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云生
摘要:德育是素質教育的靈魂,是影響中學生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確立的重要因素。但就目前農村中學的德育發(fā)展現狀來說,還存在著重智輕德,方法單一,師資匱乏等問題。如何有效解決這些問題就成為了當前農村中學面臨的重大課題。
關鍵詞:農村中學;德育;實效性
初中教育在整個教育系統當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初中生的身心特點在這一教育階段正處在成熟與懵懂相互碰撞的轉型期,因此,引導初中生樹立正確的道德標準就顯得尤為重要。近幾年,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德育工作在整體上較前幾年上了一個臺階,但相對城市中學的德育發(fā)展來說,農村德育工作還存在“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的問題。主要表現在:專業(yè)教師匱乏,課程素材單一,多媒體手段未能和鬧的發(fā)揮作用等。這些問題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德育工作的時效性,這些問題只有被有效的解決德育的時效性才能凸顯,德育的育人目標才能得到落實。
一、農村德育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1.重智輕德觀念嚴重
改革開放以后,國家提出我們要實施素質教育。經過這么多年的發(fā)展,盡管素質教育的理念已經被所有人所接受,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重智育,輕德育的思想還是普遍存在。尤其是在農村中學,學習成績的好壞成為了學校家長學生所關注的第一重點。因為,對于學校來說,好成績代表高升學率,而高升學率不僅可以使學校在同行競爭中立足與社會,還可以使學校吸引更多更好地生源。對于家長學生來說為好成績預示者學生有個好前途。所以,在唯成績論面前德育就顯得無關緊要,畢竟,中考高考不考德育。
2.德育師資力量匱乏
專職德育老師的缺乏是制約德育發(fā)展的有一問題。在農村學校,因為整體師資匱乏,大多數學校未設置專職的德育老師,很多德育老師都由班主任或其他科目的老師兼任。有時班主任或其他科目老師為了完成自己科目的教育任務會有意無意的占用德育課,這就使得課程表上所設置的德育課形同虛設。除此之外,就算學校有專職的德育老師,這部分老師也是即將要退休的老教師,并非思政專業(yè)出生的科班老師,他們或多或少缺乏專業(yè)素養(yǎng)。
3.教學方法和教材呈現單一性
在互聯網快速發(fā)展的當下,教學方法和教材呈現出多樣化發(fā)展的趨勢,但在德育教學過程中,因為地理環(huán)境的局限性,大多數農村學校還采用著單一的教材和教學方式。這種單一主要表現在,在教材上,德育知識的來源僅僅局限于思想品德課本和《中學生行為準則》。在教學方法上,教師主要采用傳統的講授式方法。這樣的現狀最終導致學生在德育課堂上提不起興趣,學校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沒能達到。
二、提高農村德育實效性的基本對策
1.以立德樹人為導向,全面創(chuàng)新育人模式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中指出我們要“以立德樹人為導向,全面創(chuàng)新育人模式”。那如何使立德樹人落到實處?首先,繼續(xù)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真正體現德育為先??荚囌猩贫雀母餇縿忧Ъ胰f戶,目的是打破應試教育壁壘,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具體做法是將德育作為一門重要課程納入考試體系,就像體育一樣,將成績算入中考成績當中。這樣一來的話,我們立德樹人的創(chuàng)新育人模式,才能夠不是停留在一般的口號上,才能夠扎扎實實的使我們的學習者受教育者順利的成長成才,成為國家有用之才,對國家對社會對我們家庭對個人都非常負責任。
其次,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落實立德樹人教育理念。就是說從學校的校園課堂到家庭到社區(qū)到社會到職場再到網絡。時時處處要體現 立德樹人的理念,學校家庭社會在立德樹人方面要形成合力。
2.加強德育隊伍建設
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德育隊伍是搞好德育管理、提高農村學校德育工作實效的重要保證。首先加強德育管理隊伍建設。德育管理隊伍是確保德育工作取得成效的關鍵。學校應成立以校長為牽頭者,團委,班主任為策劃者,班級體為執(zhí)行者的德育管理隊伍體系,從上而下全方位全周期促進德育管理干部隊伍的成長。
其次,加強德育教師隊伍建設。一個好的德育老師不僅要為學生答疑解惑,還要培養(yǎng)學生欣賞美感受美的能力,這就要求教師在具備專業(yè)知識的同時兼具較高的綜合素養(yǎng)。那如何培養(yǎng)德育老師的綜合素質?第一,讓德育教師定期參加培訓,不斷更新知識儲備。第二,完善對于德育教師的考核評價機制,激勵德育教師的工作熱情。
3.優(yōu)化德育方法,采用形式多樣的教學活動
教學方法的好壞影響著教育目標的達成。道德教育因其具有隱蔽性的特點,所以,在對它的教學過程中教學方法的靈活性就顯得更為重要。
(1)優(yōu)化德育教學方法。過去,大多數農村學校在德育教學過程中都采用傳統一言堂式、說教式,體罰式等簡單粗暴的教學方法,但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開展,傳統的德育教學方法開始不能滿足學生多樣化的發(fā)展需求。這就需要教師在思維上不斷創(chuàng)新,在實際教學中大膽采用啟發(fā)式教學、案例式教學、情景教學等不同的德育方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開展形式多樣的教學活動。多樣化的教學活動是有效完成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徑,德育教學應該走出課堂,走進生活。借助豐富多樣的課外活動達到陶冶情感的目的。學校應鼓勵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校團委應借助節(jié)日開展主題教育,班級應利用班會再現案例教學內容。只有理論與實踐相互結合,寓教于樂的目標才能達成。
三、結語
中學生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期,具有很強的可塑性,最容易接受正確的思想道德觀點,也最容易誤入歧途;因而,教育者應該高度重視這一階段學生的道德教育,創(chuàng)新德育工作思維和方法,讓學生們在寓教于樂的過程中形成正確的道德標準和價值體系。
參考文獻:
[1]羅國杰.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5.
[2]中國網.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 年)
[3]中共中央宣傳部.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2016 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190.
[4]張建珺.小學“德育生活化”的實踐與探究[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13.
[5]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 ( 2012-02-09 )
(作者單位:甘肅省白銀市平川區(qū)種田學校 7309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