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雯
摘 要:社團活動是中學生校園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提高學生綜合能力、促進學生自主成長的重要渠道。社團活動為中學生自主成長創(chuàng)造了條件,發(fā)揮著獨特的作用。
關鍵詞:中學生社團;社團活動;自主成長
中學生社團是中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興趣、特長自愿結成的,有一定規(guī)范章程的學生組織機構,中學生通過社團活動的形式進行課外學習,提高綜合素質。近幾年,社團在高中校園中呈現(xiàn)出良好的發(fā)展趨勢,社團的數(shù)量逐漸增加,種類逐漸豐富,制度逐漸完善。目前主要社團類型有四種:體育藝術類、創(chuàng)造制作類、志愿服務類、理論學習類。
一、中學生社團文化的特點
1.尊重差異和多樣化
尊重差異必然要多樣化,這是國家發(fā)展高中教育所必須堅持的原則。所謂“多樣化”,具體來說涉及辦學模式、課程內容、學習方式、學習途徑、學習時間、學習地點等多方面。當今社會發(fā)展迅猛,信息量的增大也拓寬了中學生獲取知識的渠道,相應地他們的興趣愛好更加豐富(并且不乏學生在個別領域涉獵較深),因而需要建立種類豐富的社團,才能滿足學生日益增多的興趣愛好的需求。僅以我們學校為例,就有大大小小近30個社團,基本上能夠讓興趣愛好各不相同的學生選擇到各自屬意的社團。社團的存在豐富了學生的校園生活,使他們走出了原有的活動空間,生活范圍和內容得到了可貴的擴展。
2.尊重自主性
教育正在發(fā)生一種關鍵的變化,開始思考孩子的經(jīng)驗世界對于建筑這個世界的意義,思考如何與孩子的經(jīng)驗世界對話,意識到健全人格、增長智慧才是教育所應有的主要責任和首要任務。而社團中對于學生自主性的關注與尊重正是對這一任務的有力踐行。在問及學生“你為什么加入這一社團”時,多數(shù)學生均表示是出于自身興趣。并且不少學生都有過退出某社團再重新選擇社團的經(jīng)歷,問及原因,或是不喜歡該社團的活動,或是由于產(chǎn)生了新的興趣想嘗試別的社團。由此可以看出,學生參與社團是建立在對自身進行省察基礎上的一種自主行為,他們對社團選擇的動機主要源于自身的興趣與自我發(fā)展,并且在參與社團活動中其自我認知逐漸清晰。
二、社團活動能夠促進中學生自主成長
蘇霍姆林斯基曾明確指出教育要將學生培養(yǎng)為“全面和諧發(fā)展的人,社會進步的積極參與者”,即最終讓學生成為全面發(fā)展并符合社會進步所需的“社會人”。要實現(xiàn)這一目標,就必須落實當下教育改革中所不斷提倡的“充分發(fā)揮學生在教育過程中的主體參與作用,鍛煉其觀察與獨立思考的能力”。這不僅要在課堂上推行,在課外也需要輔助進行。中學生社團正是在課堂之外發(fā)揮學生主體參與性和培養(yǎng)學生綜合能力的有效載體,主要表現(xiàn)在:
1.為興趣提供發(fā)展空間,促進個性形成
一個人的興趣會直接影響行為的效果,而個性則會影響他的思維方式、解決問題的方式。中學階段是學生個性形成的重要時期。中學課業(yè)繁重,許多學生沒有機會參與自己喜歡的活動,社團就為他們興趣的發(fā)展提供了良好的保障。并且,在高中階段培養(yǎng)的興趣還能在大學的時光中繼續(xù)拓展,為他們今后深入學習提供可能。如今,社團課程化的發(fā)展使得每一個學生都有機會參與社團活動,為學生的發(fā)展提供新的舞臺,滿足他們形成興趣、發(fā)展特長、展示自我的需求。
2.在自我實踐中實現(xiàn)教育價值
教育的過程是讓受教育者在實踐中自我練習、自我學習和成長,而實踐的特性是自由游戲和不斷嘗試。以我們學校為例,雖然每個社團都配備了指導教師,但他們并未過多地干涉社團活動的策劃和準備,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讓學生在一次次的活動中進行自我實踐、自我練習,以此來實現(xiàn)社團成員的發(fā)展。社團的價值就在于通過學生自己的參與實踐,達到教育效果。
3.在實踐中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
在社團中學生需要面對各種問題,這與課堂教學不同,在實踐中可能發(fā)生各種復雜、多變的情境,學生在解決這些問題的同時能提升綜合實踐能力。比如,首先社團建立之初,需要明確社團的章程、發(fā)展目標和不同成員的安排;其次,社團成立后,需要組織和策劃活動,這不僅僅是如何確定社團活動內容,還包括如何分工、如何安排人員、各部門如何溝通等問題;再次,社團的全體成員還需要反思社團活動的成效并積極探索改進之道,這樣才能立足社團的長遠發(fā)展。
比如,我們學校的社團每年對招新活動都十分重視,此時社長會帶領社員做好社團展示,采取各種辦法吸引高一新生加入自己的社團。有的貼出吸引人的海報,有的幾個人站在展臺前宣傳,還有的社團直接即興表演。每年社團招新大家都會使出各種點子,對參與的學生來說,其創(chuàng)造能力和合作能力得到了鍛煉。
總之,社團的管理、組織和運營,為中學生提供了一個實踐的平臺,能夠在實踐中發(fā)掘每位學生的不同潛力,并給予他們機會去鍛煉這種潛力,提升學生的自信心、創(chuàng)造力、合作精神、領導力等多方面的素養(yǎng);同時,社團生活為學生融入社會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條件,社團如同一個小社會,要求學生對自己、對同學重新認識和定位自己的角色,可以作為學生進入社會前的小演練,鍛煉自己的社會角色,著眼于今后的發(fā)展空間。
當下中學生社團的發(fā)展尚存在困境與不足,需要社會、學校各方面的關心與支持,需要社團成員自身的努力與探索。以求真務實、與時俱進的精神改進和創(chuàng)新中學生社團工作,使其不斷完善走向成熟,促進中學生的自主成長,最大限度地發(fā)揮校園文化的育人功能。
參考文獻:
[1]陳穎.高中社團中學生的生存方式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2.
[2]余方喜.強化學生社團活動促進學生自主發(fā)展[J].中學教育,2002(11).
[3]張紅梅.高校學生社團:為學生走向社會架起橋梁[N].呼和浩特日報,2005-04-05.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