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少清
(泉州市豐澤區(qū)第三中心小學,福建 泉州 362000)
美國教育家約翰·杜威認為“學校即社會”“教育即生活經(jīng)歷,而學校即社會生活的一種形式”。學校也是人與人之間相互交往的重要場所。日本東京大學佐藤學教授將21世紀的學校設定為“學習共同體學?!?,他認為學校是兒童共同學習與成長的園地。筆者認為教學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活動,學生應從各自在課堂上的呆坐走向活動性的學習,從習得、記憶、鞏固的學習轉(zhuǎn)向合作、探究、表達的學習,教師應從講授、評價的教學轉(zhuǎn)向啟發(fā)、交流、分享的教學。在教室里,學生分組圍坐展開合作學習,教師以課堂學習的總設計師的姿態(tài)展開活動。
打造學習共同體首要前提是分組,教師根據(jù)學生的不同特質(zhì):性格特點、組織能力、學習成績、興趣愛好、男女性別等綜合多方面進行考慮、權(quán)衡之后,將學生分成四五人為一組的合作小組。“三人行,必有我?guī)煛保@樣的分組合作學習有利于學生互相學習,取他人之長補已之短。在合作小組中,優(yōu)等生會帶動待進生,積極思考發(fā)言的學生會影響沉靜寡言的學生,思維相互碰撞,靈感相互觸發(fā)……這樣平等互助的集體更易于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分組還可以讓學生自愿按照同質(zhì)組合,即自由選擇合作的對象,按照相同觀點、相同學習方法,甚至讓他們按照彼此間的友好關(guān)系,進行自由組合。在小組中也不設定組長,不需要代表發(fā)言,學生圍繞本組的觀點或主題暢所欲言,互為補充。教師在一小組發(fā)言之后要進行擴充思維訓練,而對于發(fā)言停留于表面的小組,教師要適時進行點撥引導,在學生小組探究所得的層面上有所提升,對意見相背、相持不下的小組及時引導,促使交流向更高更深處邁進,不使共同體的學習流于形式。
如閱讀課上,一組之中的朗讀能力良莠不齊是很自然的現(xiàn)象,必要時可以發(fā)揮朗讀好的學生的作用,讓其他學生從他那里學習朗讀,教師的負擔可以相應地減輕。朗讀好的學生帶著全組入情入境、有聲有色地朗讀課文,既鍛煉了帶讀者的能力,同時也讓差生的朗讀能力得到了進步。每個孩子都是一個含苞欲放的花朵,他們總會有絢麗綻放的時刻。
實施分組后,各個小組成員本著“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理念,每個小組成員都要時刻感到自身的責任,還要積極督促帶動本組其他同學攜手共進,從而調(diào)動每個人的積極性。教師在布置每項任務后,小組成員要先商量各自的分工,具體到上課時每個人應該干什么,課下每個人干什么,讓每個人都知道該怎么做。讓每個學生都有鍛煉的機會,課堂不應只是某些學生活躍的場所。
如教學《成吉思汗和鷹》一課時,一開始,師生共同回憶上節(jié)課總結(jié)出的幾個有價值的問題:“成吉思汗是誰?他和鷹之間發(fā)生了一件怎樣的事?這是一只怎樣的鷹?成吉思汗是位怎樣的人?我們應從中吸取怎樣的教訓?”教師給各個小組實行任務定向,領(lǐng)取任務之后,各組成員圍繞本組任務進行合作,有的負責查找成吉思汗生平資料,有的深入文中字句分析鷹、成吉思汗的性格特征,有的做好記錄整理準備發(fā)言等。這樣融洽的合作,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動機,也促使他們積極承擔學習任務,從而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
不僅如此,還要吸收別組經(jīng)驗,洞察別組缺點,并積極主動請教教師。如教學《小鴨子得救了》一課,引導各小組討論:“在當時當?shù)氐那闆r下,大象、小熊和猴子究竟用什么樣的辦法救小鴨子,才是最佳?”討論中,每個小組都可提出自己的主張并說明理由,還能吸收別組經(jīng)驗,整合出更多的好辦法。
研究發(fā)現(xiàn),對學生而言,有機會輪流相互檢測,遠比自己學習更有效,而且不需要外界的激勵。如在低年級識字課上,可以指導各小組按以下的程序交流學習:①小組成員先各自看拼音拼讀識字。②成員間互相交流識字方法。③輪流當小組長帶讀。④組員之間互相檢查認字情況。這樣的做法,能讓更多學生有展示的機會,教師指導也有側(cè)重點,就能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這種生生互動的學習方式,使得課堂的檢測變得簡單、快捷而高效。
有競爭才有進步。在小組中建立競爭機制,有利于增強組員的向心力和凝聚力,還能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fā)課堂活力??梢砸哉n堂達標、單元過關(guān)、課堂表現(xiàn)等情況,設立默契團隊最佳獎、綜合能力最強獎等獎項,以小組為單位,同時個人平時課堂表現(xiàn)也累計得分,整體得分最高的小組為優(yōu)勝組,對全組組員均給予獎勵。獎勵方式多種多樣,既有精神方面的獎勵,又有物質(zhì)方面的獎勵。因此,每個人每節(jié)課的表現(xiàn)都關(guān)系到本組的榮譽。對于所有組員來說,彼此間無形之中就會相互團結(jié)、加強合作,這對提高全班學生的整體成績,培養(yǎng)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大有裨益。
如教學《昨天,這兒還是一座村莊》一課,筆者把全班分成四個小組,讓每一小組各分析一小節(jié)內(nèi)容,而后做詳細匯報。當一小組代表做匯報時,其他小組糾正他的錯誤,成功糾正一處一小組扣一分,同時還可以提一些問題,難倒匯報組一題,他們便扣一分。為了給本組加分,學生們的興致非常高,都做了充分的準備。在他們準備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了很多問題,除了查資料,同組成員討論之外,還迫不及待地向教師展示他們的學習成果。他們的探究結(jié)果令筆者感到驚訝與欣喜,課還沒上,學生已通過組間的交流競賽、共同分析,逐漸形成了自己的觀點,在思維的碰撞中提升了各方面的能力,激活了他們的好勝心,在活躍的氣氛中,很快地進入課堂學習。
由此可見,學習共同體的教學環(huán)節(jié)看似簡單,卻凝聚著教師的教學智慧,體現(xiàn)了以生為主體、以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充分挖掘、展現(xiàn)、提升學生的潛能?!安磺笕巳顺晒?,但求人人進步”,是所有教育工作者都應追求的一種境界?!耙恢Κ毿悴皇谴?,百花齊放春滿園”,讓學生在一種真實的、復雜的、具有挑戰(zhàn)性、開放性的學習環(huán)境和問題情境中,成為學習活動的主人。
參考文獻:
[1]〔日〕佐藤學.學校的挑戰(zhàn):創(chuàng)建學習共同體[M].鐘啟泉,譯.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2]霍力巖.加德納的多元智力理論及其主要依據(jù)探析[J].比較教育研究,2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