宁| 乌恰县| 中超| 名山县| 肥西县| 依安县| 称多县| 通海县| 宣恩县| 西盟| 临朐县| 贵南县| 山东省| 凤庆县| 高清| 屯昌县| 新民市| 新野县| 威信县| 固镇县| 营山县| 观塘区| 台中县| 长寿区| 昌邑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