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靜瓊 黃忠鑫
廣州花卉種植業(yè)具有一千多年的歷史,素有“花城”之稱。憑借其溫暖濕潤及珠江繞流等優(yōu)越自然地理條件,花木資源蔚為可觀。值得注意的是,外來花卉在廣州花卉業(yè)中的地位舉足輕重,如素馨、茉莉等。西晉嵇含的《南方草木狀》最早記載了素馨:“耶悉茗花、末利花皆胡人自西國移植于南海,南人憐其芳香,競植之。”①(西晉)嵇含:《南方草木狀》,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經(jīng)劉家興、劉永連考辨,“素馨是在漢末三國時期,作為制作‘花鬘’的必需品,經(jīng)由海上絲綢之路隨佛教一起傳入中國”。②劉家興、劉永連:《“素馨”考辨》,《暨南史學》2015年第2期。長期以來,廣州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港口城市,是域外物產(chǎn)傳入中國的前沿地,以香料尤多,因此具有芳香氣性的素馨與茉莉則有可能是作為香料植物傳入中國的。目前學界對素馨花的研究除探討傳入時間、路徑外,還多集中于用農(nóng)業(yè)史和社會生活史等研究方面,亦有剖析素馨花名實及相關社會現(xiàn)象的,如趙艷萍就素馨花名實變化、傳入途徑、功能應用、種植銷售等方面做了綜合性探討。③趙艷萍:《廣府素馨名實、栽培及貿(mào)易初探》,《中國農(nóng)史》2012年第2期。另有周正慶、潘虹的《茉莉、素馨、耶悉茗名稱探析》④周正慶、潘虹:《茉莉、素馨、耶悉茗名稱探析》,《農(nóng)業(yè)考古》2012年1期。等文章也做了關于素馨花名稱變化的探析。
南宋周去非的《嶺外代答》有載:“素馨花番禺甚多,廣右絕少,土人尤貴重,開時旋掇,花頭裝于他枝,或以竹絲貫之賣于市,一枝二文,人競買戴?!雹伲纤危┲苋シ牵骸稁X外代答》,北京:中華書局,1999年,第91頁。素馨顏色純白,氣味清香,深得廣人喜愛。南國素馨花又以廣州最盛,并日益成為重要的生活飾品,加之制香、制藥、制酒等功用普及,素馨花的生活實用性被不斷強化,到明清時期一度成為廣州特色花品。在民眾對素馨的鐘愛風氣及素馨日益商品化的趨向影響下,衍生出廣府地域踏春賞花、花艇游覽、花市行街等獨特的民俗風情。這種社會風情為當時文人雅士所推崇,因此向來講究“志風土而詳習尚”的廣州竹枝詞一般都大量載錄了吟詠素馨花及反映賞花風氣的詩詞。隨著《中華竹枝詞》《歷代竹枝詞》《廣東竹枝詞》等書的面世,大量記載素馨花的廣州竹枝詞,為我們的研究提供了良好而便捷的條件。遺憾的是,前人對于素馨花的研究較少利用竹枝詞的信息。②管見所及,僅有周肇基《花城廣州及芳村花卉業(yè)的歷史考察》,《中國科技史料》1995年第3期;趙艷萍:《廣府素馨名實、栽培及貿(mào)易初探》,《中國農(nóng)史》2012年第2期等論文使用了少許竹枝詞材料。有鑒于此,我們將有關竹枝詞進行梳理,從歷史地理學、社會文化史等角度探究素馨花與清代廣州城市社會生活之間的關系,特別是從時間與空間維度變化把握素馨花與廣州社會的互動過程。
五代十國時期,南漢劉氏王朝統(tǒng)治嶺南,建都廣州后大興土木,修建離宮苑囿。同時由于南漢皇室崇尚佛教,需要用大量花卉裝飾宮廷和節(jié)日禮佛,客觀上推動了廣州花卉市場的興旺,刺激了花木種植業(yè)的發(fā)展。為了滿足南漢統(tǒng)治階級的觀賞之好,于城西跨越白鵝潭辟地大量種植素馨等花品,形成專業(yè)栽培的“花地”,以及“桃花夾水二三里”的劉王花塢。明清時期,珠江三角洲地區(qū)人口眾多,商品經(jīng)濟發(fā)展,由于“稻田利薄”“每以花果取饒”的農(nóng)業(yè)收利差影響,廣州城郊出現(xiàn)了許多花果農(nóng)業(yè)基地,進一步推動花木業(yè)的發(fā)展,其中素馨花種植的專業(yè)化規(guī)模不斷擴大。清乾隆進士李如筠《廣州竹枝詞》云:“一聲柔櫓香風過,知是前頭賣素馨。劉王花塢百花芳,黃木灣頭艇子忙?!雹坨娚健⑴顺?、孫忠銓編:《廣東竹枝詞》,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第86頁。這里的船艇主要用于鮮花的運輸販售,往來匆忙的運輸船只是花卉銷售市場興盛所致的商品快速流通現(xiàn)象?!痘洊|竹枝詞》有詩云:“花田花塢隔東西,駭綠紛紅路欲迷?!雹茜娚?、潘超、孫忠銓編:《廣東竹枝詞》,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第73頁。另有《讀史方輿紀要》記載:“今府西(廣州府)十七里有花田,平疇彌望,皆種素馨?!雹荩ㄇ澹╊欁嬗恚骸蹲x史方輿紀要》,上海:商務印書館,1937年,第4166頁。南漢時期開辟的城西花地,作為素馨花栽培的傳統(tǒng)地帶,在明清發(fā)展為規(guī)模甚大的專門性種植基地,花品種類趨于繁多,但依舊以素馨花為主。
城西花地(花埭)歷來被廣府文人關注,源于一個宮廷軼聞。據(jù)傳一位喜簪素馨的南漢司花宮女埋葬于此地的三角市(今第十甫、珠璣路一帶),漢后主命人在其墳墓種上素馨,故名“素馨斜”,“至今素馨酷烈,勝于他處。”⑥(清)屈大均:《廣東新語》,香港:中華書局香港分局,1974年,第558頁。盡管素“素馨斜”早已湮沒無蹤,無從考稽,但作為它美景與史跡的結(jié)合體,慣為中國文人所推崇瞻仰。明清時期,廣府文人常將雅集之地擇定于花地花田進行,成立了不少詩社畫苑,花卉吟詠之風遂為盛行。廣州竹枝詞中亦多見前往素馨斜尋跡感懷,踏春游賞的詩文詞句。如:“南漢偏隅跡已陳,岡頭歌舞渺前塵。劉家寸土無尋處,偏有花田屬美人?!雹倮讐羲?、潘超、孫忠銓、鐘山編:《中華竹枝詞》,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6年,第2867頁。“艷說名花是美人,素馨名字喚來頻?;ㄌ锱f日無花種,花月花魂認化身。”②雷夢水、潘超、孫忠銓、鐘山編:《中華竹枝詞》,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6年,第2761頁。“素馨棚下語郎君,橫髻梳頭八字分……花田簌簌美人花,一點芳魂逐漢家。”③鐘山、潘超、孫忠銓編:《廣東竹枝詞》,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第83頁?!皹桥_隱約冷煙遮,說到埋香憶漢家。千古美人魂不散,春風化作素馨花?!雹茜娚健⑴顺?、孫忠銓編:《廣東竹枝詞》,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第200頁?!奥劦浪剀靶鄙性冢廊饲лd播芳名?!雹葭娚?、潘超、孫忠銓編:《廣東竹枝詞》,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第82頁。據(jù)竹枝詞相關內(nèi)容,知清代廣府文人多把素馨比作美人,即比作南漢宮女。素馨花被賦予美人的文學意象,在清代《珠江棹歌》中可尋其原因:“素馨花是素馨身,脈脈芳魂戀望春。畫舫宵來張翠幄,問郎可似漢宮人?!雹掮娚健⑴顺?、孫忠銓編:《廣東竹枝詞》,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第186頁。作者曾燠認為素馨花即素馨本人,而素馨花最大的特點在于潔白清香,與南漢宮女純潔美麗的品性相通,故廣府文人多把素馨喻為美人。廣府文人將南漢逸事與花卉吟詠相結(jié)合,使素馨花的人文內(nèi)涵得到提升,而這種被人化的花品更容易為廣府地區(qū)民眾所推崇。“十里花田百卉芳,個中惟有素馨香?!雹呃讐羲⑴顺?、孫忠銓、鐘山編:《中華竹枝詞》,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6年,第2764頁?!叭舻孟慊晖凰?,一生長伴素馨花?!雹嗤趵鳌⑼跎髦?、王子今輯:《歷代竹枝詞》,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3695頁?!安凰廊碎g是素馨,春風歲歲喚來生?!雹崂讐羲⑴顺?、孫忠銓、鐘山編:《中華竹枝詞》,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6年,第2740頁。因素馨花香氣留久,因此又被廣府文人比作生命永恒象征,或者男女寄情思念之物。原本作為外來花卉的素馨在廣府文人的筆墨渲染之下,其融入廣府文化的品性意象日益明顯,成為一種帶有文化氣息的花品。因此,城郊專門種植素馨花的產(chǎn)地也隨之成為一種獨特的人文地理空間??梢哉f,悠久的種植銷售傳統(tǒng)及獨特的廣府人文地理條件奠定了明清時期的素馨花在廣州一帶重要的地位。
廣東花木經(jīng)濟的發(fā)展,進一步推動素馨種植規(guī)模的擴大。發(fā)展至明清時期,素馨花產(chǎn)區(qū)主要集中于珠江南岸。屈大均《廣東新語》記載:“廣州南岸有大洲,周回五六十里,江水四環(huán),名河南?!雹猓ㄇ澹┣缶骸稄V東新語》,香港:中華書局香港分局,1974年,第695頁。河南一帶埭堰堤滘相間并連,造就了南岸水鄉(xiāng)這一地理環(huán)境特色,同時此地又具有地闊人眾、膏壤沃野、貨暢其流等地理優(yōu)勢,使得花卉種植業(yè)得到迅速發(fā)展。史夢蘭的《粵東竹枝詞》載曰:“河南春聚綺羅叢,串串香球貫彩絨?;ê帽M供城里賣,個儂繞屋種油蔥?!?1鐘山、潘超、孫忠銓編:《廣東竹枝詞》,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第73頁。彭玉麟的《廣州竹枝詞》則載:“河南花埭百花肥,萬紫千紅燕子飛。”12雷夢水、潘超、孫忠銓、鐘山編:《中華竹枝詞》,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6年,第2756頁。河南地區(qū)花卉種類多樣,但最主要的品種是素馨花?!皾h宮遺種有名花,只在河南水一涯。”13雷夢水、潘超、孫忠銓、鐘山編:《中華竹枝詞》,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6年,第2741頁。河南一帶33個村莊廣種素馨,其中尤以莊頭村最為出名。正如《廣東新語》載:“有村曰莊頭,周里許,悉種素馨,亦曰花田?!薄扒f頭人以種素馨為業(yè),其神為南漢美人,故采摘必以婦女?!雹伲ㄇ澹┣缶骸稄V東新語》,香港:中華書局香港分局,1974年,第695頁。從素馨傳統(tǒng)種植地——城西花埭到集中種植區(qū)——河南花田這一地理空間的變化,可以發(fā)現(xiàn)廣州素馨花的專業(yè)化生產(chǎn)特色日漸顯現(xiàn)。隨著河南花田的發(fā)展,珠江南岸大面積的農(nóng)業(yè)文化地理景觀也隨之孕育而生。
經(jīng)過廣府文人的花卉吟詠風氣熏染,花田花地成為獨特的歷史人文地理景觀。同時隨著花田規(guī)模的不斷擴大,為民眾前往游玩賞花提供了具有文化情懷的廣闊場地。原先作為素馨花主要產(chǎn)區(qū)的花地與河南地區(qū)逐漸變成民眾賞花游玩的休閑娛樂場所?!板羞b花市趁春閑,三十三村水一灣。多謝小姑勤蕩槳,探花早去載花還。玉貌花洲擁花橈,賞花剛好值花朝?!雹诶讐羲?、潘超、孫忠銓、鐘山編:《中華竹枝詞》,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6年,第2873頁。“袖斂裙拖粉黛嬌,邀游花地趁花朝?!雹弁趵鳌⑼跎髦?、王子今輯:《歷代竹枝詞》,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3695頁。“花朝”指的是百花誕生的花朝節(jié),亦稱“花神節(jié)”。一般于農(nóng)歷二月初二、二月十二或二月十五舉行,在節(jié)日期間,廣府地區(qū)舉辦的民俗活動主要是踏青游賞。“花埭游春趁晚晴,畫紈扇子畫裙輕?!雹芡趵?、王慎之、王子今輯:《歷代竹枝詞》,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3717頁?!盎▓F錦簇隊如云,著意尋春日未曛。閨閣憐香心更切,踏青先訪素馨墳?!雹堇讐羲?、潘超、孫忠銓、鐘山編:《中華竹枝詞》,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6年,第2802頁?!按簛砘ㄜけ娤愠?,拾翠尋芳亂泊舟。”⑥王利器、王慎之、王子今輯:《歷代竹枝詞》,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3713頁?!坝稳瞬挥浨迕鞴?jié),便攜龍女上花田?!雹哏娚?、潘超、孫忠銓編:《廣東竹枝詞》,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第182頁。竹枝詞中對廣府民眾花田踏青的現(xiàn)象記載頗多,每到春天,花田便成為明清時期廣府女子成群結(jié)隊前往的游覽地,甚至形成清明節(jié)及正月初七“人日”游花地的傳統(tǒng)。當然,花地游玩者并不局限于女子,男子亦有?;ǖ赜斡[在廣府地區(qū)出現(xiàn)的主要動力受當時廣州地區(qū)商品經(jīng)濟迅速發(fā)展影響,民眾生活水平提高,娛樂活動隨之備受關注。而花田花地均在廣州城郊,距離近,自然成為民眾出行游玩的主要地點。潘有為的《花渡頭·竹枝詞》記載河南花田踏春的盛況是“江陰雜踏嘩如市”⑧鐘山、潘超、孫忠銓編:《廣東竹枝詞》,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第200頁。,熙來攘往的游人使得花田如鬧市一般,氛圍熱烈?!胺即宕謇锇倩ǚ?,姹紫嫣紅斗艷妝。最是素馨斜上好,往來游女一春忙。”⑨鐘山、潘超、孫忠銓編:《廣東竹枝詞》,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第162頁。直到近代,粵人游玩花地的習俗依然延續(xù)不變?;ㄌ锾ご何等怀娠L,在長期的歷史中相沿成習,遂漸成廣府一大習俗特色。愛好花田游玩既體現(xiàn)廣府民眾崇尚自然的族群性情,也反映當時作為全國唯一對外貿(mào)易港口的廣州商品經(jīng)濟之發(fā)達。
清后期素馨花在廣府花卉業(yè)中的地位開始滑落,對于這一現(xiàn)象可以通過竹枝詞記載的內(nèi)容進行側(cè)面理解?!敖鹂|銀絲跡化霜,劉王花塢半蒼茫?!薄盎牟菹﹃柮月诽?,無人知是素馨斜?!雹忡娚?、潘超、孫忠銓編:《廣東竹枝詞》,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第106頁?!盎ㄜせ臎鲇慰拖。f時花事近來非。”11鐘山、潘超、孫忠銓編:《廣東竹枝詞》,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第135頁。這三首竹枝詞反映出城西花地游人罕至,甚至荒草叢生的景象。“第五橋蹤跡可憐,橋頭南望素馨田。滄桑人事多變更,墜髻橫釵向紫煙。”12鐘山、潘超、孫忠銓編:《廣東竹枝詞》,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第146頁。這座第五橋指的是位于城西三角市北面的永寧橋,永寧橋作為“西關八橋”之一,其南面為大片的素馨花田,為傳說中的素馨斜所在地。這里曾經(jīng)一片繁盛,游人如織,但是清后期花田卻變?yōu)榧藰菬燄^①《廣東竹枝詞》中有收錄蔡士堯的《西關八橋竹枝詞》,在竹枝詞后蔡士堯自注“永寧橋南三角市,昔為花田,今變妓樓煙館”。。素馨花原來的大片種植地被改作他用,是產(chǎn)區(qū)衰落的表現(xiàn),也是素馨花產(chǎn)業(yè)規(guī)模收縮的結(jié)果。竹枝詞有載“問誰憑吊素馨斜,寂寞芳魂只自嗟。處處提倡崇國貨,市場偏愛擺洋花?!雹诶讐羲?、潘超、孫忠銓、鐘山編:《中華竹枝詞》,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6年,第3012頁。清末至民國時期,隨著廣州對外開放的進一步加深,海外貿(mào)易的新發(fā)展,其他外來花品如玫瑰逐漸占據(jù)廣州花卉市場。在各種因素的沖擊下,素馨花產(chǎn)業(yè)大受打壓,獨具特色的廣府農(nóng)業(yè)文化景觀——素馨花田也隨之退縮。
清代中期后,隨著“一口通商”政令的頒布,廣州作為全國唯一的對外貿(mào)易港口城市,民間商業(yè)發(fā)達,市井生活日益豐富③馬啟亮、鄺以明:《廣州花市的歷史文化內(nèi)涵及人文關懷》,《嶺南文史》2014年第1期。。賞花游花的休閑娛樂活動空前興盛,花卉成為重要的商品,刺激花木行業(yè)迅速發(fā)展。素馨花產(chǎn)業(yè)作為當時廣府地區(qū)花卉業(yè)的重要支柱,在種植業(yè)方面出現(xiàn)“家家衣食素馨花”以及市場銷售方面出現(xiàn)“花奴花叟各奔波”,民眾“拋錢爭買素馨花”的旺盛局面,成為清代廣府一大特色產(chǎn)業(yè)。
廣州花卉種植中以素馨花為多,“城郭煙村十萬家,家家衣食素馨花?;ㄌ飪号槊毢幽细璨刹琛雹芾讐羲?、潘超、孫忠銓、鐘山編:《中華竹枝詞》,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6年,第2958頁。。隨著素馨花商品經(jīng)濟的發(fā)展,大片的土地開始被用于專門種植素馨,種植規(guī)模不斷擴大,遍及城郊之地?!吨榻裰υ~》記載“稻田不及花田好,畢竟花農(nóng)勝老農(nóng)?!雹堇讐羲?、潘超、孫忠銓、鐘山編:《中華竹枝詞》,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6年,第2875頁。《花田竹枝詞》記載“傍田戶戶花為糧,春事還同蛺蝶忙。寄語東風休太惡,留儂花稅納官倉?!雹掮娚健⑴顺?、孫忠銓編:《廣東竹枝詞》,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第201頁。另有《廣州竹枝詞》記載道“南關官船高建牙,東關民田多種花?!雹哏娚?、潘超、孫忠銓編:《廣東竹枝詞》,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第98頁?!吨榻s詠》載“花埭花農(nóng)花樣巧,貧家生計在生花。”⑧雷夢水、潘超、孫忠銓、鐘山編:《中華竹枝詞》,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6年,第2867頁。清代廣府地區(qū)農(nóng)田收利淡薄,而花農(nóng)獲利遠高于一般農(nóng)民,因此民間種花日益盛行。“古道生香一水通,花洲衣食歲常豐?!雹徵娚?、潘超、孫忠銓編:《廣東竹枝詞》,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第200頁。這里的“花洲”指的是珠江南岸大洲——河南地區(qū),河南作為明清時期最大的素馨花生產(chǎn)區(qū),當?shù)鼗ㄞr(nóng)能夠“衣食歲常豐”正是得益于素馨花可觀的經(jīng)濟價值。
除了花農(nóng)的數(shù)量在增加外,以賣花為生的花販以及鮮花批發(fā)商的數(shù)量也日益增多。竹枝詞中多記載花販花客奔走廣州城內(nèi)外,活動頻繁。有竹枝詞記載莊頭素馨的運銷方向:“莊頭到處素馨開,沖早何人采摘回。和露販來花渡口,曉妝未竟厭頻催?!雹忡娚健⑴顺?、孫忠銓編:《廣東竹枝詞》,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第182頁。早上婦女將素馨花采摘之后,必須要先從廣州五羊門南岸碼頭上船販運至城,因航行往來多是載花,故名“花渡頭”。廣州竹枝詞對河南花農(nóng)在花渡頭販運的場景有眾多描繪。明末清初時伍瑞隆在《嶺南竹枝詞》中就描繪了花渡頭販運景象,如“水頭潮長賣花去,水尾潮來人賣魚?!雹倮讐羲?、潘超、孫忠銓、鐘山編:《中華竹枝詞》,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6年,第2735頁。另有竹枝詞載:“花田一片光如雪,照得賣花人過河?!雹诶讐羲?、潘超、孫忠銓、鐘山編:《中華竹枝詞》,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6年,第2740頁。“三月賣花人過河,東河不似西河多?!雹劾讐羲⑴顺?、孫忠銓、鐘山編:《中華竹枝詞》,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6年,第2883頁?!八剀盎ǚ沤搴?,花渡頭前喚渡河?!雹芾讐羲⑴顺?、孫忠銓、鐘山編:《中華竹枝詞》,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6年,第2942頁?!笆蹇谒缬?,喚艇人來花渡頭。扇影香衣成隊去,揀茶紅粉總風流?!雹葭娚?、潘超、孫忠銓編:《廣東竹枝詞》,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第89頁。“入港索嘗番舶酒,渡江齊販素馨花?!雹掮娚健⑴顺?、孫忠銓編:《廣東竹枝詞》,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第152頁?!盎ㄅㄛ鸥鞅疾?,齊集花圩撐過河。”⑦鐘山、潘超、孫忠銓編:《廣東竹枝詞》,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第200頁。竹枝詞對素馨花中轉(zhuǎn)站——花渡頭繁榮景象的生動寫照,反映出素馨花產(chǎn)銷兩旺,是素馨花日益商品化的一個重要表現(xiàn)。
素馨花販賣點既有沿江流動、沿街散賣,也有定點成市。李史屏在《羊城竹枝詞》中載:“河頭花郎慣賣花,河尾女兒常采茶。誰道河南少風景,半為香國半農(nóng)家?!雹嗤趵?、王慎之、王子今輯:《歷代竹枝詞》,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3704頁。廣州地區(qū)素馨花販角色多由男子充當,洪應奎的《珠江竹枝詞》反映了這些花販在珠江沿岸的銷售活動,“茉莉花宜襯晚妝,沿江都是賣花郎?;ɑ@千樣齊圍住,不買滿船花也香”⑨雷夢水、潘超、孫忠銓、鐘山編:《中華竹枝詞》,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6年,第2748頁。。花販常常就地販賣,在靠近花地附近的珠江沿岸叫賣,因為濱江地帶商貿(mào)繁榮,為僑商旅客聚集之地,銷路較好。但更多的花販選擇運送入城,“素馨花販擔頭輕,一路香風送入城?!薄皳狡唛T花市去,賣花花債債無多?!雹饫讐羲?、潘超、孫忠銓、鐘山編:《中華竹枝詞》,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6年,第2941頁、第2942頁。大量的素馨花被送入城內(nèi)販賣,聚集地點在廣州的七個城門之下,于是城內(nèi)民眾紛紛前往購買,在城門底下聚往成市。無論是城內(nèi)還是城外,素馨花的銷售及商業(yè)性流動區(qū)都為廣州城營造了一種別致的商業(yè)文化景觀。
據(jù)屈大均《廣東新語》記載:“粵東有四市(藥市、香市、花市、珠市)……一曰‘花市’,在廣州七門,所賣止素馨,無別花?!?1(清)屈大均:《廣東新語》,香港:中華書局香港分局,1974年,第695頁。屈大均生活于明末清初,推知廣州花市形成時間最遲在明末?!八剀盎ㄊ恤[黃昏,拋擲金錢價莫論。”12雷夢水、潘超、孫忠銓、鐘山編:《中華竹枝詞》,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6年,第2764頁。一般素馨花市成市時間在早上,能夠延續(xù)至黃昏時分,說明花市熱鬧非凡,在花市舉行過程中民眾爭買素馨不問價格高低,足見素馨受廣州市民喜愛之深。清中后期由原來的城門下集散素馨花發(fā)展為歲暮舉行,花市最熱鬧時候是除夕夜。“種花花埭百花生,編就筠籃早上城。最是風光除夕好,六更猶有賣花生?!?3鐘山、潘超、孫忠銓編:《廣東竹枝詞》,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第98頁?!般~壺滴漏夜無聲,爆竹如雷響滿城。貼罷揮春人小醉,賣花聽唱到天明?!?4鐘山、潘超、孫忠銓編:《廣東竹枝詞》,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第89頁。每到除夕,香花售賣直到天明?!俺莾?nèi)外賣者萬家,富有者以斗斛,貧者以升。”15(清)屈大均:《廣東新語》,香港:中華書局香港分局,1974年,第695頁。無論富商巨賈或升斗小民對素馨花都有很大需求。清代廣州竹枝詞描述了當時廣府民眾的買花場景,如:“素馨人愛素馨花,花地聊開十畝塘。不見晨光泛小艇,滿街爭喚賣花郎?!雹夔娚?、潘超、孫忠銓編:《廣東竹枝詞》,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第104頁。“莊頭花旦露盈筐,手奉銀云用斗量。”②鐘山、潘超、孫忠銓編:《廣東竹枝詞》,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第200頁?!盎ㄊ忻匀撕奕艉?,賣花人少買花多?!雹弁趵鳌⑼跎髦?、王子今輯:《歷代竹枝詞》,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3704頁。廣州市民對素馨花的消費需求巨大,清晨開市大量的民眾便聚到城門底下購買,導致城內(nèi)素馨花市供不應求。于是常常出現(xiàn)“金釵翠羽簇宮鴉,都向花田斗買花”④鐘山、潘超、孫忠銓編:《廣東竹枝詞》,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第106頁。,“棹入花田才系纜,拋錢爭買素馨花”⑤鐘山、潘超、孫忠銓編:《廣東竹枝詞》,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第182頁。的場面,部分民眾直接渡江前往素馨花產(chǎn)地訂購,不論價格高低爭相買入。在這樣興盛的消費市場帶動下,有清一代廣府花卉集市達到7個之多,其中南海2個,番禺3個,順德1個。⑥冼劍民、許五州:《清代廣州的花卉消費》,《江蘇商論》2005年第5期。素馨花市場的發(fā)展為眾多花農(nóng)花販提供了衣食生計,花客的巨大需求又進一步推動花市的發(fā)展,生產(chǎn)與市場的兩相得利是廣州花卉行業(yè)長久發(fā)展的重要維系,使花卉產(chǎn)業(yè)成為廣府地區(qū)別具特色的產(chǎn)業(yè)。
通常情況下,集觀賞性與實用性于一身的花卉流通較廣泛,在民眾的生活中也越為密切。明清時期,素馨花具有的制香、釀酒、制藥等多種功能被人們發(fā)掘,在廣府民眾的日常生活中被廣泛使用。
素馨花常被廣府人作為香薰之物,用以裝飾房屋庭院?!稄V東新語》有關于素馨氣性的描寫,“上人頭髻乃開,見月而益光艷,得人氣而益馥,竟夕氤氳,至曉萎,猶有余味,環(huán)之避暑,吸之清肺?!雹撸ㄇ澹┣缶骸稄V東新語》,香港:中華書局香港分局,1974年,第695頁。因素馨具有清香的味道且香氣留存時間長,廣府民眾常將其擺置房中?!吨榻s詠》記載“花市柵頭花聚處,斑斕五色各盈筐?;ɑ@載去沿街賣,散作千家繡閣香”⑧雷夢水、潘超、孫忠銓、鐘山編:《中華竹枝詞》,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6年,第2867頁。。“西園春市劇繁榮,春到園林處處花?!雹崂讐羲⑴顺?、孫忠銓、鐘山編:《中華竹枝詞》,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6年,第2761頁。當時以素馨為房屋擺飾、庭院花木的風氣十分盛行。因素馨花日夜相伴左右,香氣襲繞,文人對這一現(xiàn)象感觸頗深,于是有了“夜半發(fā)香人夢醒,銀絲開遍素馨花”⑩雷夢水、潘超、孫忠銓、鐘山編:《中華竹枝詞》,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6年,第2738頁。,“夜半齊開郎夢醒,不嫌損肺更熏香”11雷夢水、潘超、孫忠銓、鐘山編:《中華竹枝詞》,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6年,第2943頁。詩句,常被后人復詠。
素馨花常被女子作為施妝之物,誕生了廣府特色妝容——花梳。明清時期,廣府女子興盛以素馨花及茉莉花盤繞發(fā)髻,謂之“花梳”。竹枝詞對廣府女子扮花梳妝容有諸多記載,如“芭蕉紅蕾綻花瓶,茉莉簪頭串素馨。”12鐘山、潘超、孫忠銓編:《廣東竹枝詞》,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第163頁。“水閣花開助晚妝,素馨盤髻亦尋常?!?3雷夢水、潘超、孫忠銓、鐘山編:《中華竹枝詞》,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6年,第2867頁?!八剀败岳蚋傂聤y,寶串堆圍髻兩旁。”“撇蘭衫襯繡金鞋,寶髻香圍茉莉釵。好個觀音佳節(jié)會,一條山路變花街?!雹倮讐羲⑴顺?、孫忠銓、鐘山編:《中華竹枝詞》,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6年,第2943頁。從中窺見明清時期廣府女子喜歡以素馨、茉莉作花梳,以赴節(jié)會。“河南人賣素馨花,珠江漁女斗明霞。要郎扮作生菩薩,插得清香一帽斜”②鐘山、潘超、孫忠銓編:《廣東竹枝詞》,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第188頁。,這首竹枝詞反映廣府男子亦有頭插素馨花的習慣,實際上表明以素馨花作為近身香薰之物的習俗在廣府民眾中廣為流傳。
廣府人用素馨花裝飾船舶,制作花燈孕育了廣府地區(qū)特色的游藝活動。廣府地區(qū)江河眾多,沿河街市繁華,游船成為民眾喜好的水上娛樂活動,特別是在節(jié)慶之日,民眾多以素馨、茉莉作為船艇裝飾之物,謂之“花船”。但后因??吭谥榻系募舜喽嘤没ɑ茏鳛檠b飾品,故在諸多的文學作品中把“花舫”作為妓船的代稱?!吧扔耙孪闳牍芟?,花船燈舫斗華妍。素馨茉莉西庵句,花事相沿五百年。”③雷夢水、潘超、孫忠銓、鐘山編:《中華竹枝詞》,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6年,第2867頁。廣州素馨花市場的發(fā)展與市民娛樂休閑生活緊密契合。除了節(jié)日游船外,日常的游船也需用大量的素馨花裝飾?!笆飿谴浯淦?,珠簾斜卷水痕青。誰家艇子閑來往?不載游人載素馨?!雹茜娚?、潘超、孫忠銓編:《廣東竹枝詞》,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第80頁?!坝袝r打漿乘潮去,半載游人半載花?!雹萃趵?、王慎之、王子今輯:《歷代竹枝詞》,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3708頁。在以素馨為舟船配飾風氣盛行的熏染下,甚至出現(xiàn)游船主要乘載的是素馨花的現(xiàn)象。另外,素馨花還常被廣府人用于制作花燈。竹枝詞中有“屏開茉莉素馨燈,燈影花香第幾層”⑥鐘山、潘超、孫忠銓編:《廣東竹枝詞》,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第104頁?!拔缡巢浑x荷葉飯,夜燈長結(jié)素馨花?!雹哏娚健⑴顺?、孫忠銓編:《廣東竹枝詞》,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第28頁。“繡戶初秋夜色良,家家乞巧集群芳。素馨紅袖燈明艷,七巧盤呈梳洗妝”⑧鐘山、潘超、孫忠銓編:《廣東竹枝詞》,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第204頁。等諸多記載,素馨花外形秀美,又可溢香,常被被人們視為吉祥之花,因此在節(jié)日慶典時多用此花作花燈,尤其是在乞巧節(jié)。此外,素馨花還有制酒、制藥、制香等多種功用,憑借自身的美學與實用兼具有點,素馨在廣府民眾的日常生活中有著重要的影響力。
綜上所述,清代廣州隨著素馨花產(chǎn)業(yè)規(guī)模的不斷擴大并且通過文人的花卉吟詠及民眾踏青等方式,使素馨花主要產(chǎn)地河南、花地成為與廣州城市社會生活緊密相連的獨特地理空間。竹枝詞所見大量素馨花農(nóng)、花販的出現(xiàn)以及素馨花市的發(fā)展,呈現(xiàn)了廣府地區(qū)特色的產(chǎn)業(yè)經(jīng)濟生活。另外,竹枝詞中關于素馨花被應用于房屋裝飾、女子妝容及花艇花燈等生活方面的記載則展現(xiàn)素馨花在廣州民眾日常生活中具有強大的滲透力。竹枝詞中所記載的素馨花與廣州民眾在社會生活之間的聯(lián)系,實際上表現(xiàn)出清代素馨花作為外來花卉在歷史發(fā)展中逐漸與廣州文化相融合,孕育出別具一格的廣府花卉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