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南通師范第三附屬小學 陳應芳
小學信息技術教學是一門操作性很強的學科,更是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不可缺少的一門學科。過去,不少學校對這一門課不重視,教師要么照本宣科,要么就改成“游戲課”“作業(yè)課”,嚴重影響了學生對小學信息技術課的興趣。針對這一情況,教師要改變觀念,更新教學手段,在教學中,以問題為導向,構建高效課堂。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激發(fā)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興趣尤為重要。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需要注意幾點。一是趣味性。教師將教學內容分幾個板塊,將問題蘊含在趣味性探究任務中,逐步實現(xiàn)教學目標。二是適度性。教師創(chuàng)設的問題不能超出學生的認知水平,用學生的語言,提問的方式,將問題拋出來,學生才會接招,才會感興趣。
下面,以《畫組合圖形》這一課為例,這一課的內容相對簡單,是用計算機對不同形狀的圖形進行繪畫等內容。如果用畫筆在紙上繪畫,學生可以很快地將學習任務完成。但是用計算機進行操作,就有些難度了。那么,如何創(chuàng)設問題,激發(fā)學生興趣呢?在導入環(huán)節(jié),教師以學生身邊事引發(fā)學生的興趣。比如,先用多媒體將校園內的一處景觀播放出來,然后提問:這一處景觀是由什么圖形構成的呢?接著,讓學生自由發(fā)言。有的學生說,有圓形,有方形,還有正方形。于是,教師再提問:如果我們用計算機將這些圖形畫出來,能不能做到呢?對于這個問題,學生會感興趣。但也會有一種無處下手的感覺。于是,教師再通過多媒體演示計算機繪畫的過程,讓學生初步感知繪畫操作。因此,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要忽略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的作用,抓住學生的認識規(guī)律,以問題為導向,誘發(fā)學生思考,從而推動教學的進度,可以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以教學目標為方向,以問題推動教學進度,從而完成教學任務。在具體的實踐中,教師可以將學習目標,分解成幾個問題,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提升思維和動手能力。
下面,以《管理電子郵箱》這一課為例,這一課是教會學生注冊電子郵箱,以及郵件的發(fā)送,刪除,恢復等內容。對于這個教學目標的完成,教師在設計問題的時候,要兼顧幾點,一是問題的難易程度。問題太難,學生解決不了,太簡單,學生索然乏味。二是問題的連貫性。前一個問題的解決,是為了后面一個問題的解決打下基礎。比如,如何注冊電子郵箱、如何在電子郵箱中寫信、如何向指定對方發(fā)送郵件、如何群發(fā)郵件、等等問題。對于這些問題的引出,教師需要巧妙引出。比如,如何注冊電子郵箱這個問題。教師可以在多媒體展示出一封別人寫給自己的電子郵件,然后提問:為什么我可以收到對方的電子郵件呢?引導學生思考,得出結果,是因為有電子郵箱。然后,再提出:如何注冊電子郵箱呢?每當一個問題弄懂時,就離教學目標更近一步。因此,教師要根據(jù)總的教學目標細分為幾個小目標,并以問題的形式呈現(xiàn)給學生,供學生們去思考,并在解決問題過程中,推動教學進度。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可大包大攬,要將課堂交給學生,要突出學生的主體性作用。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可以根據(jù)學情特點,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學習小組。將學生組織起來,思考問題,相互討論溝通,找到問題的答案。
下面,以《發(fā)帖與回帖》這一課為例。在課前,教師根據(jù)學情特點,比如,學習能力、性格特點、性別等因素,將5人為單位組成了若干個學習小組。然后,將事前準備好的學案,分發(fā)給各學習小組。學案有三種類型的題目:一是常識性的問題。比如,如何在論壇發(fā)貼?二是討論性的問題。比如,什么樣的帖文更容易受人關注。三是情境性的問題。比如,同學小張想寫一封感謝老師的信,發(fā)在校園網上,但不知道如何操作,你可以幫他嗎?然后,讓各學習小組根據(jù)學案進行討論,操作。整個過程,教師全程指導,掌握各學習小組的進度以及方向,并將共性的問題提出來講解。比如,從標題、內容等方面分析備受關注的帖文,從而幫助學生明白:標題新穎,內容有料,圖文并茂的帖文更受關注。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相信學生,要善于以問題為導向,促使學生在合作中學習,在交流中進步,在探討中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
總之,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再以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陳舊的教學手段,去完成教學任務。教師要改變教學觀念,要重視問題的創(chuàng)設,以問題為導向,推進教學進度,要樂于構建學習平臺,開展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活動,從而讓課堂生動、有趣、富有成效。
【參考文獻】
【1】黃超雄.新課標下對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思考【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4(18)
【2】張敬.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品質的思考【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