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桂禎
當前,我國校園欺凌事件頻繁發(fā)生,部分校園欺凌事件引發(fā)諸如自殺、犯罪等嚴峻的社會問題,社會危害性相當嚴重,校園欺凌問題日漸受到人們的普遍關注。針對校園欺凌頻發(fā)的問題,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于2016年4月印發(fā)了《關于開展校園欺凌專項治理的通知》[1](以下簡稱《通知》),從國家層面對校園欺凌提出了治理要求,充分反映出國家對校園欺凌嚴重性的認識。同年11月,教育部等九部門發(fā)出了《關于防治中小學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導意見》[2](以下簡稱《意見》),從綜合防治的角度提出了建立長效機制的要求。這兩個文件的出臺,表明了黨和國家對校園欺凌問題的高度重視。但是有關校園欺凌法律制度的缺失,如何從法治層面處理校園欺凌事件,是目前亟需探討的問題。
近年來,校園欺凌現象愈演愈烈,這不僅給學校的教學與管理工作帶來更來了挑戰(zhàn),而且還對學生的身心健康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破壞社會良好風氣,給個人、家庭、學校和社會帶來不可估量的痛苦與損失。像北京中關村二小霸凌事件、安徽懷遠火星小學副班長逼同學吃屎喝尿、日照五蓮一中學學生在廁所被群毆等類似事件已不再是青少年之間的小沖突,已變?yōu)樾再|較為惡劣的事件,且惡劣程度已經大大超出了《通知》及《意見》中政策治理的范圍,其中涉及違法犯罪的,需要通過法律手段來解決??紤]未成年學生心智發(fā)育的不成熟,在對其欺凌行為進行處理的同時要強調保護,這是必須的,但是不能簡單地以保護未成年人為理由一味開脫,把本屬于法律解決的問題作為校園內部問題通過批評教育、賠禮道歉、經濟賠償等方式進行處理,其結果必然導致校園欺凌事件突破底線,縱容了違法、犯罪行為,達不到治標又治本的目的,同時也會讓欺凌者的氣焰更加囂張,影響后續(xù)模仿者的行為。因此,我們要高度重視校園欺凌問題,不能簡單地認為它僅僅是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的問題,應該將其提上法治日程,納入法治軌道,制定相應的法治教育懲戒制度體系和法治保障機制。
近年來,有關校園欺凌的社會關注度居高不下。法治不力是導致校園欺凌頻繁發(fā)生的根本原因。一是專項法規(guī)缺失。目前,在校園欺凌的專項法規(guī)方面,我國尚處于空白地帶,至于法律層面的校園概念、追責、處理規(guī)定更是無從談起。所以,當前處理欺凌事件只能依照《刑法》、《侵權責任法》等現有法律的相關規(guī)定,處理結果也不盡如人意。國家盡管出臺了《意見》,但此文件還未上升到法律法規(guī)的層面。二是法制教育不力。當前,全國各地中小學在學校法制教育中不遺余力地教育學生學法、遵法、守法,但是學校教育方式方法過于簡單,尚停留在灌輸教育,何為法、何為合法、何為非法,學生卻全然不知,學校法制教育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問題。家庭教育中,由于各種原因,家長法律意識淡薄,一定程度上影響對孩子的法制教育。社會教育中,學校周圍社會普法宣傳力度不夠,未能正確引導學生認識校園欺凌,致使學生對自己的行為不能做出準確的判斷[3]。
從世界范圍內來看,加強法制建設是治理校園欺凌問題的大勢所趨。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時代背景下,推進校園欺凌治理法治化是保障未成年人在校安全的客觀要求,也是推進依法治校的題中之義。它能夠將學校與有關機構的保護與管理責任規(guī)范化、制度化,讓校園欺凌實施者及其監(jiān)管人員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行政責任或刑事責任,并以此遏制校園欺凌問題。[4]同時也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社會層面“公正、法治”的具體表現,有利于培育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增強學生學法遵法守法用法意識;也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法治環(huán)境。
重視專項立法是世界諸多國家和地區(qū)有效應對校園欺凌的普遍做法和共同經驗。美國的校園欺凌現象一度十分嚴重,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美國面臨校園欺凌事件高居不下難以應對的困難,早在1999年,美國政府就開始立法嚴懲校園欺凌行為。目前,美國50個州均有反校園欺凌法,通過立法,明確了校園欺凌的含義及范圍,建構了校園欺凌的預防機制,建構了校園欺凌事件的報告機制及處理機制。據美國教育部近年公布報告顯示,校園欺凌事件數量逐步下降,對校園欺凌事件的預防取得明顯成效。日本作為亞洲地區(qū)法治化水平較高的國家,在應對和預防校園欺凌問題上采取了法制化手段[5]。目前,日本在校園欺凌問題上形成了一套全面、完整的法律應對機制,最突出的亮點是針對校園欺凌問題,參議院于2013年6月通過了《校園欺凌防止對策推進法》,這是目前在世界范圍內比較罕見的法制應對舉動。同時,隨著國內外經濟社會發(fā)展變化和校園欺凌的基本發(fā)展態(tài)勢,日本政府還及時對此項法規(guī)進行了修改和完善。英國1998年頒布的《學校標準與框架法》,將制定反欺凌措施當作對中小學校的法定要求;1999年,首次在法律上規(guī)定中小學校必須制定反欺凌的政策;2003年11月專門出臺了《反欺凌行動憲章》;2016年9月又對《保護在校學生安全的法定指導文件》 (共194條)進行了修訂,對學校在確保學生安全上提出了更具體更嚴格的要求[6]。
校園欺凌問題的形成有其復雜的因素,因此,治理校園欺凌不能僅僅靠學校單方力量。構建政府、學校、家庭、社會一體的綜合治理體系已被多數國家采納[7]。在美國,立法明確要求政府、學校、學區(qū)、社區(qū)共同參與制定反校園欺凌方案,并明確了各方的責任與作用,這種方式制定出來的方案會更具體,更有針對性。日本的《校園欺凌防止對策推進法》中形成了國家機關、地方公共團體、學校、社區(qū)居民、家庭以及其他相關者協調一致行動解決校園欺凌問題的理念。在這一理念的指導下,形成了國家、地方、學校、家庭、社區(qū)五位一體的立體綜合式問題解決體系[8]。加拿大安大略省于2004年11月制定了《構建安全校園:欺凌預防行動計劃》,《計劃》明確了由政府主導,學校、社區(qū)等多部門協調合作的治理體系,政府協調相關部門制定系列政策、法規(guī),統(tǒng)籌管理,并統(tǒng)籌專項資金;同時,為客觀地評估校園欺凌現狀、科學地發(fā)現校園欺凌存在的核心問題,安大略省政府引入第三方—安全校園行動小組,確保了在全省范圍內成功實施《計劃》。
擁有健全的管理機構是治理校園欺凌的重要前提。韓國與美國,都設立了專門的管理機構。韓國《校園暴力預防及對策法》第7至8條規(guī)定了“校園暴力對策委員會”制度,委員會歸國務總理管理,負責制定校園暴力預防和規(guī)制對策基本計劃、評價相關對策實施效果等[9];美國也設立了“聯邦預防欺凌委員會”,負責督導各學校制定反校園欺凌法律與政策。兩國成立專門治理機構的做法表明,專門的管理機構有利于校園欺凌相關法律法規(guī)的實踐,有利于提高校園欺凌防治的成效。
一是加速校園欺凌防治專項立法。針對我國校園欺凌防治立法的空白,立法機關應盡快制定專項法規(guī),立足國情,確保法規(guī)具有很強的操作性,確實為防治校園欺凌提供法律指引。該項法規(guī)應明確校園欺凌的界定、性質;設立權責明確的法律機制,明確政府、教育主管部門、學校、社區(qū)、家庭等主體的責任義務,同時要建立問責機制;明確校園欺凌行為的認定標準、認定程序與處理程序等。除國家立法機關專項立法以外,地方人大與政府也要制定相應的法規(guī)制度,同時,各類學校也要制定更具針對性的法規(guī)。這樣,全國性立法與地方性法規(guī)、學校法規(guī)形成綜合性法治體系,以便高效地應對校園欺凌。二是完善現有法律條文的相關規(guī)定。建議對我國《刑法》、《治安管理處罰法》等相關內容及時進行修訂和完善,增強法律的時效性,與校園欺凌專項立法進行有效對接,發(fā)揮法律的懲罰與震懾作用。例如,目前,我國校園欺凌實施者趨向低齡化,而《刑法》、《治安管理處罰法》等法規(guī)規(guī)定的刑責年齡偏高,這就使得未成年人違法成本過低,從而導致欺凌者有恃無恐。因此,要想有效地遏制校園欺凌現象的發(fā)生,保證校園安全,保障學生健康成長,刑責年齡的有效完善顯得十分必要。對于刑責年齡,可以適當降低,給低齡欺凌者法律制裁,彰顯法律威懾力。也可以借鑒西方國家的做法,如借鑒美國的“惡意補足年齡制度”,對那些低齡欺凌者進行及時懲戒。
治理校園欺凌不能單靠法律制裁,加強法治教育,提高學生法紀意識同樣重要。一是教育行政部門要組織各方面專家、學者,針對不同階段學生的接受能力精心設計通俗易懂的法治教材,讓學生確立法治概念,明白做人做事的底線;還可以通過豐富多彩的形式如公益廣告、漫畫、微電影等讓學生明白何為校園欺凌、如何應對校園欺凌。二是學校要長期有效地開展法治教育。一方面,學校要將校園欺凌法治教育融入日常教學中,利用班會課、思想品德課、校園安全課等課程對學生進行關于校園欺凌法治教育。另一方面,學校不應該一味地為中考、高考讓路,而是要對學生進行專門的法治教育。學校要制定校園欺凌防治活動計劃,可以通過多種形式如案例教學、話劇表演等形式開展活動,還可以請司法執(zhí)法機關人員為師生現場講解、分析典型校園欺凌案例,讓學生了解實施校園欺凌的后果,讓每一個學生和當事者清楚,法律底線不可觸碰,形成依法處置既是大愛的共識及掌握自己遭遇校園欺凌時保護自己的方法;讓教職工明白校園欺凌防治的程序及自己應承擔的相關法律責任。四是家庭法制教育必不可少。家庭在校園欺凌防治過程中也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家庭教育與學生心理成長關系密切。因此,在校園欺凌防治過程中,家長一方面要配合學校,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相關活動;另一方面,以身作則,對孩子進行法制教育,引導孩子遵紀守法,增強法紀意識。
當校園欺凌事件發(fā)生之后,除對欺凌者依法嚴懲外,對受欺凌者進行補償與法律救濟也是必須重視的內容之一。一是,針對我國當前校園欺凌救濟的法律空白,盡快建立完善防治校園欺凌的法律救濟制度,明確救濟責任主體及救濟內容、方式、救濟申訴程序,完善對受欺凌者的訴訟賠償。二是,為受欺凌者提供保護救助,及時告知其擁有的各項權利,以保障受欺凌者及時有效地行使自己的權利。三是,考慮到當前多數校園欺凌事件對受欺凌者造成的心理傷害要遠大于身體傷害,不僅對受欺凌者的醫(yī)療費、營養(yǎng)費、轉學費等方面進行賠償,還要對他們的心理傷害進行補償,建議政府、學校、家庭、社區(qū)等形成合力,給予受欺凌者全方面的心理關愛與幫扶,幫助受欺凌者走出陰影,讓欺凌者早日回歸正常生活[10]。
近幾年,雖然我國政府有關部門出臺了一系列相應的治理措施文件,但是與校園欺凌的嚴重程度相比,這些措施顯得十分滯后與乏力。僅靠思想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已不能根治校園欺凌,法律的介入才能動搖其持續(xù)存在的根基。因此,我國應盡快建立健全防治校園欺凌法律法規(guī),建議在完整、系統(tǒng)、準確調查和分析中國校園欺凌現狀的基礎上,選擇借鑒其他國家成熟的法治經驗與做法,構建政府、社會、學校、家庭四位一體的綜合治理體系,以期從根本上消除校園欺凌。
[1]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關于開展校園欺凌專項治理的通知[EB/O L].htt p://www.moe.edu.cn/sr csite/A11/moe_1789/201605/t 20160509_242576.ht ml.
[2]教育部等九部門.教育部等九部門關于防治中小學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導意見[EB/O L].htt p://www.gov.cn/xinwen/2016-11/11/content_5131211.ht m
[3]鄒琪.法治視閾下中小學校園欺凌治理[J].法制與社會,2017,(5):184-185.
[4]許鋒華,徐潔等.論校園欺凌的法制化治理[J].教育研究與實驗,2016,(1):50-53.
[5][8]向廣宇,聞志強.日本校園欺凌現狀、防治經驗與啟示以《校園欺凌防止對策推進法》為主視角[J].大連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1):1-10.
[6]教育部青少年法治教育協同創(chuàng)新中心(華東師范大學).校園欺凌治理的跨學科對話[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7,(2):12-23.
[7]豐瑞娜.反校園欺凌的法治化對策研究[J].懷化學院學報,2017,(4):94-97.
[9]陶建國.韓國校園暴力立法及對策研究[J].比較教育研究,2015,(3):55-60.
[10]鄧偉強.讓法治的陽光驅散校園欺凌[N].山西日報,2016-06-15(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