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維國
摘 要:歷史是學生知識構成中非常重要的一門學科,對于培養(yǎng)學生歷史學科能力與人文素養(yǎng)有著重要意義,學生在對歷史事件和歷史現(xiàn)象的分析中,不僅可以培養(yǎng)自己的思維能力,還能夠增強愛國情懷。針對如何提高中學歷史教學質量提出了幾點建議,以期提高學生歷史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自學能力。
關鍵詞:初中歷史;教學質量;歷史教學;學習興趣
歷史學科是基礎又重要的一門學科,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如何讓學生更愿意、更喜歡上歷史課是每個歷史教師都在不斷思考與積極探索的課題。作為教師,應當堅持以學生為本的教育原則,摒棄以往課堂教學中不利于學生能力培養(yǎng)、不體現(xiàn)學生主體地位的教學方式,在新課標的指導下優(yōu)化自己的教學過程,采取多樣化的教學策略以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提高自己的教學質量。
一、轉變教學觀念
由于長期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在中學歷史教學普遍存在落后、錯誤的教學觀念,教師重知識的傳授、重教學結果而忽視了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忽視了對學生學習過程、學習能力的關注,還有一些教師、家長認為歷史不算主流學科,沒有語數(shù)外重要,因此在教學中也比較冷落歷史學科。這些錯誤的觀念要徹底摒棄,要以生為本,將能力培養(yǎng)、思想教育、知識傳授三者并重,要體現(xiàn)學生的學習主體性,提高歷史學科的地位。歷史教師要尊重學生間的客觀差異,與學生建立起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在歷史課堂上也要為學生營造寬松愉快的學習氛圍,鼓勵學生自主思考,積極表達,并結合歷史教材引導學生去感受歷史的魅力。
二、調整教學策略,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首先就要放棄傳統(tǒng)課堂上滿堂灌式的教學方式,采取能體現(xiàn)學生主體性,能夠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教學策略??梢詫⒅仉y點知識設計成探究式問題,讓學生自主思考、在小組內合作探究。舉個例子:我們講四大發(fā)明為歐洲社會帶來的巨大影響時,可以問學生“為何我們的發(fā)明沒有給我國造成這么大的影響,反而影響了別人呢?”這個問題非常有啟發(fā)性,學生的思考會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認識。還要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在課堂教師要強調史論結合,重視歷史結構之間的邏輯關系,可以借助多媒體等多種教具,幫助學生在歷史表象中了解知識的前因后果。比如在講北美大陸上的新體制時,美國獨立戰(zhàn)爭之后所面臨的問題,共和總統(tǒng)制和聯(lián)邦制的確立,1787憲法的頒布還有之后用以完善鞏固的種種措施等等,學生在編排過程中會綜合分析一個國家的現(xiàn)狀,懂得從軍事、外交、文化、經(jīng)濟、政治等多方面去思考,有助于學生形成完整的知識網(wǎng)絡。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還要采取以教師引導為助力,以學生參與為主要形式的教學策略,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表現(xiàn)調整教學活動,扮演好學生學習活動的引導者和課堂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的身份,改變學生被動學習的狀態(tài),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
三、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
一言堂式的教學方式長期霸占了初中歷史課堂,教師要徹底摒棄這種不利于學生能力培養(yǎng)的教學方式,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與教學內容,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法,為學生營造生動有趣的學習環(huán)境,讓學生愛上歷史課、會上歷史課,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一)歷史教學要與學生的生活實踐相結合,以往歷史課堂上,教師總是過于依賴教材,忽視了與學生生活的聯(lián)系,實際上教材中的許多內容都和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比如在講臺灣問題時,教師就可以先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臺灣地區(qū)領導人在臺遙祭黃帝陵”的新聞報道,讓學生談一談自己的感悟,并讓學生從課本中找出臺灣自古以來就是我們中國的領土的依據(jù),同時教師還可以進行文化意識的滲透,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懷。歷史是過去的事實,我們今天的文化和生活都是歷史的延續(xù),因此要讓學生有意識地利用歷史的視角看當前的生活,力圖在生活中引導學生學會觀察和感悟。
(二)特別要做好課前導入。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師要利用好課程導入環(huán)節(jié),喚起學生的求知欲??梢杂霉适麻_篇,即先給學生講一段與要學的課程有關的小故事,吸引學生,如,我們講“封建專制主義”時,教師可以給學生講一講農民起義的故事,讓學生了解封建專制領導下民不聊生、不得不反的事實。用簡單有趣的故事引出要講的內容,給學生營造出充滿趣味性的學習氛圍。還可以拋出問題,設置懸念。例如講“五四愛國運動”,提問“如今有五四青年節(jié)這個法定節(jié)日,同學們知道這個節(jié)日是怎么來的嗎?它的產生背景是怎么樣的嗎”,通過設問,讓學生急于尋找答案,因此也能更主動地進入課堂學習氛圍中。還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圖片和視頻,刺激學生的多重感官,營造情境。例如講“美國的誕生”,可以借助多媒體播放奧運會升旗頒獎的小視頻,并將美國的國旗進行放大,同學們會發(fā)現(xiàn)美國國旗是星條旗,老師問這些星和條都代表什么,能不能夠在課本中找到答案呢?這時學生的探究興趣是非常高漲的。
總之,教學質量的提高不是一個一蹴而就的過程,需要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多鉆研、多實踐,優(yōu)化教學過程,不斷提高教學
能力。
參考文獻:
[1]馬紅霞.淺談中學歷史課堂提問在教學中的運用[J].石河子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S1).
[2]文曉華.淺談中學歷史教師的課堂“勢態(tài)語”[J].康定民族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6(3).
[3]陳飛.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培養(yǎng)策略[J].中學教學參考,20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