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太湖縣實驗中學 洪金元
在傳統(tǒng)教育中很少注重學生個性的發(fā)展,對于經(jīng)典的作品、標準性參考答案大多采取盲從的態(tài)度。這樣的現(xiàn)狀,一方面來自學校在管理制度上會有教條化的傾向,為了快速高效地完成教學任務和達到滿意的試卷成績,沒有為獨立教學留下時間。另外,很多教師自身缺乏批判性的思維技能,反而會對學生的反對聲進行打壓。在雙重影響下學生也很少接觸到批判性思維,寧可對自己的想法進行否定也不會質(zhì)疑答案本身,造成了學生批判性思維的不足。初中正是一個人人格完善的重要時期,培養(yǎng)其建立自己的主見與想法,以及學會理性、客觀地看待問題十分重要。因此作為教師,要提高自身能力,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引導好學生批判性思維的建立。
要想從根本上培養(yǎng)學生批判性思維的能力,首先要建立民主自由的課堂氛圍,構建輕松自由的語文學習環(huán)境。在傳統(tǒng)的教學環(huán)境下,學生難以有條件、有膽量提出質(zhì)疑,再者初中生畢竟年齡尚小,知識儲備量不足,缺乏課外知識和經(jīng)驗的積累因此可能很難自主形成批判性思維。這時就需要教師發(fā)揮積極作用,擺脫傳統(tǒng)教育理念的桎梏,引導學生形成學會質(zhì)疑的思維習慣。在授課過程中營造民主、自由的氛圍,鼓勵學生多維思考,并對敢于說出不同想法的學生提出表揚,讓學生敢于表達,為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提供基石。
教材是閱讀材料,更是樹立批判目標的最好載體。所謂不破不立,教師應從課文教材中摘取具有批判意識的、適合進行批判性思維的部分,在課堂上進行討論。如王安石的《讀〈孟嘗君傳〉》一文,孟嘗君是戰(zhàn)國四公子之一,于齊宣王時擔任宰相,權傾一時,以廣招賓客,門下食客三千聞名。而王安石并不贊同這種一邊倒的正面評價,否定前人認為孟嘗君乃雞鳴狗盜之雄的夸贊,寥寥幾百字就清晰扼要的完成了論述過程,因而《讀〈孟嘗君傳〉》被譽為駁論文中的“千古絕調(diào)”。
再例如,學習《石鐘山記》一文,可以側重教育學生蘇軾在游玩過程中不輕信書本記載、自主尋求真相的探索過程。蘇軾到石鐘山游玩,讀到《水經(jīng)》中的相關記載指出一個問題:能發(fā)出鏗鏘聲音的山石到處都是,可是為什么唯獨這座山用鐘來命名呢?所以為了清楚石鐘山得名的原因,蘇軾在當晚坐著小船進行了游覽,然后找到了原因。教師可以著重渲染這方面的內(nèi)容,鼓勵學生思考蘇軾敢于質(zhì)疑的精神反映出了什么特點。再倡導學生學習蘇軾不迷信權威,勇于批判的精神。學習這些課文要激勵學生像王安石、蘇軾那樣敢于質(zhì)疑權威,深入思考,教師還可以繼續(xù)深入挖掘教材中可以激發(fā)學生批判性思維的因素,讓學生互相討論。
再者,在課后進行概覽性的回顧才能更好的體會文章的整體氛圍,因此老師應當培養(yǎng)學生對于總結反思和討論的重視,引導學生在教學完成后自發(fā)討論交流,在討論中發(fā)現(xiàn)新問題、分享新觀點,積極反思自己的總結收獲,以促進對課本更多層次的理解和更深層的批判思維。
視野狹窄顯然不利于批判性思維的發(fā)展。教師可以引進課文相關的批評,擴展學生接觸面和閱讀量,打破學生“教科書都是百分之百正確”的觀念。學生在進行文本閱讀的時候,教師應選取和課本有關的材料,把兩者進行比較,指導學生如何閱讀、分析,然后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交換不同的看法和思考,最終匯總形成對本文的獨特見解,從而促進批判性思維的建立。在課外讀物的摘擇上,教師應該遵循難易相結合的原則,給有你能力的同學提供更難的材料,以培優(yōu)為主;給中等同學正常材料,以提高為主,逐步上升難度。當然,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難免會出現(xiàn)一些不懂的地方,教師要有耐心進行講解。這樣不僅能培養(yǎng)學生的是思維能力,同時也能激發(fā)學生對語文的興趣,養(yǎng)成終生閱讀的良好習慣。
譬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成功地運用多種藝術手法,語言也新穎清新,被視為近現(xiàn)代的散文代表作之一。在分析完這篇課文以后,教師不妨再引用一些批評的例子以開闊學生視野,培養(yǎng)批判思維。莊周《齊人物論》、余光中《論朱自清的散文》都涉及反對朱自清這種堆砌辭藻的行為,教師可以當堂展示。通過贊美和批評兩種觀點使學生看到課本以外的東西,這樣批判性的評論就能使他們意識到書本的局限性,打破對于權威的迷信。通過這種意識上的沖突矛盾,激發(fā)學生獨立思考和總結的意識,從另一個角度重新審視課文。教師應當意識到,語文閱讀實際上是多種思維沖突與共享的過程,有不同的觀點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對于想象力和聯(lián)想能力豐富的學生來說更是如此。因此,教師在課堂上要鼓勵學生以批判性的思維模式去看待同一材料的不同觀點,然后加以比較,最終得出自己的看法,不要打壓學生的異見和想象。
批判性思維是新時代全面型人才所必備的。教師應該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打破傳統(tǒng)教育模式的限制,營造自由、寬松的課堂氛圍,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敢于批判的品質(zhì)。同時擴大學生視野,結合課本進行深入思考。在教學過程中要避免出現(xiàn)兩種誤區(qū):一是完全不重視批判性思維,認為其無關緊要,只注重考試成績。二是拋開基礎知識,建立在虛構或者不完整的理論上一味地否定,這都不是我們需要的批判精神。最終,通過努力為每一個學生的人格建立和思維完善做出自己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