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明代告祭儀略論

2018-01-20 13:18李媛
古代文明 2018年1期
關(guān)鍵詞:明代儀式

李媛

提 要:明代告祭儀式是國家祭祀儀式的重要組成部分。廣義上說,告祭儀式可分為常規(guī)與非常規(guī)兩種。前者在正祭儀式之前或之后舉行,是常規(guī)祭儀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后者因時因事而舉,內(nèi)容更為豐富,主要包括因新皇帝登極,出征與凱還,營建與修繕,建制與改制,藩王之國,冊封,奉安神主與祔廟,節(jié)慶與忌辰,禳災(zāi)與告謝而舉行的祭祀儀式。告祭的方式有皇帝親祭與遣官告祭兩種,以明代登極告祭儀為例,可見其從親祭到遣官的變化體現(xiàn)了不同的政治象征意義。明代告祭儀式的基本內(nèi)涵是“告訴”與“祈禳”,每種告祭儀式的涵義又常常是復(fù)合的,應(yīng)配合其他典禮儀式,理解其象征意義。

關(guān)鍵詞:明代;告祭;儀式

DOI: 10.16758/j.cnki.1004-9371.2018.01.011

帝制中國的國家祭祀是由官方公開舉行,由皇帝或官員參與的宗教與政治性合一,并具有國家事務(wù)管理用意的禮儀活動。學(xué)術(shù)界對明代祀典中明確記載的常規(guī)性祭祀活動已有諸多研究,但對可能作為常規(guī)祭祀的一個環(huán)節(jié),也可能因時因事舉行的告祭儀式,尚無系統(tǒng)論述。告祭以告知、祈禳為目的,一般不如常規(guī)祀典隆重,程序也與常規(guī)祭儀有所不同。作為常規(guī)祭祀環(huán)節(jié)的告祭儀可能在正祭儀式之前或之后舉行,因時因事而舉的告祭則單獨舉行。本文考察明代告祭儀式的類目和特點,以求深化對明代祭祀體系復(fù)雜性的認識。

一、明代告祭儀之類目

作為常規(guī)祭祀環(huán)節(jié)的告祭儀可在正祭儀之前或之后舉行,帶有明顯的“預(yù)告”與“告謝”的含義。其典型形態(tài)是祭祀天地、社稷活動中的告祭宗廟儀式。祭祀天地與社稷是國家祭祀活動中等級最高的儀式,在正祭之前,主祭者需要先行至太廟行告祭禮,其內(nèi)容包括讀祭告辭,敬告祖先將要舉行的一系列祭祀儀式,有祖宗配享的祭祀儀式則需要請配帝牌位。正祭之后還需再至太廟,告謝禮成。如洪武二年(1369年)夏至,祭祀皇地祇禮成后,朱元璋駕還,并率百官告祭太廟,再御奉天殿,百官行慶成禮,祭地儀式最終完成。嘉靖九年(1530年)分祀圜丘儀規(guī)定:祭祀前期六日,皇帝于太廟行告廟禮,并分別于太祖及列圣香案前上香,讀祭告辭。次日至犧牲所視牲。正祭前三日,皇帝穿著祭服,至太廟請配帝牌位。告廟禮完畢后,御奉天殿,百官朝服,聽受誓戒傳制??梢姡S戒、告廟、傳制、省牲儀是正祭儀式之前的一系列預(yù)備儀式,這些預(yù)備儀式完成后,祭祀當(dāng)日,一應(yīng)祭品、祭器準備陳設(shè)完畢,祀天儀式才正式舉行。祀天告廟儀式一般由皇帝親自參加,有時也會遣官代替,如嘉靖十二年(1533年)五月,即以將大祀地于方澤,命武定侯郭勛代為告祭太祖。萬歷二十五年(1597年)十二月,行大祫禮于太廟前,先期遣公徐文璧、駙馬許從誠行告祭太廟、祧廟禮。

與作為祭祀儀式環(huán)節(jié)的告祭儀相比,因事而舉的告祭儀式內(nèi)容更為豐富多樣,是本文考察的重點。根據(jù)祭祀原因的不同,這種告祭儀式大致包含如下類目:新皇帝登極;出行(出征與凱還);營建與修繕;建制與改制;藩王之國;冊封;奉安神主與祔廟;節(jié)慶與忌辰;禳災(zāi)與告謝。

登極儀式是帝制時代最為隆重、復(fù)雜的國家大典,具有重大象征意義與實際功用,也是歷代開國皇帝及其后嗣君主最為重視的皇家典禮。狹義的登極儀式指新皇帝正式稱帝的當(dāng)日所舉行的一系列儀式活動;廣義的登極儀則包含更復(fù)雜的儀制內(nèi)容,告祭儀式就是其中頗具象征意義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明代登極告祭儀式以祭祀天地、宗廟、社稷為中心,其參與人員的變動亦值得特別關(guān)注,本文將在下一節(jié)做專門論述。

因出行舉行的告祭儀式,主要包含皇帝(或遣官)出行、巡守前或途中,以及皇帝親征(或遣將征討)與凱還(納降獻俘)所行祭祀儀式。如吳元年(1367年)冬十月,朱元璋遣世子朱標(biāo)、次子朱樉前往故鄉(xiāng)臨濠謁陵,以少牢祭途中所遇郡邑城隍及山川之神,至臨濠告祭皇祖考妣、皇考妣諸陵,及皇兄皇姊。宣宗即位之初,遣鄭王謁祭孝陵,行前,預(yù)告奉先殿太宗皇帝和仁宗皇帝幾筵,及城皇門、城隍等神,緣途應(yīng)祀神祇亦預(yù)期遣王府官告祭。到南京后,王祭告皇城及城隍等神八,并謁告奉先殿,告孝陵及懿文陵,以及貞靜順妃和悼僖麗妃享堂。嘉靖十八年(1539年)正月己亥,世宗欲南行,并至承天謁陵祭告。行前,親奏告皇天于玄極寶殿,同日告聞皇祖太廟、皇考睿宗廟,并遣大臣十八員,分別告祭北郊、德祖、懿祖、熙祖、仁祖、成祖、列圣群廟,以及太社稷、帝社稷、朝日夕月、天神地祇。在洪武元年(1368年)七月所制定的軍禮儀制中,對皇帝親征告祭天地、廟社儀,凱還告祭廟社儀,以及遣將告祭廟社儀都做了相應(yīng)規(guī)定,這類告祭儀式主要發(fā)生在戰(zhàn)事較為頻繁的明初,尤其是洪武時期: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朱元璋以討伐東南張士誠,告祭大江之神。洪武六年正月,朱元璋命魏國公徐達、曹國公李文忠等往山西、北平修理城池,練兵訓(xùn)將前親自告祭太歲、風(fēng)云雷雨、岳鎮(zhèn)海瀆、鐘山等神。洪武十一年(1378年)十一月,命西平侯沐英為征西將軍,率都督僉事藍玉、王弼將京衛(wèi)及河南、陜西、山西馬步官軍征討西番。行前,朱元璋親自為文,告祭岳瀆、山川、旗纛諸神,祈求神靈相助。次年春,洮州十八族番首三副使反叛,朱元璋命當(dāng)時正在此領(lǐng)兵的征西將軍沐英移兵討伐,并告祭西岳諸神保佑。

當(dāng)有宮廷、陵寢營建或地方公共建筑一類事務(wù)舉行時,會在動工前或工期結(jié)束時舉行告祭儀式。如洪武五年(1372年)九月,因欲擇日修筑太廟宮墻,朱元璋親自祭告太廟,行告祭禮,并遣官告祭土神。弘治十一年(1498年)九月,因修葺南京都城,遣駙馬都尉楊偉告祭孝陵,南京工部尚書蕭禎祭后土之神。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建秋報大醮于朝天宮,遣英國公張溶等告祭各宮廟。隆慶元年(1567年)六月,永陵完工,遣英國公張溶祭告長陵,武定侯郭大成、玉田伯蔣榮、安平伯方承祭告獻陵、景陵、裕陵、茂陵、泰陵、康陵,定國公徐延德祭告永陵,恭順侯吳繼爵告祭天壽山之神,侍郎徐綱告謝后土司工之神。

確立或修改典禮儀制是國之大事,當(dāng)此之際,常行告祭。此種儀式無明確制度規(guī)定,多依皇帝臨時旨意而行。如洪武三年(1370年)六月,詔定岳鎮(zhèn)海瀆、城隍諸神號,除孔子封爵仍舊外,岳鎮(zhèn)海瀆并去前代所封名號,止以山水本名稱其神,郡縣城隍神號一體改正,歷代忠臣烈士亦依當(dāng)時初封實號,革去后世溢美之稱,同時革除天下神祠無功于民及不應(yīng)祀之“淫祠”。發(fā)布詔書當(dāng)日,朱元璋躬署祝文,并遣官告祭岳鎮(zhèn)海瀆諸神。洪武十年(1377年)冬十月,新建社稷壇成,社稷祭祀從中祀升為等同于天地、宗廟的大祀,朱元璋于次日冕服乘輅,百官具祭服詣舊壇,以遷主告祭,行奉安禮,并奉仁祖淳皇帝配享。嘉靖十五年(1536年)五月戊辰,以欽制大武襲威冠服并武陳諸儀衛(wèi),及更作寶璽車輅器物,告祭太祖、列圣皇考于內(nèi)殿,六卿陪祭。endprint

洪武時期,分封諸王及藩王之國屬于國之大事,也會舉行告祭儀式。如洪武三年(1370年)五月,因封建諸王,遣使告祭王國山川。洪武九年(1376年)正月,因諸王將之國,朱元璋命于圜丘告祀天地,并在此之前告祭太廟、社稷、岳鎮(zhèn)海瀆及天下名山大川。

冊封包含冊立與封號兩層含義,皇子降生,冊立皇太子、后妃,上尊號、謚號等儀式時,一般均會告祭天地、宗廟、社稷,或單獨行告祭宗廟儀式。有關(guān)皇太后及冊立皇后、皇妃儀注在宣宗初年基本確立,規(guī)定前期三日遣官行告祭禮。宣宗以后的冊封儀式大體遵循此規(guī)定。如宣德十年(1435年)二月上太皇太后尊號;天順八年(1464年)二月上慈懿皇太后尊號;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十月進尊圣母恭恪莊僖淑妃為皇太后;正德十三年(1518年)慈圣康壽太皇太后尊謚冊寶禮;嘉靖元年(1522年)十二月上壽安皇太后徽謚;嘉靖十七年(1538年)十二月上大行皇太后尊謚禮時,都先期遣官祭告天地、宗廟、社稷,以及大行皇帝幾筵,行告祭禮。嘉靖十五年十二月,以加上圣母章圣皇太后徽號,告祭皇考,遣太常寺寺丞赍祝冊詣顯陵行禮。冊封妃嬪則告內(nèi)殿。嘉靖十四年(1535年)十一月,以冊封端嬪告祭內(nèi)殿。嘉靖十九年(1540年)正月,因進封皇貴妃王氏、沈氏,肅妃江氏,雍妃陳氏,徽妃王氏,懿妃趙氏,冊封宸妃王氏,榮嬪余氏,昭嬪徐氏,寧嬪王氏,世宗親自告祭奉先殿。

奉安神主與祔廟告祭儀是指因在太廟、內(nèi)廟、陵寢中奉安神主而舉行的祭祀儀式。如永樂十四年(1416年)三月,長陵殿成,奉安仁孝皇后神位,并命趙王告祭。天順七年(1463年)四月,英宗因奉孝恭章皇后神主入于太廟,親自于奉先殿行告祭禮。

宮廷中的重要節(jié)日或皇室成員的忌辰,也會舉行告祭儀式,尤其是在皇帝、皇太后的生辰與忌辰,儀式尤為隆重。嘉靖二十年(1541年)八月萬壽圣節(jié),世宗親自告祭天于玄極寶殿,并遣英國公張溶、西寧伯朱良臣、安仁伯王桓分祭七陵,玉田伯蔣榮祭景皇帝陵,中官祭章皇后陵,長寧伯周大經(jīng)祭孝潔皇后陵。嘉靖十四年六月,孝穆皇太后忌辰,遣恭順侯吳世興告祭茂陵。因禳災(zāi)與告謝而行之告祭儀更為頻繁。如久旱不雨、冰雹、洪澇、地震、風(fēng)災(zāi)、雪災(zāi)、無雪、天象異常等,一般都會舉行告祭儀式,成為應(yīng)對災(zāi)害的常用手段之一。當(dāng)災(zāi)害消除,則再次行告祭禮,以明告謝之意。如洪武二年(1369年)三月,春久不雨,遂告祭風(fēng)云雷雨、岳鎮(zhèn)海瀆、山川、城隍、旗纛諸神,共一十八壇。成化八年(1472年)秋七月,陜西隴州有大風(fēng)雨冰雹,事達朝廷,命巡撫都御史馬文升告祭西鎮(zhèn)吳山。成化十九年(1483年)十二月,憲宗以一冬無雪,命禮部致齋三日,禁屠宰,并遣英國公張懋等告祭天地、社稷、山川,定西侯蔣琬等行香于各宮觀寺廟。嘉靖十年(1531年)正月己酉,世宗發(fā)布圣諭稱“天降寶露,朕當(dāng)行昭謝禮于圜丘及告祭皇考”,遂以次月九日十日行告祭禮。隆慶二年(1568年)六月,以陜西地震,命巡撫都御史張祉告祭西岳華山、西鎮(zhèn)吳山之神。

二、“親祭”與“遣告”——以登極告祭儀為例

告祭的方式有皇帝親祭與遣官告祭兩種,遣官告祭是常態(tài),當(dāng)皇帝親自告祭時,儀式隆重程度會相應(yīng)提升。下面以儀式較為隆重的登極告祭儀為例加以說明。

狹義的登極儀指的是登極當(dāng)日舉行的一系列儀式,包含正祭儀之前的準備儀式,主要有勸進、進儀、告廟,以及登極當(dāng)天的大典、發(fā)布登極詔書等幾個環(huán)節(jié)。而登極儀式當(dāng)天之后的慶賀和冊封儀,以及隨后的一系列告祭活動,如因新皇帝登極而告祭先農(nóng)、耕藉田、祭岳鎮(zhèn)海瀆、帝王陵寢、先師孔子,都可看作是廣義上登極儀式的組成部分。

宋元時期的馬端臨曾指出:“古之受終革命者,必告于天地祖宗。堯舜之禪讓,湯武之征伐,未之有改?!睗h承秦制后,以五畤之祀取代郊天之禮,漢高祖即皇帝位于汜水之陽,亦不設(shè)燔燎告天之事,馬氏視為缺典。直到漢文帝以后,嗣君即位才行告廟禮,取受命祖宗之意。魏晉以后,皇帝即位行燔柴告天禮已成慣例。明代登極告祭儀式承襲此傳統(tǒng),但參與人員的身份有明顯的變化。對此,俞汝楫《禮部志稿》稱,“高皇初用王禮,后正大位,其儀始備。文皇靖難,以乙丑至金川門,以乙巳即帝位,倉卒其儀不詳。昭皇以儲宮嗣位,稍有更定,肅皇入自藩國,與嗣皇異,累朝所因者,昭皇儲宮禮也?!备鶕?jù)俞氏的說法,明代仁宗昭皇帝以后,大致累朝因襲的登極告祭儀式,均按仁宗即位時所行方式舉行。梳理明朝歷代皇帝登極告祭儀式的具體情況,可見存在“親祭”與“遣告”的差異。

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李善長、徐達等率群臣奉太祖即吳王位,用王禮,詳情失載。朱元璋稱帝時,登極大典儀式完備而隆重,史料記載詳細。洪武元年春正月乙亥日,朱元璋先于圜丘壇告祭天地等神靈,禮成后,于郊壇南行即位禮,加袞冕。其后,告祀太廟、社稷。最后頒布即位詔書,告知天下。由于洪武初期實行天、地分祀,因此在朱元璋即位當(dāng)年的十一月己亥(冬至)日,仍于南郊舉行常規(guī)郊天禮,祭祀儀式一遵明初制度。

朱元璋駕崩后,孫朱允炆即位,由于建文本《明太祖實錄》被朱棣焚毀,其他有關(guān)建文朝史料亦多被修改或銷毀,因此,現(xiàn)存史料中沒有建文帝登極祀天禮儀具體內(nèi)容的記載。朱棣以靖難得位,并于洪武三十五年(1402年)秋七月壬午,告祀天地于南郊,行登極禮,有關(guān)禮儀程序詳細載于實錄,此不贅述。

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八月,朱棣駕崩,朱高熾繼承大統(tǒng)。同月,命禮部擇日告天地、宗廟、社稷,即皇帝位,具儀以聞。如前所述,此時制定的登極儀式,成為之后明朝皇帝登極儀式的基本參照。丁巳日,仁宗以嗣位遣英國公張輔祭告天地,定國公徐景昌告宗廟,寧陽侯陳懋告社稷,仁宗躬告幾筵,即皇帝位。宣宗朱瞻基即位禮于洪熙元年(1425年)六月庚戌舉行,即位儀注與仁宗朝完全相同,遣官祭告天地、宗廟、社稷的也是同一套人馬。登極日晨,遣太師英國公張輔告昊天上帝、厚土皇地祇,太保寧陽侯陳懋告太社、太稷之神,定國公徐景昌告五廟、太皇太后,宣宗親告太宗皇帝、大行皇帝幾筵,謁見母后畢,出詣奉天門,即皇帝位。endprint

英宗即位禮,遣太師英國公張輔告天地,定國公徐景昌告宗廟,太保寧陽候陳懋告社稷,并以次日即皇帝位。英宗北狩,郕王即位,正統(tǒng)十四年(1449年)九月初六日祇告天地、宗廟、社稷,即皇帝位。其所行告祭儀式,按慣例亦應(yīng)為遣官代祀。奪門之變后,英宗復(fù)位,朱祁鎮(zhèn)重行登極儀式,并以復(fù)位改元遣寧陽侯陳懋告太廟,遣駙馬都尉薛桓告祭長陵、獻陵、景陵,遣駙馬都尉焦敬祇奉香幣昭告太祖高皇帝、孝慈高皇后。這是明朝歷史上唯一一位兩次行登極儀式的皇帝。

憲宗朱見深即位禮,遣太保會昌侯孫繼宗告天地,廣寧侯劉安告太廟,懷寧侯孫鏜告社稷,朱見深親告孝恭章皇后、大行皇帝幾筵。孝宗朱祐樘即位禮,遣英國公張懋告天地,駙馬都尉周景告宗廟,保國公朱永告社稷。武宗朱厚照即位禮,遣英國公張懋告天地,新寧伯譚祐告宗廟,惠安伯張偉告社稷,朱厚照親告大行皇帝幾筵。世宗朱厚熜雖以藩王身份入繼大統(tǒng),所行即位告祭禮與之前并無不同,遣武定侯郭勛告天地,建昌侯張延齡告宗廟、社稷,世宗親告大行皇帝幾筵。穆宗朱載垕即位禮,遣成國公朱希忠、宣城伯衛(wèi)守正等告天地、宗廟、社稷,朱載垕親告大行皇帝幾筵。神宗朱翊鈞即位禮,遣成國公朱希忠、英國公張溶、駙馬都尉許從誠、定西侯蔣佑告南北郊、太廟、社稷壇,朱翊鈞缞服詣大行皇帝幾筵,告受命,始具袞冕祇告天地,次告奉先殿,及弘孝殿、神霄殿,詣大行皇帝幾筵。光宗朱常洛即位禮,遣泰寧侯陳良弼、恭順侯吳汝胤等告天地、宗廟、社稷,朱常洛親告大行皇帝幾筵,缞服行禮,然后易袞冕服詣文華殿行告天地禮,詣奉先殿告列祖以下,再詣大行皇帝、孝端皇后、溫肅端靜皇貴妃各幾筵。熹宗朱由校即位禮,遣侯陳良弼祭告南郊,侯吳汝胤祭告北郊,駙馬萬煒告太廟,伯陳偉告社稷,朱由校親告大行皇帝幾筵。崇禎帝朱由檢即位禮前一日,遣寧國公魏良卿、保定候梁世勛祭告南北郊,駙馬候拱宸祭告太廟,寧晉伯劉天錫祭告社稷。

皇帝登極祀天禮儀是與常規(guī)祀天禮儀相區(qū)別的特殊儀式,因此其文化內(nèi)涵就值得特別關(guān)注。朱元璋與朱棣的登極禮行于郊壇,分別在登極儀式前,由皇帝親自前往郊壇行祭告天地禮。朱元璋作為開國皇帝,較明朝后代嗣位君王不同,故要在即位禮儀中展示的權(quán)力來源也有所差異,他的登極禮儀意欲凸顯其推翻蒙元,建立明朝登基為帝是“天命”授予,具有不可置疑的正當(dāng)性,因此需要親自祭告天地,儀式也最為隆重,這一點在中國以往歷代開國皇帝的即位禮儀中并不鮮見。而永樂帝朱棣特別注重即位祀天禮儀,親自參加祭告,主要因為他是通過非正常途徑取得皇位,因此在即位時需要特別強調(diào)其得位的正當(dāng)性與合法性。從洪武和永樂時期登極祀天儀祭告祝文中,也可以清晰地看到對此種政治寓意的詳盡闡釋。

仁宗朝以后,告祭天地成為歷朝嗣位君主登極儀式的必備環(huán)節(jié),即便是在景帝即位,英宗復(fù)辟,世宗以藩王入繼大統(tǒng)這些非由皇儲繼位的皇帝登極儀式中,也沒有任何改變。與洪武和永樂時期不同的是,嗣位君主最直接的權(quán)力來源于先王,登極儀式由郊壇改為在奉天門奉天殿舉行,因此,新皇帝不親自參與告祭天地、宗廟、社稷儀式,而是遣官祭告,并增加了新皇帝告先帝、后幾筵的環(huán)節(jié)。在派遣官員的身份上,一般是派遣公、侯、伯,或者駙馬都尉之類擁有爵位的官員,或者是與皇室有密切關(guān)聯(lián)的成員,所告之天地、宗廟、社稷,是祭祀等級中最高級別的三種,分別代表天地、祖先和國家。嘉靖九年(1530年)改天地分祀以后,一般還要分遣兩人前往天壇、地壇分別祭告。

三、明代告祭儀式的特點與政治寓意

明代各類官方祭祀儀式都或多或少含有“告”的涵義。按《說文解字》,“告”字從口,從牛,其本意就是對天神、地祇、人鬼祈禱。與其他祭祀不同的是,告祭儀式特別凸顯“告知”和因事而舉的特點。作為常規(guī)祭祀儀式一部分的告祭儀,具有明顯的“告知”涵義,并作為祭祀儀式的一個環(huán)節(jié),體現(xiàn)出程序的嚴整有序;因事而舉的告祭,發(fā)生的具體時間并不固定,每年舉行的頻次也不確定。告祭儀式的規(guī)模一般來說較祭祀相同對象的常規(guī)祭儀簡單。例如,與常規(guī)郊祀禮相比,因禳災(zāi)而舉行的祭天儀式規(guī)模較小,祭祀人員也常為遣官代祭;又如登極祀天儀中的告祭,在仁宗以后,基本遣官代行,儀式比常規(guī)郊祀禮簡化,這意味著該禮儀的寓意,從明初的彰顯皇權(quán)正當(dāng)性與合法性,向告知神祇某事之發(fā)生轉(zhuǎn)變。

遣官祭祀發(fā)生在常規(guī)國家祭祀活動中時,常常發(fā)生爭議,尤其是郊廟大禮。清人編纂的《欽定續(xù)文獻通考》稱:“明初最嚴郊祀,太祖以后無不親郊者……唐宋諸君莫之逮也?!比欢聦嵡闆r并非如此,皇帝躬行郊祀的慣例在武宗末年受到破壞,到萬歷時期,甚至達到“郊廟之祀數(shù)十年不一躬親”的程度,因而引發(fā)的朝臣非議之聲不絕于耳。告祭儀式大多因事而舉,所以雖然較多采用遣官祭祀方式,朝臣們也很少提出異議,只有當(dāng)遣代人員關(guān)涉道士方術(shù)之人時,才可能引發(fā)不同意見。

追溯告祭儀式的起源可見,先秦時期的告祭儀式取意于國有大事,告知于天。在反映商代祭祀情況的甲骨卜辭中,告祭是為了禳疾、出征、巡查、田獵、農(nóng)耕以及天象異常等事,向包括祖先在內(nèi)的神靈告白、祈訴或問卜。經(jīng)史典籍中有關(guān)告祭內(nèi)容的記載也很多,《尚書·舜典》中有語:“肆類于上帝,禋于六宗,望于山川,遍于群神。”“類上帝”即為攝位告祭上帝之意,與禋祭于六宗等尊卑之神,望祭名山大川、五岳四瀆,遍祭山川、丘陵、墳衍、古之圣賢之群神,以告己之受禪一樣,都是帝王所做之事?!对姟r邁》中也有語,“巡守告祭柴望也。”此巡守告祭即指天子巡行邦國時,至于方岳之下封禪之意?!吨芏Y》與《禮記》中多次提及“類”與“告”,注疏均稱“告祭非?!保詤^(qū)別于常規(guī)祭祀。如“天地之大災(zāi),類社稷,則為位”;“建邦國,先告后土,用牲幣”;“天子將出征,類乎上帝,宜乎社,造乎禰,祃于所征之地”。清人秦蕙田對告祭的解釋稱:

《詩》、《書》、《周禮》、《禮記》言“類祭者不一”,然不外陟位、行師、巡守諸大事。蓋王者事天如事父,子之于父也,出必告,反必面,王者無一息不與天合漠,則無一舉動不與天昭鑒。故圣人制禮,俾王者有事將出,必正其義,類而告之于天。陟位承天子民之始也,出師恭行天伐也,巡守大明黜陟也,皆義類之正大而不可以已者。然則類之為名,或亦正其義類而告之之謂乎?造祭之禮,見于《肆師》大祝、詛祝,皆以類、造并言,竊以造者至也。《傳》言:公行,告廟,反行飲至。《曾子問》亦云:諸侯出門,反必親告祖廟。以是推之,則天子將出而類,即出必告之義,既反,必造上帝,兼造于廟,猶反面之義。肆師等職所云,兼行與反而言。然則造之為名,即以為述,其既至而告之,似與類更有別也。《大宗伯》:“國有大故則旅上帝”。陳氏《禮書》謂:大故皆兇災(zāi)之類?!稜栄拧吩唬郝茫愐?,或即陳其情事而告,以祈之之義乎?如此則三者皆為告祭,而命名取義稍為親切。

因此,類、造、旅都有“告訴”的意思,即指告祭,是在王陟位、行師、巡守諸大事發(fā)生時舉行的祭祀禮儀。王者事天如子事父,因此出必告,反必面,才能使王者與天合漠,舉動與天昭鑒。

先秦時期的告祭儀式以“王”為行為主體,以天神、地祇,以及包含祖先在內(nèi)的人鬼為對象,以“告”為主要內(nèi)容,體現(xiàn)出告祭儀式溝通神人的基本功能。明代告祭儀式既承襲了先秦告祭儀式的基本內(nèi)涵,同時在具體的祭祀目的和內(nèi)容上亦有所拓展。在前述不同種類的明代告祭儀式中,有一些告祭活動的“告訴”含義尤其明顯,除了作為常規(guī)祭祀環(huán)節(jié)的告廟以外,像非常規(guī)舉行的謁陵告廟儀式,冊封皇子、后妃,上皇太后尊號時的告廟儀式,奉安神主與升祔太廟時所行告廟禮等,都承載著以“告”的方式溝通神人的基本內(nèi)涵。與此同時,將國家的重大事宜及時告知祖先神靈,也可以表達對祖先的敬意和尊重。

“祈禳”即祈福禳災(zāi)是告祭儀式的另一個基本內(nèi)涵。當(dāng)發(fā)生各種類型的自然災(zāi)害、天象異常時舉行告祭儀式,以祈求禳災(zāi);災(zāi)害消除之后行告謝儀式,以表達對神靈的謝意,體現(xiàn)祭祀者的虔敬。還有在營建與修繕宮廷建筑,以及進行重大工程時,告祭神靈,以得神靈庇佑。這些都體現(xiàn)了告祭儀式的祈禳功能。告祭儀式的這一目的顯示出其功利性的一面,也成為明代應(yīng)對災(zāi)害的一種手段。同時,這層含義也與宗教性的祭拜儀式相類似,都是將人間事務(wù)與神靈的護佑相關(guān)聯(lián),寓人事祈盼于神靈相助,體現(xiàn)出祭祀儀式的宗教色彩。

應(yīng)當(dāng)注意的是,每一種告祭儀式的含義常常不是單一的,而是多重的。比如,一些告祭儀式在體現(xiàn)祈禳功能的同時,也帶有作為儀式的“展示”功用。比較典型的如出行、出征所行告祭儀式,一方面有祈求平安順利或戰(zhàn)爭勝利的意義,另一方面,也是對參與出行及出征人員,甚至是在場其他人員的動員與激勵,營造軍隊威嚴的氣勢,增強必勝的信心,具有鼓動士氣的作用。而在戰(zhàn)爭凱旋后舉行的告祭儀式,祈福含義基本消失,更多的是要通過儀式的舉行,達到表彰、慶祝和激勵軍民的作用。這種儀式的展示功用不僅僅是一種象征,也發(fā)揮著很多實際功用。這類具有多重含義的告祭儀式,還體現(xiàn)在國家重要節(jié)慶與皇室成員忌辰期間舉行的告祭活動中,恕不贅述。endprint

猜你喜歡
明代儀式
讓家庭教育中的儀式感伴隨孩子成長
當(dāng)代年輕人儀式感行為大賞
儀式感
儀式感
流絢夏日
明代科舉對高考制度改革的啟示
東南亞香藥與明代飲食風(fēng)尚
明代休寧隆阜戴氏荊墩門的派分、建構(gòu)及生活
明代容像的繪制表現(xiàn)及技法淺析
明代延綏鎮(zhèn)列女研究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