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南京市南化實驗小學(210044)
唐善奇
德育在現代教育教學中的重要意義不言而喻。著名學者王國維老先生曾說過:“古今中外之哲人無不以道德為重于知識者,故古今中外之教育無不以道德為中心點?!鄙頌榻逃撸瑢⒌掠逃凉B透于平日的教學之中,才能真正將德育工作落實。德育,需要內化于心,外顯于行,而我們體育學科“內外”兼修,因為學生通過鍛煉既能強身健體,又能形成健康的人格?!扼w育課程標準》也明確指出“體育是實施素質教育和培養(yǎng)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徑”“通過體育學習,使學生形成現代社會所必需的合作與競爭意識,學會尊重和關心他人,培養(yǎng)良好的體育道德和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愛國主義精神”。因此,在人生的起始時期——小學階段,讓學生通過體育鍛煉強身健體,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德育品行,是體育教學的目標。
體育學科是學校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絕大多數學生最喜歡的科目之一。學生從幼兒園學習生活開始,體育一直陪伴其大學畢業(yè),甚至有的學生在畢業(yè)多年之后,記憶最深刻的仍然是某某體育教師。陶行知老先生說過:“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弊鳛轶w育教師,必須做到言傳與身教相結合,時刻以良好的道德高尚的言行來約束自己,即對學生嚴格要求,如要求學生上課不遲到、要提前五分鐘到指定地點候場、要穿運動服裝、要認真做課前準備等,讓學生做到的自己一定要先做到。同時,體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體現“以學生為本”的理念,做到互相尊敬,即尊重學生對活動項目的選擇,尊重學生的合作互助,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尊重學生的其他合理要求。教師對待后進生或身體有缺陷的學生應一視同仁,甚至要多一份關心和呵護,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和藹可親,感受到教師的關心與愛護;對待犯錯誤的學生,要體現出教師的寬容與耐心,循循善誘地給予引導與教誨,切勿武斷的評價或使用侮辱性的語言。也許教師一次不經意的關懷、一次不經意的擔當、一次不經意的誠懇謝意,都為學生樹立了良好的榜樣和示范,讓學生在教師的潛移默化引導中內化高尚的道德情操,從而改變自己的行為。
體育課的特點是以身體活動為主。體育教學的內容非常豐富,有田徑、球類、體操、游戲、武術、韻律活動等,有的是比速度,有的是比力量,有的是比技巧,有的是比合作。學生在運動技能的學習中,要經過反復的訓練、巧妙的合作,才能由生疏、僵硬、呆板到游刃有余。所以,在體育教學內容的選擇上,教師巧妙安排,力求在鍛煉學生身體的同時,提升他們的德育品行。如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耐力和吃苦精神,教師可在春、冬季多安排耐長跑訓練;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和集體榮譽感,教師可在課堂中安排一些集體競技項目,如合作傳球、足球賽、接力跑、夾球跑等,讓他們在游戲中學會合作、學會共贏;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習慣,教師可進行隊列的專題訓練,如廣播操動作規(guī)范訓練等;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教師可以結合時事政治,適時安排室內體育課觀看,如北京奧運會開幕式、足球比賽、籃球比賽等……教師還要教育學生正視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培養(yǎng)學生戰(zhàn)勝困難的決心以及堅韌不拔的意志。
體育教學由于教學對象、教學內容、教學地點等因素,導致教學方法迥異。作為教師,要抓住體育教學的特征,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靈活運用教學策略,對學生的德育品行進行滲透教育。
如一次我上六年級三個平行班級的體育課,學校舉行廣播操比賽,由于六年級學生因為有升學的壓力,學習的任務比較繁重,所以對廣播操的比賽就不怎么重視,平日隊列隊形、廣播操動作糾正練習時總是不認真、馬馬虎虎。六年級學生隨著年齡的增長,自尊心很強,也不能進行過多的批評和懲罰,教師可利用北京天安門國旗護衛(wèi)隊升旗儀式的視頻,通過軍人們整齊劃一的隊列隊形、氣宇軒昂的精神面貌、鏗鏘有力的行進步伐,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讓學生感受到國旗護衛(wèi)隊的魅力與軍人的風采,以此提高教學質量。果然,看過國旗護衛(wèi)隊訓練視頻的班級,學生在訓練時的態(tài)度明顯比其他班級認真,而且訓練效果非常好。隨后,教師又進一步對國旗護衛(wèi)隊的素材進行深入挖掘,讓學生深刻認識到他們的精彩來源于平日不畏嚴寒酷暑的堅持訓練,從而培養(yǎng)學生吃苦耐勞的精神。
又如,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集體榮譽感,教師在進行籃球、足球等團體項目教學時,讓男女生進行對抗賽練習,也聯合其他班級,進行班與班之間的男女生團體比賽。為了公平、公正,教師在人員的選擇上盡量保證雙方的實力相當。賽場上所有人都在為班級吶喊助威、送水、送擦汗紙巾,為團體貢獻一分力量,當裁判宣布比賽結果時,獲勝的班級學生瘋狂與歡呼,失敗者則垂頭喪氣。此時,教師應讓學生總結勝利與失敗的原因,使學生真切地體會到團體榮我榮、團體敗我敗的集體榮譽感。教師通過不同教學方法的使用,滲透德育品行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德育品行,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奠基。
教學,是一個不斷生成和不斷發(fā)展的過程。在課堂教學中,總有一些讓教師意想不到的事情發(fā)生,這時候就需要教師智慧的處理和引導,通過突發(fā)的意外將德育滲透在體育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
例如,12月13日對于每個中華兒女來說是一個應該銘記的日子,尤其是南京人,更應該銘刻于心。為了表達對逝去的30萬同胞的深切緬懷,每年的12月3日10點開始拉響防空警報,我們要默哀三分鐘。剛好那天10點鐘的時段在上體育課,進行中長跑訓練,預備警報響起時,我迅速吹哨集合,學生先是吃驚發(fā)愣,然后有的學生反應過來,跟著我一起默哀三分鐘。在解除警報后,我立即利用此機會教育學生:“我們永遠不能忘記曾經的傷痛,要銘刻歷史,砥礪前行。我們要上好體育課,為保家衛(wèi)國而強身健體、努力學習。”……在體育教學中,還會遇到各種各樣的突發(fā)事件,如學生打架、小組成員不合作、學生爭搶體育器材的使用、發(fā)生安全小事故等,教師可憑借自己的應變能力,巧妙地將突發(fā)事件化為己用,滲透愛心、謙讓、寬容、樂于助人等德育品行教育,給學生德育品行的歷練搭建成長的平臺。
總之,體育教師不僅承擔著體育課程的教學工作,還承擔著學校課間操、各種競技和課外訓練等工作。因此,體育教師要善于抓住教育契機,堅持以“育人”為目標,將學生德育品行的培養(yǎng)融入整個體育教學活動之中,既讓學生強身健體,養(yǎng)成良好的體育鍛煉和做人做事的好習慣,又能為學生終身的健康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