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奕君
[摘 要]低年級的語文教材選編了不少的童話故事。利用表格對童話故事進行教學,能讓學生動腦想一想、動筆填一填、動嘴說一說,使他們學會發(fā)現、學會質疑、學會創(chuàng)新。在填寫表格的過程中,有探究討論、有思維碰撞、有師生互動,使學生真正走進課堂。
[關鍵詞]童話故事;低年級;表格;高效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8)10-0022-02
低年級學生處在思維高速發(fā)展的時期。教師應把握這一契機,通過改變課堂的教學方式,讓學生深入思考,在具體的語文實踐活動中,體驗、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蘇教版低年級的語文教材選編了大量的童話故事。這些童話故事的課后練習大都要求分角色朗讀課文、復述課文。相比其他要求背誦的課文,這讓童話故事的“地位”降低了不少。這些童話故事的篇幅一般比較長,加上曲折的故事情節(jié),要讓學生能夠完整地復述,的確有一定難度。課堂上,教師對復述的檢查也只能是部分學生。而那些愿意主動說并且說得不錯的通常都是課堂上的“活躍分子”。一部分學生參與的課堂,看似活躍,卻也剝奪了許多想表達卻膽怯的學生的機會。此外,另一部分在課堂內游離的學生就更加“有機可乘”了。這樣的課堂,只是一部分學生 “表演”的課堂。
要讓全體學生都能在教師的指導下,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就要改變教學方式。這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進行大膽的嘗試。另外,低年級學生在表達時,常常句子不夠完整。復述課文,要求學生在理解課文內容之后進行組織語言,除了要注意句子的完整性外,還要求思維的邏輯性。為了讓低年級學生更好地復述童話故事,在課堂教學中我嘗試通過表格,讓更多學生在課堂上能夠“動起來”:動腦想一想、動筆填一填、動嘴說一說,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一、表格,引導學生發(fā)現
如果初次接觸表格,就放手讓學生自主完成,那情況必然“慘不忍睹”。初次通過表格來學習,要帶領學生感受表格給學習帶來的便利。表格中要求填寫簡短的文字,一般要在句子中篩選信息。學生填寫表格的過程就是一個篩選信息的過程。課堂上,教師要帶領學生先確認段落,再落實到句子中。在教學蘇教版二年級上冊的《狼和小羊》一文時,我設計了下面的表格(表一)。
《狼和小羊》一文中主要以對話的形式來展開整個故事情節(jié)。設計表格的目的是希望學生能夠迅速找到文中出現的幾次對話,并且能通過表格了解文中人物對話的次數,從而有明確學習的方向。
準確找到對話的內容,對大部分學生來說并不是難事。真正的困難在于填寫表格時人稱的變化。教師要引導學生去發(fā)現填寫表格要改變人稱,原文是以第一、第二人稱呈現的,填入表格要變?yōu)榈谌朔Q。如果想讓低年級學生在語言表達中能對人稱轉化運用自如,那就要進行一些“潤物無聲”的訓練,引導他們將口語轉化成書面語。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我們長時間地堅持訓練。
同時,在填寫表格時要結合文本語言自身的特點,引導學生做出相應的改變。如,狼在和小羊第一次對話時說:“你把我喝的水弄臟了!”填入表格時應當改成:“小羊把狼喝的水弄臟了。”而小羊的回答:“親愛的狼先生,我怎么會把您喝的水弄臟呢?”這是一個反問句,語氣很強。在填表時,學生要改成陳述句:“我不會把您喝的水弄臟?!碧畋淼倪^程,是學生在探索中發(fā)現、理解、感受句子的意思、語氣、語調的過程;同時,也是學生自主感知文本語言,將文本語言內化為自己語言的過程。
二、表格,促進學生質疑
學生閱讀的文本大多是現代白話文,一般都通俗易懂,并不存在語言上的太大障礙。只要瀏覽數遍,學生就能將文本內容了然于心。教材中的童話故事生動活潑,讀起來饒有興味。但是,在童話故事的課堂上,一些教師提出的問題,學生一聽便知,一看便會。這樣,使他們對閱讀童話故事的興趣大減。在課堂上,運用表格的目的就是讓學生對熟悉的故事情節(jié)進行重組,使他們在“變形”之后的陌生化文本中,感受文本語言的變化之美。在教學蘇教版二年級下冊《猴子種果樹》一文時,我設計了如下表格(表二)。
通過靜心細讀課文,學生不難發(fā)現:猴子先后種了梨樹、杏樹、桃樹、櫻桃樹,烏鴉、喜鵲、杜鵑先后給它提出建議,最后什么樹也沒有種成。但是,學生在填表時,遇到了一些困難:第四次猴子并沒有遇到誰給它提出任何建議。表格填寫無法完整,應該怎么辦?學生的疑惑正是他們積極思考的體現,教師應當抓住這一教學契機。這時,教師不但要善于點撥和講解,善于啟發(fā)和激勵,而且還要有足夠的耐心。
在教學過程中,筆者嘗試讓學生用符號補足空白處,并說明理由。填表時只聽見翻書聲,說明質疑點燃了他們思維的火花。填寫完之后,筆者要求他們和同桌討論一下,然后全班交流。有的學生認為,可以加上問號,表示出文中并沒有講到猴子第四次遇到了誰,接受了誰的建議。有的學生認為,可以加上句號,表示猴子沒有再遇到誰,沒有接受誰的建議。有的學生認為,可以加上省略號,表示猴子還可以遇到別人并接受他的建議……學生的回答,有理有據,表格的留白處雖然沒有標準的答案,但卻活躍了課堂,促進了學生思維的發(fā)展。
三、表格,啟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
將表格引入低年級童話故事的教學中,不僅是為了促進學生熟悉文本的內容,而且是為了幫助學生內化文本后進行外化表達。因此,填表的完成并不是教學的結束,而是學生學習新的起點。如,在教學蘇教版二年級下冊《誰的本領大》一文中,學生已經完成了下面的表格(表三)。
從表格中可以發(fā)現:風和太陽有什么本領,兩次比拼分別比了什么,結果怎么樣。這些問題都以簡短的詞語呈現。這些詞語是復述課文內容必不可少的詞語。借助表格,學生對故事內容的復述就不再借助固定的填空形式:風和太陽比了______次本領,第_______次比的是_______,結果________。學生在復述課文內容時,有了表格的輔助,既保持了內容的完整性,又增加了個人對文章內容的再創(chuàng)造。這時,詞語成了復述“隱形”的邏輯線路,將文本內容與學生的思維進行對接,使學生在復述課文時像是在講故事。聽與說,都讓他們樂在其中。
有了課堂教學持之以恒的“善導”,學生的課外童話閱讀就有質量的保證。教材中的文本終究只是個例子,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還要到課外閱讀中去不斷地閱讀體驗。學生在課外閱讀中的創(chuàng)新體驗是表格課堂化的“意外之喜”。在引導學生課外閱讀《長襪子皮皮》時,筆者為學生設計了這樣一份課外閱讀反饋單(表四)。
從學生的反饋中,筆者驚喜地發(fā)現:學生在課堂上習得的方法能運用到課外閱讀中,明顯體現在“人物關系”這一欄中。表格中開放式的要求,激活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學生或是分點來寫人物關系,或是采用了類似流程圖的樣子來表示人物關系。(表五、表六、表七)這既是學生篩選、提取信息能力的展現,也是學生邏輯思維鏈的顯現。
在教學實踐中,將表格引入童話故事的教學課堂,能給學生耳目一新的感覺。在填寫表格的過程中,學生會進行合作、探究,展開討論。這樣,有了思維的碰撞,有了師生的互動,學生真正地走進了課堂。當然,要注意的是,表格只是概括故事的主要內容,表格之外還有許多學習內容等待著被挖掘。例如,人物對話時有什么動作、表情,人物語言展示了人物怎樣的性格,從故事中明白了些什么道理,故事之后還會發(fā)生什么……這些需要教師在課堂上和學生一起去探索,一起去尋找語言文字的真諦。
嘗試多元化的教學方式,讓更多的學生樂在其中,享受到語文課堂的快樂,體會到語文的魅力,這是每一位教師應當積極探索和追求的理想。
[ 參 考 文 獻 ]
[1] 薛法根.為言語智能而教——薛法根與語文組塊教學[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4.
[2] 于永正.于永正:我怎樣教語文[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4.
(責編 韋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