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瑩
摘要:態(tài)度系統(tǒng)處于評價理論的核心地位。本文選擇莎士比亞的著名文學作品《第十二夜》作為語料,不僅因為《第十二夜》具有極高的文學價值,更是因為從態(tài)度系統(tǒng)的角度分析文學作品中的性別差異的文章并不多見。本文借助評價理論的態(tài)度系統(tǒng)對《第十二夜》中影響性別差異作了嘗試性的闡釋,并對造成語言性別差異的原因作出進一步系統(tǒng)分析,以期進一步完善評價理論的應用方面,希望本文對今后的研究者更好地了解《第十二夜》這部文學作品有所貢獻。
關鍵詞:評價理論;第十二夜;語言性別差異;文學
一、評價理論
評價理論分為三大子系統(tǒng):介入、態(tài)度、級差。 態(tài)度又可分為三個次系統(tǒng):情感、判斷、鑒賞。
評價理論是對人際意義的拓展,人際意義受到情景語境的制約,而情景語境又是文化語境的例示,之所以選擇用評價理論中的態(tài)度系統(tǒng)分析文學作品,正是出于這個考慮,無論什么類型的文學作品,都離不開當時的時代背景,文學作品中的話語和語境都是當時文化和時代的體現(xiàn),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其意識形態(tài)。因此,本文選擇這個理論的態(tài)度系統(tǒng)分析文學作品中的語言對話,考察其表現(xiàn)出的人際意義。
二、語言性別差異
20世紀60年代,隨著女權運動的興起,女性要求與男性平等,也要求在語言上的平等, 眾多的語言學家才真正開始從社會語言學的理論層面審視語言的性別差異。20世紀70年代,Lakoff、Trudgill等語言學家對語言的性別差異做出深入研究,Robin Lakoff,她在《語言與婦女地位》(Language and Women's Place, 1975)中指出,在語言所反映的世界圖景中,男性居于中心地位,而女性形象卻殘缺不全,男女在語言使用上所反映出的性別差異是男女社會地位不平等的體現(xiàn)。他們的創(chuàng)新在于探究了造成語言性別差異的社會根源,他們的研究成果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基礎。
三、運用態(tài)度系統(tǒng)分析《第十二夜》的語言性別差異
(一)態(tài)度
態(tài)度是評價理論系統(tǒng)的核心。情感是態(tài)度系統(tǒng)的中心。情感主要指評價者的感覺,判斷和鑒賞指被評價實體的質量。判斷主要可以分為兩大類:社會尊嚴和社會許可。鑒賞由反應和組成兩個部分構成。
根據(jù)筆者統(tǒng)計,《第十二夜》中男性詞匯共13337個,女性6071個,共19408個。并就態(tài)度系統(tǒng)共收集到397條語料,其中男性254條,女性143條,其態(tài)度子系統(tǒng)各項分布情況如表一。
表一 態(tài)度系統(tǒng)數(shù)據(jù)表
性別 情感 情感占各自詞匯總數(shù)的比例 判斷 判斷占各自詞匯總數(shù)的比例 鑒賞 鑒賞占各自詞匯總數(shù)的比例
男 45 0.337% 85 0.637% 124 0.930%
女 41 0.675% 50 0.824% 52 0.857%
表一顯示,態(tài)度資源占評價系統(tǒng)的2.046%,情感占詞匯總數(shù)的0.443%,判斷占詞匯總數(shù)的0.696%,鑒賞占詞匯總數(shù)的0.907%,其中鑒賞在三個子系統(tǒng)中所占比例最多。
1.情感
從表一可以看出,女性情感占各自詞匯總數(shù)的比例0.675%高于男性情感占詞匯總數(shù)的比例0.337%,這表明女性在這部作品中比男性更外放的顯露自己的感情,也反映了作品想傳達的思想:女性擺脫束縛,勇敢表達自己的情感。在詞匯的選擇上,女性更偏愛使用感情程度更高的詞表達自己的感情,比如love,而男性則偏愛使用感情程度比較低的詞,比如happy,很少使用adore這樣高程度的詞。
OLIVIA: ...... I love thee so that......
奧麗維婭使用強烈?guī)в懈星樯实脑~“l(fā)ove”,勇敢地向薇奧拉表達愛慕之情,表明自己的心跡。從側面反映她是一位具有強烈的自我意識,掙脫時代的束縛的女性。
2. 判斷
從表一可以得出結論,女性判斷占詞匯總數(shù)的比例為0.637%,而男性判斷占詞匯總數(shù)的比例為0.834%,女性比男性更喜歡用判斷資源,側面表明女性的勇敢,敢于評價他人,表達自己的想法。在詞的選擇上,女性傾向于評價男性的能力等方面,而男性則習慣于通過社會地位作出判斷。在句式方面,男性采用的基本都是陳述句,而女性則會選擇感嘆句來加強語氣。
SIR TOBY:He's as tall a man as any's in Illyria.
MARIA:...... hes a very fool and a prodigal.
MARIA:...... he's a fool, he's a great quarreller; ......
這一幕是托比和女仆瑪麗亞對安德魯-艾古契克爵士人物的評價。托比認為安德魯“as tall a man as any's in Illyria”,他作出判斷的依據(jù)在于“he has three thousand ducats a year”,屬于對其社會尊嚴的判斷,托比的評價讓安德魯在他所處的社會中的尊嚴得到了提高,他作為處在上層社會的男性,評價男性時主要看他的地位、收入和權勢。而瑪麗亞作為社會底層的人物,她受到各方面的壓迫,她的反抗也更加激烈,她不喜歡安德魯?shù)乃魉鶠?,直接采取“fool, prodigal, great quarreller”等詞評價安德魯,表明當時社會女性思想的解放和要求平等的思想。
3. 鑒賞
男性鑒賞占各自詞匯總數(shù)的比例為0.930%,女性鑒賞占各自詞匯總數(shù)的比例為0.857%,從數(shù)據(jù)來看,男性比女性更多從鑒賞方面表達自己的態(tài)度。關于鑒賞的評價對象,男性評價的多是人的外貌,而女性評價的多是個性、匹配度等方面。男女都較少對自己作出評價。
DUKE:Too old, by heaven! Let ......, Our fancies are more giddy and unfirm, More longing, wavering, sooner lost and won, Than women's are.endprint
DUKE:Then let thy love be younger than thyself, Or thy affection cannot hold the bent; For women are as roses.......
這一幕是公爵在得知薇奧拉她喜歡的人后的反應,公爵認為她喜歡的人年齡太大,建議她選擇年輕一點的,又用“giddy, unfirm, More longing, wavering”等一系列詞形容男人的愛情漂浮不定,又把女人比作嬌艷的“rose”,花開不久便轉眼枯萎,從中可以窺探當時社會男人的愛情觀,男性在男尊女卑的婚姻中有至高無上的權利,還無法做到男女平等。
四、關于語言性別差異形成的原因
(一)與社會時代背景息息相關。《第十二夜》創(chuàng)作于文藝復興時期,這個時期正處在一場巨大的思想文化運動,受到人文主義思潮的影響,女性地位得到了提高。因此在《第十二夜》中的女性獲得了更多的話語權,即使是處在社會底層的女性,也敢于表達自己的觀點。
(二)與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有關?!兜谑埂返膭?chuàng)作目的是傳達男女平等的思想,歌頌女性的才華、美麗和勇敢,所以女性在《第十二夜》中不再像傳統(tǒng)一樣躲在男性的背后,而是自由地發(fā)出自己的聲音,她們勇敢地沖破封建思想和等級觀念的束縛,而男性角色則顯得黯淡無光。
五、結論
《第十二夜》反映了社會的變化對語言性別差異的影響,我們也可以從這部作品中了解到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和時代。本文運用評價理論中的態(tài)度系統(tǒng)對《第十二夜》中從語言的性別差異方面入手,分析得出隨著社會的變化發(fā)展,語言的性別差異也呈現(xiàn)出相應的變化趨勢,而且本文從評價理論的態(tài)度系統(tǒng)出發(fā)給予性別話語權更加數(shù)據(jù)化的系統(tǒng)分析,給當代的性別思潮,特別是女性意識的覺醒,提供了更為有利的實際數(shù)據(jù)支撐,讓其理論更具有說服力。
評價理論作為一個正在不斷發(fā)展的理論,具有強大的生命力,應用范圍非常廣泛,不只是限于對英文語料的研究,還有許多其他研究的方向,希望研究者不斷開拓新的研究方向。
參考文獻:
[1]Martin,J.R&P.R.R White. The language of Evaluation:Appraisal in English[M].London:Palgrave, 2005:35.
[2]Geoff Thompson.Introducing Functional Grammar[M].London:New York:Routledge,2013:82.
[3]Erica L. Adler.Sex Differences in Positive Emotions within Appraisal Theory[D].US:Vanderbilt University,2013:3.
[4]王振華.評價系統(tǒng)及其運作——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的新發(fā)展[J].外國語,2001(6):14.
[5]史耕山,張尚蓮.國內語言性別差異研究概述[J].外語教學,2006,27(3):24.
[6]白解紅.性別語言文化與語用研究[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0:21-25.
[7]樺楨,屈雅君.文學創(chuàng)作的性別差異及其成因[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2011,40(4):3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