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課微寫作旨在改變當前語文教學高耗低能的實際情況,改變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兩張皮的教學現(xiàn)狀,著眼于教學由教讀型向練能型轉變。傳統(tǒng)教學是以提問和講解為主的面面俱到的教讀型教學,而練能型課堂側重有所取舍地選點練能,其推進教學的方式是大板塊的、任務導練式的,注重對學習結果的展示。具體做法是:在整體把握課文的基礎上,深讀課文,選點練能;在練能點上展開練讀或練說活動;進入預設的練寫點。
【關鍵詞】語用能力;隨課;微寫作;選點練能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一、隨課微寫作教學的必要性
多年的中高考實踐證明,“語用能力”是語文核心素養(yǎng)中的核心。但當前我們的語文課堂教學卻舍本逐末,教師將大量的精力花在教學內容的講解、教學技巧的追求上,對利用課堂這個黃金時間段對學生書面表達能力的訓練卻忽略了。
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的提升一直是我們語文教學中的難點,早在20世紀50年代,張志公先生就曾指出:“語文教學在普通教育工作中恐怕算得上一個‘老大難,而作文教學恐怕又是語文教學工作中的一個老大難?!弊魑慕虒W既包括技巧、方法,也涵蓋語言文字的應用,所謂“三天不練手生”,兩周一次的作文訓練,使學生很難及時提升寫作能力。加之長期以來閱讀教閱讀、寫作教寫作的兩張皮教學,就使我們的語文課堂高耗低能。
其實我們平時的課堂教學是學生微寫作的最佳途徑,加之選入教材的文本都是微寫作訓練的絕佳范文,如果我們能夠在課堂教學中進行十分鐘左右的隨堂微寫作訓練,那么日積月累,不怕學生的寫作能力不能得以提升。
二、隨課微寫作教學的研究目標
本論文中的“隨課”指的是伴隨著課文教學的微寫作實踐,字數(shù)一般在50—200字之間,學生動筆時間較短,能夠伴隨課堂教學實踐當堂完成。學生負擔輕,心理壓力小,既有助于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提升,又鍛煉了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一舉兩得。
“隨課微寫作”的目的是降低寫作難度,將寫作技能融化在常態(tài)化、勻速而低負擔的日常課堂教學過程中,壘沙成塔、集腋成裘。所以,它的研究目標就在于如何將課文解讀與語用能力訓練結合起來,選擇最佳的契合點,既有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又通過及時的語用能力訓練鞏固提升學生的學習心得和體會,以寫助讀,一課一得、一文一寫。
這就要求我們將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教讀型——以講解和提問為主的教學形式,向練能型——以訓練學生的能力為主的教學形式加以轉變。 傳統(tǒng)的課堂為了內容的理解是面面俱到,處處著手,推進教學的方式是提問和講解。而練能型的課堂側重對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訓練,教學內容是整體理解基礎上有所取舍地選點練能,推進教學的方式是大板塊的、任務導練式的,注重對學習結果的展示。
三、隨課微寫作教學的研究內容
“隨課微寫作”既然是在學生聽、說、讀的基礎上以訓練學生語用能力為目標,從而轉變課堂教學形式,以達成目標實現(xiàn)的要求,那么教學形式從教讀型向練能型轉變過程中選取恰當?shù)恼Z用能力訓練點就是我們研究的主要內容。
我們嘗試采取以下教學形式進行選點訓練:
第一步:在整體把握課文的基礎上,進入深讀課文、選點練能
對于我們的閱讀教學課堂,一節(jié)課只有40分鐘,顯然,不允許我們貪多求全,淺嘗輒止,當然也不能草草了事,走走過場。因此,我們通常在整體把握課文內容之后,要注意選擇適合讀寫的練能點,在深讀文章的過程中練能。對于不同的文體,我們選擇的側重點不同。寫人的文章,我們重點會放在人物特點的分析上;對于寫事的文章,重點在了解事件的經(jīng)過;對于寫景的文章,重點在抓住景物的特點;對于狀物的文章,重點在弄清物體的特點。
第二步:在練能點上展開練讀或練說活動
選擇好了文章的練能點,我們就得設置相應的教學情境進行練讀或練說的活動。首先,好好朗讀,透過文字去整體理解文章所要表達的內容,對文本所描述的事物獲得初步的感受,在頭腦中形成鮮明的形象。其次,好好理解重點文段,學生通過抓住關鍵的語句來深刻理解文本信息,體會意蘊與情感。這樣,學生通過練讀、練說來體會作者是怎樣運用語言文字來表達內容的。
第三步:進入預設的練寫點
隨著前兩步教學情境的推進,教師在這個過程中,就要把學生帶入到預設的練寫點里面。當然,這個點的選擇就必須以課文為依據(jù),遵循選點練寫的原則,將練寫活動有機融入教師展開的理解文本的教學過程中。這個點,就應該有利于提升對課文的理解和感悟,有利于幫助課堂情境推向高潮,有利于學生在教師精心構筑的氛圍中,受到人文熏染。
如何尋找這個點呢?例如人物的特點是通過事件來表現(xiàn)的,那在這個事件的過程中,主要人物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怎么說 的……作者或許只用一兩個詞語就寫完了,沒有寫充分,那這時候我們的練寫點就可以在這里做文章了,通過充分描寫作者省略的部分,入境想象,細膩體會人物的特點。
如教學李森祥的《臺階》一課,就可設置這樣的隨堂練寫活動:
作者是怎樣描寫父親的,讓你作畫,你看看課文中寫了父親的哪些方面,可以為你勾勒父親的形象提供幫助。
父親的腳
父親的頭、頭發(fā)
父親的胸、背
父親的臉
父親的目光
如果讓你用詩歌般的語言來描寫父親的某一個特征,你打算怎樣去寫。
教學都德的《最后一課》時,我設置了這樣的練寫活動:請以韓麥爾先生的口吻補寫下面的內容:
坐在教室里,
望著窗外,
四十多年的時光,
在我的心頭泛起,
我忘不了——
忘不了——
……
有的寫事的文章,重點部分是事情的經(jīng)過,對于事件的起因表述得比較籠統(tǒng)不細致,或者是融入事情敘述的過程中,這時,我們的練寫點就可以設在補全事件的起因,使其完整清楚地表達。有的事件的結局沒有完全寫明,意猶未盡,這時候我們選擇的練寫點就可以是補充性、延伸性地續(xù)寫“后來怎么樣”,當然,若是事件可能有多種結局,我們也可以發(fā)揮想象寫出另一種結局。對于寫景的、狀物的文章,它們所寫的景、物的每一個特點都可以作為我們的練寫點。
教學《三峽》一課,我設置了這樣的練寫點:
三峽是萬里長江上最為奇秀的一段,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的山水畫廊。學了酈道元的《三峽》一文,班上舉行以“浪漫三峽游”為主題的學習活動,請你為大家做一個小導游。
當然具體如何尋找這個合適的讀寫結合點,也要順應教學的情境,在理解文本的基礎上,根據(jù)課文所寫對象的特點及其文章內容的特殊性來選擇。
選好練寫點后,如何完成好這個練寫活動呢?我們需要這樣 做:1.渲染情境;2.自然地布置寫作任務;3.進入寫作狀態(tài);4.教師巡視、發(fā)現(xiàn);5.順應教學情境展演優(yōu)秀作品。學生在完成寫作之后就能感受到作文成功的快樂,從而增強學生的寫作興趣,提高他們的寫作水平。
這種以教課文為突破口,隨課進行的微寫作,除了能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之外,更利于對課文內容的深度理解,提升和渲染課堂教學情境,增強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在這種教學形式下,結合教學情境選取恰當?shù)恼Z用能力訓練點既有利于提升對課文的理解和感悟,有利于幫助課堂情境推向高潮,有利于學生在教師精心構筑的氛圍中,受到人文熏染,又有利于學生模仿課文特定的風格,有利于學生在特定的情境下表達思想感情。最終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和能力,這就是我們倡導隨課微寫作的目的。
作者簡介:萬海琴,女,1971年生,甘肅靖遠人,蘭州理工大學附中高級教師,教育碩士,省級骨干教師,省級學科帶頭人,研究方向:中學語文教學。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