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耳
如此大起大落的命運正是戲劇化的源泉,而歷盡磨難的主人公對世態(tài)、權(quán)力和人性痛切且透徹的悟解,無疑將增加該劇的厚度和感染力
董永因黃梅戲《天仙配》而家喻戶曉,但他的“身份”問題一直沒妥善解決。
在戲劇界“三改”運動中,1951年夏班友書根據(jù)老藝人潘澤海提供的手抄本,將它改編成黃梅戲《天仙配》。據(jù)改編者回憶,此次改編的首要任務(wù)是“恢復(fù)”董永的“勞動人民身份”,刪去眾神,尤其董郎父亡無以葬,賣身傅家為奴的情節(jié)必須剔除,那可是“二十四孝”的糟粕呀。
“董永遇仙”在不同時代有不同版本,且與牛郎織女的神話瓜葛很深,但董郎賣身為奴以葬父,確有歷史原型?!稘h書》卷十七《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記載,漢宣帝時期門官董忠,因向左曹楊惲(司馬遷外孫)告發(fā)大司馬霍禹謀反立了功,被漢宣帝封為高昌壯侯,食邑兩千戶。高昌為青州(山東)的一個地名,涉及四代高昌侯:第一代董忠,第二代董宏,第三代董武,第四代董永。這與干寶《搜神記》有關(guān)董永的記載一致。然而,西漢哀帝元壽元年(公元前2年)因為董宏言行“佞邪”,爵位被朝廷剝奪,董宏究竟因何事被廢呢?
原來,漢哀帝劉欣乃漢成帝劉驁的養(yǎng)子,劉欣即位后稱成帝母王氏為太皇太后,成帝趙皇后稱皇太后,這固然不錯,但是劉欣直系祖母傅氏、母親丁姬也在“國邸”。董宏有點“多管閑事”,上書曰:“秦莊襄王母本夏氏,而為華陽夫人所子,及即位后,俱稱太后。宜立定陶共王后為皇太后?!?/p>
他以亡秦為例,認(rèn)為應(yīng)該立劉欣母親丁姬為皇太后。董宏上書合乎專制皇統(tǒng),卻違背了王太后與王莽的利益。于是大司馬王莽和左將軍師丹共同對其參奏。哀帝劉欣新立,不得不聽其言,將董宏貶為庶人??梢姸旮矣谥敝G,并非“佞邪”。后來董武被嗣封為高昌侯,次年即被廢,也是王莽所為。
董永為董武之子,27年后何以恢復(fù)了世襲爵號——高昌侯?歷史大約都是迂回式前進(jìn)的。27年間,中原經(jīng)歷了王莽篡位,綠林、赤眉起義,天下大亂到大治。劉邦九世孫劉秀參加起義打敗王莽,進(jìn)而稱帝,下詔曰:“惟宗室列侯為王莽所廢,先靈無所歸依,朕甚愍之。其并復(fù)故國。若侯身已歿,屬所上其子孫見名尚書,封拜?!眲⑿阋怨鈴?fù)漢室收攏人心,凡王莽所立所廢皆反其道而行之,董武之子承爵復(fù)侯便在邏輯之中。
對董家而言,在董永復(fù)侯之前,其貧寒的程度簡直無法想象,因為從千乘侯到自耕農(nóng)的落差實在太大了,“四體不勤,五谷不分”如何生存?比之那些世代農(nóng)者是遠(yuǎn)不如的,淪落到親亡無以葬的赤貧程度并不奇怪。曹植在《靈芝篇》中說得很準(zhǔn)確:“董永遭家貧,父老無財遺”,足見董永并非世代赤貧,而是遭遇重大變故才淪落寒境。“舉假以供養(yǎng),傭作致甘肥;責(zé)家填門至,不知何用歸”,寫他賣身行孝,債主盈門,足見董永的故事流布很廣。曹植當(dāng)年的封地在青州境內(nèi),聽到董永的故事也順理成章。從另一個角度看,董永的行孝與他的文化背景有關(guān),與他受儒家思想的浸潤有關(guān),這又與不識字的世代農(nóng)民有別了。
說到底,董永的命運經(jīng)歷了戲劇性的大起大落:他本是王侯之身,卻墮入赤貧之淵;他已賣身為奴,忽又升格為侯。如此大起大落的命運正是戲劇化的源泉,而歷盡磨難的主人公對世態(tài)、權(quán)力和人性痛切且透徹的悟解,無疑將增加該劇的厚度和感染力。自三國時代起,這個人物原型就出現(xiàn)于詩歌、話本、雜劇、繪畫等藝術(shù)形式,情節(jié)也大體相同,均舍棄命運起落、倒錯帶來的悲劇性及其潛在的意蘊,僅把董永當(dāng)作孝親典型看待,董郎遇仙并收獲愛情正是孝親的回報。戲路固然窄,人物固然單面化,但古代戲劇家并未追究董永的“身份問題”,他們對此似乎不感興趣。
莎士比亞創(chuàng)作《李爾王》時,是否想過要在“國王”和“流浪漢”之間做硬性切割呢?恐怕一星念頭也沒閃過。布萊希特編創(chuàng)《四川好人》,干脆采用“一人兩面”的喜劇策略,巧妙地將“沈黛”(草民)和“隋大”(廠主)并置一身,善惡一體,以便增加戲劇的思考力度和盡可能深廣的內(nèi)涵。
戲劇尊崇的藝術(shù)規(guī)律是,人物形象的雙面性往往更具內(nèi)在沖突,也更具厚度和魅力。
(作者為文史學(xué)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