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祭祀禮制與祝文興衰
——對《文心雕龍》祝文評論的補充

2018-02-20 07:02:02連秀麗
學術交流 2018年3期
關鍵詞:文心雕龍

連秀麗

(哈爾濱師范大學 《北方論叢》編輯部,哈爾濱 150010)

《文心雕龍·祝盟》論述了兩種文體:祝體和盟體。劉勰對祝體文的起源、發(fā)展和基本特征作了概要描述,但關于祝體文產生的歷史土壤以及祝文興衰變化的歷史原因,并沒有詳盡闡釋。祝文的產生、興盛和沒落是與祭祀禮制密切相關的,祭祀禮制的建立與瓦解深刻地影響著祝文的繁榮興衰?!皣笫拢陟肱c戎。”“禮有五經,莫重于祭?!?《禮記·祭統(tǒng)》)祭祀是上古時期最重要的禮儀形式。它是人類通過器物、儀節(jié)、語言、音樂、舞蹈、食品及身體儀式等,對上天神靈、祖先等表達敬意以祈求福祉的行為儀式。祭祀的目的,是為了人類更好地生存而祈求神靈或祖先的護佑。在這個充滿神性和功利性的行為過程中,也促生了文學藝術樣式的生成。祭祀的禱告語言,逐漸變成了祝體、頌體、贊體等文學樣式;祭祀的音樂,漸漸變成了獨立的藝術樣式。

一、人類早期的祭祀禮儀與祝體文學的起源

《文心雕龍·祝盟》中主要論述了兩種文體:祝體文學和盟體文學。祝文是一種古老的文體,今天并不常用,然在上古時期,卻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文體。范曄《后漢書·文苑傳》中所著錄的文體有二十多種,祝文是作為單獨文體收錄的。如記敘傅毅的著文情況:“著詩、賦、銘、誄、頌、祝文、七激、連珠,凡二十八篇?!盵1]祝文是與眾多文體并列的一種文體?!墩f文》云:“祝,祭主贊詞者?!倍巫⒄J為祝字為會意,表示“以人口交神也”?!稌o逸》孔穎達疏:“以言告神謂之祝?!薄稜栄拧め屛摹罚骸皞鞴砩褶o曰?!?。據《禮記·禮運》記載:“陳其犧牲,備其鼎俎,列其琴瑟管磬鐘鼓,修其祝嘏,以降上神與其先祖?!编嵶ⅲ骸白?,祝為主人饗神辭也?!睋Q句話說,祝是主人向神或先祖請求庇佑之文。《周禮·春官》:“蓋巫以歌舞降神,祝以文辭事神?!弊N氖琴澝郎耢`、向神靈祈禱并祈福鑲災的祝辭。祝辭的內容無外乎贊美神靈、祈福祛災?!段男牡颀垺烽_篇,陳述了上古時期祝文產生的祭祀背景:

天地定位,祀遍群神,六宗既禋,三望咸秩,甘雨和風,是生黍稷,兆民所仰,美報興焉!犧盛惟馨,本于明德,祝史陳信,資乎文辭。

祝體文學是伴隨原始人類的神靈信仰和祭祀禮儀產生的。上古時期,人們相信萬物有靈,神靈會佑護人類。在這種原始宗教觀念的支配下,人類分別對天地萬物按次序進行祭祀。祭祀的對象是群神,“六宗”是指“一,四時;二,寒暑;三,日;四,月;五,星;六,水旱”諸神?!叭?,指泰山、河、海三神。他們相信,只要虔誠地祭拜了神靈,就會甘雨和風,谷物豐收,美好的福報就會實現。他們相信語言是溝通神人之間的中介。語言是有魔力的、具有咒術的力量,通過對神靈的崇拜和語言的禱祈,人類是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祈盼的事情。上古時期人們把對異己力量的恐懼、對自然神靈的敬畏,寫進了早期的祝文中。祝辭中飽含著祈求和禱告,所企求的內容大都是風調雨順,民眾有好收成,百姓豐衣足食。早期的祭文樸素虔誠,寄托著人們最簡單的愿望和對生活最基本的要求。上古時期的祝體文,劉勰在《祝盟》中記敘了三篇。

《文心雕龍》記載最早的祝文,是古神農氏時的祝文。其辭云:“土反其宅,水歸其壑,昆蟲毋作,草木歸其澤?!盵2]180這是上古皇帝在歲末祭祀對農業(yè)生產有功的八種神靈的祝詞。這八神是指:“一、先嗇(穡),谷物之神;二,司嗇,主管百谷之神;三,農,農耕之神;四,郵表畷,郵亭用來表明田的連接處,當為守望莊稼用,即郵亭之神;五,貓虎,食田鼠田豕的貓神、虎神;六,坊,防水患的堤神;七,水庸,灌溉排澇的水溝神;八,昆蟲,昆蟲的神。”[3]在祭辭中他祈禱道,“泥土返回自己的位置吧,水也歸還到山壑間去,危害莊稼的昆蟲不要興起,草木歸生于藪澤中去(不要生長在良田)!”據《禮記·郊特牲》記載:“土返其宅,水,歸其壑,昆蟲,勿作,草木歸其澤。”這是蠟祭時的一篇祭辭。[2]183古人認為一年的收成得益于各種神靈的助佑,每年十二月,為了報饗神明,舉行一次盛大的合祭萬物之神的活動,這種祭祀活動稱為蠟。雖為報神的祭祀,但同時也變成了民眾慶豐收迎新年的盛大節(jié)日,參加者甚眾,氣氛也異常熱烈。明代徐師曾《文體明辨序說》認為這篇文章是“祝文之祖”。這是最早的祝辭,也是祝文的起源。

《祝盟》篇記載的上古時期的祭祀祝文,還有虞舜祭祀田神的禱辭和商湯祭天禱雨的祭文:

昔伊耆始蠟,以祭八神。其辭云:“土反其宅,水歸其壑,昆蟲毋作,草木歸其澤?!眲t上皇祝文,爰在茲矣。舜之祠田云:“荷此長耜,耕彼南畝,四海俱有。”利民之志,頗形于言矣。至于商履,圣敬日躋,玄牡告天,以萬方罪己,即郊禋之詞也;素車禱旱,以六事責躬,則雩禜之文也。

虞舜在春天為百姓祈福:“荷此長耜,耕彼南畝,四海俱有。”虞舜的祭田辭祈禱,“農夫扛著長耜,在南畝農田上努力地耕作,四海之內的人都豐衣足食?!睋抖Y記·月令》記載,“立春之日,天子親帥三公、九卿、諸侯、大夫以迎春于東郊?!泵磕炅⒋寒斕欤熳佣家H自率領三公九卿到東郊舉行迎春的祭祀,之后舉行籍田禮?!抖Y記·月令》曰:“是月也,天子乃以元日祈谷于上帝。乃擇元辰,天子親載耒耜,措之參保介之御間,帥三公、九卿、諸侯、大夫,躬耕帝藉?!薄秶Z·周語》云:“國之大事在農”,立春之日,天子要舉行盛大的藉田禮,親自率領文武百官,到田間祭祀農神,祈求豐收。祭祀前要齋戒,祭祀當日以酒祭拜并念祝禱詞,然后,天子象征性地三次耕田,昭示一年耕種的開始,并期望雨順風調,一年好收成。

至于商湯的禱詞,《祝盟》只提到“郊禋之詞”與“六事責躬”。“郊禋”,古帝王升煙祭祀天地的大禮。郊禋罪己之詞,《呂氏春秋·季秋紀·順民篇》記載商湯祈雨文曰:“昔者湯克夏而正天下,天大旱,五年不收,湯乃以身禱于桑林,曰:‘余一人有罪,無及萬夫。萬夫有罪,在余一人。無以一人之不敏,使上帝鬼神傷民之命。’于是翦其發(fā),磨其手,以身為犧牲,用祈福于上帝。民乃甚說,雨乃大至?!盵4]“六事責躬”,據《荀子·大略》:“湯旱而禱曰:‘政不節(jié)與?使民疾與?何以不雨至斯極也!宮室榮與?婦謁盛與?何以不雨至斯極也!苞苴行與?讒夫興與?何以不雨至斯極也!’”這是商湯祭天求雨的祝文。商湯貴為一國之君,崇高的道德卻令人敬重。他駕著毫無裝飾的車馬,去禱求免于旱災,用黑色的牛來祭告上天,列舉六種過失來責備自己,把四面八方之人的罪過,都歸在自己一人身上。至誠至敬感動上蒼,驟雨遂至。

三則祝辭可見,早期的祭祀占據著人類大部分精神生活,祭祀的主體都是君王。上古時期的祝文有三個特點:第一,“犧盛惟馨,本于明德”。祭祀的犧牲是馨香的,是因為來自光明的道德。這是比擬的說法,用祭祀食品的馨香來比喻古代祭祀君王光明圣潔的道德。神農氏的祝文、虞舜的祝辭、商湯的祝文都是為天下萬民的福利,都不是為一己之私,正所謂“利民之志,頗形于言矣”。第二,祭祀者的內心是虔敬的、是莊重的。“圣敬日躋”“玄牡告天”“犧盛惟馨”“素車禱旱”“六事責躬”“以萬方罪己”,可以看到祭祀的主體為了天下百姓,為了民眾的“美報”,對上天神靈的虔誠敬奉之情。第三,“祝史陳信,資乎文辭”。在祭祀的過程中,祝史是表達祝辭的人,祝史的祝辭是真實無欺的,是誠實可信的。

上古時期的祝文,都是伴隨著祭祀而產生的,祝史是祝辭的創(chuàng)作者和傳達者,是負責人神溝通交流的人。祝史將人類美好的愿望和請求虔誠地陳述給上界天神,以期獲得諸神的恩許和垂顧。

在文字學中,最早的“?!保⒉皇侵敢环N文體,而是指祭祀活動中的人。甲骨文的“?!?,像人跪于神前有所禱告之形?!对娊洝ば⊙拧こ摹罚骸肮ぷV赂?,徂賚孝孫?!笨梢?,祝主要是祭祀時用語言來與神交流、掌握祭禱等祝辭的人。祝既可以向鬼神祈禱求福,又可以在祭祀時用語言來與神交通?!墩f文解字》釋“巫,祝也?!蓖跻葑ⅰ冻o》曰“男巫曰?!?。祝還是一種職官,在人類社會早期,把通鬼神、問吉兇,掌管部落、氏族、國家祭祀活動的官職稱為“巫?!?。巫史、祝史、祝師、巫師等,異名而同職?!蹲髠鳌酚涊d:“上思利民,忠也;祝史正辭,信也?!逼渲兴傅摹白J贰保紝儆谶@一類職官。祝使在祭祀中扮演人神之間的媒介,主祭者向神的祈禱由祝使來轉達,而神尸對主人的致福,亦由祝使來陳說。

巫師何以能主持祭祀并擔當祭祀重職,《國語·楚語下》的記載最詳細:“古者民神不雜。民之精爽不攜貳者,而又能齊肅衷正,其智能上下比義,其圣能光遠宣朗,其明能光照之,其聰能聽徹之,如是則明神降之,在男曰‘覡’、在女曰‘巫’,是使制神之處位次主,而為之牲器時服?!憋@然,巫師被認為是有非常智慧的人,其聰明智慧被認為能夠擔此重任。但是,巫和祝終究是有區(qū)分的,到了西周時期,巫祝巫史更是有明顯的職能區(qū)分,“《楚語》敘述的祝宗巫史職能的清晰分化,更是商周文化特別是西周文化的現象。”[5]24陳來認為,“巫覡之職能主要是對祭祀的位次和牲器進行安排,是祭祀體系中的一種操作人員。比較起來,祝是具備較多的有關地理、歷史、宗教和禮儀知識的人,宗是對祭品的時令、種類及祭器、祭壇的制度有系統(tǒng)知識的人?!盵5]23-24

可見,巫師和祝史分開是西周以后的事,早期的巫祝是不分的,祝史即巫師。負責向上神陳述的祝辭都是由巫祝承擔和完成的,巫祝是具有特殊地位的人。祝史或巫師在古代何以享有崇高的社會地位,除上述陳來的觀點,還因為在上古時期祭祀過程是無比神圣的,祭祀是國家大事,具有特殊地位。祭祀的神圣性和上古時代人們認識的局限性,導致了巫祝的特殊身份,使祝辭文學也蒙上了神性的光環(huán)。

二、周代祭祀禮制與祝文的繁盛

《文心雕龍》載,周代的大祝掌管六祝之辭。在不同的祭祀禮典會有不同的祝辭。祭天地時可以云“庶物咸生”,在迎接太陽的祭禮時誦唱“光明普照”,在祭祀祖先時可以告誡兒孫“早起晚睡”,勤奮功業(yè),祭祀是繁多的,是莊嚴的:

及周之大祝,掌六祝之辭。是以“庶物咸生”,陳于天地之郊;“旁作穆穆”,唱于迎日之拜;“夙興夜處”,言于祔廟之祝;“多福無疆”,布于少牢之饋;宜社類祃,莫不有文:所以寅虔于神祇,嚴恭于宗廟也。

對于周代而言,正是祝辭數量眾多、運用最廣的時期,禮樂文化體制下頻繁的祭祀活動衍生了無比豐富的祝文。盡管許多祝辭內容近似、語句重復,但《文心雕龍》的記敘卻有些簡略,難以窺其盛況。

祭祀禮制的確立和祝官體系的成熟是促使祝辭文學繁榮的動因?!叭祟惏l(fā)展初期階段的巫術漸漸轉為以祈禱和獻祭為形式的祭祀。從巫術到祭祀的變化,也正是從理性不能把握的‘神秘性’向崇高、道義的‘神圣性’轉變的契機?!盵5]130“可以說,周代的文化,下至春秋戰(zhàn)國,都可以看到一條明顯的線索,即人本理性與巫祝文化的斗爭。周文化的歷史就是在禮樂文化中不斷揚棄乃至擠壓巫祝文化的歷史,是在大傳統(tǒng)中不斷剔除巫祝文化的原始性而保留其神圣性的歷史?!盵5]165在周代的貴族社會中,這一原始巫術性的言靈崇拜已經為以祭祀禮儀為核心的禮樂制度所用。李澤厚先生講,“‘禮’是頗為繁多的,其起源和其核心則是尊敬和祭祀祖先?!盵6]13“所謂‘周禮’,其特征確是將以祭神(祖先)為核心的原始禮儀,加以改造制作,予以系統(tǒng)化、擴展化,成為一整套宗法制的習慣統(tǒng)治法規(guī)?!盵6]14西周時期,周公制禮作樂開創(chuàng)了禮樂文明,建立了豐富的禮樂文化制度和體系,禮遍布于國家政治生活和日常生活的各個領域。從西周王朝到春秋中葉正是歷史上禮制大盛的歷史時段。周禮不僅以制度系統(tǒng)成為統(tǒng)治者施政的綱領,而且滲透于貴族社會生活一切領域。周禮既有政治的莊重儀式,又運用于諸侯邦交燕饗等典禮場合,《儀禮》中現存的十七種具體的禮節(jié)儀式,是不同禮儀場合中人們遵奉的不同禮儀規(guī)范。

《禮記·祭統(tǒng)》云:“禮有五經,莫重于祭?!奔漓爰仁菄业拇笫?,又是國家最重要的典禮。周人的祭祀滲透于政治與日常生活一切領域之中?!抖Y記·曲禮》云:“天子祭天地,祭四方,祭山川,祭五祀,歲徧。諸侯方祀,祭山川,祭五祀,歲徧。大夫祭五祀,歲徧。士祭其先?!痹谥艽?,天子、諸侯、大夫都要進行祭祀,且內容很多。祭祀何以在國家政治生活中居于如此重要地位?“祭祀被周代統(tǒng)治者高度重視,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統(tǒng)治階級在政治上的需要以及人們頭腦中存在的傳統(tǒng)宗教意識。”[7]統(tǒng)治者利用殷商時期人們對天的神化與崇拜進行自己的政治統(tǒng)治,并且大力提倡宗教祭祀活動,從而為統(tǒng)治服務。《周易·觀卦·彖傳》云:“觀天之神道而四時不忒,圣人以神道設教,而天下服矣?!奔漓爰唇y(tǒng)治者進行“神道設教”的工具,而這種工具的運用,最理想的方式就是與國家制度的禮相結合。祭祀同禮的密切結合,是國家政治教化的需要?!抖Y記·祭統(tǒng)》曰:“是故,君子之教也,必由其本,順之至也,祭其是與!故曰:‘祭者,教之本也已。’” 通過祭祀教化萬民,維護了周代統(tǒng)治者的統(tǒng)治秩序?!抖Y記·禮運》云:“天子祭天地,諸侯祭社稷?!敝艽募漓胧欠倍嗟摹⑶f嚴的,最重要的祭祀是祭天地、祭祖先的禮儀。

祝官在周禮中屬于春官。祝官在國家祭祀中,是承擔各種具體事務和禮儀活動行為的官員。商代祝官稱為太祝。太祝,又稱大祝,是《周禮》中規(guī)定的儒教神職官員之一,官銜下大夫。《禮記·曲禮下》記載周代官職:“天子建天官,先六大,曰:大宰、大宗、大史、大祝、大士、大卜,典司六典;天子之五官,曰:司徒、司馬、司空、司士、司寇,典司五眾?!睂⒊賱澐譃椤疤旃佟焙汀拔骞佟?,“天官”典司“六典”,即司理宗教活動;“五官”典司“五眾”,即司理民事活動。

《周官·春官》中設定的祝官體系有大祝、小祝、喪祝、甸祝。大祝是人神之間的媒介,祈福祥,求永貞,以言告神,在祭祀中迎神送神。祝官要讀誦祝文,是在祭祀者要向神明獻酒的時刻。祭祀者要向神明三次獻酒,稱為初獻、亞獻和終獻,合稱“三獻”。初獻時,祝官要讀誦祝文。周代的祭官大祝,掌管六種禱祝的禱辭,掌握六種祭祀祈禱法,以使人鬼、天神和地神和協(xié)一致。小祝掌小祭祀,負責在舉行小祭祀時,撰作侯祭、禳祭、祈禱和報福之祭的祝辭及有關的名號,以祈求福祥,祝禱風調雨順年成豐收,消弭災兵,遠離罪咎和疾病。舉行大祭祀時,負責迎取盛在祭器中的谷物,迎送尸,澆水為尸盥手,協(xié)助尸行食前祭禮,協(xié)助徹除祭器,協(xié)助酌酒放置在尸席前。凡事協(xié)助大祝。

《周禮》:“大祝掌六祝之詞:一是順祝,二是年祝,三是吉祝,四是化祝,五是瑞祝,六是策祝。以事鬼神,祈福祥也?!睗h代蔡邕《獨斷》卷上:太祝掌六祝之辭。順祝順豐年也,年祝求永貞也,告祝祈福祥也,化祝弭災兵也,瑞祝逆時雨寧風旱也,筞祝遠罪病也。順祝者,謂天人和同,納于大順也。年祝者,謂五氣時若,常大有年也。吉祝者,謂斂時五福,吉無不利也?;U?,謂化被六極以為和氣也。瑞祝者,謂天不愛寶,形為上瑞也。策祝者,謂龜策不違于人,是謂大同也。號者謂尊其名更為美稱。大祝掌握六種祝告辭,用于祭祀人鬼、天神和地神,祈求福祥,祈求永得正命。在具體禮儀過程中,很重要的事情就是祝辭?!按笞U屏^o,以事鬼神示,祈福祥,求永貞……作六辭以通上下親疏遠近,一曰祠,二曰命,三曰誥,四曰會,五曰禱,六曰誄。”(《周禮·春官·宗伯》)六辭皆是祈禱之事,皆有辭說以告神,故曰六祝之辭。

祝辭文學是伴隨著祭祀活動的興衰而發(fā)生變化的,周代的祝文,多是祭天地或祭祖時的廟堂之祝。此外,即使是出師打仗時的祭天祭地,也沒有不用祝文的。周代禮樂體制的全盛在西周春秋時期,祝辭的興盛時期也是在這一時期。

保存在《詩經》文獻中的祝辭的數量眾多,其中周頌如《噫嘻》《烈文》《昊天有成命》《我將》《時邁》《維天之命》《思文》《閔予小子》《訪客》《敬之》《小毖》等篇,大雅、小雅有《云漢》《楚茨》《既醉》《鳧翳》《蕩》《皇矣》《生民》《烝民》《何人斯》《天?!贰断锊返绕瑖L中祝辭數量寥寥。《詩經》中祝辭最多的是《周頌》和《大雅》,也是祭祀禮制最莊重的西周時期。以《豐年》為例:

《豐年》豐年多黍多稌,亦有高廩,萬億及秭。為酒為醴,烝畀祖妣。以洽百禮,降??捉浴?/p>

“降??捉浴笔谴呵飼r人對幸福美好的期盼和祈愿?!冻摹菲矶\“我倉既盈,我庚維億。以為酒食,以享以祀,以妥以佑,以介景福。”《甫田》中“曾孫之稼,如茨如梁,曾孫之瘐,如坻如京。乃求千斯倉,乃求萬斯箱。黍稷稻梁,農夫之慶。報以介福,萬壽無疆。”這些同《周頌·豐年》表達了同樣的愿望,祈求豐收是周人祭祀中非常重要的祈禱內容。而《詩經·大田》中“既方既阜,既堅既好。不稂不莠,去其螟騰,及其蟊賊,無害我田稚”和《蠟?!繁磉_的情感是一致的。再如《周頌·我將》,“我將我享,維羊維牛,維天其右之。儀式刑文王之典,日靖四方。伊嘏文王,既右饗之。我其夙夜,畏天之威,于時保之。”這一章,武王出征,求得天帝的保佑,祈求繼承文王的遺志,早日安定四方。全詩充滿敬畏之情,懇請?zhí)斓郾S?。“維天其右之”“于時保之”就是武王的祈請禱告之詞?!渡袝分幸灿凶N?,武王重病,周公親自請于太王、王季和文王,求以自己代替武王去死。祝告的冊書收藏在金屬束著的匱中。如下:

史乃冊,祝曰:“惟爾元孫某,遘厲虐疾。若爾三王是有丕子之責于天,以旦代某之身。予仁若考能,多材多藝,能事鬼神。乃元孫不若旦多材多藝,不能事鬼神。乃命于帝庭,敷佑四方,用能定爾子孫于下地。四方之民罔不祗畏。嗚呼!無墜天之降寶命,我先王亦永有依歸。今我即命于元龜,爾之許我,我其以璧與珪歸俟爾命;爾不許我,我乃屏璧與珪?!?《尚書·金滕》)

不僅傳世文獻,兩周銘文中也有很多祝嘏辭,這些器物的主人渴望上天或祖先佑護自己,就將自己的祈愿之詞抒寫于器上,作器者祈求的內容為“?!薄皦邸币约啊白訉O萬年”,這些也同時是神靈賜福的內容。祭祀以求“福”只是一種籠統(tǒng)的提法。具體地說,周人祭祀的目的主要有三類,這就是《禮記·郊特牲》所謂“祭有祈焉,有報焉,有由辟焉”。祈即祈求福祥,報是求福有獲,回報神靈;由辟同于攘,即彌災祛禍。如:

用為喜宴,以樂嘉賓,父兄以及朋友,锽锽熙熙,萬年無期。億萬孫子,永保鼓之。(《王孫遺者鐘》)

哉公眉壽,邾邦是保。其萬年無疆。子子孫孫永保用。(《邾公華鐘》)

用好宗廟享夙夕,好朋友與百諸婚媾,用祈屯錄永命,魯壽子孫。(《乖伯簋》)

銘文中常用“眉壽無期”“用祈眉壽”“萬年無期”“萬年無疆”“億萬孫子”等詞語表示祝嘏。如:

其眉壽無記,子子孫孫永寶用之。(《上府》)

以口稻粱,萬年無疆。叔朕眉壽,子孫永寶用。(《叔朕》)

綰綽眉壽,永命彌生,萬年無疆。子子孫孫永寶用。(《叔孫父土朗》)

其萬年無疆,子子孫孫,永寶用享。(《曾子仲宣鼎》)

不顯天子,天子其萬年無疆,保辥(乂)周邦,田允尹四方。(《大克鼎》)

這些祈禱的內容是大致一致的,這也說明周人對幸福的渴望是基本一致的。

銘文中的祝嘏辭與《詩經·頌》中的祈禱、祝祈之詞基本相近,這種語言模式可以上溯到早期的原始宗教,是宗教禮儀形式的產物。如西方學者施特倫在《理解宗教生活》一文中指出:“祈禱是使宗教變成實實在在之物的重要途徑。我們除了在祈禱中與神交流之外,沒有別的方式,因為祈禱本身就是同神交際。如果我們不主動地與神交際,神對我們來說就永遠無法成為真實的存在?!盵8]

三、春秋后期禮樂制度的瓦解與祝文的走向

春秋以后的祝文,相比人類早期和西周時期的祝文,發(fā)生了歷史性變化。西周時期的祝文,多用于祭祀大典等重大場合。春秋之后,其他的禮儀形式也使用祝文?!秲x禮·士冠禮》記載了冠禮的全部程序及其祝辭:

先是“始加”,祝曰:令月吉日,始加元服,棄爾幼志,從爾成德,壽考唯祺,介爾景福。

又再加曰:吉月令辰,乃申爾服,敬爾威儀,淑慎有德,眉壽萬年,永受厥福。

又三加曰:以歲之正,以月之令,咸加爾服,兄弟具在,以成厥德,黃耇無疆,受天之慶。

又《醴辭》曰:甘醴惟享,嘉薦令芳,拜受祭之,以定爾祥,承天之休,壽考不忘。

又《醮辭》曰:旨酒既清,嘉薦以時,乃加元服,兄弟具來,孝友時格,永乃保之。

又再醮曰:旨酒既清,嘉薦伊脯,乃伸爾服,禮儀有序,祭此嘉爵,承天之祜。

又《三醮》曰:旨酒令芳,籩豆有楚,咸加爾服,肴升嘉俎,承天之慶,受福無疆。

又《字辭》曰:禮儀既備,令月吉日,昭告爾字,愛字孔嘉,髦士攸宜,宜之于嘏,永受保之。

《大戴禮記·公冠》載祝主持冠禮并有祝辭:

成王冠,周公使祝雍祝王曰:“達而勿多也?!弊S涸唬骸笆雇踅诿?,遠于年,嗇于時,惠于財,親賢使能?!?/p>

春秋以后的祝辭,在《左傳》《呂氏春秋》《韓非子》《戰(zhàn)國策》《儀禮》《大戴禮記》等文獻中也多有記載,如下文:

湯見祝網者,置四面,其祝曰:“從天墜者,從地出者,從四方來者,皆離吾網?!?《呂氏春秋·異用》)

衛(wèi)人有夫妻禱者,而祝曰:“使我無故,得百束布!”其夫曰:“何少也﹖”對曰:益是,子將以買妾。(《韓非子·內儲說下》)

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戰(zhàn)國策·趙策四》)

晉侯伐齊,將濟河,獻子以朱絲系玉二瑴,而禱曰:“齊環(huán)怙恃其險,負其眾庶,棄好背盟,陵虐神主。曾臣彪將率諸侯以討焉,其官臣偃實先后之。茍捷有功,無作神羞,官臣 偃無敢復濟。唯爾有神裁之?!鄙蛴穸鴿?。(《左傳·襄公十八年》)

甲戌,將戰(zhàn),郵無恤御簡子,衛(wèi)太子為右?!l(wèi)太子禱曰:“曾孫蒯聵敢昭告皇祖文王、烈祖康叔,文祖襄公:鄭勝亂從,晉午在難,不能治亂,使鞅討之。蒯聵不敢自佚,備持矛焉。敢告無絕筋,無折骨,無面?zhèn)?,以集大事,無作三祖羞。大命不敢請,佩玉不敢愛?!?《左傳·哀公二年》)

戰(zhàn)國以后,傳世文獻中這些祝辭的出現,在祝的內容上,與西周時期是不同的,這些祝辭的出現不是祭祀典禮的重大場合,而是生活中的任意場景,不是多福多壽、血脈綿延這些人生大事,而是世俗得失等小事。這些祝辭的出現,也標志著祝辭已從莊重的祭壇漸漸走向了民間,走向了世俗。

劉勰在《祝盟》中對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祝辭是持批評態(tài)度的,劉勰認為,春秋之后,“張老賀室”,“筋骨之請”“造次顛沛”,這樣的日常事情都要祈求于祝。失去了祝應有的莊嚴神圣。原文如下:

自春秋以下,黷祀諂祭,祝幣史辭,靡神不至。至于張老賀室,致禱于歌哭之美。蒯聵臨戰(zhàn),獲祐于筋骨之請:雖造次顛沛,必于祝矣。若夫《楚辭·招魂》,可謂祝辭之組麗者也。漢之群祀,肅其百禮,既總碩儒之義,亦參方士之術。所以秘祝移過,異于成湯之心,侲子驅疫,同乎越巫之祝:禮失之漸也。

隨著春秋時期禮樂文化的瓦解和戰(zhàn)國時期對禮制的破壞,祝禱已從神壇走下來,失去了莊重與神秘,人們對祝禱功能產生了普遍懷疑,使得祝辭性質和方向也發(fā)生了諸多變化。祝辭的變化表現為兩個方面:一方面,祝辭已失去其莊重虔誠特點,祝辭變得零碎瑣細。原因有三:

其一,祭祀禮制的瓦解,祝辭失去了存在的神圣歷史舞臺。春秋之后,人們對“天命”思想的懷疑及人本思想的興起,淡化了神權,將人的權力置于江山和君王之上。體制的神性權威的瓦解,祭祀也就失去了往日的威嚴。顧炎武稱:“春秋時猶嚴祭祀,重聘享,而七國則無其事矣?!盵9]589到漢代,祭祀之事大變,《祝盟》稱“漢之群祀,肅其旨禮,既總碩儒之義,亦參方士之術。所以秘祝移過,異于成湯之心,侲子驅疫,同乎越巫之祝:禮失之漸也”,方士之術和巫術同時參入祭祀。

其二,祝使身份地位的變化?!锻ǖ洹吩唬骸白灾芤郧埃斓?、宗廟、社稠,一切祭享,凡皆立尸。秦漢以降,中華則無矣?!盵10]戰(zhàn)國以后,祝使不像商周時擁有顯赫的官職,開始喪失其顯赫的政治地位,淪為借鬼神求食的寄生者。顧炎武先生在《日知錄》“像設”中寫道:“尸禮廢而像事興,蓋在戰(zhàn)國之時矣?!盵9]665“尸”的消失即意味著祭祀儀式的消失,意味著此后以祭祀禮制為依托的祝辭文學的衰落。

其三,春秋之后,“無神不祭”,祝禱的內容從國家政治生活大事走向了民間日常生活。春秋以前,祭祀的禮儀主要是祭天、祭地、祭祖、祭社稷山川等大禮,這些禮儀都是莊嚴肅穆的,祈禱者的心態(tài)是莊重虔誠的,祭祀的祝辭是祈禱人間的福壽康寧、多子多福等宏觀大事;春秋之后,“無神不祭”,祝禱的內容從國家政治生活大事走向了民間日常,比如對祛除疾病的禱告、對牲畜健壯的祈禱、對出行平安的期望等,都要祈求神靈佑助。祈禱者的心態(tài)變得很現實功利。祭,已從神壇走向民間,變成了日常的禱告和祈福,祝辭失去了莊重嚴肅的祭祀背景,也失去了祝辭原有的神圣與莊重。

另一方面,祝辭的內容發(fā)生了改變,祝辭分化成諸多文體,據《文心雕龍》記載:

若乃禮之祭祝,事止告饗;而中代祭文,兼贊言行。祭而兼贊,蓋引伸而作也。又漢代山陵,哀策流文;周喪盛姬,內史執(zhí)策。然則策本書贈,因哀而為文也。是以義同于誄,而文實告神,誄首而哀末,頌體而視儀,太祝所讀,固祝之文者也。

劉勰在《祝盟》中總結了祝文的文體走向,如祝文中漸漸發(fā)展為贊文:“如若乃禮之祭祝,事止告饗;而中代祭文,兼贊言行。祭而兼贊,蓋引伸而作也?!卑l(fā)展為哀文:“是以義同于誄,而文實告神,誄首而哀末”;誄文如“文實告神,誄首而哀末”。發(fā)展為頌文:“頌體而視儀,太祝所讀,固祝之文者也”。咒文如“東方朔有罵鬼之書,于是后之譴咒,務于善罵”等。

祭祀禮制的興衰對“祝史”“祝辭”影響是巨大的。春秋之后,“?!比耸チ硕Y制下的生存空間而流落于民間,以致“街巷有巫,間里有?!?。還有的成為“巫?!保纭尔}鐵論·散不足》:“今世俗飾偽行詐,為民巫祝,以取厘謝。”[11]“?!睗u漸變成一種職業(yè),不僅可以為民“求富求財”,還可以“解除”一些生活中的困惑,民間對巫祝的信奉可見一斑。巫祝在漢代民間是有影響力的,“?!钡慕巧D變,使祝辭也失去了生存的神圣舞臺和龐大的創(chuàng)作群體,祝辭漸漸走向衰落。而產生這一切變化的最根本原因,劉勰認為是“禮失之漸也”。

總之,《文心雕龍·祝盟》從宏觀上概述了上古時期的重要文體——祝體的源流,然而,祝體的興衰是受禮樂文化和祭祀體制影響的,這是《文心雕龍》所沒有詳細闡釋的。祝體的興衰是伴隨著禮樂體制的興衰而發(fā)展變化的。上古時期,祭祀禮儀是人與神、人與上天發(fā)生聯系的重要方式,祝文辭是溝通人神之間的重要媒介。西周時期祭祀禮制的建立、祝官體系的成熟,祝文辭從數量上和運用的廣度上都達到了最高峰。春秋之后,隨著禮樂制度的瓦解和祭祀禮制的衰落,祝文辭內容和形式上發(fā)生了轉變。從這個意義上說,祝文辭是一種與祭祀文化與祭祀體制相伴生的文學。

《文心雕龍·祝盟》在論祝文特點時說:“凡群言務華,而降神務實,修辭立誠,在于無愧,祈禱之式,必誠以敬?!弊^o多用于重大祭祀場所,是向神靈祈禱的語詞,是溝通天人之間的言辭,所以從內容上說,祝文表現的是創(chuàng)作者內心恭敬虔誠,語詞必須嚴謹誠篤,正所謂“修辭立誠”。從形式上說,祝文是對神靈寄寓期望為自己祈福避禍的文辭,形式不宜冗長,四言為主,多為韻文,文字相對簡潔。祝文格式一般為四言體之韻文,朗誦起來音律諧美,朗朗上口,因內容單一,格式固定,篇幅短小,且文辭亦難以出眾,故而歷世名篇不多。祝辭系文學萌起于殷商,興盛時期在西周春秋,自戰(zhàn)國以后進入民間,并走向世俗、愚昧和迷信,從此在傳統(tǒng)文學的殿堂里失去了魅力,漸漸走向了沒落。

[參 考 文 獻]

[1] [宋]范曄.后漢書[M].北京:中華書局,1965:2613

[2] [梁]劉勰.文心雕龍[M].濟南:齊魯書社,1995.

[3] 周振甫.《文心雕龍》譯注[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6:180.

[4] 呂氏春秋[M].廖明春,陳興安,譯注.成都:四川出版集團巴蜀書社,2004:429.

[5] 陳來.古代宗教與倫理[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9.

[6] 李澤厚.中國思想史論[M].合肥:安徽文藝出版社,1999.

[7] 張鶴泉.周代祭祀研究[M].臺北:文津出版社,1993:5.

[8] [美]施特倫.理解宗教生活[M].紐約:沃茲沃思出版公司,1985:

[9] [清]顧炎武.日知錄[M].周蘇平,陳國慶,點注.蘭州:甘肅民族出版社,1997.

[10] [唐]杜佑.通典[M].北京:中華書局,1988:1355.

[11] 王利器.鹽鐵論校注[M].北京:中華書局,1992:352.

猜你喜歡
文心雕龍
辭賦創(chuàng)作理論研究
怎樣讀《文心雕龍》
《文心雕龍》“通變”論主旨研究綜述
青春歲月(2016年21期)2016-12-20 10:55:00
《文心雕龍》的易學思想
略論劉勰對王粲詩賦的接受
文教資料(2016年22期)2016-11-28 13:16:47
試論劉勰《文心雕龍》中的“折衷”
論《文心雕龍》象喻批評的邏輯建構特征
《文心雕龍》選讀
月讀(2016年10期)2016-11-05 18:51:09
《文心雕龍》:中國第一部系統(tǒng)的文藝理論巨著
月讀(2016年10期)2016-11-05 18:50:06
劉勰《辨騷》再認識
景德镇市| 五大连池市| 察雅县| 泽普县| 中卫市| 仙桃市| 永吉县| 达日县| 桂东县| 伊宁县| 寻乌县| 获嘉县| 玉门市| 青田县| 怀化市| 甘洛县| 泰宁县| 洛阳市| 大英县| 永靖县| 都兰县| 武乡县| 成安县| 临潭县| 格尔木市| 宽城| 雷波县| 延津县| 吉安县| 长宁区| 柯坪县| 长泰县| 准格尔旗| 吉木萨尔县| 舟曲县| 文登市| 栾城县| 卫辉市| 曲麻莱县| 顺平县| 安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