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語文是初中階段中重要的基礎學科,其目的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溝通能力以及語文素養(yǎng)。在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占據(jù)十分重要的地位,是語文教學的重要方式。在本文中,筆者就如何提高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展開了研究,希望對開展語文教學起到一定借鑒作用。
關鍵詞:初中階段;語文;閱讀教學
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溝通能力和綜合素養(yǎng),所以語文學科涉及范圍非常廣泛,尤其是在閱讀教學中,學習以閱讀文章為主,進而對文章情感、作者的目的等展開分析,通過大量的閱讀不同類型文章,可以幫助學生提升的語感和素養(yǎng),豐富知識。所以閱讀教學在語文教學任務開展過程中十分重要。
一、 語文閱讀有效性對語文教學開展的重要意義
在初中階段,學生的認知能力、學習能力相較于小學階段有了很大提升,所以在這一階段中,需要教師充分發(fā)揮指導作用,正確引導學生、培養(yǎng)學生,為學生提供良好的教育,為國家的發(fā)展培養(yǎng)優(yōu)秀人才。在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通常是閱讀大量的文章,分析內(nèi)涵,學習文章知識,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培養(yǎng)認知能力、思考能力以及語文素養(yǎng)。為了實現(xiàn)這一教學目標,教師應意識到閱讀教學有效性的重要意義,通過有效的教學方式和方法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讓學生能夠更好地融入到文章中,對促進學生的全面健康發(fā)展起著重要作用。同時,大量的閱讀可以逐漸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讓學生能夠主動、自覺地進行閱讀,豐富自己的知識。所以閱讀教學有效性是確保初中語文教學順利開展的基礎和保障。
二、 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提升的幾點措施分析
初中階段是學生發(fā)展的關鍵時期,而語文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基礎性學科,通過有效的閱讀教學,讓學生獲取更多的知識。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提高閱讀教學有效性:
(一) 更新觀念,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
新課標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師逐漸意識到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為此,教師開始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在新課標要求下,轉變了傳統(tǒng)的機械化教學方式,而是注重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培養(yǎng)。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開始意識到對學生語感和文章情感滲透培養(yǎng)的重要性,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豐富知識,幫助學生提高語感和閱讀能力。所以在新課標背景下,教師應該及時更新教學觀念,保持積極的態(tài)度,全面了解新課標的相關內(nèi)容,并分析語文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不足之處,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樹立正確的教學觀念。
在語文閱讀教學的方式方法上創(chuàng)新需要教師立足于新課標,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確保教學方式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比如可以在語文閱讀教學中采取小組合作、借助多媒體設備或者設置教學情景的方式,先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進而開展閱讀教學任務。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小組,保證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到閱讀中,再由小組成員對文章內(nèi)容進行解析,比如詞語含義、作者的思想感情等。通過小組合作模式可以讓學生知道自己存在的不足之處,不斷改進,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表達能力和理解能力。
(二) 關注學生,了解學生的個體差異并調整教學方法
在新課標背景下,教師應該結合學生的學習能力、認知水平等實際情況,制定合理的教學目標和流程,確保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文章內(nèi)容,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當前仍然存在一些教師沒有意識到了解學生實際情況對實現(xiàn)教學目標的重要性,導致教學理念和方法落后,不利于語文閱讀教學的順利開展。教師應該積極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性,調整教學方法和進度,提高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讓不同成績水平的學生都能從閱讀中學到知識,培養(yǎng)閱讀能力和語文素養(yǎng)。
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及時了解并掌握學生的個體差異情況是十分重要的工作內(nèi)容。教師可以在日常教學中,觀察學生,與學生進行溝通,了解學生的能力水平,再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針對性地開展閱讀教學,比如選擇難度適宜的文章。在內(nèi)容的選擇上應傾向于學生的興趣,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進而培養(yǎng)學生好的習慣。
(三) 做好課前準備工作
課前準備工作可以從以下兩方面入手:1. 教師應該做好課前預習,理解文章內(nèi)容并制定合適的學習目標;2. 在課前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預習,讓學生明確閱讀文章的目標,帶著目標去閱讀,而不是盲目的瀏覽文章,這樣可以讓學生對文章有更深刻的印象,加深理解,從閱讀中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閱讀的過程也是提升學生審美能力、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的過程。所以在課前做好預習非常重要,同時學生在預習過程中收集相關作者的資料和作品,更進一步了解作者和寫作目的,學會從作者的角度分析問題。比如,在學習《捕蛇者說》這篇文章時,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了解作者的主要經(jīng)歷以及文章的寫作背景,可以讓學生更深刻的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 在學習過程中教師需要適當?shù)狞c撥
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適當對學生進行點撥,讓學生更深入的理解文章內(nèi)容,還可以引導學生更進一步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比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在恰當時候向學生提問,“作者為什么這樣寫”、“作者的心理變化情況”……以提問的方式逐步引導學生閱讀文章。對于文章中的優(yōu)美語句還可以讓學生記錄下來,日積月累,對寫作能力的提高起到一定作用。比如在學習《故鄉(xiāng)》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分析中年閏土的人物外貌、神態(tài)描寫時的變化,讓學生揣摩其中的內(nèi)涵。同時教師還可以適當進行推展延伸練習,介紹作者的相關作品,豐富學生的知識。
三、 結論
現(xiàn)階段,教育問題備受關注,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成為重要的教育目標。語文學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是培養(yǎng)學生表達能力、思考能力和思維能力的基礎,而閱讀教學是實現(xiàn)這一目標的重要方式。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該轉變傳統(tǒng)的思想觀念,采取多樣化教學方式調動學生積極性,確保語文閱讀教學的順利開展。
參考文獻:
[1] 李桃.探究如何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J].課程教育研究,2016,(19):85-85,86.
[2] 陳玉華.如何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J].課程教育研究,2016,(6):54-54.
[3] 李芳.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策略探析[J].青蘋果,2017(6).
作者簡介:孫崢,遼寧省營口市大石橋市湯池一中。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