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貞調
摘要:數學是一門重要課程,但是數學學科的特點決定了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不大。作為一名初中數學教師,一定要善于激發(fā)學生興趣,從而構建高效數學課堂,發(fā)揮出數學的實用性。
關鍵詞:學習興趣;懸念;生活情境
興趣是學習中不可缺少的因素,在推動學習進程中發(fā)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時刻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fā)。許多學生都感到數學難學,對數學學習的興趣越來越弱,作為一名初中數學教師,應怎樣激發(fā)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呢?
1.巧設懸念,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欲望。
欲望是一種傾向于認識、研究、獲得某種事物的心理特征。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可以通過巧設懸念,使學生對某種知識產生一種急于了解的心理,這樣能夠激起學生學習的欲望,使每節(jié)數學課都在學生認真思考問題,積極、主動回答問題的氛圍中度過,這樣就容易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引起認知沖突,引導學生的注意力。
認知沖突是人的已有知識和經驗與所面臨的情境之間的沖突或差異,這種認知沖突會引起學生的注意和關心,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利用思辨問題或實驗結論作引導。這樣既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可啟發(fā)學生的思考。例如:“圓的定義”的教學,學生日常生活中對圓形的實物接觸得較多,小學又學過一些與圓有關的知識,對圓具有一定的感性和理性認識。然而,他們還無法揭示圓的本質特征。如果此時老師問學生“究意什么叫做圓”,他們很難回答上來。不過,他們對圓的定義已經產生了想知道的急切心情,這時再進行教學,效果比較理想。
3.創(chuàng)設與生活相關的情景。
數學知識原本就比較抽象,不象語文具有描述性,美術具有的直觀性,體育具有的身體參與性。各種概念的描述既枯燥又無味。要使抽象的內容變得具體、易懂,就得從生活中挖掘素材,在日常生活中發(fā)現數學知識,利用數學知識,來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老師可以利用多種教學手段以生動的實例,描述枯燥的概念,使比較抽象的內容變得通俗形象。
比如,在講概率這一內容時,我就采取了這樣的方法。上課鈴聲一響,我手拿著一個包裝得很精致的小禮品盒走進了教室,學生們立刻好奇起來,我笑著說:“這是個小禮品盒,里面裝了一份神秘的禮物,同學們猜一猜我為什么帶這份禮物來?”有的同學說:“今天是您的生日”,我搖了搖頭。還有的同學說:“那準是您女兒的生日,要不就是您的結婚紀念日?!?,我仍然搖頭,同學們哈哈大笑。我說:“今天是我的幸運日,我給同學們講講我的幸運日的來歷。十四年前的今天,吃過晚飯后,我想出去散散步,發(fā)現一輛大汽車上裝滿了山地車,走近一看,原來他們在抓獎。我也忍不住想碰碰運氣,于是花了2元錢買了一張獎券,結果我真的很幸運,我中了一輛山地車。”通過這個小小的事件,我就巧妙地滲透了隨機的概念。
4.提供動手實踐的機會,引發(fā)學生興趣。
例如,在進行一元二次方程這一章教學時,首先讓學生用一張長80cm,寬60cm的硬紙板,在四個角上截去相同的小正方形,做成底面積為1500cm2的沒蓋的長方體盒子,想一想要如何做呢?首先學生要分析計算出小正方形的邊長,才能動手制作,于是設小正方形邊長為Xcm,列出方程(80-2x)(60-x)=1500,整理得x2—70x+825=0,如何解呢?學生用已學知識無法解決,就產生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需要,這樣學生通過自己動手實踐獲得知識,帶著極大的興趣進入新知識學習。
5.進行情感交流,增強學習主動性。
“感人心者莫先乎于情”,課堂教學是師生的雙邊活動,新課程要求改變以往“師教生受”的課堂教學模式。不再是簡單的知識傳授的過程,而應是師生情感交流的過程。友好的師生關系與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有利于形成學生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因此教師要摒棄師道尊嚴的作風,加強與學生感情的交流,增進與學生的友誼,俯下身來和學生做朋友,在生活學習上多關心他們,熱情地幫助他們解決遇到的困難,使學生對老師有較強的信任感、親近感,那么學生會自然而然地過渡到喜愛你所教的數學這門課上了,達到“尊其師,信其道”的效果。
在我接一個新班課的時候,在我進行介紹時,我就發(fā)現部分學生表情木然,好像對我這個新老師既不感興趣,也沒抱有什么希望。當我滿懷激情的開始講課時,學生的表現更讓我感到尷尬。只見他們當中的一部分同學往桌子上一趴,眼睛根本不看老師,更別提聽講。有七、八個男同學翹著“二郎腿”,邊聽邊小聲嘀咕,時不時地還莫明其妙的一起笑,我提問問題時也沒人舉手配合,硬叫起來的同學也不嚴肅,回答問題的同時故意逗同學哈哈大笑。面對學生們擺好的這場“鴻門宴”,我一邊鎮(zhèn)靜地講課,一邊思考著對策。學生對我“不敬”,我完全可以停下課來,將他們訓斥一番,可訓斥之后我該如何收場?這是不是正中了學生已設計好的“圈套”,他們可能對我這個新老師更失望。想到這兒,我的心態(tài)變得更平和了,語言更親切了,等到授課內容結束,我和學生一起做了一個不同尋常的小結。我說:“同學們,今天是老師給你們上的第一節(jié)課,雖然老師精心準備了這節(jié)課,但是,我知道這是一節(jié)失敗的課,老師真心誠意地向你們說一聲抱歉,請同學們現在就給老師提意見,我一定會在下一節(jié)課中加以改進”。這段話剛一說完,教室里第一次變得極為安靜,四十多雙眼睛齊刷刷地看著我。依然沒有人發(fā)言,但我看得出他們在思考。在我的一再要求下,一個膽大愛說的同學站了起來說:“老師,其實您的課講得挺不錯的,我們基礎有點差,希望您以后講的再細一些,慢一些?!碑斘覍@個同學的建議表示了由衷的感謝之后,又有幾個同學舉手發(fā)言,我已感受到了班級氣氛的變化,同學們看我的眼神也在發(fā)生著微妙的變化。于是我對同學們說:“孩子們,謝謝你們對老師的幫助,我會對你們的建議進行認真的分析,并不斷地進行改進。老師也很想幫幫你們,想提幾點建議不知同學們愿不愿意聽?”只聽得同學們異口同聲地回答:“愿意”。于是我順時向同學們提出了上課的要求、作業(yè)的要求,并介紹了幾條學習數學的方法。同學們聽得非常認真。在第二天的課堂上,他們的課堂行為奇跡般地發(fā)生了變化。我及時地對他們進行了表揚和鼓勵,同學們跟我更加親近了,下課后經常把我圍起來問這問那。顯然這些孩子們認可了我的做法,接納并喜歡上了我這個新老師,他們開始轉變了學習數學的態(tài)度。
在學生興趣培養(yǎng)方面,教師一定要講究方法和策略,不斷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提高學生的數學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