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近年來我國普通高中教育教學價值研究述評

2018-01-18 17:35:32徐兆蘭鄭璐璐陸洋
江蘇教育研究 2017年31期
關鍵詞:述評教學價值教育價值

徐兆蘭 鄭璐璐 陸洋

摘要:為了明確普通高中課堂教學的價值與意義,必須首先對有關教育價值、教學價值等方面的溯源性問題進行梳理。通過對近年來我國教育教學價值研究成果的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教育教學價值的內(nèi)涵、分類及其研究取向三個方面成果豐碩,但針對普通高中教育教學價值的研究相對匱乏。普通高中教育教學價值取向應具有關懷性、發(fā)展性和長效性。

關鍵詞:普通高中;教育價值;教學價值;述評

中圖分類號:G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9094(2017)11A-0034-06

長期以來,“教育價值”“教學價值”一直是教育領域的一個核心論題,“對教育價值與教學價值的理解是教育變革的根本出發(fā)點”。教育目的的確立、教育內(nèi)容的規(guī)劃、教育過程的安排、教育方法的選用、教育環(huán)境的開發(fā)以及教育評價的設計等,正在逐漸圍繞教育價值與教學價值有序進行,為促進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而不斷改進與完善。為了明確普通高中課堂教學的價值與意義,必須首先對教育和教學價值方面的問題進行系統(tǒng)的闡述與說明。近年來,有關教育教學價值方面的研究著述頗豐,然而這些研究多是零散地刊發(fā)于各種雜志,迫切需要對其進行總結性梳理。鑒于此,本文擬通過對2007—2017年相關研究文獻的分析,了解我國教育教學價值研究的發(fā)展概況,在對教育價值、教學價值等關鍵詞做重點的解析后,闡明普通高中教學的價值。

一、發(fā)展狀況

2017年8月,筆者以中國知網(wǎng)“中國學術期刊網(wǎng)絡出版總庫”為平臺,以教育學所屬的“社會科學Ⅱ”為學科領域,以2007—2017年為時間段,分別以“教育價值”“教學價值”“普通高中課堂教學價值”為題名進行精確匹配,獲得“教育價值”文獻2161篇(見圖1),“教學價值”文獻2530篇(見圖2),“普通高中課堂教育價值”文獻135篇(見圖3)。

通過對圖1的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學術界對教育價值的相關研究在近十年保持穩(wěn)步前進的趨勢,尤其是2010年《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的頒布,更加引起了學術界對教育價值的關注。

通過對圖2、圖3的分析發(fā)現(xiàn),有關教學價值、普通高中課堂教學價值的研究在2007—2014年這一時間段呈現(xiàn)相對穩(wěn)定的狀態(tài),但是從2014年之后,研究呈現(xiàn)快速增長的態(tài)勢。因為教學是學校教育過程中的一個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教學價值的實現(xiàn)是教育價值實現(xiàn)的重要保障,而課堂教學又是教學價值實現(xiàn)的重要方式,也是體現(xiàn)教育價值的重要途徑。隨著教育研究的不斷深入,教育價值在不斷地解構與重構,教學價值、課堂教學價值也伴隨著教育價值的變遷被學者重新界定與認識。

二、已有研究成果

(一)相關概念的界定

1.教育價值

“價值”概念的界定是厘清教育價值內(nèi)涵的重要前提和條件。“價值”一詞在《應用寫作大百科》中的解釋為客體的存在、屬性和變化同主體需要之間的關系。在主客體相互關系中,客體是否按照主體的尺度滿足主體需要,是否對主體的發(fā)展具有肯定作用,這種作用或關系的表現(xiàn)就是價值。[1]在《倫理學大辭典》中,“價值”的含義是指事物的作用和積極意義。價值蘊含著人與其他對象之間需求和滿足之間的關系。人不但要認識各種事物的屬性,還要從它們對主體的生活所存在的利弊進行分析。價值產(chǎn)生于人的實踐活動,具有強烈的社會性。任何場域中如果缺少人的存在那一切都是無意義的。[2]根據(jù)上述對“價值”概念的界定,價值首先表現(xiàn)的第一要義是“有用性”,即客體與主體間的適用性與滿足性;其次價值是在實踐過程中產(chǎn)生的;最后價值是發(fā)生在人類社會中的。

國外學者基于價值概念的不同定義,立足于不同的價值關系角度,挖掘了教育價值的內(nèi)涵。斯賓塞在《什么知識最有價值》中提出了“科學”知識最有價值的觀點;杜威從教育的內(nèi)在價值和外在價值兩方面探討了“教育價值”的問題;波特進一步提出了教育價值的“社會性評判標準”,提出了教育價值的評價標準;斯普朗格從“文化教育學”的角度出發(fā)提出了教育的過程就是歷史文化的過程,突出強調(diào)教育的客觀文化價值[3]。

目前國內(nèi)學者在基于對價值概念理解的基礎上,對教育價值的內(nèi)涵各自提出了不同的見解。盧旭認為,教育價值以教育功能作為研究視角,探討教育對于個體和整個社會生存與發(fā)展的價值和效用,立足社會學層面來思考教育子系統(tǒng)與其他社會子系統(tǒng)之間的關系。[4]劉慶昌認為,“教育的用場就是教育價值,教育本身就是一種價值性體現(xiàn)”[5]。張栗原認為,教育價值指某一種知識部門對被教育者的現(xiàn)實生活所提供的功用。[6]杜尚榮、施貴菊認為,教育價值是指為滿足學校教育主體的需要而對教育價值進行選擇的傾向性,具體表現(xiàn)為教育目標的制定、教育內(nèi)容的篩選、教學方法的選擇等。[7]從上可以發(fā)現(xiàn),有關教育價值的論述側(cè)重于強調(diào)教育的功用,并且強調(diào)教育的價值是通過個體與社會的價值來實現(xiàn)的。教育和其他事物一樣,其本身并沒有價值與意義,正是在與其他事物相互作用的過程中才體現(xiàn)其意義與價值。

2.教學價值

教學是事實存在與價值存在的統(tǒng)一,而不是與價值無涉的純粹事實。看似客觀化的教學背后,教學主體、教學內(nèi)容、教學目標等教學過程中涉及的多方面因素都始終受潛藏著的價值觀念和思維方式的影響,教學的過程并不是價值無涉的過程,相應地也就決定了教學價值的主觀屬性十分突出。趙繼高認為,價值被視作主客體之間的相互關系,教學價值也被視為教學價值主體與教學價值客體之間的相互關系。教學價值主體分為隱性主體和顯性主體。[8]隱性主體指在教學過程中發(fā)揮作用但卻不能夠直接體現(xiàn)出來的主體,顯性主體是指在教學活動中能夠直接被觀察和體驗到的,并且直接發(fā)生作用的主體。沈小碚、宋秀紅認為教學價值應以社會為主體,教學活動應滿足社會與個人的要求。[9] 由此可見,涉及教學價值和教育價值概念的界定都會受到社會、個人以及具體教育場域的影響。教學價值的體現(xiàn)在某種程度上也需要外衍價值的側(cè)證。教學活動是一種實踐性活動,依據(jù)馬克思主義的實踐觀,這種實踐性活動必然處于相互聯(lián)系之中,任何孤立的、片面的、單場域的思考教學價值的看法必然是缺少說服力的。endprint

(二)研究取向分析

1.教育價值的研究取向

教育價值取向研究伴隨著教育價值觀研究而逐步深入。吳黛舒把教育價值取向看作教育過程中的參與者不斷追求教育價值結構動態(tài)平衡的過程。教育價值取向從意義說的角度分為“教育的價值取向”和“對教育的價值取向”。[10]和學新強調(diào)主體性的內(nèi)涵、結構及其存在形態(tài)將會直接影響到主體性教育的時代價值取向,影響到主體性教育的設計和實施,這種做法從側(cè)面充分地肯定了學生的主體性地位,使教育更加人性化。[11]扈中平認為,作為涵蓋各級各類教育宗旨的教育總目的,定位于培養(yǎng)“人”更合理,因為這更能體現(xiàn)教育目的的終極性、普適性和豐富性。[12]李家成的博士論文從理論上系統(tǒng)論證并闡述了生命價值取向的主要內(nèi)容和確立生命價值取向的必要性、可能性與可行性。[13]不過也有學者對這種單方面考慮個人自我實現(xiàn)需要的教育價值取向表示強烈的質(zhì)疑。劉慶昌認為,教育系統(tǒng)應建立在“科學理性和人類理想基礎上的教育價值秩序”的基礎之上[14],突出強調(diào)“理性”和“個人價值”在教育價值方面的重要性。劉旭東提出教育應立足于人的生成性,回歸于生活性,在關注學生真實需要的同時還要注重學生個體在生活交往中的重要性。[15]隨著基礎教育改革的推進與發(fā)展,教育價值取向看似走向多元化的背后其實也越來越突出一條主線——人的價值普遍受到關注,教育領域不斷重視人的自我價值的實現(xiàn),開啟了對人的生命價值的探索。

2.教學價值的研究取向

近年來的研究中,有關教學價值取向大致分為創(chuàng)造取向、幸福取向、生命取向和道德取向四種。“如何培養(yǎng)創(chuàng)造力”是當今世界非常關注的話題,創(chuàng)造力的高低也成為衡量人才是否卓越的重要指標。教學是傳遞知識、培養(yǎng)人才的重要方式之一,因此如何在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成為教學領域非常重要的取向之一。趙繼高將教學價值分為基本價值和最高價值,并且特別強調(diào)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是教學的最高價值。[16]曹開秋、江建民從社會控制理論角度將課堂價值取向分為忠實價值取向、相互適應價值取向、課程創(chuàng)生價值取向。[17]在生成性、創(chuàng)生性課堂中,教學最大的價值就是思維火花的碰撞,學生的想象力得到不斷激發(fā),質(zhì)疑與反思精神得到培養(yǎng),創(chuàng)造力得以提高。學生在課堂中通過教學活動獲取知識,不斷地提升自我能力本應是一件幸福快樂的事情,然而在現(xiàn)代教學中,由于種種干擾,他們卻越來越少地能夠感覺到幸??鞓?。教學價值的幸福取向因而受到很多學者的關注。李世謳、周先進針對當前學校教學中很多學生感到無限疲憊與無限焦慮的現(xiàn)狀,明確提出教學要追尋幸福的價值取向。[18]朱小蔓認為,教育的目的是為著人的和諧發(fā)展與終身幸福,教育不僅是為了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與幸福,同時也是為了教育工作者的可持續(xù)發(fā)展與幸福。[19]這個價值取向傳遞的一種觀念就是教育是讓每一個教育參與者幸福與快樂的事業(yè)。教師作為教學活動中的重要因素,每一次教學活動都是他們探求生命價值的過程,而這一過程會讓他們獲得幸福感與滿足感。教學的過程是需要生命個體的參與的,教學絕不是機械的,冷冰冰的,教學在滿足生命個體的知識與能力發(fā)展的同時也要不斷為了生命更加完善、更加向上而努力,因此針對課堂教學中過于注重知識灌輸而忽視學生生命個體完整性的現(xiàn)象,葉瀾主張重構課堂教學價值觀,提出要“讓課堂煥發(fā)生命的活力”[20]。教育是人的靈魂的教育,并非理智知識和認識的堆集,而道德性與倫理性是人的靈魂深處最崇高的體現(xiàn)。[21]因此作為教育重要方式之一的教學,也應該遵循道德性與倫理性的價值取向。在教學過程中,無論是教學主體、教學對象、教學內(nèi)容還是教學手段,都應該遵循道德性、倫理性要求,并且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貫徹這一要求。教學的目的是為了使人獲得向上向善的能力和要求,對于整個人類社會或者生命個體的發(fā)展而言都具有善性的意義。教學不僅是一項認識活動,也是一項道德活動。

(三)教育教學價值分類

1.教育價值的分類

人們對于教育價值的研究起初只是停留在教育的工具價值層面,教育中“人”的意蘊相對較少。當教育被完全地功利化、被完全地當作一種工具時,這種片面性的教育所帶來的弊端引起很多人的關注,于是教育中的人學立場被引入,而這種人學立場被稱為“教育的本體價值”。隨著人們對教育認識的不斷深入,對教育價值的分類也呈現(xiàn)出了多維的發(fā)展趨勢。王逢賢將各種形態(tài)的價值概括為“物質(zhì)的”“精神的”“人的”這三種最基本的形態(tài),據(jù)此分類的教育價值也更加全面、更加多元化,例如智育價值、體育價值、美育價值等教育價值取向得到重視,從側(cè)面也體現(xiàn)了學者們對教育的認識更加的全面。[22]謝新觀將教育價值分為四類:一是教育的工具價值和內(nèi)在價值,二是教育的理想價值與現(xiàn)實價值,三是教育產(chǎn)品價值和教育過程價值,四是教育中的價值與教育的價值。[23]王坤慶認為,教育價值主要包括三方面的研究:即理論研究、實踐研究和介于二者之間的價值觀的研究。同時他依據(jù)這三種研究相應地對教育價值的分類做出了說明,總結下來主要有三種觀點:一是將全部教育價值分為兩類——教育的價值和教育中的價值;二是將教育價值分為教育的社會價值和個人價值;三是將教育的價值分為宏觀的價值和微觀的價值。[24]通過閱讀、分析大量文獻可以發(fā)現(xiàn),很多學者有關教育價值的分類歸根到底基本上分為教育的社會價值和教育的個人價值這兩大部分。教育價值的這兩大分類和教育本身的屬性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首先教育是一種社會現(xiàn)象,是眾多社會系統(tǒng)的子系統(tǒng),通過和其他社會子系統(tǒng)的有效配合推動社會的發(fā)展,實現(xiàn)教育的價值。與此同時,教育具有自身獨特的屬性,在影響社會發(fā)展的同時也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個體的發(fā)展。教育的社會價值和個體價值是緊密相連的,教育社會價值的實現(xiàn)要通過教育培養(yǎng)出來的“人”的參與來完成,而個人的價值同樣需要在社會參與的過程中來實現(xiàn)。

2.教學價值的構成

王鳳玉提出教學價值由知識、能力、方法、科學精神、審美和品格這六種基本要素構成。[25]趙繼高將教學價值分為基本價值和最高價值。基本價值主要是指使學生汲取知識、提高能力、塑造品格、掌握方法,而最高價值是提升學生的創(chuàng)造精神,進而發(fā)展學生的無限創(chuàng)造力。[26]鄭志輝、劉義兵主張教學價值依據(jù)主體的不同而存在差異性。從社會主體的視角看,教學應該滿足社會政治、經(jīng)濟、文化等方面的要求;從學生主體的視角看,教學應該滿足學生基于生命價值基礎上的發(fā)展需要。[27]從以上關于教學價值的分類可以看出,教學價值不僅涉及知識層面的價值,同時教學過程中的情感、能力、品格等多方面的價值也得到關注。對教學價值的有關評價,學者更多地也是從社會價值和個人價值兩個維度進行。endprint

三、關于普通高中教學價值取向的思考

從已有研究成果看,最典型的問題是針對普通高中學段教育教學價值的研究相對匱乏?;A教育段的高中階段教育,上接高等教育下連義務教育,在整個學校教育體系中起著特殊而關鍵的作用。普通高中教育作為基礎教育的終結部分也應給予高度重視和關注。2010年《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以下簡稱《綱要》)首次將“高中階段教育”單列,將其作為國家教育改革與發(fā)展中的獨立部分予以論述,標志著高中階段教育重新得到關注,其重要性與特殊性需重新認識?!毒V要》第十一條指出:高中階段教育是學生塑造自我、提高自主性的重要時期,對提高國民素質(zhì)和培養(yǎng)創(chuàng)新人才具有特殊意義。到2020年,要普及高中階段教育,滿足廣大初中畢業(yè)生渴望接受高中教育的需求?!毒V要》對高中階段學生的品質(zhì)培養(yǎng)方面做出了明確規(guī)定,對教學目標作了導向性指示。然而,在層層落實時,缺少具體的操作措施,對教師的教學行為也沒有明確的示范。學界對高中階段教學價值的研究也相對較少,缺少具體的價值指向,雖有說明,但一般也是泛泛而談,指向性模糊。筆者從文獻研究中獲得啟發(fā),認為在普通高中教育教學價值取向應具有關懷性、發(fā)展性、長效性。

(一)普通高中教育教學價值取向應具有關懷性

高中階段教育的對象相對于其他學段而言,更加復雜多樣。每個學生所處的環(huán)境各不相同,各自具有獨特的個性,他們的年齡一般在15歲到18歲之間,心理和生理都處于一個劇烈變化的時期。因此,高中階段的教育教學目標復雜多樣,集升學、就業(yè)、成人培養(yǎng)于一體,教育教學價值的取向應該是多元化的。其實,教育的公共性特征使教育教學價值取向的主體從一開始便是為了滿足國家的需要或者說是集體主義的需要,整個教育是附著于國家和集體的。但是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以及教育自身的發(fā)展,完全依附于社會的教育不僅沒能起到促進社會發(fā)展的作用,相反阻礙了社會的發(fā)展以及教育自身的發(fā)展,越來越多的學者認識到當教育淪為社會的附庸時,教育的負作用大于正向的作用,因此教育的獨立性價值受到關注。伴隨著教育獨立性的發(fā)展,教育本身所追求的目標也不斷涌現(xiàn),教育越來越關注人的價值、人的發(fā)展。依附型教育在走向獨立型教育的過程中,某種程度上就是不斷實現(xiàn)教育元價值的過程,不斷重塑教育理想的過程。教育應該以人為本,依據(jù)人的生存來裁剪人的需要,注重對人本身的關注,人是教育的起點和落腳點,是評價教育的依據(jù),這種對人生存的思考也是一種對生態(tài)、精神和人生意義時刻反思的生存意識。

(二)普通高中教育教學價值取向應具有發(fā)展性

《綱要》明確提出要“全面提高普通高中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普通高中教育的課程必須為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和自主發(fā)展提供相應的環(huán)境和支持,關注學生未來的發(fā)展需要。當今時代以“快”著稱,整個社會都在孕育力量,不斷地推陳出新。社會不確定因素的增加給學生的未來增加了許多不定的因素,這種不定的因素也許會使學生產(chǎn)生不安和迷茫,但教育應讓他們感覺到時代帶來的發(fā)展機遇。教育教學不再是為了一個既定的目標,更多的是滿足學生過程性的需要,幫助學生不斷地認識自己、發(fā)展自己。現(xiàn)在,很多高校都開設了相關的生涯規(guī)劃課程,其實對于學生來講都相對已晚。學生的職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教育應該提早到高中階段,讓學生對自我條件和社會現(xiàn)象有一定的認識和了解,使他們在高中畢業(yè)時不至于那么迷茫,選專業(yè)時也有一定的針對性。在高中階段,不僅應該單獨開設職業(yè)規(guī)劃課,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也應該滲透職業(yè)規(guī)劃教育,讓學生了解所學學科未來發(fā)展的前景與走向,從而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地尋找興趣點,增強自信心。因此,在高中教育階段教育教學應該更加富有特色,更加適合學生的未來發(fā)展。

(三)普通高中教育教學價值取向應具有長效性

教育教學價值取向的成效具有短效性和長效性之分。教育教學價值取向的短效性是指在教學設定的目標中短時間內(nèi)可以實現(xiàn)的教學價值,它關注的是眼前的、即時性的成效。教育教學價值取向的長效性是指通過當前的教學,循序漸進地培養(yǎng)學生的某種能力。高中階段的學生具有一定的辨別能力和學習能力,同時具有一定的自主性和獨立性。高中學生在畢業(yè)后將面臨就業(yè)和升學的選擇,這關乎學生的終生發(fā)展,所以高中階段的培養(yǎng)目標應該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例如高中學生在個性化學習過程中體驗、感悟、反思、實踐、凝思、升華等經(jīng)歷對于培養(yǎng)學生在無法預測的新情境中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而這種能力的形成對于一個人的成長是至關重要的。也許學生在開始自學時的效率不如教師講解的效率高,但是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實踐,形成了個性化學習的習慣和能力,這時學習的效率會勝于教師講解。因此,在高中教育教學價值取向中,一定要關注學生的長遠發(fā)展,從而使教育教學價值更加具有長效性。

參考文獻:

[1]劉建明,張明根.應用寫作大百科[M].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1994:156.

[2]宋希仁,陳勞志,趙仁光.倫理學大辭典[M].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89:393.

[3]田向陽.對教育價值的哲學思考[J].內(nèi)蒙古社會科學(漢文版),2004(2).

[4]盧旭.教育價值的多元、混亂與秩序重建[J].中國教育學刊,2012(5).

[5][14]劉慶昌.教育價值的秩序[J].教育科學,2009(5).

[6]張栗原.教育哲學[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80.

[7]杜尚榮,施貴菊.論學校教育價值取向及其實現(xiàn)路徑——源自“淘寶大學”的教育反思[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3(5).

[8][16][26]趙繼高.創(chuàng)造——現(xiàn)代教學價值的最高取向[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00 (4) .

[9]沈小碚,宋秀紅.對現(xiàn)代教學價值觀的哲學思考[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04(3).endprint

[10]吳黛舒.影響教育價值取向的因素分析[J].齊魯學刊,2002(1).

[11]和學新.主體性教育視野中的主體性內(nèi)涵、結構及其存在形態(tài)[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4(17).

[12]扈中平.教育的目的應定位于培養(yǎng)“人”[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4(7).

[13]李家成.關懷生命——當代中國學校教育價值的新取向[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2.

[15]劉旭東.對教育與生活關系的思考[J].教育研究,2007(8).

[17]曹開秋,江建民.課堂教學價值取向的探究——基于社會控制理論的視角[J].教育與考試,2008(4).

[18]李世謳,周先進.論教學價值的幸福取向[J].高等教育研究,2008(2).

[19]朱小蔓.為人類的幸福而教育[J].教育科學論壇,2005(8).

[20]葉瀾.讓課堂煥發(fā)生命活力[J].教育研究,1997(9).

[21]卡爾·雅斯貝爾斯.什么是教育[M].鄒進,譯.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1991:4.

[22]王逢賢.價值教育及其在新世紀面臨的挑戰(zhàn)[J].高等教育研究,2000(5).

[23]謝新觀.遠距離開放教育詞典[M].北京: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1999:20.

[24]王坤慶.論價值、教育價值、價值教育[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3(4).

[25]王鳳玉.教學價值:結構性分析[J].遼寧教育學院學報,2000(6).

[27]鄭志輝,劉義兵.論教學價值認識的思維范式轉(zhuǎn)換[J].江蘇高教,2008 (2).

責任編輯:丁偉紅

Abstract: To make clear the value and significance of senior middle school classroom teaching, we must first untangle some original issues on education and teaching values. Analysis of recent-year research on education and teaching values in China reveals rich achievements in connotations, classifications and research orientations, but with inadequate research on senior middle school education and teaching values. 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senior middle school education and teaching should be characterized with concern, development and long-term effect.

Key words: senior middle school; education value; teaching value; reviewendprint

猜你喜歡
述評教學價值教育價值
論教育價值與教育目的的關系
科教導刊(2016年20期)2016-12-27 12:25:33
從教育價值探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載體創(chuàng)新
亞太教育(2016年34期)2016-12-26 21:01:07
關于中職語文教學價值定位及其實現(xiàn)的思考
現(xiàn)代朱子哲學研究述評
桂海論叢(2016年4期)2016-12-09 11:17:21
國內(nèi)三十年語碼轉(zhuǎn)換研究述評
文教資料(2016年22期)2016-11-28 13:32:22
PBL教學模式思路設計與教學價值分析
氣排球與硬式排球工體課教學價值對比研究
科研反哺教學在EDA課程教學中的應用探究
科教導刊(2016年27期)2016-11-15 21:50:56
詩歌里的低訴,蒼涼中的守望
人間(2016年28期)2016-11-10 21:51:46
國內(nèi)科技投入研究現(xiàn)狀簡評
桂林市| 文山县| 察哈| 疏附县| 平远县| 根河市| 绵竹市| 淮南市| 韩城市| 桐城市| 大新县| 华池县| 宁德市| 永德县| 黑龙江省| 汝州市| 汾阳市| 浦城县| 大悟县| 南漳县| 夏津县| 陆丰市| 峨眉山市| 洛宁县| 五常市| 右玉县| 棋牌| 陕西省| 东兰县| 准格尔旗| 富蕴县| 炎陵县| 华阴市| 长春市| 玉山县| 达孜县| 南昌县| 旺苍县| 盐源县| 中方县| 曲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