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宇球 鄒植陽
摘 要:本文通過實施6周的核心力量訓練以實驗研究的方式分析核心力量訓練對初中男生籃球運球技術的影響,以初中學生為研究對象,圍繞核心力量訓練的開展的途徑等加以分析,采用懸吊訓練及不平衡器械訓練等方式,全面均衡地發(fā)展初中男生的核心肌群的力量和身體中樞平衡穩(wěn)定性為初中男生帶來全新的籃球運球技術學習體驗,且能夠不斷提升初中男生的籃球運球能力,培養(yǎng)其形成一定的籃球自主學習興趣。
關鍵詞:核心力量訓練 初中男生 籃球運球技術
中圖分類號:G80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8)06(a)-0007-002
核心力量訓練作為一種增強學生力量運用能力的訓練方式,逐漸成為了運動訓練領域的重要研究熱點之一?;@球運動作為風靡全球的運動項目,深受初中男生的喜愛。為初中男生實施核心力量訓練,有助于提升學生的核心力量,對學生籃球運球技術水平的提升能夠產(chǎn)生重要影響。初中學生正處于成長與發(fā)育的關鍵階段,教學指導的方式會直接影響學生的總體發(fā)展能力。現(xiàn)代教育理念下,需要基于初中男生的認知特點、身體素質(zhì)現(xiàn)狀等實施靈活的核心力量訓練指導,為現(xiàn)代體育教育活動的持續(xù)開展奠定良好的基礎。文章將基于初中男生籃球運球技術學習現(xiàn)狀進行分析,提出核心力量訓練的應用方式,以期能夠為相關研究活動帶來一定借鑒價值。
1 研究目的
隨著現(xiàn)代教育理念與教學方式的創(chuàng)新,核心力量訓練逐漸成為了初中男生籃球教學中的重要訓練方式。核心力量訓練的方式能夠使初中男生認識到集聚力量的重要意義[1]。將核心力量訓練融入到籃球訓練中,能夠提升學生的肢體肌肉工作效率,對學生籃球運球技能水平的提升也會產(chǎn)生重要影響。
2 研究對象與方法
2.1 研究對象
研究對象為廣州市增城區(qū)**鎮(zhèn)**第二中學15屆九年級一班和二班的各30人,兩個班級所選擇的學生均為男性。一班學生年齡在14~16歲之間,年齡中位數(shù)為(15.48±0.32)歲;二班學生年齡在14~16歲之間,年齡中位數(shù)為(16.57±0.32)歲。組間年齡資料比較無明顯區(qū)別。
2.2 研究方法
為一班學生實施常規(guī)籃球技能教學指導,介紹籃球運球的技術,且組織學生自主進行練習。為二班學生實施核心力量訓練,具體方式為在全面了解學生當前核心穩(wěn)定性力量情況的基礎上,基于初中男生的體能、基本技術等實施核心力量訓練。每周訓練3次,30min/次,共訓練6周。
2.2.1 第一周
(1)屈膝半蹲:2~3次/組,20s/組;(2)仰臥屈膝:2~3次/組,20次/組;(3)仰臥抬腿:2~3次/組,20次/組;(4)側(cè)臥肘支撐:2~3次/組,20s/組;(5)屈臂肘支撐:2~3次/組,20s/組。
2.2.2 第二周
(1)屈膝半蹲:3~4次/組,30s/組;(2)仰臥屈膝:3~4次/組,30次/組;(3)仰臥抬腿:3~4次/組,30次/組[2];(4)側(cè)臥肘支撐:3~4次/組,30s/組;(5)屈臂肘支撐:3~4次/組,30s/組。
2.2.3 第三周
(1)屈膝半蹲:3~4次/組,30s/組;(2)仰臥屈膝:3~4次/組,20次/組;(3)仰臥抬腿:3~4次/組,30次/組;(4)直臂俯臥兩點支撐:3~4次/組,30s/組;(5)俯臥三點支撐單手前平舉:3~4次/組,30s/組[3]。
2.2.4 第四周
(1)仰臥提臀:3~4次/組,30s/組;(2)仰臥踢腿:3~4次/組,30次/組;(3)仰臥抬腿:3~4次/組,30次/組;(4)直臂俯臥兩點支撐:3~4次/組,30s/組;(5)俯臥三點支撐單手前平舉:3~4次/組,30s/組。
2.2.5 第五周
(1)仰臥提臀:3~4次/組,30s/組;(2)仰臥踢腿:3~4次/組,30次/組;(3)仰臥抬腿:3~4次/組,30次/組;(4)直臂俯臥兩點支撐:3~4次/組,30s/組;(5)俯臥三點支撐單手前平舉:3~4次/組,30s/組;(6)屈臂肘支撐:2~3次/組,40s/組。
2.2.6 第六周
(1)仰臥提臀:3~4次/組,40s/組;(2)仰臥踢腿:3~4次/組,40次/組;(3)仰臥抬腿:3~4次/組,40次/組;(4)直臂俯臥兩點支撐:3~4次/組,40s/組;(5)俯臥三點支撐單手前平舉:3~4次/組,40s/組[4];(6)屈臂肘支撐:2~3次/組,40s/組。
2.3 評價標準
采用八級腹橋測試方法對兩個班級學生訓練前后的核心力量評分予以比較,分數(shù)在0~8分之間,分數(shù)越高則代表學生的核心力量越強[5]。訓練后比較兩組患者的往返運球投籃情況進行測評。從球場右側(cè)邊線中點開始,面向球籃應用右手運球上籃,且開始計時[6]。球投中籃球,應用右手運球到左側(cè)邊線中點,轉(zhuǎn)換左右運球投籃。重復動作投籃一次后回到出發(fā)點停止計時。滿分為9分,優(yōu)秀則表示學生動作正確、協(xié)調(diào)且嫻熟,左手與右手交替靈活,投籃一次成功,記錄9分;良好:學生動作比較正確、熟練,投籃一次成功,記錄7~8分;學生動作基本掌握,但是不夠熟練、協(xié)調(diào),記錄4~6分;學生動作不正確或者不熟練記錄1~3分,基于學生實際的操作情況進行評分[7]。
2.4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 20.0軟作實施統(tǒng)計學對比觀察,以“s”形式記錄計量資料,t作為方差計算工具,P<0.05則表明有統(tǒng)計學意義。
3 研究結(jié)果與分析
3.1 訓練前與訓練后兩個班級學生的核心力量測試評分對比
訓練前兩個班級學生的核心力量測試評分均值無明顯區(qū)別,訓練干預后二班學生的核心力量評分相對較高,組間差異比較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如表1所示。
3.2 訓練前后一班與二班學生籃球運球技術水平測評結(jié)果對比
訓練后相較于一班學生,二班學生籃球運球技術測評結(jié)果相對較高,數(shù)據(jù)比較差異顯著(P<0.05),如表2所示。
4 結(jié)論與建議
4.1 結(jié)論
在經(jīng)過6周系統(tǒng)訓練后,二班學生的核心力量測評得分顯著高于一班學生。數(shù)據(jù)研究的結(jié)果表明,相較于傳統(tǒng)的力量訓練方式,核心力量訓練的效果更加顯著,有助于提升學生的核心位置穩(wěn)定性能力,使學生的身體整體素質(zhì)、協(xié)調(diào)性等均能夠顯著提升,也是學生籃球運球水平增強的有效方式,其教學與訓練價值較高。
4.2 建議
籃球運球教學中引入核心力量訓練的方式,在于增強學生的肌肉控制能力,使初中學生身體協(xié)調(diào)性更加理想,進而更加合理、穩(wěn)定的姿態(tài)完成運球活動,學生在訓練完成后,其籃球整體運動水平也會有所提升。實際教學指導活動中,教師可以通過如下方式開展。
4.2.1 懸吊訓練
懸吊訓練主要是應用吊帶懸吊人體某些位置,進而增強人體的平衡性功能。懸鏈訓練的方式下能夠提升學生某些位置的肌肉強壯程度,且對學生肌肉平衡能力、協(xié)調(diào)能力的提升也能夠產(chǎn)生重要影響,有助于提升學生的機體平衡能力、耐力及爆發(fā)力等。
4.2.2 不平衡器械訓練
不平衡器械訓練多采用瑞士球、單腳轉(zhuǎn)盤等輔助工具實施教學指導。在不平衡的狀態(tài)下,學生的肌肉收縮速率會顯著減慢,肌肉激活程度上升,有助于提升學生的人體肌肉耐力。比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以直腿仰臥收腹、屈腿仰臥收腹等形式開展訓練活動,完成相關的訓練任務。
4.2.3 籃球核心力量訓練新方法
以籃球為道具,學生使用籃球完成規(guī)定動作,基于練習的難度與動作時需要進行循序漸進練習,練習時間在20~50s之間,練習頻率為3~4次/周。比如:可以以俯姿單、雙球支撐實施動態(tài)練習,主要是基于學生的肩部、髖韌帶以及腹部肌肉群進行練習。教師指導學生平趴,軀干保持水平狀態(tài),實施扶起動作,每個動作20~50s。再比如:可以組織學生實施仰姿肩部單球支撐動態(tài)練習,主要是基于學生的腰腹肌群、背闊肌等位置進行鍛煉。學生面向上方平躺,軀干保持水平狀態(tài),實施扶起動作。每個動作20~50s,連續(xù)鍛煉3組后休息2min。教師可以基于學生的實際身體素質(zhì)、功能鍛煉情況等實施綜合性指導,堅持“循序漸進”的鍛煉原則,不能過度訓練影響學生的機體狀態(tài),致使學生過度疲勞,在科學且合理地指導下逐步提升學生的核心力量協(xié)調(diào)能力,為學生籃球運球水平的不斷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李文龍.對高?;@球?qū)m棇W生速度素質(zhì)訓練手段指標評價與模型分析的研究——以武漢體育學院籃球?qū)m棇W生為例[J].中國學校體育(高等教育),2015,2(9):56-62.
[2] 肖文杉,庹中志,庹偉.影響中學生籃球運動中行進間上籃學習的因素分析及其對策——以新蒲新區(qū)新舟中學為例[J].當代體育科技,2016,6(2):19-20.
[3] 黃春帆.高校籃球教學攻守轉(zhuǎn)換意識多樣化培養(yǎng)及效果反饋探討[J].太原城市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6(3):125-126.
[4] 馬維平.籃球運動教學訓練中訓練方法的探析——以下肢力量訓練為例[J].亞太教育,2016(33):90-91.
[5] 汪莉莉,游永豪,李曉靜.不同坡度與速度間歇跑訓練中優(yōu)秀女子籃球運動員氣體代謝狀況分析[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7,16(2):59-63.
[6] 趙剛,劉丹,李強.同場對抗球類項目比賽負荷的實驗研究——以籃球、足球、曲棍球、手球為例[J].體育科學,2012,32(10):50-55.
[7] 肖冰,葉展紅,龐杰.優(yōu)秀青少年男子籃球運動員腰腹屈伸肌群生物力學特征[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15,19(24):3889-38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