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程辰
2006年的全國第二次殘疾人抽樣調查數據顯示,目前需要教育康復服務的0~14歲兒童至少有387萬人。[1]這部分兒童障礙程度差異大,類型多樣,多重障礙人數多,[2]單一的特殊教育教學方法并不能滿足這些兒童教育和康復的雙重需求,尤其是多重障礙和重度障礙兒童。因此,需要大量兼具教育和康復實踐技能的“雙師型”人才以滿足日益增長的行業(yè)需求。
2013年,華東師范大學以原言語聽覺科學專業(yè)(本科)為基礎申報教育康復學專業(yè),并獲得教育部批準(教高〔2013〕4號),同年在中國大陸首次招收該專業(yè)本科生。該專業(yè)的培養(yǎng)目標是:在特殊教育學校、康復中心、福利院、私立康復機構、普通學校資源教室,以服務學前教育階段特殊兒童和義務教育階段低年級特殊兒童為主,既能承擔各類康復訓練,又熟悉或承擔特殊教育集體教學任務的“雙師型”人才。[3]
根據人才培養(yǎng)目標,為使學生全面了解、熟悉、掌握各年齡段不同障礙類型兒童安置、康復、教育狀況及康復手段,我們通過實驗室為學生模擬教育康復專業(yè)的工作空間和工作條件,讓學生利用教育康復技術從事教育康復的研究與探索,培養(yǎng)學生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能力。在此基礎上,綜合考慮以下幾方面因素,確定18家學校或機構作為教育康復學教學(專業(yè))實踐基地。
教育、醫(yī)療、殘聯和民政四個系統(tǒng),對特殊兒童的安置形式、康復理念、教育手段等都有不同的優(yōu)勢。為了讓學生在見習和實習過程中融會貫通,全面提升教育康復技能,我們與上海第九人民醫(yī)院等3家市三甲醫(yī)院(“醫(yī)”)、止園路小學等13 所學校(“教”)、市聾兒康復中心(“殘”)、市兒童福利院(“民”)開展深度合作,建設專業(yè)實踐基地,為學生提供聽力評估與康復前沿性技術的見習平臺。
不同障礙類型的兒童個體差異較大,所需要的教育康復支持方式和程度也不同。因此,我們力求在類型多樣的實踐基地中讓學生接觸各種類型的特殊兒童,開展有針對性的教育康復專業(yè)實訓。如上海兒童福利院屬民政系統(tǒng),以招收孤殘兒童和各類障礙兒童為主。上海市殘疾人康復培訓指導中心,是殘聯的直屬機構,以學齡前聽障兒童為主,也招收其他障礙類型和學齡段兒童。止園路小學和田家炳小學以招收隨班就讀學困學生為主。閔行啟音幼兒園、小小虎幼稚園以招收聾童為主,同時招收健聽兒童。蘭溪路幼兒園設有專門的特殊兒童班級。滿天星幼兒園招收隨班就讀的特殊兒童,有腦癱、言語語言障礙、自閉癥等各種障礙類型的兒童。
早期干預對于特殊兒童的教育康復有著積極的作用。不同年齡段特殊兒童的特點不同,教育康復的目標和手段也有所不同。因此,我們在建立校外實踐基地時,注重給本專業(yè)學生提供從低齡到高齡的全年齡段實踐平臺,使他們更全面地掌握特殊兒童的發(fā)展特點,進而適當地選用合理的教育康復手段進行早期干預。如普陀區(qū)早期教育指導中心以招收0~3歲障礙兒童為主,市第四聾校以招收義務教育階段聾生為主。而靜安啟慧學校、普陀啟星學校、閔行啟智學校、浦東特殊教育學校招收各類殘障學生,是綜合性的特殊教育學校。
實踐基地覆蓋了上海不同區(qū)域,從而可以全面了解整個城區(qū)特殊兒童教育康復的需求,以及不同城區(qū)的相關政策,有利于針對性地調整實踐教學的內容與進程。
除此之外,我們還對所有校外實踐基地提出了明確的指導能力要求,必須在硬件和軟件上都達到一定的標準。如,硬件上,每次能接受20人次以上見習,或5~8名學生實習,從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證部分學生在見習和實習上的連貫性;軟件上,要具有教育康復課程展示能力、三年以上指導經驗教師或康復師2~3名及以上等,從而保證學生在高質量的專業(yè)引導下,大幅度提升教育康復技能。
為了更好地滿足社會對本專業(yè)學生理論知識和動手能力的“雙高”要求,本專業(yè)構建并實踐了“貫通式”實踐課程模式,見習+實習環(huán)節(jié)一直貫穿其中,讓學生將課堂上學到的理論知識可以與臨床實踐緊密相結合,以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真正踐行“言之有理、操之有度、行之有效”的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方針。
學生從一年級開始,結合開設的專業(yè)課程,進入和專業(yè)課程相關的見習環(huán)節(jié),主要對自己所學專業(yè)和未來所從事的職業(yè)形成一定的感性認識。
二年級以每周半天的形式安排見習課,學生到各類特教學校、醫(yī)院、機構,觀摩并了解不同年齡段的兒童、不同的教育康復安置形式以及不同的教育康復形式(個別化教育康復和集體教育康復)的應用,比較全面地了解各類障礙兒童、不同學段兒童一般和特殊障礙的臨床表現,以及不同機構在安置和康復工作上的特色,同時也了解本專業(yè)知識是如何在這些機構和學校中運用的。
三年級仍以每周半天的形式安排見習課,以“研習”的方式開展。本校教師帶領學生仔細觀摩腦癱、自閉癥、聽障等不同類型特殊兒童的教育康復過程,并就觀摩過程中遇到的一些困惑、疑問開展較深入的討論,在此基礎上每位學生對某個孩子嘗試進行言語、語言、認知、情緒等領域評估,并根據評估的結果為該生制訂個別化康復計劃,幫助學生深入了解并掌握針對不同類型特殊兒童實施教育康復時的相似性、差異性及不同方法。
四年級進行全面實習,3個月12周時間,學生全天在實習點跟班實習。在此期間,學生要在特殊教育學校和康復機構兩種類型的實習基地,在校內校外實習指導教師的引領下,獨立進行教育康復實踐。
貫通式的實踐課程模式有效地延伸了學生專業(yè)實踐的時間和空間,而不是拘泥于課程中后期或學年末期的見習式實踐,使學生在專業(yè)課程學習的一開始就能充分接觸實際、了解實際,提高了學生專業(yè)實踐能力。
教育康復學專業(yè)課程設置的基本原則是“先分后總”,即先介紹聽覺、言語、語言、認知、情緒行為、學習困難、運動七大障礙領域的基本內容,后講述各類障礙兒童的評估與干預。因此課程實施中我們根據領域間的關聯性和領域內的層次性,分類、分層安排教學內容和任務。每一層級的設置與該年級或階段的課程內容相切合,并根據實際遇到的問題靈活調整。整個過程中,學生角色也發(fā)生變化,由單純觀摩到參與部分評估與康復,直到完全獨立操作。
在實踐指導中,我們始終以“任務驅動教學”[4]為基礎,根據學生當前的專業(yè)知識和技能水平,以層級式的任務為載體,使學生在逐步完成特定任務的過程中獲得知識和技能。
一年級結合專業(yè)基礎課程,以專業(yè)引領和專業(yè)認同為切入點,每位學生要參加4次左右的實踐基地觀摩見習活動,并完成一份3000字左右的見習報告,由一位校內專業(yè)教師負責該項工作。同時,通過實驗室先進設備、儀器模擬、觀察獲得感性認知,任課教師負責內容的安排和指導。
二年級至三年級,每周安排半天固定見習時間,二年級見習場所覆蓋教育、民政、殘聯、醫(yī)療四大領域的單位,學校指定專業(yè)教師全面負責學生的見習工作。學生見習任務是:了解不同類型機構或學??祻偷膶嵤┝鞒獭⒖祻蛯ο蟮姆植?,熟悉康復教育對象的類型、特點等。每次見習,由專人為學生介紹該機構或學校的特色,并為見習生公開展示1~2堂集體或個別康復訓練活動?;顒咏Y束后,學生與雙方教師進行討論。學生每月就見習內容進行由本校指導教師組織的集體總結及回顧。每位學生須準備匯報PPT,并在集體面前匯報5~8分鐘,就見習時所看、所聞、所思進行交流,集體討論并分享。
三年級見習也稱研習,學生主要集中在某一兩個機構或學校實踐,任務主要是:初步嘗試言語、語言、認知、情緒、生活自理、社會適應等領域的基本評估,并規(guī)范操作方法,評估后正確提取數據進行分析。選定一名障礙兒童,根據評估結果,為其制訂個別化康復計劃,并進行不少于每學期10次的個訓,每次訓練都要有計劃,過程有記錄,事后有分析。3~4個學生組成一組,組織完成一堂集體康復教學活動?;鶎訉W校教師負責給見習生介紹康復對象的情況,并根據本單位的康復教學要求給予指導。本校指導教師,負責指導學生制訂計劃、運用方法,并組織每3~4周一次的集體交流、匯報活動,就訓練時的困惑、問題進行指導和交流。
四年級開始全面實習,實習場所是綜合類的特殊教育學校和康復、醫(yī)療為主的機構,實習為期12周,每位學生分別在兩種不同的機構中各實踐6周,全面介入實踐學校或機構的所有工作。以基地學校的指導教師為主,指導學生開展類似實習教師或實習康復師的工作。學生的任務是:較為熟練地掌握言語、語言、認知等領域的評估過程與方法,根據評估結果,合理分析并制訂適合評估對象的個別化訓練方案,每周完成3次個別化康復訓練、4次集體康復教學活動,同時了解班主任工作。本校指導教師,每周尋訪各實踐點,了解并及時解答學生們在實習中出現的困惑,每周組織一次集體匯報討論,學生準備PPT,并匯報5~8分鐘,指導教師就學生的困惑問題給予解答。
經過四年的實踐探索,從學生的就業(yè)情況及實踐單位的評價來看,“雙師型”特教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的效果是顯著的,學生的專業(yè)技能得到用人單位的認可,基本實現學生畢業(yè)就能上崗。
教育康復學專業(yè)培養(yǎng)的人才,也是特殊教育師資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一門新興的專業(yè),教育康復學專業(yè)面臨著康復資源不足、康復人才匱乏、康復技能不高、實踐缺乏統(tǒng)一標準等現實困難。因此,可建立基于“互聯網+”模式的教育康復學專業(yè)實踐教學標準,解決在教育康復師資專業(yè)培養(yǎng)實踐工作中可能會出現的問題,提升特教師資培養(yǎng)的專業(yè)質量。
[1]2006年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主要數據公報(第二號)[EB/OL].http://www.gov.cn/fwxx/cjr/content_1311943.htm,2017-8-20.
[2][3]杜曉新,劉巧云,黃昭鳴,等.試論教育康復學專業(yè)建設[J].中國特殊教育,2013(6):25—28.
[4]郭紹青.任務驅動教學法的內涵[J].中國電化教育,2006(7):5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