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佳妮
摘 要:針對現(xiàn)階段大學生感恩意識缺失的研究比比皆是,而高校踐行感恩教育的效果卻微乎其微。進一步提高大學生感恩意識,僅靠營造校園氛圍進行思想灌輸是不夠的,重要的是要發(fā)注重發(fā)揮表率作用。從身邊的生活環(huán)境里,踐行大學生的感恩教育是現(xiàn)階段高校教育者需要思考的問題。
關鍵詞:感恩教育;高校;表率作用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現(xiàn)階段,國家、社會、政府、黨、高校、家庭,社會的各個角落都在倡導感恩。但從身邊環(huán)境來看,感恩意識的“薪火”始終敵不過利益的誘惑。當然,這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意識形態(tài),無法比較。但感恩教育在當今社會的影響力,始終不盡如人意。利益的誘惑一點即燃,而感恩意識這種中國古老的文化傳統(tǒng)卻需要被動地灌輸,這是值得深思的問題。
1.家庭環(huán)境中父母沒做好表率
家庭和學校是培養(yǎng)祖國花朵的搖籃,學生成長的環(huán)境直接決定他們將成為怎樣的人。以家庭為單位,離婚家庭里成長的孩子多伴有自卑、自信心不足現(xiàn)象,有的甚至性格孤僻、個性乖戾。這與孩子沒有生長在一個感恩的家庭息息相關。感恩的家庭,應該是包容的、溫暖的、陽光的,父母相處的關系就是和諧的。夫妻雙方如果心存感恩之心,就會互相體諒關心。當然,生活中不乏出現(xiàn)瑣碎的煩惱和糾紛,但這足不足以成為家庭破裂的原因。當夫妻雙方遇到婚姻危機時,心存感恩的人更多地是考慮情感因素的,這種情感因素就是感恩的心。心存感恩的心,婚姻危機就不會造成家庭破裂。當然,情況多樣,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處理方式。但感恩意識深厚的夫妻或父母,造成危害家庭的情況概率定會小些。因此,很多單親家庭的孩子不用說感恩意識了,自身性格都存在很大毛病,這與父母的關系是分不開的。
2.校園感恩行動弱化
感恩無處不在,只要你想有,身邊處處都在,教師與學生的感恩、互恩關系與家庭的感恩氛圍同樣重要。教師給予學生知識,幫助年輕人規(guī)劃未來,首先就是一種付出與勞動。讓感恩普照校園,首先應以教師為表率。高校教師能生活在這樣一個民主和諧的社會,工作在這樣一個安定美麗的校園,能有這樣的機會向年輕人傳遞知識,本身就應該心存感恩之心。心存感恩之心的教師,每天忙碌于課堂與辦公室之間,本身就是快樂的,享受著每天的工作和生活。帶著這種笑容傳授學生知識,學生也愿意接受并吸收,學校的學風建設會上到一個新臺階,正迎合了“平安校園、和諧校園”的教育方針。同時,學生應感謝教師辛勤的勞動和汗水,辛苦地備課,口干舌燥地完成了教學要求,下課后道聲“謝謝老師”,讓感恩意識遍及身邊的每一分鐘,校園的感恩教育自然會呈現(xiàn)出嶄新的面貌。而目前,高校組織各種類型的活動,口頭上傳遞感恩、知恩,但行動卻和口號大相徑庭。學生參加的活動數(shù)不勝數(shù),有經(jīng)驗了就會覺得只是一種形式而已,而學校辦活動的目的也確實是這樣。能通過組織活動“點燃”學生的感恩、誠信意識的情況太少。
3.個人道德素養(yǎng)不高
中國是一個講究感恩意識的大國,地大物博的國家傳播思想不是一件難事,重要的是沒有讓它發(fā)生在每個人生活的每分每秒。日常生活中,每個人關心的是自己的財富,上什么好學校讀書、去什么好單位上班、拿什么文憑和學歷,這些似乎比感恩意識更重要。2017年3月3日,騰訊新聞網(wǎng)報6歲小女孩不愛玩耍,偏愛救死扶傷。據(jù)了解,女孩的父母從事的就是志愿者工作。他們經(jīng)常帶著女兒參加志愿者培訓班,孩子慢慢學會了實踐技能,現(xiàn)在得到了眾人的喜愛。這難道不是每個人想要的么?但卻不是每個打著“感恩”旗號的人所能擁有的。旗號只是形式,行動才是根本。這樣熱心做好事不求回報的人,怎能不得到別人的喜愛?這樣鮮活的事例,警醒身邊的大學生應規(guī)劃好自己的人生。
人只有加強自身的修養(yǎng),思考自己的不足,學習別人的長處,心存謙卑之心,才能加快自己成長的腳步。真正富有的人,不需要攀比財富;真正有涵養(yǎng)的人,不需要把“感恩”寫在臉上。當今大學生,應仔細思考“小學生守則”,回憶初心,才能不忘初心。
總之,大學生應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才能做到知恩、感恩、報恩、施恩,成長成為對社會有貢獻的人才。
[1]靳京陽.高校貧困生認定和資助問題研究[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13.
[2]鄭 嵐.高校貧困生資助認定研究[D].南京:南京農(nóng)業(yè)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