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友勇
摘 要:物理與人們日常生活的聯(lián)系較為緊密,當前的初中物理教學只重視學生對知識掌握的程度,忽略了物理知識對于學生生活態(tài)度、經(jīng)驗及價值觀等方面的培養(yǎng)。而隨著課程的改革,新課標理念中明確強調,物理課程的教學應從物理走向生活,從生活走向物理。初中物理課程的教學,應貼近生活,并引導學生將物理知識充分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去,激發(fā)學生積極主動學習和探索的精神。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學,能夠將抽象、具體的物理知識轉化為簡單易懂的生活實例,從而加深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和應用。
關鍵詞:生活物理;初中物理;教學應用
物理學作為一門重要的自然科學的基礎科學,已經(jīng)是現(xiàn)代科學技術的中心學科之一。隨著科技的發(fā)展,物理已經(jīng)滲入到人類生活的各個領域,包括我們身邊。
中學物理教學是青少年進入物理知識寶庫的入門和啟蒙,是培養(yǎng)學生學習物理興趣的關鍵。鑒于初中生很容易在遇到抽象、理性的物理知識時失去學習的積極性,則教師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都將對學生的發(fā)展起到重要作用。對于這個問題,解決的方法有很多種,而提高教學的趣味性在教師的教學過程中有著重大的作用。其中,在教學中引入生活物理是方法之一。
一、在光學中引入生活物理
1.透鏡。
在講解透鏡的時候,為了使學生清晰地了解什么是凸、凹透鏡,教師可以拿出提前準備好的近視鏡和遠視鏡(老花鏡)進行比較。眼鏡是我們身邊常見的物品,通過對比鏡片的形狀、透過鏡片看到事物的大小,不僅使學生對凹、凸透鏡有更清晰的認識,得出“邊緣薄、中間厚的透鏡叫凸透鏡,邊緣厚、中間薄的透鏡叫凹透鏡”,而且能夠使學生認識到物理學在我們的生活中無所不在。為了檢驗學生對透鏡的掌握程度,教師可以進一步列舉日常生活中用到的“透鏡”,如防盜門、照相機的“貓眼”,讓學生通過討論,得出它是屬于哪種透鏡,學以致用。
2.光的反射和透射。
在學生初步了解了光的反射的概念和現(xiàn)象后,為了加深對概念的理解和應用,可以提出以下問題:為什么有時我們很難看到黑板上的文字?通過這個問題,學生就可以得出黑板是會反光的。緊接著是第二個問題為什么黑板也會發(fā)光?根據(jù)常識,黑色的東西會吸收照射在它上面的光。所以也許有些學生會認為黑板會反光是因為涂料不夠黑。經(jīng)過提示,黑色的物體總會有小部分的光被反射,尤其是質地十分平滑的黑板,那大而光滑的表面會將大量光線反射于同一方向,學生就會逐步得出:雖然黑板上的白色的字會反射較多的光線,但粗糙的表面將光分散地發(fā)射,而文字的反射面積又小,所以還是被黑板的反射光蓋過而看不清黑板上的字。就這樣,這個在教室里時常會發(fā)生的現(xiàn)象,就成為學生理解、應用光的反射的最佳案例。
對于光的透射現(xiàn)象,可以提出這樣的問題:在街上行走的時候,當我們看見裝有茶色玻璃的轎車時,為什么都很難看清楚車中人的面孔?這是一個貼近生活、有趣的問題,能夠引起學生的好奇,帶動他們跟著教師的思路,一步步地得出結論。原來事實的真相就是:茶色玻璃能反射一部分光,還會吸收一部分光,這樣,透進車內的光線較弱,要看清乘客的面孔,必須要從面孔反射足夠強的光透射到玻璃外面;由于車內光線較弱,沒有足夠的光透射出來,所以很難看清乘客的面孔。這個問題的解決,也許就會在無形中增加了學生學習的熱情,因為掌握的知識越多,能夠揭露的“奧秘”就越多。
二、在力學中引入生活物理
1.摩擦力。
在接觸“摩擦力”的概念前,先向學生提出這樣的問題:甲、乙兩隊進行拔河比賽,力氣大小是決定輸贏的關鍵嗎?當教師提出這樣的問題時,即使學生心中有疑問,也會傾向于回答“不是”或“不一定”,同時“為什么不是”的疑問也會縈繞在他們的心頭。在簡單引入“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當一個物體對另一個物體施加力的作用時,這個物體同樣會受到另一個物體對它的力的作用”后,學生就會知道。甲對乙施加了多大拉力,乙對甲也同時產(chǎn)生一樣大小的拉力。到此學生的疑問就可以得到解決了。但同時又產(chǎn)生了另一個疑問:如果不是,那什么才是比賽的關鍵呢?這時教師就可以適時地引入“摩擦力”的概念,使“摩擦力”在學生腦海中形成一個鮮明的印象,并且學生也會很樂意在現(xiàn)實生活中應用“摩擦力”的,真正達到活學活用的效果。
2.大氣壓強。
“我們喝汽水是吸上來的嗎?”這個問題,可以幫助教師引入“大氣壓強”這個概念。這是一個很奇怪的問題,一定會引起學生的熱烈反應。如果汽水不是吸上來的,難道是它們自己“跑”上來的嗎?帶著這些問題,教師可以逐步引人“大氣壓強”,告訴學生我們吸走的只是吸管中的空氣,至于汽水,那是大氣把它壓到嘴里去的。因為吸管里面的汽水受到空氣的壓強變小,而瓶子里(吸管外)的汽水受到的壓強是大氣壓強,這兩個壓強是不相等的,大氣壓強較大,就會把汽水壓到嘴里去了。通過這個問題,可以使學生體會到這摸不到又看不見的“大氣壓強”的存在。
三、在能量轉化中引入的生活物理
過山車是一種驚險、刺激的游戲,足以引起青少年的極大興趣。在“勢能與動能的轉化”的講解中,教師就可以引入過山車的工作原理,既可以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又可以達到學習知識的效果。因為過山車的小列車在開始旅行時,是靠一個機械裝置的推力推上最高點的,但在第一次下行后,就再也沒有任何裝置為它提供動力了。那么它能夠繼續(xù)沿著軌道行駛的唯一的“發(fā)動機”就是引力勢能,在引力勢能轉化為動能、而后動能轉化為引力勢能這樣一種不斷轉化的過程中,過山車才能夠沿著軌道行駛。
生活中還有很多這樣的例子可以幫助教師在課堂上使復雜、抽象的物理問題變得有趣、生動。針對青少年對事物充滿了好奇心、充滿了學習的欲望,但面對困難又容易放棄的心理,教師可以選取一些有趣的、生動的、與他們生活貼近的例子來幫助他們解決困難、接受新知識,這樣在學生漫長的學習旅途上就會處處有“新奇”。
參考文獻;
[1]宋斐雯.基于生活化教學模式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應用研究[J].考試周刊,2016(A1):13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