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寧
摘 要:為了更好地推動教育教學中信息化技術的運用,作為新課改前沿陣地的教師,應積極吸收運用先進多媒體技術的科研成果,所以信息技術與中職語文課程的整合不能停留在工具層面上,應深入探究教學設計、教學策略,以形成教學模式,應結合教學理論和實踐,以推進語文教學的徹底變革。
關鍵詞:自主意識;整合資源;突出特色
中職語文教學與信息技術整合中要想取得更好的效果,就必須在教學中挖掘教學內容與學生特點,運用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和組織學生的活動,制定具體的教學目標。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人類社會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交往方式、思維方式以及教育方式、學習方式等都將發(fā)生了極其深刻的變化。同樣,我們的教育教學方式方法也面臨著巨大的改革。中職教育是現代國民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中職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基礎學科——“中職語文”必然要跟上現代教育發(fā)展的步伐。
一、信息化與學科教學有效整合
中職語文信息化教學是在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指導下將信息化與學科教學有效整合。上述現象究其原因既有外力的誤導,也反映出一線語文教師對中職語文信息化教學本質的理解還不夠透徹。信息化教學不是簡單地制作課件或用圖片、聲音、視頻等增加課堂容量,更不能為了信息化而忽視語文學科的特點。教師要意識到學生是教學過程的主體,教師借助信息化資源和信息化技術,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設置問題、組織活動、評價反饋等方式引導學生主動加工信息,分析內化知識,建構學習意義,從而提高語文學習的效率。而且,語文教師作為語文學習的引導者和幫助者,除了發(fā)揮自身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還應在課外重視信息化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開展各類語文活動, 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
二、有自主意識
教師要對中職語文信息化教學有充分的理解和自主的意識。信息化不僅使用信息化技術,而且把信息化的理念滲透到教學的方方面面。教師不要為信息化而信息化,應充分利用現有教學資源庫,教學課件、微課等信息化輔助手段不求花哨,只求實用。同時,根據課型不同合理運用信息化手段,不能課課一個模式。
三、融入各教學環(huán)節(jié)
充分利用信息化的交互功能,增加學生的參與性,調動其積極性。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體,不是被動的客體。教師要關注各層次學生,做到既要全員參與,又要點面結合,并且鼓勵平時不擅長表達的學生參與到課堂互動中來,充分體現讓學生“動起來”的觀念;,通過信息化教學平臺促進師生交流、生生交流。課堂時間有限,教師可通過教學平臺互動,引導學生在課前和課后討論來彌補課堂答疑時間的不足。引導學生討論時,教師要注意討論的主題明確,重點突出。此外,“三人行,則必有我?guī)熝伞保處煵豢赡苊婷婢愕?,在與學生互動的過程中,也可發(fā)展進步,提高自我;教師要注重課后評價。教師可根據具體的課程內容,設計相應的作業(yè)和評價內容及標準。以作業(yè)促復習,以評價促反思,促進步。
四、整合各種語文信息化教學資源
1.組建開發(fā)團隊。當務之急是相關教育部門要組織語文教師和信息技術專業(yè)人員組建開發(fā)團隊,以集體的力量來開發(fā)語文信息化教材。因為語文信息化教材除了文本教材,還包括相匹配的教學課件、圖片、音頻、視頻、微課和相應的教學軟件等,這不是個體可以完成的。優(yōu)質的語文信息化教材不僅要方便教師高效備課,豐富中職語文信息化教學的課堂,還要成為師生直接使用的交互資源。
2.建設信息化教學資源平臺。相關教育部門要組織語文教師和信息技術專業(yè)人員開發(fā)中職語文信息化教學資源平臺。許多語文教師都會在網絡上尋找相關的中職語文信息化教學資源,如和文本教材相匹配的影視作品、動畫、音頻、圖片和數字文本等。
五、不失學科實質,突出職業(yè)特色
中職語文信息化教學過程要注重語文實質和職業(yè)教育特色。如提高學生文化修養(yǎng)和道德素養(yǎng),以及發(fā)展聽說讀寫各項語文能力等,這些都是語文學習的重要任務,是不能丟棄的。就語文能力而言,可歸納為接收信息(如聽和讀)和表達思想(如讀和寫)兩方面?;ヂ?lián)網使信息的收集變得方便、快捷,表達的方式呈現出多元化。學生接收信息和表達思想的方式雖然有很大改變,但對信息甄別、篩選、歸納的能力依然需要通過語文實踐來習得,對信息的內化過程(理解、分析、記憶、積累)是不變的。同樣,所要表達的思想和情感也是不變的。同時,教師不能忽視中職語文的實用性、應用性的特點,應積極開發(fā)和利用各種信息化教學資源,設計活動項目,模擬職業(yè)情境,在課內外開展各類語文活動,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從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應用能力。
在中職語文信息化教學中,語文教師不再像傳統(tǒng)課堂那樣簡單地向學生傳授、灌輸知識,而是轉變?yōu)橐龑?,幫助學生主動獲取信息。學生不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主動地加工信息、主動地分析、內化知識,主動地建構意義。語文教學活動主要體現為以學生為主體的情境導入、問題探究、合作學習、意義建構等。在這一過程中學生運用信息化資源和信息化技術,通過查找資料、篩選信息、互動交流、協(xié)作探究等方式主動完成上述學習環(huán)節(jié)。而語文教師則在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引導下,改進教育教學方法,充分發(fā)揮現代教育教學技術的優(yōu)勢,合理應用信息化資源和信息化技術,為學生提供自主的教學環(huán)境,引導、幫助學生進行語文學習。
參考文獻:
[1] 紀亞品,趙軍耀. 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整合的實踐與思考[J].中國電化教育,2012,03.
[2] 周蕊.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相整合的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3.
[3] 王茜.信息技術與中學語文教學優(yōu)化整合的實踐探索[D].河南大學,2011.
[4] 蔡曉玲.中學語文教學中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的現狀與應對策略[D].上海師范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