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哲
【摘 要】以刑訊逼供和變相刑訊逼供等方法非法獲取嫌疑人、被告人口供或證人證言,是形成冤假錯案的直接原因,也是與現(xiàn)代司法理念和司法制度相違背的一個頑癥。
【關鍵詞】無罪推定;刑訊逼供;偵查
法律是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后一道防線,習總書記說:“一次不公正的審判,其惡果甚至超過十次犯罪。因為犯罪雖是無視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流,而不公正的審判則毀壞了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源。”冤假錯案對司法的公信力和社會的公平正義有著極大的破壞作用。通過對聶樹斌案、佘祥林案、呼格吉勒圖案以及陳滿案的分析和探討,對于冤案的形成,我們認為主要有一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一、刑事訴訟中的無罪推定原則在我國尚未真正確立
國際社會認可的無罪推定原則包括三個方面的標準:第一是疑罪從無,第二是控方舉證,第三是沉默權。我國立法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沉默權上還沒有給予保障,所以可以說我國并沒有確立一個與國際社會保持一致的無罪推定原則。盡管2012年修訂的刑事訴訟法中明確規(guī)定了“不得強迫任何人證實自己有罪”,但對沉默權規(guī)定的缺失使得在實踐中,辦案人員往往不顧及嫌疑人的人權,在命案必破和限期破案的政策壓力下,偵查人員更傾向于采取有罪推定的方式,辦案時一旦認為某人具有較大嫌疑,就直接將其認定為罪犯,對其采取強制措施以獲取其承認有罪的口供,這樣就大大提高了冤案發(fā)生的概率。
二、非法取證,刑訊逼供
以刑訊逼供和變相刑訊逼供等方法非法獲取嫌疑人、被告人口供或證人證言,是形成冤假錯案的直接原因,也是與現(xiàn)代司法理念和司法制度相違背的一個頑癥。遏制刑訊逼供之所以難以奏效,最主要的原因并不是無計可施,而是決心不強。
一是觀念使然。從中國古代的審判開始,口供就是定案的主要依據(jù),受“口供是證據(jù)之王”的影響,被告人的口供成了指控被告人犯罪的主要證據(jù)。因為始終有人通過刑訊逼出來的口供具有可信性,所以,許多辦案人員迷信其效果。
二是追求效率的結果。刑訊逼供可以達到預先設定的目標,當“命案必破”的口號和較低破案率的實際情況相矛盾時,自然會產(chǎn)生兩種結果:一是,公安機關選擇性立案。公安機關在接到案件時,先對案件的情況進行初步審查,如果案情比較簡單,就立案偵查;如果案情十分復雜,公安機關就將案件隱瞞,以實現(xiàn)一個較高的破案率。二是,為了盡快破案,公安機關會忽視偵查的法定程序,違規(guī)偵查,刑訊逼供,很多犯罪嫌疑人屈打成招,最終形成冤假錯案。而沉默權的推行在我國就遭受了巨大的阻力,也使得刑訊逼供屢禁不止。
在我們所探討的冤案中,嫌疑對象在被采取強制措施以后,幾乎都無一例外的遭受了刑訊逼供。就聶樹斌案來說,實際上并沒有十分有力的證據(jù)證明兇手就是聶樹斌,僅僅因為聶樹斌的嫌疑沒有被排除,加上通過刑訊逼供得來的有罪供述,就直接將其認定為罪犯是十分荒謬的。在呼格案中,通過誘供方式獲取的言詞證據(jù)屬于非法證據(jù),也應當予以排除。
三、偵查中心主義,忽視被告人的辯護權
偵查中心主義意味著在刑事訴訟過程中,偵查機關處于絕對的核心位置。法官在進行審判活動時,不是以庭審參與人的質(zhì)證、辯論活動為主,而是以偵查機關的案卷為裁判依據(jù)?,F(xiàn)實刑事審判活動中,很多法官在庭審前就已經(jīng)對偵查機關和公訴機關提供的案卷材料進行了實質(zhì)審查,在未進行庭審質(zhì)證、辯論前就已經(jīng)形成了定罪的心證。事實上,很多法院在庭審前便已經(jīng)形成了判決書。上述行為,使得庭審活動淪為一種形式,侵犯了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的刑事訴訟權利,極大損害了程序正義。
另一方面,偵查中心主義,不利于對刑事訴訟活動監(jiān)督。在偵查中心主義的指導下,偵查機關處于強勢位置,不僅刑事被告人或者辯護律師無法從偵查機關獲得相應的證據(jù)材料,即使檢察機關也難以通過法律程序?qū)刹闄C關進行監(jiān)督制約。這就會導致刑事訴訟從原來的控辯審三方參與的活動,轉變?yōu)閭刹闄C關單方追訴的行政行為。這無疑是現(xiàn)代刑事訴訟權利制度保障機制的大敵。
偵查中心主義帶來的另一個不良影響就是,刑事訴訟中,不重視刑事被告人的辯護權,排斥律師。近期陸續(xù)發(fā)現(xiàn)的冤假錯案中,絕大部分都是武斷粗暴地排斥律師辯護意見的,這一事實充分反映出律師辯護對維護司法公正的重要性。而現(xiàn)實是,要么律師在刑事辯護中走過場,辯護的作用流于形式,要么受到偵查機關的敵視,被排斥在法律共同體之外,甚至形成公、檢、法三家三位一體與律師對抗的態(tài)勢。這種現(xiàn)狀,無疑是冤假錯案生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歷史和現(xiàn)實一再證明,律師辯護是實現(xiàn)司法公正不可或缺的必要環(huán)節(jié)。作為私權利的代言人,律師是唯一可以適用法律手段維護當事人合法權益的專業(yè)法律人士,律師以維護當事人合法權益為宗旨,所追求的結果是法律的公正性。在沒有律師辯護的案件中,法律的天平就會因為控辯失衡而發(fā)生傾斜。一個沒有律師的法治結構是殘缺的,一個排斥律師的法治環(huán)境是扭曲的,而一個真正的法治社會不可能是排斥律師的。目前,律師參加刑事訴訟活動的空間仍然受到限制,律師辯護的作用更是十分有限。這種現(xiàn)狀不僅與對律師的輕視有關,而且也與訴訟理念的誤區(qū)有關。因此,要重視律師就必須更新訴訟理念,必須把律師視為法律職業(yè)共同體的一部分,把律師視為維護司法公正必不可少的積極力量。
四、完善建議
1、在立法上明確規(guī)定無罪推定原則,保證犯罪嫌疑人和刑事被告人的沉默權,在保障人權與懲罰犯罪之間的作出平衡的選擇。
2、立法上進一步明確證據(jù)的適用規(guī)則和非法證據(jù)排除規(guī)則,在消除刑訊逼供上采取一些制度措施,例如,將犯罪嫌疑人的羈押場所從公安部門的管轄中獨立出來,由法院或者特定機關管轄。
3、堅持審判中心主義,提高法院在三機關中的地位,將法官、檢察官職業(yè)與普通公務員區(qū)別開來。審判中心主義不僅意味著審判階段在整個刑事訴訟活動過程中居于核心位置,更意味著審判活動思維制約偵查、檢察活動。對于偵查機關在偵查活動中獲得的證據(jù),必須經(jīng)過法官的審查,才能獲得證據(jù)上的效力。對于違反訴訟法等相關規(guī)定,違法取得的證據(jù),應當進行排除。在刑事訴訟活動中,應當重視庭審的作用。法官應當摒棄卷宗主義,堅持傳聞主義,在庭審中傾聽訴訟當事人的言語表述。
4、明確律師在刑事案件中的作用,立法上擴大被告人辯護權的范圍,保證辯護人能夠全方位的為刑事被告人提供法律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