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中語文課文中,篇幅短小而內(nèi)容精干的文章很多,因此也衍生出了針對長文和短文的不同教法——即長文短教和短文長教。本文就針對其中的短文長教,結(jié)合具體課例,談一談短文長教的幾種策略。
關(guān)鍵詞:短文長教;課例;策略;要求
高中語文課文中,短文不在少數(shù),高中教師對于短文的處理方法也各異,高中語文教學的現(xiàn)狀普遍是課時不夠,有的教師就會把一些看起來不重要兩篇短文捏合到一節(jié)課,簡單講講字面一帶而過,這也不失為當前高中語文教學中為了保證課時完成的一種方法,但是高中語文課本中的短文大部分都很重要,尤其是詩文,短小精悍,卻是高考中的重點,對于高中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形成也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如必修四中蘇軾的《定風波》,必修二中陶淵明的《歸園田居》(其一),必修二中選自古詩十九首的《涉江采芙蓉》等等。對于這些文章,不但不能一筆帶過,反而還要仔細地講,這就是所謂的短文長教,而短文如何長教?筆者就在這篇文章中談一談自己的觀點。
一、 短文長教的一些策略
(一) 補充內(nèi)容、擴大課堂容量
短文長教,不是為了長教而長教,不能只從形式下手,拖延時間,要力求做到豐富而有內(nèi)涵。而要做到豐富,就必須要補充一些必要的資料。如必修二中的一篇出自《左傳》的一篇經(jīng)文《燭之武退秦師》,文章短小,故事敘述精簡,但是在教師講解時,卻可以擴充很多內(nèi)容,一位老師在講解“晉侯、秦伯圍鄭”這開篇第一句時,這位老師就向同學們解釋了“晉侯”為何稱“侯”,“秦伯”為何稱“伯”,告訴學生們《左傳》中對諸侯國的稱呼還是保留了周天子給他們的封號;在講解“以其無理于晉、且貳于楚”這開篇第二句時,這位老師又給學生們補充了“無理于晉”和“貳于楚”分別都是什么歷史事件,這樣一句一句的講下去,極大地豐富了課堂內(nèi)容,增加了課堂的趣味,又做到了有內(nèi)涵、有價值。
(二) 加深課堂主題,提升課堂高度
短文要想長教,就不能在講解時只停留在一篇短文的文字表面,而是要深挖文章背后的時代背景、作者經(jīng)歷、作品以及作者的影響等等,而這些都決定了這一堂課的深度。在上述那位老師的課堂上,《燭之武退秦師》成了一條帶領(lǐng)學生們通向《左傳》的路徑,通過這一篇短文的學習,學生們學到的不僅僅是燭之武這個人物在怎樣的情況下作了怎樣的事,體現(xiàn)出這個人物怎樣的特點,而是了解了《左傳》的語言風格、敘事特征、戰(zhàn)國時期的國力勢力分布,《燭之武退秦師》成為了學生們了解《左傳》、熟悉歷史的一扇窗,這篇課文的內(nèi)容是短,只有短短幾句話,但是其課堂的主題不可謂不深。
(三) 尋找獨特切入點,力求創(chuàng)新設計
對一篇短文來說,一個獨特的切入點,一個能夠吸引人的創(chuàng)新的設計就顯得更加重要。這就要求我們?nèi)ゲ殚喐鞣N資料,再加上自己深入的理解,從不同的維度,不同的視角,不同的層面來深入地挖掘這短短的文本。在設計中,要能充分的挖掘作者言后之意究竟是什么,再抓住這些點進行個性化的設計,力求能夠創(chuàng)新。曾經(jīng)聽過一位老師講解《涉江采芙蓉》,短短的40個字,卻因為獨特的切入和創(chuàng)新的設計而妙趣橫生,這位老師的切入點是——誦讀、想象與描述,沒有從一般的意象與意境入手,卻通過男生與女生誦讀出的不同的情感意味來讓學生們進行想象,并讓同學們自己描述,這樣的設計,既串起了文章意象意境與情感表達,又鍛煉了學生的語文能力,讓人眼前一亮。
二、 短文長教的要求
(一) 要有明確的教學目標
短文長教要加深課堂主題、要擴充課堂內(nèi)容、要增加學生活動、要精細分析文本,這都很重要,但是最重要的是這些都不應該漫無目的的去做,而是應該緊緊圍繞著自己的教學目標,所以有明確的教學目標就十分重要了。在以往,有很多老師為了跟上短文長教的教育理念,在課上往往只注重形式、時間的拖長,讓這一堂課的目的完全被各種形式遮蓋了,學生的注意力被各種各樣的形式所吸引,這就失去了教學的意義。
(二) 教師對文本要有深刻的解讀
深刻解讀文本要遵循由“面”到“線”再到“點”的原則。所謂的“面”,就是先整體閱讀,對文本進行整體感知,不帶有任何偏見的,不查閱任何資料的,單純地以一名普通讀者的身份來進行整體閱讀,來整體地對文本形成一個認識。所謂的“線”,就是去發(fā)現(xiàn)文章中的一些“線索”。這些“線索”,就是一些能夠貫穿全文的東西,或是事件,或是人物等等。所謂的“點”,就是尋找文章中的“特點、重點、難點、突破點和空白點”。這個時候,我們就需要去查閱各種資料,再加上自己深入的理解,從不同的維度,不同的視角,不同的層面來深入地挖掘文本。
好的教學設計是一堂好課所必需的,而要想寫出好的教學設計,其基礎就是做好文本細讀,在解讀文本的過程中做到“緊扣文本,多元而有界”,切不可脫離文本,漫無邊際的去解讀,尊重作者的想法,緊扣文本的內(nèi)容,做到知人論世。
三、 小結(jié)
教科書中的短文多以詩文和古文為主,篇幅雖短,但卻都以內(nèi)容、情感和表達見長,在教學中,切不可忽視這些短文對學生的知識、方法、與情感態(tài)度的教育作用。面對語文教材編寫的日益經(jīng)典化、內(nèi)涵化,短文如何長教,必然成為語文教學與教研的一大課題。教師要學會如何去用“長”的手段,即豐富多彩的教學方式,引領(lǐng)學生深入品味“長”的內(nèi)涵,即深刻而豐富的思想內(nèi)容,去使學生獲得“長”的發(fā)展,也就是真正地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和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郭志明.短文長教:新度、厚度、力度——由余映潮、王君老師執(zhí)教的兩篇短文引發(fā)的思考[J].語文教學通訊,2012(4):19-21.
[2]馬成年.短文長教例談[J].語文教學與研究(綜合天地),2015(4):59.
作者簡介:吳琪,吉林省長春市,東北師范大學。