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弟
【摘要】 課程標準明確要求在學習和應用數學的過程中,發(fā)展學生數學抽象、邏輯推理等六大核心素養(yǎng).本文擬以“等差數列的前n項和”為例,闡述在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觀下的教學設計.
【關鍵詞】 核心素養(yǎng);教學設計;等差數列;前n項和
課程標準在課程目標中明確了“應發(fā)展學生數學抽象、邏輯推理、數學建模、直觀想象、數學運算、數據分析等數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這就需要教師把平時教學與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結合在一起,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應注重學科特點,積極為學生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讓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yǎng)得到發(fā)展.
一、內容解析
本節(jié)內容是江蘇版高中數學必修5第2章第3節(jié).教學中要求學生掌握等差數列前n項和的公式以及推導的思想方法.教師可借助問題情境讓學生進行探究活動,由特殊到一般,讓學生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體會“倒序相加法”的求和方法.
二、學生情況
通過上一節(jié)學習,學生知識經驗較為豐富(等差數列的概念、通項公式及性質等),具備一定的分析和推理能力.但第一次接觸數列的求和,缺乏相關經驗.在授課時,教師可注重從歷史故事、生活實例入手,創(chuàng)設符合學生認知基礎和學習特點的情境,激發(fā)學習興趣.
三、教學過程
(一)復習、提出問題
復習 ?等差數列的通項公式和一個重要的下標和性質.
情境1 ?一個數學故事(PPT展示高斯求解1+2+…+ ?100= ?的故事)
問題1 ?你知道高斯是怎么快速算出的嗎?
高斯算法的妙處在于將這100個數分成50組,每組數的和都是101,50個101是5050,將加法問題轉化為乘法運算,迅速得到了結果.
本節(jié)課我們來研究等差數列的前n項和的問題.數列{a n}的前n項和常用S n表示,即S n=a 1+a 2+a ?3 +…+a n.
情境2 ?一個生活實例:某倉庫堆放一堆鋼管,最上面一層有1根,下面的每一層比上一層多1根,最下面一層有9根,求這堆鋼管的總數.
問題2 ?如何求1+2+…+9=?
生1:45,一個加一個.連加算.
生2:借鑒高斯的算法,把1與9配對,2與8配對,…,剩下一個5,4個10加上5等于45.
我們發(fā)現借鑒高斯的這種“首尾配對”的算法對偶數項的數列很好用,但對于奇數項的數列就不方便,奇數個數相加時,首尾兩兩配對,會發(fā)現有1項被“冷落”了.是否有簡單的方法避免對項數奇偶性的討論?
(二)探究、解決問題
生3:這個鋼管堆起來是三角形狀,若在旁邊倒著放同樣的一堆鋼管,則它與原圖補成平行四邊形.這樣每層的鋼管數都為10,共9層,則鋼管總數是90的一半,45.
這種方法很奇妙,不需要考慮項數的奇偶性就可以求和.用數學式子表示:S ?9 =1+2+3+…+9,S ?9 =9+8+7+…+1.兩式對齊相加,得2S ?9 =10×9,S ?9 =45,這就是數列求和的一個重要方法——“倒序相加法”.
問題3 ?如何求1+2+…+n=?(由問題2的特殊情形一般化.
生4:將上述各項的順序倒過來寫,再兩式相加.)
問題4 ?更一般地,如何求等差數列{a n}的前n項的和S n=a 1+a 2+a ?3 +…+a n?
生5:將上式右邊各項的次序倒過來書寫,再兩式相加,2S n=(a 1+a n)+(a 2+a ?n-1 )+…+(a 2+a ?n-1 )+(a 1+a n),運用等差數列的下標和性質a 1+a n=a 2+a ?n-1 =…得到S n=n a 1+a n 2 . (1)
公式(1)可聯想到梯形面積公式來幫助記憶.
問題5 ?等差數列前n項和還有其他表達形式嗎?
生6:將通項公式a n=a 1+(n-1)d代入(1),得到S n=na 1+ n(n-1)d 2 . (2)
問題6 ?已知等差數列前n項和公式的兩種形式,那么在求等差數列前n項和時,該選用哪個公式呢?
生7:若已知等差數列的首項a 1,項數為n,第n項a n,則用公式(1);若已知首項a 1,項數為n,公差d,則用公式(2).
例1 ??已知等差數列{a n}.
(1)已知a 1=3,a ?50 =101,求S ?50 .(2)已知a 1=3,d= 1 2 ,求S ?10.
例2 ??已知等差數列{a n},d= 1 2 ,a n= 3 2 ,S n=- 15 2 ,求a 1及n.
例3 ??已知等差數列{a n},第1項到第10項的和為310,第11項到第20項的和為910,求第21項到第30項的和.
(三)感悟、再生問題
問題7 ?觀察例3的結果,有什么發(fā)現嗎?
(1)從例題的結果出發(fā),引導學生觀察:310,910,1510是什么數列?(等差數列)
(2)一般地,如果等差數列{a n}的前n項和為S n,那么S ?10 ,S ?20 -S ?10 ,S ?30 -S ?20 是否成等差數列?(是)
(3)有更一般的結論嗎?
(四)課堂小結(主要由學生完成)
從知識、方法、思想和應用層面來回顧.
四、認識與思考
1.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掌握等差數列的前n項和的公式的推導,一借助有趣的歷史故事引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二利用剛學過的等差數列的下標和性質直接推導S n的公式,讓公式的推導一氣呵成.
2.數學課堂應該是以數學知識為載體的數學思想方法的感悟.教師根據學生情況創(chuàng)設一個再創(chuàng)造過程,選取契合學生認知基礎和學習特點的問題情境,讓學生主動參與探究并體會其中蘊含的數學思想和方法,逐步形成對數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