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彩萍
【摘要】音樂是小學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合唱是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在實踐中,教師應該關注學生的成長動態(tài),了解學生的真實需求,選用合適的、有效的授課方法,引導和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相關練習,進一步提升合唱水平,形成正確審美觀、價值觀,從而在全面發(fā)展的路上越走越遠,越走越順利。另一方面,教師還要整合課程資源,提高合唱教學的有效性,給予學生不一樣的情感體驗,啟發(fā)其思維的創(chuàng)新力與想象力,借此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成效。如此一來,音樂教學工作將會走向更大的成功,助推基礎教育現(xiàn)代化進程的不斷加快。
【關鍵詞】小學音樂;合唱教學;有效性;策略研究;分析
【中圖分類號】G623.71?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引言
小學生喜歡合唱,因為這樣的方式可以使他們更好地進入音樂的世界,張揚個性,放飛自我,爭做高素質(zhì)、全能型的棟梁之才。教師應從情感上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通過合唱教學有效性的提高,讓學生切實感知到音樂學科的魅力所在,產(chǎn)生濃厚的合唱興趣與強烈的探究欲望,為后續(xù)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奠定下良好的基礎。小學生有機會接觸更多音樂文化,學習過程樂趣無窮,主體優(yōu)勢隨之增長。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容易,這正是所謂的以生為本、寓教于樂。對此,筆者特意憑借自身的教研經(jīng)驗,對小學音樂的有效教學闡述了幾點新的看法。
一、制定合理教學計劃,激發(fā)學生合唱興趣
小學音樂教師組織教學活動前,必須制定出較為完善的教學計劃,確保合唱教學有效性的提高與學生濃厚興趣的激發(fā)。適應學生的個體需求,是新課程改革的最新要求,更是學生身心健康成長、學習能力綜合發(fā)展的有力保障。[1]比如,針對《我們一起來唱歌》一課進行教學時,教師可把學生按照男女生分成幾個小組,通過合作演唱的方式調(diào)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用“手拉手”“肩并肩”等身體語言更好地表現(xiàn)音樂的情緒,切實提高合唱教學的有效性?;蚴沁@樣設計教學計劃:(1)情境導入,提問學生:“小朋友們,你們已經(jīng)是一年級的小學生了,可以說說自己與幼兒園小朋友有何區(qū)別嗎?”(2)通過播放學生熟悉的音樂片段,讓他們產(chǎn)生欣賞的意識及合唱的欲望。(3)播放歌曲《我們一起來唱歌》,教師示范,學生模仿,使課堂煥發(fā)新的活力,提高合唱教學有效性。兩種教學方式取得的教學效果不盡相同,教師結合具體情況作出合理選擇很有必要。
二、善用游戲化的練習,優(yōu)化歌唱訓練效果
合唱是一門藝術,可以提高學生的表現(xiàn)力,能夠鍛煉學生的演唱技巧。在平時教學中,教師應該根據(jù)小學生的發(fā)展特征,引導他們參與游戲化的練習,熟練掌握唱歌的方法,順勢培養(yǎng)合唱的能力。我們保持正確的姿勢,處于放松的狀態(tài),才能把一首歌曲表現(xiàn)得更為動聽。[2]那么,正確的唱歌姿勢究竟是什么呢?其實就是頭向上頂,雙肩自然下垂,有意識地控制呼吸,雙腳展開后自然發(fā)聲,提笑肌,提小舌頭,放下喉嚨與下巴,讓“歌詞”充分釋放出來。游戲化練習過程中,學生的表現(xiàn)力更強,參與積極性更高。比如,讓學生把自己想象成一個提線木偶,“提線的人”松開線時,“木偶”向前倒下,“提線的人”拉緊線時,“木偶”站了起來。潛移默化中鍛煉學生的肩部肌肉,指導他們伸展頸部,徹底放松。再如,讓學生做“勾手指”的小游戲,兩個同學分為一組,勾住手指后嘗試把它們分開,過程中不要忘記呼吸,學著使用肩部肌肉群發(fā)力。久而久之,學生便會慢慢形成良好的呼吸習慣,唱歌時自然放松,訓練效果非常顯著。
三、聽賞調(diào)動多種感官,加深學生對作品的理解
合唱訓練屬于音樂作品的再次創(chuàng)作,日常訓練中,要求學生主動投入情感,帶情發(fā)聲,學會聽辨,深入理解作品的內(nèi)涵是提高合唱教學有效性的關鍵。學生學會把握自己的聲部,學會傾聽其他人的聲部,使音樂技巧與情感表達形成一致,這是合唱的統(tǒng)一,其協(xié)調(diào)性不言而喻,達到具體的目標,滿足學生的需求,有助于最終教學效果的優(yōu)化。[3]比如,合唱《春來了》這首歌曲時,教師可以使用網(wǎng)絡搜集有關春的資料,通過多媒體設備展示春天的圖片,鼓勵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說一說“春的特征”,表達一下他對春天的熱愛。當學生注意力全部集中了起來,教師可以范唱《報春》,提問學生:“聽了這首歌你有什么感受?”調(diào)動學生的個人情感,營造和諧的教學氛圍。之后,再展開合唱訓練,讓學生自主設計演唱歌曲的力度。既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學成效,也能拉近師生間的距離,可以說是一舉多得的,我們何樂而不為呢?合唱教學中,學生的多種感官結合起來,音樂的綜合能力得到培養(yǎng),通過表演、創(chuàng)作、交流、分享,其音樂素養(yǎng)與藝術感知力也能得到更好的提升。
四、不斷豐富表現(xiàn)形式,培育學生道德素質(zhì)
音樂課上的合唱教學具有一定的創(chuàng)造性、藝術性,從中滲透德育思想,值得教師付出更多努力。采用合唱的形式,增強學生的音樂感知力,做好相互配合,提高教學質(zhì)量,對于德育教育理念的全面深化來說起到了促進作用。教師必須完成這項艱巨任務,為了小學生今后的進步與發(fā)展做出應有的貢獻。[4]比如,《祖國祖國我愛你》一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有表情地演唱歌曲《祖國祖國我們愛你》,萌發(fā)身為一個中國人該有的幸福感與自豪感;教學難點是:完整并且自信地表現(xiàn)好這首歌曲,培養(yǎng)感知力、表現(xiàn)力、創(chuàng)造力。在實踐中,教師可以班級為單位,組織合唱教學活動,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個體與集體之間的關系,有目的、有計劃地增強他們的團隊協(xié)作能力,緊抓時機滲透“道德素質(zhì)”的培育思想,傾聽學生的情感訴求,開啟學生的智慧之門,進一步提高合唱教學有效性,促進學生們的個性化發(fā)展。
五、情境教學做出引導,學生實現(xiàn)快樂學習
合唱教學具有很強的藝術性,這一點毋庸置疑。合唱過程當中,每個成員都有著他的特殊作用。學生把自己的個人魅力融合演唱技巧充分表現(xiàn)出來,能為整體歌唱效果的優(yōu)化產(chǎn)生積極的影響。提高合唱教學的有效性,要以情境引導為基礎,學生們彼此配合、相得益彰顯得極為必要。那么,教師應該做的就是改進教學方式,整合合唱資源,指導學生如何表現(xiàn)自己才不突兀,取得理想的效果,提高合唱的質(zhì)量。情境教學是有效的教學手段,及時、合理地應用起來,可以快速提高學生們的合唱默契度。[5]比如,合唱《多快樂》這首歌曲時,教師可以情境教學為引導,讓學生們互當小觀眾,分聲部演奏樂曲,體會不同表現(xiàn)形式的特征,融合自己的創(chuàng)新意識,最終實現(xiàn)“快樂”的學習,“自由”地發(fā)展,“健康”地成長。
六、結束語
總之,小學音樂雖不如語文、數(shù)學、英語等課程那般重要,但也是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中必不可少的有力支持。小學音樂合唱教學需要以學生為中心,通過情境的創(chuàng)設、內(nèi)容的補充、有效的互動,不斷提升學生的主動參與性,增強學生的探究熱情。讓學生成為“主人翁”,給予他們更多的體驗機會,有益于合唱教學有效性的提高,必須引起教師們的高度重視。長期奮斗在一線的音樂教師,要把握學生的特點,改進教學方法,讓合唱以特殊形式展現(xiàn)在學生眼前,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提升學生的音樂水平,促進學生的個性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周雪玉.試論如何提高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的有效性[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5,27(12):161-162.
[2]楊愛青.小學音樂課堂教學合唱教學有效性探究[J].當代教育論壇(教學研究),2016,5(01):118-119.
[3]焦玲云.親近合唱,感受和諧之美——小學音樂合唱教學有效性初探[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4,33(09):60.
[4]董芳.淺析小學音樂課堂中合唱教學的有效策略[J].投資與合作,2014,22(08):349.
[5]陳靜文.如何提高小學音樂合唱教學的有效性[J].西部素質(zhì)教育,2015,14(12):9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