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玲
摘 要 當前,高三復習教學普遍采用三輪復習。其中二輪復習,既要進一步鞏固基礎知識,又要提高知識的廣度和深度。因此,在整個三輪復習中第二輪尤為重要。如何提高復習的效率一直以來都是一線教師們苦思的問題。思維導圖是用圖表的形式把思維的過程可視化表現(xiàn)出來,將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很好地結合起來,幫助學生建立清晰有序的思維模式,從而促進思維過程更全面。具有簡單、形象、高效、具體等特點。在二輪復習中,利用思維導圖可以將主干知識按“點——線——面——體”的角度全面鋪開。這樣既能使學生全面、成體系的了解主干知識,也能提高學生的復習效率,更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想象、遷移及綜合分析的能力,培養(yǎng)了歷史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
關鍵詞 思維導圖;歷史學科;二輪復習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8)17-0252-02
新一輪的高考改革,對高中歷史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課程的構建性、開放性、探究性、自主性更注重對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而歷史復習中注重綜合歷史事實,歸納。同時新課程改革實施后,不斷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要求教師盡可能的帶動學生主動學習,在這一背景下思維導圖的運用發(fā)揮了極大的作用。思維導圖(MindManager)又叫心智圖,是表述發(fā)射性思維的有效圖形工具,運用圖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級主題的關系用相互隸屬與相關的層級圖片表現(xiàn)出來,把主題關鍵詞與圖像、顏色等建立記憶鏈接。這樣就能將冗長龐雜的課本內容變得更生動鮮活,也更具體形象,增加了歷史學習的趣味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一、運用思維導圖的原因
現(xiàn)行高中教材的編寫采用的是“專題+模塊”的形式,按必修一二三分成了政治文明史、經(jīng)濟文明史、文化發(fā)展史三個模塊,另有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人物評價及20世紀的戰(zhàn)爭與和平三個選修專題。這樣的編寫形式一方面可以深化對知識的理解,避免了與初中歷史課程的簡單重復。但另一方面,這種全新的專題編寫也有諸多問題,學生在學習中往往缺乏對歷史知識體系的構建、缺乏對歷史發(fā)展階段基本特征的掌握,存在階段特征模糊、知識體系混亂等問題。因此,在二輪復習中學生要加強各知識點之間的聯(lián)系,要將所掌握的主干知識進行整合管理,使知識更加系統(tǒng)化。而思維導圖恰恰是把思維具象化的利器,它有以下四大基本特點,發(fā)散性——放射思維能力、聯(lián)想性——創(chuàng)造思維能力、條理性——歸納思維能力、整體性——分析思維能力。思維導圖僅僅只用關鍵詞,以圖形和連線等形式,就可以把教材內容梳理并簡化成關鍵信息組成的若干圖片,剔除了一些冗雜簡單的史實而保留了主干知識,這不僅便利了學生的知識記憶,對一些知識點之間的關聯(lián)能做到一目了然,也有利于學生知識的結構化、體系化。
二、思維導圖的分類
歷史學習中常用到的思維導圖有表格式、框架式、數(shù)軸坐標式和綜合式這幾類。
表格式尤適用于不同知識點的比較,如兩次工業(yè)革命的比教框架式思維導圖,也適用于知識點涉及內容較多或分層較多的情況,能把復雜的知識簡單化。如美國三權分立內容及特點的把握。
數(shù)軸坐標式可以把不同時期的史實串聯(lián)在一條線上,方便學生做到最基本的時空定位,也能讓學生把握某一時段的階段特征,如舊民主主義時期的中國我們可以制作如下數(shù)軸坐標加深理解記憶:
三、實例說明思維導圖在二輪復習中的運用
在具體知識落實中,對重難點知識近代中國經(jīng)濟結構的變動,可以嘗試構建如下思維導圖,幫助學生加深理解。如下圖:
構建這樣的知識結構圖可以使學生對近代中國經(jīng)濟結構變動的表現(xiàn)一目了然,也能基本把握鴉片戰(zhàn)爭后中國經(jīng)濟發(fā)展的大致歷程,同時圖中的關鍵信息也能提醒學生對具體知識點需要從哪些方面入手全面了解.而通過對主干信息的歸納分析,也能幫助學生理解經(jīng)濟結構和近代工業(yè)、自然經(jīng)濟解體的內涵。
四、運用思維導圖教學后的心得
(一)運用思維導圖的優(yōu)勢
(1)思維導圖可以化繁為簡、化零為整、化難為易。思維導圖僅用一張圖片就能將碎片化的課本知識系統(tǒng)地表述出來,既突出了重點,也有整體把握,是非常合理高效的復習方式。
(2)思維導圖可以循環(huán)利用。在二輪復習結束后,可再利用思維導圖回顧復習內容,檢測知識掌握情況。每進行一個階段復習時,我們都有構建三維坐標圖,學生可以根據(jù)坐標圖中的關鍵詞聯(lián)想相關的史實,這樣學生可在短時間內進一步夯實基礎,節(jié)約了寶貴的時間,也能使復習更高效科學。
3.思維導圖可以增進師生交流。學生在構建知識導圖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問題、反饋問題,教師引導學生合作解決問題,并適當糾正學生表達不清晰或概念理解不準確的情況,營造一種活躍熱烈的課堂氛圍,這樣增進了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老師之間的互動。
(二)思維導圖運用過程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
1.學生對思維導圖過分依賴。歸根到底思維導圖只是學習的工具,需不需要構建取決于是否能便利學習,提高學習效率。如隋唐時期科舉制的理解,用傳統(tǒng)線性筆記的形式,將科舉制產生的背景、創(chuàng)立完善時間、特點、影響記錄下來即可,不必花過多的時間制作表格或制作其他形式的思維導圖。再者思維導圖中只有關鍵詞或關鍵信息,在復習時學生要根據(jù)自身的學習情況適當回歸課本,落實基礎。
2.學生在構建思維導圖時,對自身知識掌握情況不自信,以至于只需要關鍵字或關鍵詞的情況下,學生會補充大量相關的史實,使得思維導圖既不精簡,也不清晰,無法起到簡化學習,理清思路的作用。因此在構建思維導圖時,教師可加強引導。
總之,思維導圖是提高復習效率行之有效的工具,以思維導圖為橋梁,能構建科學、高效、和諧、民主的課堂氛圍,充分體現(xiàn)了新課程改革以學生為主體的理念。同時,思維導圖也能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綜合分析等學習能力,培養(yǎng)了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與當前教育改革和高考改革的方向十分吻合。
參考文獻:
[1]魯翠紅.淺析思維導圖在中學歷史教學中的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