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陽光導學高效課堂的實驗課題活動中,參與教研活動,遵照“以學定教,以教導學,溫故知新”的教學原則進行教學設計。
關鍵詞:集合;教學目標;創(chuàng)設認知沖突;課后反思
集合是三年級上冊數學廣角的內容,集合這部分內容比較抽象,在這里只是讓學生通過生活中容易理解的例子來理解。集合,對學生來說不是第一次見到。把一根小棒圈在一個圈里,就表示數字1。把五面國旗圈在一個圈里,就表示數字5。到了高年級,認識四邊形,三角形我們也用集合來進行歸類,學習最大公因數、最小公倍數時,我們也又要用到集合的交集。所以本單元介紹了,韋恩圖表示集合及交集并集的方法,讓學生體會集合的概念及集合的交集并集,學會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本次活動教學目標:根據學生已有的學習經驗和知識基礎確定了知識與技能目標,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目標。教學方法:采用游戲,直觀演示教師講解師生合作探究以及學生為主體,老師引導學生一步步地深入探究達到教學目標。教學過程如下:
一、 激趣導入
我設計了兩個導入。第一個,“兩個爸爸和兩個兒子去動物園,但是只買了三張票,你知道這是為什么嗎?”怎樣列式?第二個,擺一個三角形需要三根小棒,那么擺這樣的兩個三角形需要幾根小棒。怎樣列式?通過這樣的例子,讓學生感受重復現(xiàn)象,也就是說有一個人既是爸爸又是兒子,身份重復了。有一根小棒既屬于與第一個三角形,又屬于第二個三角形,重復了。學生能夠用“……既是……又是……”這樣的句式來表達自己要表達的數學意思。設計意圖:通過生活中的簡單實例,從簡單數據入手,引發(fā)學生的認知熱情。
二、 引出問題,創(chuàng)設認知沖突
1. 出示表格,讓學生發(fā)現(xiàn)數學信息提出數學問題。當學生解決兩項比賽一共有多少人時,答案有了爭議。有的學生認為是17人,也有的學生認為是16人,15人,14人。設計意圖:根據學生熟悉的情景引入,通過具體情況引發(fā)矛盾,找準知識的教學起點,調動學生探索的積極性。
2. 獨立思考,用自己喜歡的表達方式,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讓學生借助圖表,通過連一連,圈一圈,畫一畫,寫一寫,涂一涂等方法讓其他人清楚地看出參加兩項比賽的人員情況。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嘗試解決,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作品,然后進行全班交流。
3. 對比分析,揭示課題,介紹韋恩圖。以上同學的方法都很棒,能夠清楚地看出參加兩項比賽的學生情況,很直觀,在此基礎上揭示課題介紹韋恩圖。通過課件演示集合的交集、并集明確每一部分表示的意義。
4. 列式解答,加深對運算的認識。借助課件演示使學生直觀地感受每一種算法的意義。這個題目一共有四種不同的算法。
三、 聯(lián)系生活,鞏固練習
第一個練習,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知識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逐漸學會從數學的角度看待身邊的事物。所以我選擇了讓學生圈一圈的方法讓學生體會從眾多集合元素中挑選交集元素的過程。由于有具體元素的支撐,所以能很好地幫助學生理解并集和交集,達到建模的目的。第二個練習是讓學生填寫韋恩圖,鞏固對韋恩圖的認識,進一步體會集合的含義和交集、并集,加深對交集意義的理解。第三個練習脫離具體集合元素的支撐,讓學生從集合元素個數的角度抽象地探索解決此類問題的方法,提高學生的思維水平。第四個練習是拓展提高。參加跳繩比賽的有9人,參加踢毽子比賽的同學有8人,參加兩項比賽的同學最多有多少人?最少有多少人?讓學生明確解決問題的多種可能性,幫助學生理解重復的人數越少,總人數越多,重復的人數越多,總人數越少。
四、 存在的問題
1. 在激趣導入環(huán)節(jié),我本來是設計的情境是這樣的。有一個同學在班級里擔任班干部的角色是重復的,比如既是語文課代表,又是數學課代表,然后讓語文課代表和數學課代表同學到前面來,語文課代表同學站在左邊,數學課代表同學站在右邊。那么擔任雙重身份的這個同學就有了矛盾沖突,他不知道自己應該站在哪里,那么其他同學呢,就會在給他出主意的過程中,也發(fā)現(xiàn)了矛盾并幫助他解決了矛盾,從而發(fā)現(xiàn)重復現(xiàn)象在生活中無處不在。這個情境的設計,既能讓學生看到有一個同學,既是語文課代表,又是數學課代表,有些同學只是語文課代表,有些同學只是數學課代表,這樣就把所有的人分成了三部分,一部分是只是語文課代表的同學,一部分只是數學課代表的同學,還有一部分既是語文課代表,又是數學課代表,而總人數要比語文課代表的總人數加上數學課代表的總人數的和要少。通過這個情境導入讓學生既能感受到生活中的重復現(xiàn)象,又能在這個過程中完成集合的交集和并集的初步理解的學習任務。實際操作的過程中,我通過調查發(fā)現(xiàn),班級里竟然沒有這個同學。所以我只好采用了兩個腦筋急轉彎的游戲,來完成這個學習任務。但是這兩個腦筋急轉彎題,對學生來說有些抽象,難度較大,沒有達到預期的學習效果。
2. 本節(jié)課,學生展示的作品較少,本來應該全部展示出來,讓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和滿足感,這樣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探究熱情。興趣來源于什么?來源與成功。只有成功才會有繼續(xù)探究的更大動力。課堂上學生探究出來的自我作品有30多種,每個孩子都有自己不同的理解,有的學生采用了畫長方形的方法,有的學生采用了連一連的方法,有的學生用了涂色的方法,也有的學生,把名字進行分類歸類兒。還有的學生,采用了不同的符號代表不同的學生,相同的符號代表同一個人,讓我們看到學生的參賽情況一目了然。這些作品展示的學生聰明的智慧,是他們智慧火花的展現(xiàn)??墒怯捎谑枪_課的原因,我們沒有都把它展示出來,這也是一大遺憾。
作者簡介:
付曉輝,高級教師,內蒙古自治區(qū)赤峰市元寶山區(qū)進修校附屬實驗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