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佳華
比較閱讀,指將若干有共同特點的文章或同一文章的不同部分放在一起進行比較閱讀,促使學生能夠更好地探究相關知識點。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專題化的比較閱讀方法,打破一課一設計的教學方式,將課內(nèi)外的文章進行整合,讓學生針對主題、體裁、詞句、結構等不同的專題進行比較閱讀,以此來提升學生的閱讀效率。
專題化比較閱讀可以將相同主題的文章整合在一起。在閱讀過程中,教師要提醒學生注意這些文章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探究作者的寫作方法,感受作者的情感表達,促使學生更好地抓住文章的精髓。
《望洞庭》和《峨眉山月歌》這兩首詩都屬于寫景類詩詞,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嘗試讓學生將其組合在一起展開專題閱讀,并給學生提供一些課外的詩詞,如《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春曉》等,讓學生探究寫景類詩詞的特點,學習作者是通過何種方法寫景,作者寫景的目的是什么等。如有學生在探究中發(fā)現(xiàn),《望洞庭》和《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等詩詞都采用了比喻、夸張等修辭手法,《望洞庭》用“白銀盤里一青螺”比喻洞庭山水的風貌,而《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中則使用“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來形容大雪覆蓋樹木的場景。學生因此領悟,在創(chuàng)作寫景類作品時,要嘗試運用各種修辭手法,讓自己的作品變得更形象生動。此外,學生在總結中還發(fā)現(xiàn),作者在創(chuàng)作寫景類詩詞時,并非純粹只是寫景,而是將自己的情感融了進去。如《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中表達了對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而《峨眉山月歌》中則體現(xiàn)了對家鄉(xiāng)山水的依戀之情。通過這樣的分析,學生意識到在創(chuàng)作寫景類作品時要運用借景抒情的寫作方式,讓自己的作品變得更加深邃。
教師在選擇相關主題時要注意主題不宜過大,也不宜過小。如可以將描寫某一植物的文章放在一起,讓學生展開比較閱讀。若單純以某一種花卉為主題讓學生展開比較閱讀,則主題過于狹隘,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很難產(chǎn)生舉一反三的效果。但是若讓學生以記敘某種自然物為主題進行閱讀,則閱讀的主題過于寬泛,學生不知道該如何入手進行探究,也會影響他們的學習效果。
在小學階段,學生初次接觸記敘文、說理文、說明文等不同體裁的文章。教師可以將不同體裁作為專題閱讀的項目,鼓勵學生展開比較閱讀,嘗試從中提煉出某種特定體裁的行文規(guī)律。這樣能促使學生在閱讀中自主掌握各種文體的體裁特點,比教師直接將相關知識點灌輸給學生的效果更好。
如《說勤奮》和《滴水穿石的啟示》都是說理文,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將這兩篇文章放在一起,引導學生嘗試進行比較閱讀。教師可以讓學生從中找到行文規(guī)律,分析此類文章的特點是什么。學生發(fā)現(xiàn)《說勤奮》先闡述了自己的觀點,而后用若干例子來證明自己的觀點,最后加以總結?!兜嗡┦膯⑹尽芬晃牡膶懽鞣绞揭彩侨绱?,作者先闡述某種自然現(xiàn)象,從中總結出觀點,然后用具體事例加以證明,最后進行總結。由此學生總結出了說理文的三要素,那就是論點、論據(jù)和論證。還有的學生細心地分析了作者在選擇事例時總是選擇一些能很好地證明中心思想的例子,運用了一些分析、闡明的方法加以證明。由此學生總結出了說理文的特點,認為說理文是一種能很好地表達自己觀點、看法的文體,作者往往通過分析某個事件來表達自己的立場和態(tài)度。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分析說理文具體有哪些寫作方法,思考舉例論證、道理論證、比喻論證、引用論證等方法的特點,這樣能讓學生更充分地了解說理文的特點。
教師不必過分強調(diào)將知識完整而系統(tǒng)地傳授給學生,而應該將知識點的傳授融合在閱讀實踐中。根據(jù)不同的體裁進行專題比較閱讀,能夠促使學生在自主閱讀中提煉出行文規(guī)律,對于學生學習習作也能起到促進作用。
學生的詞匯量不足,在習作時經(jīng)常會遇到不知該如何選擇合適的詞語等問題,此時,教師便可以讓學生著重感悟文章中的詞句,展開專題閱讀。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嘗試比較閱讀一些展現(xiàn)人物形象的文章,并分析作者如何用文字展現(xiàn)人物情感,并思考要如何才能讓讀者更真切地感受到人物的情感。這樣不僅能讓學生提高閱讀能力,學生在習作時也會嘗試借鑒,寫出具有個性化的詞句。
如《少年王冕》《大作家的小老師》等文章都展現(xiàn)了豐滿的人物形象,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展開專題比較閱讀,嘗試分析作者運用了哪些方法遣詞造句,更好地展現(xiàn)了人物的情感。學生發(fā)現(xiàn),在《少年王冕》中作者運用對話描寫、心理描寫等方法來展現(xiàn)人物形象,如當母親讓王冕去放牛時,王冕用“我在學堂里也悶得慌”來寬慰母親,讓母親不至于太擔心,這很好地體現(xiàn)了王冕的孝順。此外,當王冕看到荷塘美景后,產(chǎn)生了想要自己學畫畫的想法,這體現(xiàn)了王冕并沒有放棄學習,展現(xiàn)出其用功和勤奮。在分析《大作家的小老師》時,學生發(fā)現(xiàn)文章中不少詞句也很好地展現(xiàn)了人物的語言和心理。如蕭伯納讓小姑娘告訴媽媽,“就說今天同你玩的是世界有名的大作家蕭伯納”,這說明他內(nèi)心其實有著一種自豪、高傲的情感。當聽到小姑娘的回答后,蕭伯納認識到自己要謙虛,這說明他有著知錯能改的性格特點。在分析的過程中,學生認識到好的詞句能更形象地展現(xiàn)人物形象,如“深有感觸”一詞體現(xiàn)出蕭伯納的感受是十分深刻的。由此,學生對習作時如何運用詞句展現(xiàn)人物情感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教師要引導學生注意各種習作問題,如分析某些詞句是為了表現(xiàn)什么,這些詞句在整篇文章中起到了怎樣的作用,對于展現(xiàn)人物形象是否有促進作用等。在經(jīng)過比較閱讀后,學生理解了如何在文章中寫出具有畫龍點睛作用的詞句,讓文章煥發(fā)出光彩。
每一篇文章都有自己的結構,選擇合適的結構有助于展現(xiàn)文章的主題。然而學生邏輯思維能力不強,因此在自己習作時很難把握文章的結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展開以分析文章結構為專題的比較閱讀,思考文章的結構是什么,文章如何展現(xiàn)主題,并鼓勵學生嘗試學以致用,嘗試修改自己的習作,通過優(yōu)化文章結構的方式讓文章的主旨得到凸顯。
如《珍珠鳥》《灰椋鳥》這兩篇文章都以“鳥”作為寫作對象,教師可以讓學生分析文章的寫作結構,并思考這樣的結構對于展現(xiàn)主題能起到什么積極作用。學生在分析中發(fā)現(xiàn),這兩篇文章都充分地描寫了鳥兒的動作狀態(tài),并在文章最后點題,說明中心思想。他們還發(fā)現(xiàn),作者在選擇寫作素材時也注意挑選那些能展現(xiàn)文章主題的材料。如《珍珠鳥》一文選擇了珍珠鳥在“我”寫作時來到“我”身邊來展現(xiàn)人和鳥的親密接觸,而《灰椋鳥》則寫了灰椋鳥和同伴相互交流的場景,借此點明主題,鳥是人類的朋友,樹林是鳥的樂園,林場工人的勞動給鳥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生活樂園。學生由此而認識到,在寫作時可以用文尾總結的方式點明主旨。教師可以讓學生學以致用,嘗試創(chuàng)作以動物為主題的文章,并借鑒例文的結構特點。如有學生寫了自己保護流浪狗的幾件小事,并在文章的最后提出“流浪狗也是城市的一員,人類要和善地對待流浪狗”的中心思想。學生借鑒了例文的結構,在文章的末尾處點明了中心,讓整篇文章變得更耐人尋味。
教師要讓學生意識到,文章的結構形式可以應用到自己的日常習作中,并鼓勵學生在日常創(chuàng)作中自覺優(yōu)化文章結構,讓文章變得更加精彩。
專題化比較閱讀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式,教師在指導學生閱讀時,可以將課內(nèi)外的文章整合在一起,鼓勵學生從中找到規(guī)律。正如葉圣陶先生所說:“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敝灰龑W生從這個“例子”中提取出相關知識,舉一反三地嘗試創(chuàng)作,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就能得到真正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