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菊梅
摘 要:隨著課堂改革的不斷深入,課堂改革已成為教育改革的著力點。課堂教學是一個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要取得課堂教學的勝利、高效,就要在課堂教學中學習新理念,建立新理念,運用新理念,只有更新自身的理念并接受先進的理念才有可能用理念來指導實踐,才能為“減負增效”做出應有的貢獻。
關鍵詞:高效課堂 構(gòu)建 五種理念
隨著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新的教育理念也不斷滲入每位教師的思想和行動中。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只有學習新理念,建立新理念,運用新理念,才能積極投身于課堂有效教學的實踐研究之中,為“減負增效”做出應有的努力。在實際的教學實踐中,只有先更新自身的理念并接受先進的理念才有可能用理念來指導實踐。本人在學習、領悟、實踐中認為教師在構(gòu)建高效課堂中首先要建立六種理念。
一、改變觀念,適應課改的理念
在傳統(tǒng)教學觀念向現(xiàn)代教學觀念轉(zhuǎn)變方面,走進新課程,教學不再以教師為主,而是以學生為主,教學是師生共同相處,共同探討,共同發(fā)展的過程。因此,教師首先考慮怎樣指導學生學習、制定適應的學習目標任務,并確定和協(xié)調(diào)達到目標的最佳途徑。其次,教師要從學生的已知、需求出發(fā)提出改變,使教育教學從教師的權(quán)威說教向?qū)W生的主動求知的轉(zhuǎn)變。第三,教師要從知識技能的傳授者轉(zhuǎn)變?yōu)橐饬x建構(gòu)的促進者和個性發(fā)展的促進者;從管理者轉(zhuǎn)變?yōu)閷W生心理健康的維護者和學習的伙伴;從教材的忠實執(zhí)行者轉(zhuǎn)變?yōu)檎n程資源的研究者、開發(fā)者和學生利用課程資源的引導者;從學生的控制者轉(zhuǎn)變?yōu)楹献髡?;從傳統(tǒng)的教書匠轉(zhuǎn)變?yōu)榻K身學習者和研究者。要主動改變觀念積極適應課改理念,切忌課堂教學“換湯不換藥”,穿新鞋走老路。
二、準確定位,以生為本的理念
高效課堂是針對課堂教學的無效性、低效性而言的。結(jié)合實踐認為,高效課堂應該是在常態(tài)的課堂教學之中,通過教師的引領和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思維過程,高效地完成教學任務。高效課堂應以學生的自主合作與探究為主題,課堂是一種學習主體主動參與、主動發(fā)展的課堂,應以學習主體發(fā)展為價值取向,那么學生理應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占主體地位,教師占主導地位。在這種理念的指導下,學習要形成一種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新方式。讓學生直接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使學生與教師共享講臺,把講臺當作師生互動的平臺。 只有立足學生實際,以學生為本,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實現(xiàn)有效的、多向的、高質(zhì)量的互動,從而達到這一最終目標。
三、提高效率,學會學習的理念
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把握好課堂,向40分鐘要質(zhì)量是搞好教育教學工作的保障。上完一節(jié)課后,我們每個人都應問問自己“我教給了學生什么?”,問問學生“你們學會了什么?”其實,無論語文教學被注入什么樣新的精神,有一點應該是不變的,那就是語文課堂教學應該是務實高效的。在短短一堂課里,讓學生學到更多的知識,方法,逐步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學生的情感和興趣得到進一步的豐富和加強。所以在實際操作中主要把握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
一是精心設計科學、合理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學方案。二是變“學會”為“會學”。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我以為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彼自捳f:“予人以魚,惠其一時,授之以漁,惠其一世”。三是教師要創(chuàng)設學生敢于質(zhì)疑的氛圍。
四、用好教材,創(chuàng)新課堂的理念
在新的課改背景下,對教材的使用由原來的“教教材”轉(zhuǎn)變?yōu)椤坝媒滩慕獭?,這就要求教師應該根據(jù)學生及教學實際,靈活地、創(chuàng)造性的使用教材,對教材進行深加工,設計出活生生的、豐富多彩的課堂來。在具體操作中,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運用教材、挖掘教材從而用教材教的。一是巧用教材。我在使用教材時就積極主動地對課程進行適當?shù)男拚脱a充,從而設計出新穎的教學過程,把枯燥的教學知識轉(zhuǎn)化為激發(fā)學生求知欲望的刺激物,引發(fā)他們的進取心。二是活用教材??鬃诱f:“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痹诮虒W中,常采用多種手段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的問題情境,提供活動材料,喚起學生的學習欲望,最大限度調(diào)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 。三是深化教材。葉圣陶先生說過:“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教材必須從屬于、服務于學生的需要?!蹦俏覀兙蛻搼媒滩?,靈活處理教材,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和實際出發(fā),對原教材進行優(yōu)化組合,只有當知識與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密切結(jié)合時,知識才是活的,才是富有生命力的。
五、互動交流,激活課堂的理念
互動課堂上的主角不是教師而是學生?;拥恼n堂,教師應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合作者和促進者,教學的過程是互動的,是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對學生來說,互動意味著主體的體現(xiàn),個性化的發(fā)展與創(chuàng)造性的解放。在互動課堂上,要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關鍵是要讓學生在課堂上獨立思考,要讓學生敢想敢說不受約束地去探究思考,讓學生充分展開想象的翅膀去標新立異,異想天開,讓學生在無拘無束的爭辯中思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要想激活課堂,教師就要編好“劇本”,當好“演員”。教師要從“導演”的視角把文本改變?yōu)椤皠”尽保瑢W生在老師的指導下把課文改編成劇本,讓場景具體起來,人物鮮活起來。只要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活動中去,那么課堂氣氛也就活了。
“家校合作”對班主任與問題學生及家長之間重建信任之意義分析
王 羽 1 梅建芳2
(1.浙江師范大學 浙江金華 321000;
2.浙江省寧??h桑洲中學 浙江寧海 315600)
摘 要:當前,家庭和學校對家校合作的認識還不到位,仍然被傳統(tǒng)的觀念和行為習慣所左右。這直接影響了教師、學校、家長一直揪心的“問題學生”的教育成效。因此,轉(zhuǎn)變舊的家校合作觀念,嘗試新的家校合作途徑,具有較大的現(xiàn)實意義。本文著重從分析問題學生的教育現(xiàn)狀,通過家校合力的應用,進而影響學校的教育效果。
關鍵詞:“家校合作” 問題學生 家長
隨著對教育的逐步深入研究,當前越來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和廣大家長已經(jīng)認識到了家校合作的重要性。所謂“家校合作”,就是指對學生最具影響的兩個社會機構(gòu)――家庭和教師形成合力對學生進行教育,使學校在教育學生時能得到更多的來自家庭方面的支持,而家長在教育子女時也得到更多的來自學校方面的指導。[1]
一、轉(zhuǎn)變傳統(tǒng)觀念,明確職責
受傳統(tǒng)觀念的影響,一直以來,在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問題上,存在這樣的誤區(qū):(1)家長認為教育孩子是學校的事情,家長把孩子送到學校就萬事大吉了,教育是學校應該解決的問題。(2)在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問題上,學校一直以來處于強勢的位置,學生在校所有的一切由學校說了算,學校認為學生的教育理應是由學校做主,家長無權(quán)干涉學生的學校教育。針對這樣的現(xiàn)狀,教育工作者要更新教育觀念,主動出擊,暢通家校聯(lián)系的渠道,加強與家長的溝通與交流,積極采納和處理家長的意見,尊重家長在學校教育中的作用與地位。如利用家長會、家校聯(lián)系卡、家訪、電訪、校信通等方式,一方面報告學生在校學習情況,學生參與學校教育活動的情況,征求、采納家長意見,回答家長關心的問題,使家長理解學校所面臨的困難和所需解決的問題,以獲得家長的理解、支持和幫助。另一方面通報學校工作動態(tài),提出需要家長給積極配合的建議主張,取得家長的大力支持合作。有條件的學校還可以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開辟學習、教育論壇,引發(fā)家長、社會對學生學習的關注和討論,能夠及時地、全方位、多層面地了解家長信息,激勵家長參與教育。另外,寄宿制學?;蛴辛羰貎和膶W校,還可以開通“網(wǎng)上家長學校、手機家長學?!钡染W(wǎng)絡,加強與家長的聯(lián)系。
二、多途徑多形式地開展家長教育,提升家長參與學校教育的能力
傳統(tǒng)的家校合作交流,渠道單一,內(nèi)容單調(diào),缺少互動,效果欠佳。家校關系在很多情況下是不平等的、單向的,這一狀況既影響家長參與到學校教育中去,也阻礙了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一體化的進程。家校之間坦率而又真誠的交流是良好家校合作關系的基礎。學校有必要把學生在校學習和生活的情況、學校教育的理念和實踐及時反饋給家長,讓家長在了解學校教育的基礎上,加強對學校教育的理解和配合。同樣,家長將孩子送進學校后,也迫切想把他們關心的問題、心中的所想所憂與學校溝通。溝通意味著心與心的交流。因為溝通是建立在雙方心靈、思想交流的基礎上的,如果這座橋梁沒有搭建在雙方的心上,溝通便是無效的。心靈的交流需要的是最質(zhì)樸、誠摯的語言,對對方的深切理解、同感和善意的聆聽。教師需要針對現(xiàn)實情況,藝術(shù)地與家長磋商、溝通。在對待學生教育問題上,家長和學校有不同的理解,雙方需要在了解對方的基礎上協(xié)商加以解決,找到對策,而非將學生教育的敗筆歸為對方的過錯,雙方的溝通成為發(fā)泄怒火的方式與手段。眾所周知,家長對教育理論的掌握情況,對學校教育的認識和理解,影響到家長參與學校教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這就要求學校及教育行政部門加大教育宣傳力度,喚醒家長參與學校教育的主體意識,提升家長參與學校教育的能力。就學校而言,學校應該以校為本,多途徑多形式地開展家長教育,培訓家長。除了創(chuàng)辦家長學校、家長委員會等對家長進行系統(tǒng)知識的傳授外,還可以靈活多樣地運用學校資源,對家長進行適時的培訓,使家長具備參與、指導學生學習的能力和對學生學習的評價能力。[2]
三、整合協(xié)調(diào),調(diào)動社會各界關注家長資源開發(fā)利用的積極性
家長資源的開發(fā)是一項涉及面非常廣泛的多元社會化,開放化的教育教學改革實踐,家長要能有效地參與學校教育,社區(qū)和教育行政部門的支持必不可少。各級教育行政部門應當制定有利于家長參與學校教育的政策措施,為家長有效地參與學校教育提供必要的政策保障。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應該建立家校合作評價體系,將學校開發(fā)和利用家長資源的績效納入評價之中,把開發(fā)利用家長資源的情況和表現(xiàn)作為爭先創(chuàng)優(yōu)的參考指標之一,調(diào)動學校主動承擔教育責任。讓家長真正走進學校的教育,讓教育影響家庭, 促進結(jié)合。為了讓班主任與家長更好地溝通,班主任工作能夠更好地推進,學??梢蕴峁┮恍贤ń涣鞯钠脚_,讓班主任和家長能夠及時溝通?,F(xiàn)今網(wǎng)絡科技非常發(fā)達,很多學校推出了自己的交流互動平臺,這種平臺只屬于學校內(nèi)部交流溝通使用,教師會及時將學習內(nèi)容以及作業(yè)上傳到平臺上去,學生家長可以看到學生的學習進度以及在學校的表現(xiàn)并實時與教師以及其他家長溝通。相比微信、QQ、微博等公眾平臺,內(nèi)部平臺更加安全、可靠,更加專業(yè),并且一些功能也可以實現(xiàn)定制,學??梢愿鶕?jù)自己的教育要求增加一些除了交流溝通之外的功能,比如說可以增加學生日常表現(xiàn)顯示功能,將學生平時的課堂回答問題情況以及小練習成績等記錄到平臺中去,家長可以隨時查看,這種就屬于比較專業(yè)有特色的平臺。學校應該多研究、利用以及改進這種平臺軟件,讓軟件的每個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
結(jié)語
總之,家校合作教育對于家庭和學校不僅是一種目標,更是一個過程,并且這個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教師與家長應該逐漸培養(yǎng)合作關系,這種合作關系的培養(yǎng)不僅需要教師與家長的積極參與,還需要學生的參與,更需要學校、教育主管部門的重視與支持。只有這樣,才能夠使家校合作關系隨著各方溝通的深入而逐漸由較低層次向較高層次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陳芝珩.淺談初中班主任的育人方式及優(yōu)化方案[J].人才資源開發(fā),2016(12).
[2]師妍.論初中班主任與家長的“合作”[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