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進
〔摘要〕本文立足于當前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實際,指出心理健康教育課的教學要以學生的活動和體驗為主,著重對體驗式學習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意義和運用方法進行探究,嘗試提出一些思考方法和教學策略。
〔關鍵詞〕體驗式學習;自我認知;心理成長
〔中圖分類號〕 G4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2684(2018)36-0039-02
國家教育部制訂的《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2012年修訂)》多處提到要提高學生的自我體驗,主要涉及情緒體驗和人際關系體驗兩個方面。同時在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和方法中強調心理健康教育課應以活動為主,可以采取多種形式,包括團體輔導、心理訓練、問題辨析、情境設計、角色扮演、游戲輔導、心理情景劇、專題講座等。心理健康教育要防止學科化的傾向,避免將其作為心理學知識的普及和心理學理論的教育,要注重引導學生心理、人格積極健康發(fā)展,預防學生發(fā)展過程中可能出現(xiàn)的心理和行為問題。因此,加強活動開展,突出體驗式學習,有利于提高學生自我認知能力,強化心理調控能力,是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徑。
體驗是指個體通過某種真實的或虛擬的情境經歷,獲得認知、情感、意志和行為等方面意義建構和價值生成的一種活動和心理感受。體驗式學習是一個過程,而不是一個結果。體驗應當貫穿于整個學習(成長)過程的始終,是以體驗為基礎的持續(xù)過程。體驗式學習是一個適應世界的過程。我們應當領悟學習即適應,是一個全身心投入的過程,是個體全部功能的整合。體驗式學習是個體與環(huán)境之間連續(xù)不斷的交互作用過程。體驗不能被繞過,它是所有學習的核心事件。
海德格爾認為,體驗是一種非規(guī)定性的思考。人生離不開思考,體驗式學習是借助于回放、重播別人的、自己的過往人生,強化對生命的探索與反思,以此保證我們今后的人生腳步更加堅實,更有力[1]。由此出發(fā),讓我們來對體驗式學習進行一些思考。
一、讓學生在體驗中認識自己
眾所周知,“認識你自己”是鐫刻在雅典阿波羅神廟門楣上的偉大箴言,是令偉大哲學家蘇格拉底不斷詮釋的不朽命題。在古代先賢們看來,認識自我是如此充滿智慧。因此,老子在他的《道德經》中說:“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庇纱丝梢姡速F有自知之明,人同樣也苦于不自知。從我們自己開始,越熟悉我們的內心領域,我們的行動就越穩(wěn)健,我們的生活就越踏實。
認識自己為什么如此困難呢?一種可能是沒有這方面的意識和習慣,中小學生尤其如此;二是沒有掌握方法。自我善于隱藏,按照弗洛伊德的觀點,人的某些想法隱藏在潛意識中,需要一定的方法和技術才能將其呈現(xiàn)在意識層面[2]。
體驗式學習有助于學生加深對于自身的認識,促進學生在事實基礎上進行反思?!墩撜Z》上說“吾日三省吾身”,就是一種很好的認識自我的習慣。有的教師在心理課上會帶領學生做一個“一分鐘擊掌次數(shù)”的測試活動,先讓學生估測,然后再進行實測,對比結果差異,讓學生在實際體驗中領悟到對自身認識的不足,激發(fā)學生客觀認識自我的興趣,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在體驗式學習中,常用的方法還有角色扮演法,它建立在模仿學習理論的基礎之上,是一種通過行為模仿或行為替代來影響個體心理過程的方法。學生可以在活動中扮演分派給自己的角色,也可以反角色扮演,甚至猜想與自己不同的角色的觀點,主要針對害羞、內向和防御心理較強的學生。
在角色扮演活動中,假如學生明顯表現(xiàn)出害怕,不要勉強他們扮演,而是分給他們一些其他任務,直到他們主動參與。鼓勵學生把角色扮演當作一種游戲,把注意力集中在所扮演的角色而不在自己身上;注重角色所表現(xiàn)的意義和感覺,而不是自己表演得多么好。教師應創(chuàng)造一種非批判的氣氛,使學生積極關注表演者,給予表演者更多的支持和鼓勵。應使課堂氣氛活躍,非表演者積極關注表演者,具體的形式有相聲、啞劇、角色互換、小品表演等。
二、讓學生在體驗中領悟生活
人的心理有其自身發(fā)展規(guī)律,非常復雜。世界上有多少人,就有多少條生活道路,就有同樣多的豐富多彩的思想與行為。讓孩子從小掌握一定的心理活動規(guī)律,學會調適自身的心理活動,能夠積極地應對生活中的各種事件,對于孩子一生的發(fā)展具有重大意義。然而抽象的理念對于孩子來說是困難的,所以體驗式學習就顯得非常必要。體驗式學習還可以繞過阻抗,相對容易地進入個體的思想,效果遠遠好過單純的說教。
例如,在分析情感體驗時,如果涉及糾正錯誤歸因傾向的問題,我們可以向學生展示雙義圖,揭示因為看問題角度不同而帶來的不同歸因,從而引發(fā)不同的情緒反映,讓學生在探究中領悟到要多角度、全面看待問題。再如,活動課中還可以開展分組占圈游戲,將學生分組,要求成員想方設法、團結協(xié)作,進入圈內最多的組獲勝,讓學生在游戲中體驗合作的重要性。
體驗式學習中有時會用到價值觀辨析法,即在教師的安排下,學生通過討論、辯論等方法,通過理性思維和情緒體驗來檢查自己的行為模式,并把自己的行為模式與他人的行為模式進行比較,解決價值沖突,進而按照符合社會要求的價值觀支配自己的言行。教師應當注意,首先必須引出學生的態(tài)度和價值陳述,必須無批判地接受學生的思想、情感、信念和觀點,向學生提出問題以幫助學生思考。具體方法有小組討論法(提出開放性問題—設置情境—分組—組織討論—總結)、 兩難問題法(提出問題—學生判斷—啟發(fā)思考交流辯論—尋找正確答案)、腦力激蕩法(允許學生對一個問題自由地考慮可采用的解決方法—智力訓練)等。
三、讓學生在體驗中實現(xiàn)心理成長
一般來說,知識是固化的,而體驗是鮮活的,突出了學習者的主體地位,體現(xiàn)了生命的活力。例如,課例“九點連線”是關于創(chuàng)新意識和思維訓練的,它的導入部分很好,給了兩個例子,分別是蘇聯(lián)科學家用鉛筆解決太空中水筆由于失重不能書寫的問題以及日本一家化妝品公司在質檢中用風扇檢查排除沒有放香皂的空盒。活動中先給出問題,讓學生思考解決辦法,然后揭曉實際結果。通過對比,讓學生體驗在創(chuàng)新中超越定勢思維的重要意義。
開展體驗學習的難點在于課堂活動多,不但要有好的導入,還要把人員安排好,要講解規(guī)則,監(jiān)督程序的執(zhí)行,安排好場地及道具,調控好過程,進行解說和總結評價,引導學生進行體驗反饋,等等。其中,活動的順利進行主要依靠規(guī)則,需要心理輔導教師在課前預設好規(guī)則及程序并向學生進行詳細闡釋。無序的活動是不允許的,因為它會造成大量浪費,甚至引發(fā)安全問題。游戲活動中教師的講解也很重要,講解除了進一步強調規(guī)則、組織協(xié)調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目的是闡釋游戲的意義。
學習的本意是促進人的成長,促進生命的升華,而這一切離不開生命的親自參與。很多事情、很多書本知識離開學校后會忘記,但是有些東西是忘不掉的,忘不掉的是那些最值得紀念的東西,是那些我們親身經歷的體驗。作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應當努力探索體驗式學習的形式和內容,不斷拓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度和廣度,為學生心理素質的提高和全面發(fā)展貢獻力量。
注:本文獲第七屆“健康杯”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優(yōu)秀成果評選二等獎。
參考文獻
[1]田國秀. 團體心理游戲實用解析[M].北京:學苑出版社,2010.
[2]馬建青. 心理咨詢流派的理論與方法[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4.
(作者單位:安徽省合肥市瑤海區(qū)廬東學校,合肥,230011)
編輯/于 洪 終校/肖亦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