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曉慧
摘要:展覽的手段既是單一的又是豐富的,這取決于多個方面,如:博物館的類型與專業(yè)領域、策展人的思路開闊程度和展覽環(huán)境等。作為以戲劇為主題的博物館,需要從戲劇本體出發(fā)來策劃、設計展覽內容與呈現形式。擺脫傳統的展覽模式,嘗試新的方式和手段。《“水袖與蓬裙的邂逅”——紀念湯顯祖莎士比亞逝世400周年特展》就是這樣一次嶄新的嘗試。
關鍵詞:展覽? ?“湯·莎400年特展”? ?戲劇
中圖分類號:J805?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1008-3359(2018)06-0143-02
一、展覽主題的選擇確立
毋庸置疑,推出展覽的第一步是確立主題,這對于展覽能否取得成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展覽主題的選擇通常從三個方面來考量。第一,立足于博物館本身的類型和所在領域; 第二,策展人的專業(yè)基礎和研究方向;第三,在社會時事中尋找具有挖掘潛力的話題熱點。
湯顯祖和莎士比亞兩人的作品在文學戲劇舞臺上均占有重要的地位,屬于戲劇范疇。兩位大師又很巧合地同時在1616年逝世,至2016年正逢兩位大師逝世400周年,這必將是2016年的文化熱點。基于這兩點考慮,我們策劃、推出了原創(chuàng)展覽《紀念湯顯祖莎士比亞逝世400周年特展》。下文中,展覽名稱簡稱為“湯·莎400年特展”。
“湯·莎400年特展”以湯顯祖和莎士比亞為對象來展開,我們試圖從中尋找典型元素作為一種象征來傳遞出展覽的主題。
展覽從莎士比亞開篇,莎翁的作品眾多,杰作頻出,其中許多作品見于戲劇舞臺,流傳廣泛。他的作品反映16、17世紀英國各個階層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有對美好愛情的憧憬和歌頌,有對人性迷失在欲望中的深刻剖析,有對社會陰暗面赤裸裸地揭露。因此,我們從他的三個不同時期的創(chuàng)作情況進行解讀,即詩歌、喜劇和歷史劇時期、悲劇時期和傳奇劇時期。這三個時期也代表著他人生成長的三個不同階段,從年少輕狂,滿溢著對未來的美好愿景,到逐漸體會社會的陰暗和人性的丑陋,而自己又無力扭轉的充滿悲情色彩的悲劇時期,近而發(fā)展到利用超自然的力量來解決問題和矛盾的浪漫主義創(chuàng)作手法的傳奇劇時期。展覽的下半部分進入湯顯祖的展線。湯顯祖的作品以《臨川四夢》為代表,其中《牡丹亭》的影響最大,最為廣泛。他通過筆下的杜麗娘表達內心的至情至性——“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紫釵定情,緣定三生”的《紫釵記》,表現人性的貪婪和無盡的欲望而最終歸于平淡的《邯鄲記》《南柯記》,體現出湯顯祖的出世情結。通過對兩位大師作品的梳理和分析,“水袖”與“蓬裙”走入了我們的視野,它們分別取自東西方戲劇舞臺服裝,具有相同屬性的典型元素,最終“水袖與蓬裙的邂逅”被確立為展覽名稱。
二、展覽形式的探索
從傳統意義上講,展覽的展示主要通過文字、圖片、實物等載體來呈現,以實物為主,文字和圖片為輔。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科技的進步,展覽的展示方式日漸多樣,從中不難發(fā)現,展覽的展示形式從單純注重文物的展示逐漸將氛圍營造提升到與展示文物同樣重要的位置。
“湯·莎400年特展”作為人物專題類展覽,內容涉及人物生平、作品分析、作品傳播、社會影響等方面。湯顯祖和莎士比亞是展覽的兩個核心對象,無論展覽大綱還是形式設計都要圍繞著這兩個點來展開和深入。從人物屬性出發(fā),湯顯祖和莎士比亞同是那個時代杰出的戲劇家,“戲劇”是兩位大師的共同屬性,他們的作品以“戲劇”的形式在舞臺上呈現,因此,戲劇舞臺的屬性也自然成為展覽的一個重要展示方式。
(一)氛圍營造
“無處不舞臺”是這類展覽的特點之一,展線上的每件展品都可以被認為是舞臺上的演員。形式設計即是舞美設計,優(yōu)秀的舞美使演者融入故事,同樣,好的形式設計也會體現展品的靈魂。
莎士比亞的展線選用接近黑色的夜空作為背景,背景中忽隱忽現地點綴云霧和金色流線光芒,表現戲劇舞臺的神秘與深邃。展板邊緣用油畫畫框修飾,拐角銜接處使用石膏制作的羅馬柱裝飾。湯顯祖的展線整體以水墨風格為基調,淡雅、寫意是這部分的特點。其中,每一部分的標題,如:“‘釵夢之《紫釵記》——‘情之所至,夢縈紫釵”采用毛筆書寫的一筆墨跡的立體塑形來表現。展線中,隨著內容的發(fā)展變化對應不同階段的內容選取作品中的重要場景,將劇中的人物或某個場景做出塑形,立體地突出在展板上。通過立體與平面、真實與虛擬的對比,既體現層次感,又營造出舞臺戲劇的感覺。其次,展品的陳列。展品分為兩類:一類是作為點綴元素烘托氛圍,為了使展品與氛圍巧妙融合,不產生違和感,我們將部分展品固定在展板上,既不失展品本身的功能,又使展品成為氛圍的有益補充和襯托。比如:代表戲劇的典型元素——面具、戲劇作品的音像光盤、反映作品內容的——傳奇劇中的天使造型、戲曲中的口面、舞臺砌末等。另一類是純粹的文物展示,文物的展示對于整體氛圍同樣起到烘托作用,也體現出展覽本身的文化承載和歷史厚重感。第三,視頻媒體的播放。在兩側的展線中,結合展覽內容設置了媒體播放器,循環(huán)播放電影版英文原音《哈姆雷特》和《牡丹亭》紀錄片。視頻影像不僅豐富了展示的方式,而且多側面地表現出展覽內容。同時,電影中的英文對白和紀錄片中的對話和昆曲演出片段成為展廳中的背景音。
展品——演員、形式設計——舞美設計、展覽大綱——劇本、背景音——人物對白,一個展覽正如一部戲劇作品,它同樣在向觀者講述著一個又一個故事。
(二)戲劇與展覽的融合
在這次展覽中,湯莎的戲劇作品是展覽內容的主要部分。如何完美地體現它們?筆者認為單純用文字、圖片、影像來展現是不夠的。
策劃戲劇范疇內的展覽,演出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展覽中,戲劇演出可以說是一件特殊的展品。因此,筆者將展線延伸到戲樓,利用戲樓的環(huán)境設置“演出”這個展品的展示,演出內容是昆曲《牡丹亭》、話劇《哈姆雷特》《羅密歐與朱麗葉》。戲劇是由演員扮演角色在舞臺上當眾表演故事情節(jié)的綜合藝術。區(qū)別于單純的藝術生產單位,戲劇博物館的戲劇創(chuàng)作需要以展覽主題為依托來進行,作為展品出現的演出,它的編排無論在內容上,還是形式上都需要與展覽整體渾然一體,可以說這是一次再創(chuàng)作。展覽營造環(huán)境,環(huán)境中演繹戲劇。在這里需要引入一個概念——“環(huán)境戲劇”。“環(huán)境戲劇”原本是戲劇演出樣式的一種,今天筆者要把它引入戲劇展覽的范疇之中。環(huán)境戲劇的概念中模糊了演出區(qū)與觀劇區(qū)的界限,演員在觀眾之中,觀眾與演員共同完成演出。
1.展出環(huán)境與展覽內容的天然契合。戲樓是具有中國傳統風格的演出場所,凸出式的三面舞臺,一樓茶座,二樓包廂(見圖1),這與莎士比亞的環(huán)球劇院異曲同工。環(huán)球劇院同樣是這樣的格局,較大的區(qū)別是戲樓是封閉的,環(huán)球劇院是露天的演出場所(見圖2),這為展品的展示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圖1 天津戲劇博物館戲樓? ? ? ? ? ? 圖2 環(huán)球劇院
2.作為展品的劇目再創(chuàng)作,這里的再創(chuàng)作分為兩種類型。第一類,直接搬演展覽中出現的戲劇作品。區(qū)別于傳統概念的劇場演出,這里的演出擴展到后臺。從演員后臺備演開始,化妝、演員在后臺的一舉一動、一顰一笑,這些看似隨意但都在規(guī)定情境之中的設置即是一種展示。觀眾會出現在后臺,會出現在演員的身旁,在不知不覺中觀者已融入其中,演出直到演員卸妝完畢結束。第二類,根據展覽內容進行創(chuàng)作,呈現一部全新的戲劇作品。顯然,這次展覽搬演的是經典劇目昆曲《牡丹亭》和話劇《哈姆雷特》,屬于第一種類型。
三、展覽內涵的延展
天津戲劇博物館是一座擁有百余年歷史的古建。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是它天然的優(yōu)勢,但作為展廳來講就不免有些局限了。
四合院是館內可以作為展廳的建筑。這是一個正南正北方方正正的院落,由一間正房和兩間廂房組成,這三間房子組成了“湯莎400年特展”的展廳。那么如何巧妙利用它的空間布局呢?筆者從展廳布局入手,西邊的廂房象征著西方,作為莎士比亞展廳,東廂房設置為湯顯祖展廳,意味著東方。正房是兩側展線的延續(xù),中間以表現東西方文化碰撞交融的創(chuàng)意小片為結合點,起到內容過渡、畫龍點睛的作用。東邊的展線是水墨風格,顏色淡雅;西邊的展線是油畫風格,顏色深沉,兩廂的底色分別象征著東方日出白晝,西方日落月升,從日出到西沉象征著日月輪轉,歲月更迭,意味著不朽的經典是需要經過時間的積淀、歲月的磨礪,方能成就的。
走進博物館,走進展廳,每個展覽都在講述著一個故事,如何將故事描繪得生動并且內涵豐富將永遠是策展人需要研究的課題。《“水袖與蓬裙的邂逅”——紀念湯顯祖莎士比亞逝世400周年特展》是一次有益的嘗試,筆者將遵循著這樣的策展思路繼續(xù)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