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如東縣岔河小學(226403)
有人說,散文是最具藝術的文學形式。散文的創(chuàng)作極其注重語言的精美、結構的巧妙,展現(xiàn)出獨特的美感,常常被稱為“美文”。因此,在教學這種極具美感的文學樣式時,要引領學生深入研讀,讓他們品出散文獨有的味道。
散文最大的特點在于“形散而神聚”。這里的“神”,就是散文的“文眼”,不僅是整篇文章價值主旨的聚集點,更是作者內(nèi)心情感和價值認知的集中體現(xiàn)。因此,在散文教學中,教師要緊扣散文之“眼”,在順應學生認知規(guī)律的基礎上,將“文眼”轉化為閱讀教學的“課眼”,并順勢轉變成為學生學習的“學眼”,這樣教學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抓散文之“眼”需要對作者的生平,尤其是文本創(chuàng)作的背景進行通透的了解。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穿越文本的表層,走進它的內(nèi)核中。如,在教學《月光啟蒙》時,很多學生都被文本中母親溫婉賢淑的形象所吸引,更沉浸在作者孫友田甜美的語言中。怎樣才能讓學生更好地走進文本內(nèi)核,感受母愛的偉大呢?筆者為學生出示了孫友田在其散文《黑土地》中的片段:“白天分師傅下井勞動,頭頂一盞礦燈,像黑色的鷹銜著一粒光芒……晚上,就把井下的感受變成詩行?!痹谶@樣的拓展鏈接中,學生感受到作者內(nèi)在的激情,更洞察出作者創(chuàng)作的熱情源自童年時母親的影響。至此,學生就理解題目“月光啟蒙”的內(nèi)涵——在朦朧的月色之下,母親為“我”播下了文學和愛的種子。帶著這樣的認知,教師引領學生再次回歸文本進行細細品味。這樣,就真正扣住了課文之“神”,品味出課文獨到的情感。
在這一案例中,教師通過資料的拓展鏈接,與課文的內(nèi)容相互印證,讓學生進入作者的內(nèi)心世界,感受文章的神韻。
自從2011年新修訂的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語用”教學理念以來,閱讀教學就開始轉向對文本言語形式的關注。而對散文而言,文本的形式主要體現(xiàn)在結構和內(nèi)容詳略兩個方面。教學時,就要圍繞這兩方面進行。
首先,緊扣散文的結構進行教學。散文歷來講究“形散而神聚”,其外在的結構形式都是為內(nèi)在的“神”服務的。如,《青海高原一株柳》這篇散文,為了凸顯這株柳樹的特點,分別從青海高原的環(huán)境、柳樹的外形、生長的經(jīng)歷,并和灞河柳樹進行對比等不同的角度展開描寫,凸顯出青海高原這一株柳的獨特形象。
其次,緊扣內(nèi)容的詳略展開教學。如,《記金華的雙龍洞》這篇散文,作者以移步換景的游覽順序為明線,以泉水的來路為暗線,描寫了游覽雙龍洞過程中山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和內(nèi)洞的特點。在這樣的過程中,作者并不是平均用力,而是詳寫了過孔隙、內(nèi)洞兩個板塊。教學時,教師可以引領學生在理清文本脈絡的基礎上,對作者輕重劃分、繁簡有別的設置進行深入思考,與作者進行深入對話,促進學生表達能力的不斷發(fā)展。
閱讀教學的核心就是要關注文本的語言。而散文的語言,是所有文學樣式中最具魅力的。散文的閱讀教學,要讓學生去觸摸、感悟、辨析、品味作者的語言藝術。在閱讀中,學生往往關注的是表達實際意義的實詞,而對突出表達意蘊的虛詞,卻關注甚少。事實上,在散文的語言中,一些看似毫無意思的虛詞往往是作者遣詞造句精妙的體現(xiàn)。
如,散文《燕子》在描寫燕子飛行狀態(tài)的輕盈時,這樣寫道:“‘唧’的一聲,已由這邊的稻田上,飛到那邊的柳樹下了?!苯虒W中,教師引領學生深入文本的語言進行感知,探尋能夠表現(xiàn)燕子飛行“輕盈”的詞句。一開始,很多學生認為,在這一句話中并沒有什么詞語能夠真正展現(xiàn)燕子飛行的輕盈狀態(tài)。此時,教師將學生的注意力從實詞轉向虛詞中,并引導他們以聯(lián)系的視角對虛詞進行深入品味。這樣下,學生再次深入到文本的語言中進行感知,并提煉出“‘唧’的一聲”“已由”“這邊”“那邊”等詞語所具有的價值,體會它們的表達效果。
在這一案例中,教師正是緊扣散文語言中常用的虛詞展開教學,引領學生在涵詠、辨析的過程中體會散文的語言藝術,領悟作者語言表達的豐富內(nèi)涵,有效地促進了學生言語生命的不斷發(fā)展。
總而言之,散文創(chuàng)作有著自身獨特的規(guī)律,散文的教學自然也就有自己的獨特要求。教師要引導學生深入研讀,使他們意識、思維與心境完全浸潤在散文的思想、結構、語言中,品味出散文獨有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