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偉榮
摘 要:以習近平同志的改革評價新標準為指引,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的創(chuàng)新評價中,堅持整體性的考量,協(xié)調各主要評價指標的關系,體現思想政治教育的特點,發(fā)揮其導向、激勵及調控作用,更好地促使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取得長久實效。要重視和強化教學內容指標,教師要真講,講真;組織教學指標應強化、推薦混合式教學;教學工作態(tài)度指標要重視,注重教書育人;弱化教學效果指標,摒棄急功與短視,合理運用學生的評教結果。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評價;整體性與協(xié)調性;教學內容;學生評價;教學效果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4107(2018)05-0051-04
在2016年2月23日召開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二十一次會議上,習近平同志提出改革評價的新標準即“兩個是否”:“是否促進經濟社會發(fā)展、是否給人民群眾帶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2013年11月,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又指出:“完善發(fā)展成果考核評價體系,糾正單純以經濟增長速度評定政績的偏向?!毕嚓P的論述和思想,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創(chuàng)新評價都具有極為重要的指導意義和極大的啟迪。應該說,對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和改進,黨中央歷來都極為重視,而它作為全國改革中的一小方面,同樣具有評價和衡量的意義和需要。為此,中共中央宣傳部、國家教育部在2015年7月27日印發(fā)的《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體系創(chuàng)新計劃》(教社科〔2015〕2號)中明確指出:“要構建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質量測評工作體系,建立若干個教學質量觀測點,及時動態(tài)掌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狀況,完善教學質量測評機制。”而對思想政治理論教育教學的評價,既是對思想政治理論教育本身的評價,也是對從事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工作者工作的評價。其是否能比較科學和恰如其分,無論是對于教育本身還是教育者,都具有重大的影響。從正面看,科學和合理的評價與評估是一種積極的促進機制和手段,真正體現與發(fā)揮其導向、激勵及調控作用[1],能夠促使教育者更好地開展相關工作;相反,如果這種評價與評估不是科學的合理的,甚至是偏頗的錯誤的,無論是對教育者還是教育本身,其負面的消極影響和作用同樣是巨大的。
目前,思想政治理論的教育教學與其他類別和科目一樣,在平時都有經常性、常規(guī)性和完全相同、統(tǒng)一一致的評價體系與評價指標,也有不定時的各級各類評估。評價與評估兩者雖有些不同,但基本方面還是相同。兩者的不同在于:其一,上面各級各類評估較為宏觀,而本單位及單位內的評價較為微觀。其二,因各種評估具有一定的時間間隔或間隔時間較長,雖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但本單位及單位內的各種評價是經常性進行,其實際的指導性更突出。其三,從有效的角度看,本單位及單位內的評價要比各級各類評估更具執(zhí)行力,也更具導向性。相對而言,上級的各類評估,宏觀視角審視比較多且全局觀整體性比較強,也注意到相關部門的統(tǒng)籌與協(xié)調,但由于以上原因造成評估不具有可持續(xù)性;而本單位及單位內的各種評價也由于以上原因特別是套用其他類型其他性質的課程的評價體系及指標而存在不少問題,因整體性不夠、協(xié)調性不好而導致出現評價不科學不符合實際的情況[2]。因此,在當前的思想政治理論教育創(chuàng)新評價中,必須以習近平同志的改革評價新標準為指引,充分注意其整體性與協(xié)調性并以此指導相關工作。
借鑒各級各類評估及各種評價的經驗,分析其各自的特點,審視過去在評價中所存在的問題,特別是經常性的各種評價所存在的問題。本文在習近平同志的改革評價新標準指導下,試圖更多地從微觀的視角來進行初步的探討,結合所進行的調查和分析研究,從理論的角度揭示出影響當前思想政治理論教育教學效果的諸多因素以及通過揭示各因素在其中的地位和作用,進而構建思想政治理論教育教學質量評價體系,明晰評價的各主要指標,嘗試提出一個全面考量、準確定位、強化與弱化并舉的框架性的評價體系。
一、從整體性和協(xié)調性的視角審視思想政治理論教育教學的創(chuàng)新評價
我們先審視現時相關的教學評價指標體系中的一級評價指標,看看有何異同,以及其對我們現時創(chuàng)新評價有何借鑒。
我們發(fā)現,兩者有兩個共同點:一是教學內容和對教學的組織兩者相加達到或接近5%;二是屬于教學基本技能或教學語言與教態(tài)的占10分、15分。而兩者也有兩個不同:一是專屬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評價體系特別突出了教學所要注意的思想性,有“政治思想性”這一級指標,并占了20分;二是對課堂教學效果的評價的不同,適用所有課程的這一類占25分,而專屬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另一類只占10分(在“總體印象”中)。
習近平同志的改革評價新標準告誡我們,在對思想政治理論教育教學的創(chuàng)新評價中,應從整體性和協(xié)調性的視角去把握才不會出現大的問題。以此審視,一是必須建立在對思想政治理論教育教學的性質有明確和清楚認識的基礎上進行相關工作。簡言之,思想政治理論教育教學是立德樹人的工作,在成才目標中處于靈魂的地位,也就是過去經常講、現在仍在講、以后還須講的“德才兼?zhèn)洹敝蟹旁谑孜坏牡掠墓ぷ?。我們在此暫且撇開其應涵蓋的范圍、內容、層次問題的討論,但從總體上必須承認,這是一個學生作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才應具備的重要素質。這正是上述專屬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評價體系與一般課程最大的不同之處。整體性和協(xié)調性視野當然要求我們要兼顧各方面,但該突出的方面仍然要突出。二是思想政治理論教育教學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也應反映、體現在對它的評價上。對思想政治理論教育教學的評價,應反映這十幾年在這方面的創(chuàng)新改革的成果,充分發(fā)揮以評促教、以評促建作用,更好地服務于人才培養(yǎng),而不能還是沿用過去其他課程的評價體系。如,不區(qū)分考核評價對象的差異,使用統(tǒng)一的指標體系、統(tǒng)一的權重,對差異較大的評價對象實行“一視同仁”的考核評價,這都是不可行的。三是要科學地考量評價體系中的各種指標和因素,對思政教育教學中的重點、難點、熱點乃至極其重要的實踐教育模式,都應有清楚明確的認識并恰如其分地給予體現。
基于過去思想政治理論教育所存在的只重理論的灌輸而失之于空洞、高談闊論遠離實際的弊端,改革的一個方向就是要理論緊密聯(lián)系實際,使之有靈魂又有血肉,因此實踐性的元素要鍥入教育教學中。與此相對應,在我們的評價中,也要特別重視在所設定的即使是框架性的評價指標中也要有所體現。比如,教育主體、學習主體在教育的整個過程中的表現以及教育內容特別是理論與實踐的融合情況。這都需要全面考慮和衡量。
針對過去思想政治理論教育所存在的諸如“填鴨式”教學的弊端,改革的另一個點就是改變、創(chuàng)新我們的教學方式方法乃至創(chuàng)新教育教學的模式、機制與手段,如互動式、案例式、啟發(fā)式、引導式、討論式、自主式、情景模擬、專題講座、專題影像等,克服以往的在思想政治理論教育中長期存在的痼疾,增強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的吸引力,因此這些在我們的評價中也需要全面考慮和衡量。
對評價方式也要綜合考量。評價由哪些主體來進行、怎么進行?這都需要全面考慮和衡量。在我們現有的課堂教學評價中,大體上有督導專家、同行的評價,還有學生對教師的教學評價。在這些評價中,首先要確定誰主誰輔,其次是各種評價在整個體系中的權重問題。就目前很多學校來講,在所謂的“市場哲學”和“民主哲學”下,在所謂創(chuàng)新與改革的氛圍中,學生對教師的評價好像是理所當然占居首位,甚至是占到70%,這是否恰當,很值得商榷。特別是由于存在諸多因素諸多主體包括學生在內的許多不同社會群體,事實上的不重視甚至不認同思想政治理論教育之下(調查中有52%的學生認為思想政治理論教育只是“有一些意義而已”或“沒有必要,最好不開”),是否真的要與評價專業(yè)課一樣占首位乃至于70%?更何況“學生評教”有諸多困境,首要的就是“評教結論的虛假”[3]。撇開各種原因,不涉及任何利益的情況下去客觀看待,這種學生評價分數靠前甚至排名在第一、二位,但無論是同行還是督導,也無論是系級還是院校級,評價較低甚至很低的情況很多。而在前面所列出的專屬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評價體系比所有課程都適用的評價體系倒是有弱化此一指標的情況,對此我們是否可借鑒。另外,我們發(fā)現,在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評估體系中(非前面討論的課程教學評價),在課堂教學40分中學生評價只占其中的3分而已,這是否也應該解讀為不能把學生的評價視為全部和唯一呢?筆者認為把學生評價放在思想政治理論教育整個評價體系的主要位置上是不妥的,一是考慮到學生在對教師的教學評價中存在自身的一系列問題如“評價失德”,將評教視之為評價教師與自己關系,好的特高,直至滿分;差之則低,甚至借此機會報復、詆毀老師[4-5];而“判斷失真”,表現為只了解表象而對講授的內容、難點、方法、目標等很難做判斷[6]。對此,中共中央宣傳部、國家教育部印發(fā)的《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體系創(chuàng)新計劃》(教社科〔2015〕2號)也明確提出,“要健全學生評教制度,完善評教方式,合理運用評教結果?!边@對我們都應該有所啟示。二是在整個評價體系的不同評價方式中,對學生的評價應冷靜看待恰當考量,同時應該更加重視督導、專家的評價。以學生的評價代替督導、專家評價乃至把學生的評價作為其唯一,非但把評價引向歧途。更把思想政治理論教育引向歧途!另外,可以考慮以等級評價取代分數評價,不能過分拘泥于評價的具體分數以至于斤斤計較一兩分甚至是零點幾分的差距,以此作為評價一位教師教學工作優(yōu)劣的標準。
總之,在對思想政治理論教育教學評價中,應創(chuàng)新整體性視角下的評價評估方式和評價機制,協(xié)調好各種關系,準確定位理論與實踐、內容與模式、方式方法以及教師主導教學、學生參與教學和自主學習在整個思想政治理論教育中的地位及所體現的整個評價體系中的分量。
二、對思想政治理論教育教學創(chuàng)新評價中的框架性指標的認識和建議
以習近平同志的改革評價新標準為源泉的整體性與協(xié)調性如何在思想政治理論教育教學評價如何體現?簡言之:全面考量,準確定位,強化點與弱化點并舉。
第一,教學內容指標要突出,教師要真講,講真。教學內容是我們要授之于學生的,是我們教學工作的重中之重。應該說,這是我們教育教學所要圍繞的中心和重點,其他的絕大多數指標都服務于這個中心和重點,如果這方面出現問題,肯定是大問題。作為思政課教師,對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于中華傳統(tǒng)美德,對于中國精神,當然要真信、真懂,而在教育教學中,就要真講,講真,要動真格,要動真情,要心無旁騖,不能有太多的個人“盤算”。雖然大家都信誓旦旦地要把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成為學生喜愛和終身受用的課程,并為此努力著,但實際上還有不小距離。通過對學生的調查顯示,有52%的學生認為思想政治理論教育只是“有一些意義而已”或“沒有必要,最好不開”,這當然有學生方面所存在的問題,但也有學校和教師方面的原因。如果從學校和教師方面來講,可以下更大工夫去進行備課,不僅備教材,還要備學生,備實際備生活,這是一個正確的方向。但也有以學生的“另類”的“喜愛”和“終身受益”為借口,棄思想政治理論教育而不講,或在思想政治理論教育中“摻雜摻假”,這也是有些人現實存在的做法。而正如前面所述,思想政治理論教育在成才目標中的重要位置及作用,我們應該去堅守,包括必要的理論性和思想性也是我們要堅持的,因此體現在評價體系上就要重視這一重要的指標,特別是對嚴重背離教學內容之極端的情形者予以“一項否決”,也就是整個評價會因出現極端的情形而導致不合格的情況。
首先對教學內容這個一級指標而言,其所占比例應多于40%。如果少于或等于40%的話,從技術的操作上就不可能有前面的所謂“一項否決”的設計。其次,作為思想政治理論教育,基于既是理論課又應該是實踐課的認識,應加重實踐性環(huán)節(jié)所占的權重。而統(tǒng)觀現時的很多評價體系所列出的指標,體現這方面的特少,所占的權重也小。如很多課程教學評價相關指標就只有一個:“理論聯(lián)系實際,舉例恰當、典型”,且只占整個體系的5%而已,這與當今所強調的實踐性教育教學要求有相當距離。因此,應加大其所占權重,并重新設計或增加或細化實踐性教育教學的二級指標?;谏鲜鰞煞矫娴木C合考量,筆者以為,在整個評價體系中,一級指標“教學內容”應該從40%以上提升到占50%以上。
第二,組織教學指標應強化,推薦混合式教學?;谒枷胝卫碚摻逃虒W的性質與特定的內容,一是要更加重視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的主導作用,采取能更好調動學生積極性的創(chuàng)新性的教學方式、模式、手段、形式,充分并恰到好處地發(fā)揮其獨特的引導、啟發(fā)、激發(fā)和催化作用,增強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的吸引力,使其對學生成長具有特別重要意義和作用,像精神食糧能更好地入腦。在此,綜合、混和上述各方乃至教學內容的混合式教學是一種很好的教育教學模式。二是重視對學生自主學習方面的指導、布置和檢查。近幾年的“慕課” “微課堂”“翻轉課堂”“專題教學”“互動教學”等都較好實現上述對教學的組織,也較好地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提高學生對思政教育的參與度。而這反映在整個評價體系上也應該適當加大其所占權重,使之占到整個評價體系的20%至25%。
第三,要重視教學工作態(tài)度指標,注重言傳身教、教書育人。基于思想政治理論教育在學生人格塑造的特殊意義,在全員育人的基礎上更加重視思想政治理論教育教師的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的良好形象和對工作認真負責、誨人不倦的教學工作態(tài)度,并在評價體系中得到體現和反映,這對于教育教學的有序正常進行是一個重要的保障。因此,這個指標應占有相當比例,應比其他的課程有一定的提升,以此更彰顯育人的重要性。如果說,其他課程的這個指標占15%的話,思想政治理論教育在同樣的指標上可以占到整個評價體系的18%到20%。
第四,所謂的短期教學效果指標要弱化,摒棄急功與短視。這并不是說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不講效果,而是筆者對課堂效果有不同的視角。從這種角度來看,課堂教學如果有效果和效果怎樣的話,應該是教師對教學內容的導入、組織并在某種教學工作態(tài)度下通過一系列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展開而取得的結果。教學內容的選擇與確定、教學的組織以及教師的教學態(tài)度如何,這三者決定了教學效果的種種具體情況。它們首先在時間上是一種“如影隨形、無形則沒影”的關系;同時它們又是一種正相關的因果關系,前三者是因,后者是果,前三者決定著后者的具體情況。教學效果的有與無、好與壞,完全取決于前三者的展開。沒有前三者,就不可能有后者即教學的效果;而教學效果如何取決于先前早已進行的前面的各個方面,其本身并無任何的影響力。從這種角度講,有沒有這個指標其實關系不大,在評價時大可把分數分攤到前面三個重要的指標。退一步講,如果非要有教育效果這個指標的話,怎么去反映也是一個很難拿捏的問題?;谒枷胝卫碚摻逃n的不同于其他類型的課,特別是不同于從學生的角度比較重視的專業(yè)課,它主要是觀念、意識、思想方面的培養(yǎng),而這些方面的培養(yǎng)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功成名就的。期求畢其功于一役,經過短時間的教育就可以一蹴而就取得立竿見影的好效果這種想法是不現實的,也是不可能的。因此希望經過一堂課或幾十節(jié)課就能有與之前不同的長進,說到底還是急功近利和短視在作祟。因此,如果要把教學效果納入評價指標就需要充分考慮。在此必須摒棄急功近利與目光短淺。其二,基于上面的認識,要控制好教學效果這個指標在整個評價體系中的占比,不要把我們信誓旦旦所追求的教育效果與此劃上等號,應該弱化、減低其分數的占比,總體上在整個評價體系中不宜超過10%。
第五,教學基本技能指標可以忽略,或視其為新晉門檻。其理由有兩個,一是教學基本技能是每一位教師在準入時就必須具備的最基本的技能。如果這些基本技能都不具備,可以從事其他的工作而不一定非從事教學工作。二是在實際存在評價指標之時,其評價所反映的差異微乎其微,沒有實際的意義。
總而言之,全面考量對思想政治教育產生影響和作用的各項因素,準確給予其定位,強化點與弱化點并舉,重視、突出、強化過去曾被弱化的部分,削減、減低、弱化以前過分追求的指標,這是目前“改革評價新標準”對我們提出的必然要求。
參考文獻:
[1]西廣明.“兩課”教學評價指標體系再思考[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3,(4).
[2]李資源.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評價指標體系研究的現狀與思考[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7,(2).
[3]董澤芳,申曉輝.高?!皩W生評教”的困境反思與價值重構[J].大學教育科學,2013,(2).
[4]周繼良.破譯高校學生評教問題癥結之新解——基于信 息不對稱理論的檢視[J].教育科學,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