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百林
所謂“微專題”,是根據學情、考情等現實,選擇一些切口小、角度新、針對性強的微型教學專題,給學生以最貼近的引導,幫助學生順利構建系統性學習認知.高中化學教學“微專題”設計要從課堂教學、課堂訓練和課堂復習等角度考量,對設計切入點、設計策略、設計整合等進行優(yōu)化處理,以提升課堂教學品質.
一、課堂教學“微專題”設計切點選擇
高中化學具有較強的抽象性,教師在課堂教學設計時,要照顧不同群體學生的學習基礎,并注意利用“微專題”的形式,對不同學生展開教學引導.“微專題”是針對學生認知不足點展開的教學引導策略,在具體操作時,教師需要做充分的學情和考情調查.首先是學情調查,學生學力基礎不在同一層次之上,出現不同群體性是自然規(guī)律,教師要對不同群體學生的學習現實展開客觀評估,找到學生學習認知存在的短板及形成原因.其次是考情調查,高考有明確的方向,教師要對學習內容進行核實性研究,確定考點位置.只有將學情和考情結合起來,才能給出適合度更高的“微專題”設計.在設計課堂教學“微專題”時,教師要按照本單元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和難點,對教學引導進行精化處理,形成針對性更強教學切入點.
例如,對于“從海水中獲得的化學物質”,在做課堂教學設計時,根據學生的認知基礎,教師可以設計“微專題”:氯氣的生產、氧化還原反應、金屬鈉和碳酸鈉的性質與應用等.在操作這些“微專題”時,教師利用實驗、列舉實例講解等手段,對相關內容進行講解展示,學生很快掌握了相關知識的內在聯系.
課堂上創(chuàng)設“微專題”,能幫助學生理清基本學習思路,進而建立不同概念之間的聯系.“微專題”是課堂教學方法的靈活運用,具有“微課”的基本屬性.
二、課堂訓練“微專題”設計優(yōu)化策略
每個單元學習完成之后,都需要給出“微專題”形式的訓練設計,這是教師幫助學生鞏固學習認知的基本手段.在課堂訓練設計時,教師要充分按照課堂教學“微專題”的相關內容,對訓練內容、訓練形式進行多重改進,以提升學生學習訓練的針對性.通過訓練操作,學生可以明顯感覺到學習的薄弱環(huán)節(jié),為教師強化課堂訓練設計提供信息支持.
例如,在講“微觀結構與物質的多樣性”時,教師可以給學生布設訓練任務:①下列表述正確的是()A.同周期元素中,VIIA族元素的原子半徑最大;B.對于VIIA族元素的原子,其半徑越大,越容易得到電子;C.室溫下,0族元素的單質都是氣體;D.所有主族元素的原子,形成單原子離子時的化合價和它的族序數相等.②周期表前20號元素中,某兩種元素的原子序數相差3,周期數相差1,它們形成化合物時原子數之比為1∶2.寫出這些化合物的化學式.學生展開訓練時,大多是針對題目自身展開考量,憑著感覺給出答案.這勢必會造成比較高的失誤率.教師針對學生出現的訓練問題,展開“微專題”引導,給出幾種操作方法進行對比,讓學生從實踐體驗中形成學習能力.
三、課堂復習“微專題”設計升級整合
化學復習“微專題”設計主要由學生自行完成,教師需要給出必要的引導和啟迪.學生進行化學復習時,要對復習內容進行全面梳理,并設計一份“微專題”交給教師,教師要給出技術指導和具體要求:首先,要和其他同學一起討論,形成具有代表性的觀點.其次,要針對個人不理解的地方展開難點和重點篩選,并對解決策略展開推演,給出一些建議.再次,是本人認為很重要的知識,具有“微專題”操作價值的內容,列舉要清楚,內容不宜太多.學生經過一番考量,會很快形成復習“微專題”內容,教師要對其展開反復篩選優(yōu)化,以確定教學方向.
讓學生自制復習“微專題”,不僅可以為學生提供自我認知的機會,教師還能夠獲得最為真切的學情信息.學生“微專題”設計交上后,教師還可以讓其他學生展開解讀活動,形成學生交互學習.教師要及時對學生的“微專題”設計和解決策略展開評價,給學生帶來豐富的啟迪機會.在復習環(huán)節(jié)啟動“微專題”訓練,可以幫助學生查補缺漏,找到學習不足,也可以從他人“微專題”設計中獲得思考靈感,并迅速調整學習方向,建立嶄新的學習認知.
總之,高中化學課堂教學設計中引入“微專題”,符合學生的學習需求.“微專題”全面介入化學課堂教學和復習,可以給學生帶來豐富學習啟迪,特別對學生學習認知中的短板和不足進行補償,其針對性強,操作效率高,深受學生歡迎.“微專題”具有認知集中、引導方向明晰、操作效果顯著的特點,這應該是化學教學中的“輕騎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