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論彌爾頓的政治十四行詩
——兼論彌爾頓對英語十四行詩的貢獻

2018-02-12 13:14陳敬璽
關鍵詞:彌爾頓詩節(jié)爵士

陳敬璽

(西北大學 文學院, 陜西 西安 710127)

1603年3月,伊麗莎白女王去世,蘇格蘭的詹姆士六世繼承英格蘭王位,斯圖亞特王朝由此走上英國的歷史舞臺。改朝換代帶來了新的政治景觀:王權(quán)與議會之間的斗爭日趨激烈并最終導致內(nèi)戰(zhàn),二十年的革命共和終結(jié)于王政復辟,但復辟二十多年后又發(fā)生“光榮革命”,確立了至今仍在英國實行的君主立憲制。文學景觀也隨之發(fā)生變化:無韻體詩劇隨著1642年倫敦戲院的關閉而走向衰落,論戰(zhàn)性和宗教性的散體文章大量涌現(xiàn),詩歌界則因為政治和宗教傾向而發(fā)生分化。政治、文學景觀的變化在約翰·彌爾頓的生活經(jīng)歷與詩文創(chuàng)作中得到了具體而生動的體現(xiàn)。

本文以約翰·彌爾頓三首具有明顯政治傾向的十四行詩為切入點,對彌爾頓十四行詩創(chuàng)作的總體情況與八首政治十四行詩作進行分析,并據(jù)此就詩人于英語十四行詩之特殊貢獻進行論證和探討。

一、彌爾頓的英語十四行詩

十四行詩(sonnet)是“一種抒情詩體, 由14個長度均等的押韻詩行組成”, 一般分為兩種: “1.意大利式(即彼得拉克式)由一個八行詩節(jié)和一個六行詩節(jié)組成, 韻式為:abbaabba cdecde, 二者之間往往有一種論述或者情感上的‘逆轉(zhuǎn)’(volta)。 2.英國式(即莎士比亞式)由三個四行詩節(jié)和一個偶句詩節(jié)組成, 韻式為: abab cdcd efef gg, ‘逆轉(zhuǎn)’發(fā)生在最后的偶句詩節(jié)上, 有時以整齊的格言警句形式表現(xiàn)出來?!盵1]

十四行詩發(fā)源于意大利,由彼得拉克于14世紀創(chuàng)立,后來成為一種主要的情歌樣式。16世紀傳入西班牙、法國和英國。托馬斯·懷厄特爵士(Sir Thomas Wyatt the Elder)在出使歐陸期間通過對法、意名家的譯介將十四行詩這一新詩體引入英國。他借用彼得拉克的愛情題材,又從別的意大利詩人那里吸收了韻式?!?+6”的意大利結(jié)構(gòu)模式在他手里逐漸變成“4+4+4+2”模式,開始了詩體的“英國化”進程。彼得拉克的十四行詩將女人理想化,懷厄特則將表現(xiàn)主題變?yōu)閻矍榛孟氲钠茰?。其后的薩利伯爵(Henry Howard, Earl of Surrey)將十四行詩基本定型下來,再經(jīng)過西德尼、斯賓塞和莎士比亞之手,十四行詩體終于被完全地本土化:結(jié)構(gòu)固定為三個四行詩節(jié)(quatrain)加上一個偶句詩節(jié)(couplet),韻式則變成abab cdcd efef gg。

約翰·彌爾頓于1640—1660年間將其主要精力耗費在支持革命共和事業(yè)的論辯文章上,但同時也寫過一些十四行詩,涉及諸多公、私話題:保王黨軍隊對倫敦城可能發(fā)起的攻擊,就教會問題向克倫威爾進行的贊美和忠告,對自己失明的痛苦質(zhì)詢,對羅馬天主教在皮德蒙肆意屠殺新教教徒行徑的痛斥等。1645年,作為對1640年出版的保王黨人詩集的回應,彌爾頓將10首十四行詩和一些短詩分英文和拉丁文兩個版本結(jié)集出版。另有13首十四行詩創(chuàng)作于1645—1658年間,其中的9首在1673年再版的彌爾頓短詩集中問世,4首(即第14、16、17、22首)因其中的政治色彩而未能公開發(fā)表。收齊詩人全部23首十四行詩的版本出現(xiàn)在21年之后,即1694年面世的愛德華·菲利普版本[2]。

如果加上一首短歌(排在第四、五首之間,15行)和一個長調(diào)(《長期國會重新出現(xiàn)迫害良知現(xiàn)象有感》,20行,排在最后),彌爾頓總共創(chuàng)作了25首十四行詩。就主題而言,大體可以分為七類:①涉及愛情的(6首,其中5首是用意大利語寫成);②涉及政治和革命的(5首);③涉及宗教事務的(4首);④論述人生的(3首);⑤敘述個人生活的(2首);⑥為詩文作辯護的(2首);⑦雜談(論詩藝、音樂和友情的各有1首)??梢?詩人是借用十四行詩的形式來表達自己的革命熱情和宗教虔誠,表達自己的愛情向往和人生感悟,既談生活、敘友情,也論藝術(shù)、評詩歌。將宗教、政治內(nèi)容引入十四行詩,是彌爾頓對英語詩歌的一大貢獻。

二、彌爾頓的政治十四行詩

彌爾頓所創(chuàng)作的嚴格意義上的政治十四行詩總共有8首,包括三類:①反映國內(nèi)戰(zhàn)爭(第8首《寫在城市將受襲擊之際》)和抨擊宗教迫害(第18首《皮埃蒙德晚近大屠殺抒懷》,共兩首;②以獨立派的立場反對長老會的做派(第11、12首《寫論文受誹謗有感》和長調(diào)《長期國會重新出現(xiàn)迫害良知現(xiàn)象有感》),共三首;③分別寄語革命領袖人物費爾法克斯將軍、克倫威爾將軍和亨利·范恩爵士(第15、16、17首)的贈詩,共三首。

英語十四行詩并非彌爾頓首創(chuàng),但在他之前很少有人用這一詩體來表達政治內(nèi)容。彌爾頓引入政治、宗教的主題,并特別擅長于對復雜事件進行精雕細刻的處理?!秾懺诔鞘袑⑹芤u擊之際》呼吁可能攻陷倫敦城的保王黨將士保護詩人,因為他能使其善行和美名傳遍四方,古希臘的史實可以為證:破城后的亞歷山大大帝對詩人品達的家園嚴加保護,歐里庇得斯的優(yōu)美詩句曾使雅典城免遭涂炭?!秾懻撐氖苷u謗有感》兩首不僅表達了詩人對自己寫下離婚專論而遭誹謗和攻擊這一事情的回應,而且對公民的正直誠實品性作出界定,聲稱要是沒有這種品性,“所有的錢財、鮮血損失”將不會換來任何東西。《長期國會重現(xiàn)迫害良知現(xiàn)象有感》屬于一種“帶尾巴的十四行詩”(sonnetto caudato),使用了數(shù)個貶抑性質(zhì)的典故對英格蘭長老會派的領袖及其盟友(“蘇格蘭某某”)作出警句式的評注:“新‘長老’不過是舊‘牧師’的大寫。”——長老會和主教沒有什么兩樣!

《致亨利·范恩》一詩表明,彌爾頓已經(jīng)加入最具戰(zhàn)斗精神的獨立派陣營,開始支持共和事業(yè),認為這是一種“很少有人做過而你已經(jīng)學會”的事情,主張政府由公民掌管,提倡政教分離。《致克倫威爾將軍》和《致費爾法克斯將軍》兩首的創(chuàng)作動機本源于某種哀嘆式的沖動,結(jié)果卻成為對當權(quán)者頗具批評性質(zhì)的忠告??藗愅栐诘前蛻?zhàn)役、沃賽斯特戰(zhàn)役中取得的勝利雖然得到頌贊,但其意義已經(jīng)被大打折扣:“但有更多的事情/猶待您去進取。和平的勝利/與戰(zhàn)功一樣流芳?!痹娭袑σ允惨欢愔\生的職業(yè)牧師的含蓄批評,是詩人政教分離主張的又一次申明?!吨沦M爾法克斯將軍》創(chuàng)作于議會大清洗之前,詩人在其中呼吁將軍將戰(zhàn)時的英雄氣概用于民事領域里,因為軍事上的勝利只有在變成政治行動之時才不會遭受質(zhì)疑:“只要貪婪與掠奪恣意/橫行,勇敢者的鮮血就只會白流?!薄镀ぐC商赝斫笸罋⑹銘崱犯且皇准炎鳌H鹗康姆鼱柖嘧?Vaudois)及其信徒潛心談經(jīng)和布道,力圖恢復原始的純潔生活,當屬新教教義之先聲,卻在1655年4月里慘遭天主教徒薩瓦大公的軍隊鎮(zhèn)壓。詩人對此次屠殺暴行作了細致的描述:尸身狼藉一片,凍僵在寒冷的山坡上,就連奶著孩子的母親也被推下山崖摔死。消息傳來,英格蘭人義憤填膺,克倫威爾險些出兵去遠征制造慘案的劊子手,發(fā)起一次反教皇的新教國際運動?!把车勒叩难突也ド⒃谝獯罄奶镆袄?/那里的統(tǒng)治者仍然是頭戴三重王冠的暴君,/愿田野中生長出一百倍的生靈,他們早已/知曉你的做派,會躲過巴比倫大劫難?!笨芍^是對這種幻想含蓄迂回的表達。

三、彌爾頓對英語十四行詩的創(chuàng)新與貢獻

十四行詩到了彌爾頓手里,其表現(xiàn)領域有了進一步的拓展:男女情愛原本是十四行詩的標準題材,約翰·唐恩(John Donne)引入宗教冥思的內(nèi)容,彌爾頓則將其拓展至政治及其他領域。除第1首(《致夜鶯》)與第23首(《悼亡妻》)而外,彌爾頓的十四行詩沒有一首是情詩。第2首至第6首以及《短歌》是法式抒情詩(canzone),用意大利語寫成,贈與一位波倫亞“窈窕淑女”,也不屬于情詩的范疇。

彌爾頓在詩行安排也作了大膽的革新: 除刻意模仿彼得拉克的六首意大利語詩作而外, 只有第16首是以偶句詩行來收尾的。 詩的節(jié)奏也突破了在第四、 第八行停頓、 收緊的常規(guī), 而是一直貫連下去, 造就一種一瀉千里的氣勢。 在彼得拉克式十四行詩中, 前八行和后六行之間須保持思想和節(jié)奏的平衡一致。 前八行的韻律模式為: abbaabba, 即一、 四、 五、 八行壓一個韻, 二、 三、 六、 七行壓一個韻, 首行與末行同韻, 使整個詩節(jié)渾然一體, 形成一個統(tǒng)一的節(jié)奏。 第四行末尾有一個短暫的停頓, 第八行末尾則有一個明顯的收煞, 思想的表達和節(jié)奏的發(fā)展在此達到高潮, 并準備在后六行的詩節(jié)中逐漸地回落。 后六行并不帶來新的思想, 節(jié)奏比較簡單, 韻腳也不嚴格, 只要求在最后的兩行形成押韻或不押韻的偶句。 詩的重心在前八行, 后六行依附其上, 為重心提供一個“漸弱”的落潮。 相比而言, 莎士比亞式十四行詩的結(jié)構(gòu)則顯得更加干凈、 整潔:三個四行詩節(jié)(12行)加上一個起著收尾功能的押韻的警句式的偶句。 前面的十二行中不必有明顯的停頓, 因為三個四行詩節(jié)同等重要, 只是對要表達的思想進行反復渲染、 層層推進, 并將高潮帶入最后的偶句之中。 偶句的作用是道出全詩的主旨, 因而成為全詩的“點晴之筆”[3]。

彼得拉克式(意大利式)十四行詩追求一種繁復而和諧的表現(xiàn)效果,莎士比亞式(英國式)十四行詩則更注重一種親切而甜美的品質(zhì)。彌爾頓是地道的英國詩人,其十四行詩創(chuàng)作卻基本上是意大利式的,但他有自己的創(chuàng)新:其一,結(jié)構(gòu)雖然基本保持了8+6的模式,卻并不愿意在前八行的末尾收住或者停頓,而是將前八行的思想與節(jié)奏不間斷地帶進后面的六行詩節(jié),甚至在前四行的末尾也不做短暫的停頓;其二,韻腳雖然基本遵循了abbaabba cdcdee的意大利范式,但也時而打破慣例,在后面的六行詩節(jié)中使用cddcee或cddcdc的變體,甚至采用不押韻的無韻詩體(blank verse,即五音步、十音節(jié)抑揚格詩行)形式。

四、對三首政治十四行詩的分析

在8首彌爾頓政治十四行詩之中,分別題贈給三位英國革命大功臣的三首,即第15、16、17首,最具代表性。對這三首詩作的分析可以讓我們對彌爾頓政治十四行詩的特殊品質(zhì)有一個真切的體認。

其一 《致費爾法克斯將軍》

1648年6月13日,費爾法克斯(Thomas Fairfax)將軍率軍圍攻科爾切斯特城,同年8月17日,克倫威爾(Richard Cromwell)將軍在普林斯頓大敗國王查理一世的蘇格蘭援軍。本詩當作于這兩個事件期間,也就是保王黨人與議會軍隊的沖突激烈、國家處于危機狀態(tài)之時。全詩譯文如下:

費爾法克斯,你的英名威震歐洲,

人人妒忌、羨慕,個個交口稱贊,

所有猜忌的君主們更是目瞪口呆,

謠傳四起,令遠地的王侯們發(fā)怵;

你品性高尚,不屈不撓,為家國,

帶來勝利無數(shù),雖然新的叛亂

高昂蛇怪的九頭,無信的北方

撕破盟約而給毒蛇去添翼加力;

不過,更為高貴的任務在等著你,

戰(zhàn)爭只能帶來無窮無盡的戰(zhàn)爭

除非真理與權(quán)利將暴力擺脫掉,

公信之力從貪贓枉法的可恥烙印中

清白再生。只要貪婪與掠奪恣意

橫行,勇敢者的鮮血就只會白流。

第一個四行說,將軍的威名已經(jīng)傳遍全歐,有人妒忌,有人敬佩,君主們則人人自危,擔心英國革命會波及自己的統(tǒng)治并最終將其推翻。第二個四行說,盡管北方的蘇格蘭無視先前與英格蘭議會簽訂的盟約而入侵英格蘭北部,以援助保王黨人,對議會軍隊形成內(nèi)外夾擊之勢,詩人仍然相信,有將軍的英明指揮和戰(zhàn)士的英勇作戰(zhàn),反革命的叛亂一定會被平定下去。第九行的“不過”(O yet)則將這種信念作了逆轉(zhuǎn)性的處理。接下來的六行非常懇切地告誡將軍,不能僅僅滿足于用革命的戰(zhàn)爭抗擊反革命的暴力,因為只有在真理得以維護、人權(quán)受到尊重、公信不遭玷污的情況下,勝利才會真正獲得。詩人在詩末提醒將軍,必須清除革命勝利后在執(zhí)政過程中出現(xiàn)的貪贓枉法、巧取豪奪等腐敗現(xiàn)象,否則革命必將歸于失敗。詩人不幸言中:十多年后,在革命中遭處決的國王查理一世之子查理二世從歐陸流亡途中被接回英格蘭,加冕成為新的國王而完成了王政的復辟。

本詩在結(jié)構(gòu)上基本上遵循著“8+6”的范式,但在第八行末尾只是用了冒號而不是句號,前八行與后六行形成轉(zhuǎn)折的關系,到第十三行中間才首次出現(xiàn)句號,第二個長頓出現(xiàn)在末行,全詩由兩個句子構(gòu)成。一、二、四、九、十、十一行末各有一個短頓(逗號),其余六行要么只是在行內(nèi)有一短頓,要么一直延續(xù)到下一行,構(gòu)成跨行詩行(run-on line)。前八行的韻式恪守著abbaabba 的范式,但后六行的韻式為cddcdc,與cdecde的標準范式有出入。

其二 《致克倫威爾將軍》

本詩可能作于1652年5月,亦為國家處于危機狀態(tài)之時。英格蘭的殘余議會(即長期議會經(jīng)過大清洗而剩余的部分,在1653年被克倫威爾解散)設有一個由十四人組成的國家宗教委員會。1652年,以約翰·歐文為首的數(shù)位牧師向該委員會提出有關宗教事務的十五項建議,其中的一項為:牧師應該領取國家給予的生活費。針對這項提議,彌爾頓創(chuàng)作了本詩。全詩譯文如下:

克倫威爾,人中之王,你曾經(jīng)歷了

烏云滾滾的戰(zhàn)爭和粗野的誹謗,

堅定的信念與超常的毅力指引你

劈波斬浪,光榮贏得和平與真理,

你扼住頭戴王冠的傲慢的“命運”而

為上帝建偉功,替蒼天行正道,

達溫河水滾涌著蘇格蘭人的血,

登巴戰(zhàn)場響徹人們對你的頌贊,

桂冠掛滿沃賽斯特,但有許多事情

猶待你去進取。和平中的勝利

與戰(zhàn)功一樣流芳,新起的敵人

咄咄逼人,要給心靈套上世俗的枷鎖!

請幫助我們把自由良知從狼爪之下

解救出來,狼的福音只是為其肚腹!

在前八行半之中,詩人先對克倫威爾的品性和功績進行了概述:不屈不撓,英勇作戰(zhàn);頂住異議,反抗命運;扼制王室,替天行道;伸張正義,維護和平。接著,細數(shù)他在三大戰(zhàn)役中立下的赫赫戰(zhàn)功:1848年8月17日在達溫河邊的普林斯頓大敗漢密爾頓統(tǒng)帥的蘇格蘭軍隊;1651年9月3日在登巴大敗萊斯利統(tǒng)帥的蘇格蘭軍隊;1650年9月3日在沃賽斯特完勝蘇格蘭軍隊并將其統(tǒng)帥俘虜。在第九行的后一半,詩人筆鋒一轉(zhuǎn)(yet):戰(zhàn)場的功勞已成過去,要做的事情卻有很多,和平時期的建設與戰(zhàn)爭時期的軍功一樣可以流芳百世。詩人告誡將軍:革命暫時是勝利了,但新的敵人已經(jīng)露頭,他們正在威脅著要用世俗的鎖鏈來束縛人們的心靈和自由的良知。“福音委員會”部分牧師的提議其實用心險惡,因為世俗事務與宗教事務絕不應當攪和在一起,牧師的報酬只能來自于會眾自愿的捐款,而不該由國家來支付。在詩末的偶句中,詩人呼吁克倫威爾,要堅持政教分離的原則,拯救自由的良知,保護人們的心靈!

本詩采取了一種特殊的結(jié)構(gòu)(10+4),是彌爾頓十四行詩中唯一的一首以偶句收尾的詩作。全詩由三個句子構(gòu)成,前九行半構(gòu)成第一個句子,接下來的兩行半為第二個句子,最后兩行是一個整齊的偶句。二、四、六、七、八、十一行末有一短頓,其余六行要么只是在行內(nèi)有一短頓,要么一直延續(xù)到下一行,構(gòu)成跨行詩行。前八行的韻式恪守著abbaabba 的范式,但后六行的韻式為cddcee,與標準的cdecde范式出入更大。

其三《致亨利·范恩爵士》

本詩作于1652年7月3日。亨利·范恩爵士年輕時曾三次出任英國在北美的殖民地——馬薩諸塞——的總督,內(nèi)戰(zhàn)后成為長期議會的重要成員,為激進的獨立派之領袖人物,也是國王的死敵。查理二世復辟后被不公正地(未參與弒君事件卻成為報復對象)處死。1662年,范恩爵士的傳記出版,本詩首次出現(xiàn)于其中。全詩譯文如下:

范恩,你年紀輕輕卻做事老練,

一位強于未在羅馬執(zhí)掌舵柄的

元老,那時正是文韜而非武略

把兇殘的伊比魯特和生猛的非洲人趕走;

到底是要和議,還是去戳穿那些

空虛國家的企圖,實在難以猜度;

于是你主張動用國家的兩大神經(jīng),

鋼鐵和金銀,來獲取精良的裝備,

以有力地支撐戰(zhàn)爭;此外,你又學到

鮮有人做到的,——懂得教會

和政府的權(quán)力為何,又如何區(qū)分。

多虧有了你掌握的這兩件國之利器。

結(jié)果,你有力的手掌成了和平時

教會的依仗,而你成了教會的長子!

“未在羅馬執(zhí)掌舵柄的元老”可能指的是年老失明的阿比阿斯·克勞狄。羅馬人在赫拉克利亞戰(zhàn)敗后曾一度要與馬其頓人講和,阿比阿斯帶著兒子來到元老院的議事廳,慷慨陳詞,列舉史實,鼓勵國人士氣,說服元老院堅持戰(zhàn)斗,直至最后勝利。阿比阿斯強于在位掌權(quán)的羅馬元老,而范恩爵士強于不在位掌權(quán)的阿比阿斯。這就是彌爾頓對爵士的至高評價!短詩在一開始便指出,范恩爵士雖然年輕(其時僅40出頭)卻做事老練。驅(qū)逐強敵本需武力,詩人卻盛贊爵士的文韜和智巧,因為范恩爵士并不是親臨前線指揮作戰(zhàn)的三軍統(tǒng)帥,而是掌管財經(jīng)后勤、提升裝備質(zhì)量的運籌帷幄之人。內(nèi)戰(zhàn)中的英格蘭雖然財力有限,但在爵士的得當運用下,英格蘭終于在海戰(zhàn)中戰(zhàn)勝歐陸的強敵——荷蘭海軍(即“空虛國家”,此處的“空虛”(hollow)與“神圣”(hallow)諧音)。原本無法測度的事情(spell既指“測度”,又有“拼寫”之意,暗含對荷蘭語讀音和拼寫不一致這一情況的諷刺),卻在范恩爵士手里得以圓滿完成。在第九行末尾,“此外”(besides)更進一層,說他學到了別人沒有做到的事情。教會與政府先前是統(tǒng)一的,革命將二者分離,使其各司其職,各顯其能。在第二個三行組里,詩人把教會和政府兩種力量的發(fā)揮都歸功于范恩爵士,所以,教會在平時就把他視為支撐和依靠(長子)。對比和雙關的手法在詩中得到了巧妙的運用。

全詩由三個句子構(gòu)成,前十一行構(gòu)成第一個句子,第十二行為第二個句子,最后兩行構(gòu)成第三個句子。第四行末有一冒號,表明前四行與接下來的七行構(gòu)成論斷和解釋的邏輯關系。第六行末和第九行中間有分號,表明解釋分為三個層次,第三個層次以“此外”開頭,表明這是最重要的理由。后面三行的兩個句子則順理成章地表達國人和教會對爵士的感激之情。一、七、八、十行末有一短頓,其余五行要么只是在行內(nèi)有一短頓,要么一直延續(xù)到下一行,構(gòu)成跨行詩行。整首詩的韻式都嚴格遵循著abbaabba cdecde的范式。

五、結(jié) 論

17世紀的英國社會一直動蕩不安,卻激發(fā)了文人墨客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前一個世紀從意大利引進的十四行詩在彌爾頓等人的手里得到了創(chuàng)造性的使用。彌爾頓的創(chuàng)新表現(xiàn)在三個方面:其一是題材上的拓展。早期十四行詩的標準題材為男女情愛(通常屬于宮廷愛情習俗),約翰·唐恩將之拓展到宗教冥思,彌爾頓則更進一步,將社會政治內(nèi)容引入十四行詩的表現(xiàn)領域。其二是結(jié)構(gòu)上的創(chuàng)新。彌爾頓沒有采取英國式的整齊詩行結(jié)構(gòu),而是在意大利式結(jié)構(gòu)的基礎上作了一些靈活處理,全詩大多由兩三個句子構(gòu)成,幾乎一半的詩行為跨行詩行,使十四個詩行一氣呵成,幾乎沒有間歇,但又很注重邏輯層次,思想上又有某種“逆轉(zhuǎn)”或“深化”。最后是對韻式的靈活處理。彌爾頓并不愿意以文害意,所以在八行詩行中基本恪守了標準范式,而在六行詩行中至少采取了標準范式之外的兩種變式。事實上,為了靈活表達自己深邃的思想,彌爾頓在后來創(chuàng)作的十四行詩和史詩創(chuàng)作中都采用了無韻詩體,既保留了詩歌的強烈節(jié)奏,又拋開了嚴格的韻腳束縛。題材的拓展無疑與詩人所處的特殊時代氛圍相關聯(lián),而結(jié)構(gòu)與韻式的靈活運用(包括復雜而冗長的句法結(jié)構(gòu))則當是詩人深厚的古典語言文化功底的自然表現(xiàn)。在繼承古典傳統(tǒng)的同時,彌爾頓又有自己的創(chuàng)新,這或許正是英國文藝復興“守正”“創(chuàng)新”特殊品質(zhì)的外在表露吧。

[1] BALDICK C.OxfordConciseDictionaryofLiteraryTerms[M].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ation Press, 2000.

[2] OTIS, NEELEMAN.OutlineHistoryofEnglishLiteraturetoDryden[M].New York: BARNES & NOBLE, Inc,1937.

[3] THOMAS N, CORN.AHistoryofSeventeenth-CenturyEhglishLiterature[M].Oxford: WILEY Blackwell, 2014.

[4] A. W. 維里蒂.彌爾頓十四行詩集[M].金發(fā)燊,譯.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5] RAFFEL B ed.TheAnnotatedMilton[M].New York:BANTOM BOOKS, 1999.

猜你喜歡
彌爾頓詩節(jié)爵士
爵士啦啦操“跳躍類難度”動作運用分析——以2019年啦啦操世錦賽前六名為例
壯英童謠體式之比較
聽音樂也能如此簡單 Rogers樂爵士|LA502網(wǎng)絡音箱
1720年版《彌爾頓詩集》的排版、插圖和導字——分析目錄學案例研究
《采薇》里的深情
談爵士薩克斯基礎練習中的若干問題
解讀敦煌文獻B464:67之回鶻文詩歌
論彌爾頓《失樂園》對奧維德詩歌的借鑒之道
你何以為報
化隆| 天祝| 肇州县| 凤翔县| 永昌县| 湘潭市| 高密市| 锦州市| 伊吾县| 青田县| 苍溪县| 东丰县| 舞阳县| 若尔盖县| 尉氏县| 仁布县| 普兰店市| 剑河县| 清河县| 讷河市| 全南县| 奉新县| 云安县| 安仁县| 万州区| 金乡县| 扎赉特旗| 宁武县| 正蓝旗| 三河市| 年辖:市辖区| 武宣县| 绥化市| 泸州市| 克东县| 渑池县| 宁强县| 扎兰屯市| 栾城县| 大宁县| 巴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